言氏面色一囧,直言道:“这怎么好意思?又要让大小姐破费了。”
“这有什么的?我难不成还会少下馆子的钱?”
花昕见言友之脸色不对,忽然觉得这小子是真的长大了,当初见到的时候明明还是个半大孩子,如今已经开始考虑某些面子工程了。
言氏觉得自己的心又要提起来了。
“大小姐……”
“奶娘,我们还是先喝茶吧!等饭菜上来了,我可要好好吃一顿。”
听完花昕的话,言友之有些好奇,怎么听她的意思好像很久没有好好吃饭了?
公主府里的人总不至于苛待她吧?
也许是言友之的目光太过诧异,花昕又自顾自地说道:“我到现在一想起月子餐的可怕,都心有余悸。短时间内,我恐怕不想生娃了。”
言氏乐了,见花昕提到娃,话题又打开了:“ 友之啊,有机会你来公主府瞧瞧宁宝儿,那真的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啊!”
“宁宝儿?”言友之呢喃着。
“这是我给他取的小名,大名叫花牧宁。”
“姓花……”言友之呢喃出声才发现自己说错话了,花昕都有三位驸马了,自然是跟着她姓了。
“说起来,你不是也跟着奶娘姓言吗?”
言友之点点头道:“是。”
言氏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很快就被她掩饰了下去。
花昕低头吃着菜,并没有发现。
母子俩对视一眼,谁也没有再说话。
等三人吃完饭,言友之便回到了鸿鹄书院。
“言公子,你等一下。”
忽然有人叫住了他,他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人,觉得有些陌生,但是见他穿着鸿鹄书院的长衫,想必也是书院里的人了。
言友之疑惑道:“你是……”
男子拱了拱手:“我姓洪,叫我洪源就好。咱们……”
洪源四处打量了一下,指着不远处的书楼问道:“不如咱们去那边说话?”
那边?
言友之看了他一眼,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的确有一座书楼,这个时辰一般不会有人在,的确适合说话。
两人进入书楼,门口有个老者,出示姓名牌就可以进去。
言友之看了一眼,丙等黄字班洪源,这才了然,怪不得不曾见过。
鸿鹄书院按照成绩分甲乙丙丁四等。
每一等还有天地玄黄四个班。
言友之在甲等天字班,属于尖子生。
这洪源……几乎就是垫底的存在了。
洪源找了一处靠窗的书桌,随意取了一本书坐下。
言友之看了一眼书架,取了一本《农耕杂谈》,坐下后淡淡地问道:“不知洪公子找在下何事?”
洪源干笑了两声,也没有直接说目的,就是在闲聊:“在下只是听说言公子是从县城来的,不知道是哪里的县城。”
“这和你此次说的事情有关系吗?”言友之并没有打算和一个陌生人闲聊,聊的还是自己的私事。
“这个……”洪源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心里忽然有点没底了。
都说是个穷乡僻壤里出来的人,怎么给人的感觉有点不一样呢?
难不成消息有误?
洪源笑道:“言公子的情况我多多少少也了解,是偏远县城来的,母亲在丞相府做工,而你如今也双十了,尚未娶妻。而且听说你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是个少年秀才郎,后来又接连中举了,若不是三年前……我想言公子还是大有前途的。”
“所以呢?”
言友之心里大约猜到了什么,只是这些都是他拒绝掺和的事情。
“所以嘛,今年的春闱我想着言公子也出出力,报酬嘛都好说。”
洪源说完就一脸笑意地看着他。
“出出力?你想让我给你辅导功课?”
“不不不,现在辅导功课哪里还来得及。”洪源一口就否决了。
“那是你有押题?”
这是言友之想到的最终目的了。
哪里知道洪源依旧摇头。
“言公子,我是想……”
洪源站起身,来到他的身边,在桌子上写下两个字。
言友之的目光一下子就变得冷淡下来。
“洪公子,若是此事,你找错人了,告辞!”
言友之拿起书就走,临走前还不忘把《农耕杂谈》放回原位。
洪源也不恼,左右距离春闱还有些时日,他也不期望一次就能成功。
今日他亲自出马无非是来探探口风的。
在他认为,言友之就是一个穷鬼,只要给足钱,什么事都能做。
不然上一届和他一起的人都考上了,偏偏他落榜了,不是在给人替考是什么?
写的肯定不是他自己的名字啊!
不然以他的才学不可能没有上榜。
至于生病什么的,那绝对是借口。
没错,洪源就是来找言友之替考的!
一路回去,言友之都很生气。
花钱让他替考?
开玩笑,这简直是在找死!
大夏律法明文规定,科考舞弊者——死!
这洪源到底什么来历呀?
自从同窗好友各奔前程后,言友之在接下来的三年读书生涯中,一直都是独来独往。
且不说他的性子使然,即便是想要结交某些同窗,肯定也是跟自己班的人,这位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的洪源,本就与他不是同一路人。
如此隐秘的事情,居然在书院里就敢说,这人的底气不是一般的足啊!
气归气,他不能因为这个人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言友之回到自己的房间,拿着书半天也读不进去了。
“洪源……”
过了些天,洪源再也没有找过言友之。
但是言友之却多多少少知道了这人的来历。
洪源姓洪,但是他的母亲却姓于。
言友之一开始听到这个姓氏还没有什么反应,但是身处书院之中,学子们难免会谈论各种琐事、八卦新闻,甚至对朝廷政事加以剖析探讨,如此一来,后宫之事自然也难以避免地被提及。
如今的后宫之中,最为受宠的当属瑜贵妃和敏贵妃二人。
她们各自诞下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常言道:“母凭子贵”,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绝对。
起码这两位贵妃确实是凭借自身魅力赢得了皇帝的宠爱。
而这位瑜贵妃恰好姓于,据说当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封号,正是出于不愿让她失去本姓的考虑,于是便选取了与之谐音的字作为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