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张可望、张文秀逃走之后,李忠、马士英戚元弼、戚元辅所部兵马,也从中和门方向,一路杀了过来。
刘泽清、杨展所部,也从大兴门城头,杀了过来。
两路大军,与李性忠陈之礼、马科的最强三千营,合兵一处,在城内分头清剿残贼。
一众猛将,耀武扬威,威风凛凛,所到之处,火把一照,地上全是惊慌的面孔。
俘虏,从未有过的多!
崇祯带着何庄、方正化、徐缺及一众护卫,一千护纛军,也从清远门杀入。
成都府的绞杀战,已告结束。眷属营的大火,已经扑灭。
满城,都是惊慌的眷属,恐惧的士兵。
王辅臣献上活捉的张定国,陈之礼献上活捉的马宝。
崇祯大喜,翻身下马,提着应天剑,走上前去。
“张定国,这才几日啊,咱又见面了。”
“败局已定,大势已去,降与不降?”
张定国尴尬至极,憋屈至极,冷着脸道:“唯求一死而已!”
他的心,真是万念俱灰!
就因吴三省投降,张献忠彻底不信任他,彻底抛弃他,他为之以命相搏的大西朝,已经没有他的位置。
最好的朋友背叛,最尊敬的义父嫉恨,他的心,低落到了谷底。万念俱灰,唯求一死。
崇祯轻轻一笑:“张定国,你也算是顶天立地一汉子,就这么死了,难道,就甘心?”
张定国摇摇头,目光茫然:“已无留恋,虽生亦死。”
“还不如,去找地下的兄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来得畅快!”
崇祯扭头,看一眼站在旁边,默默无言的吴三省,轻轻一笑:“既然你张定国一心求死,朕也不是勉强人之君。”
“来人……”
话音未落,默默无言的吴三省突然猛地跪下。
大声道:“陛下,末将愿降为骑卒,愿以所有功劳,换请陛下,饶张将军一命。”
说完,砰砰砰……连磕三个响头。
崇祯惊呆了!
张定国惊呆了!
同样被抓的马宝惊呆了!
王永吉、刘泽清、马士英、李性忠、李忠……一干猛将,也惊呆了。
谁都没想到,吴三省居然这么有情有义、义薄云天。
崇祯轻轻一笑,这正是他想看到的。他舍不得杀张定国,更想给吴三省一份大大的恩情,让他对自己死心塌地。
崇祯急忙上前,一把拉起吴三省:“吴将军,真义士也,快快请起!”
“陛下,臣冒昧,臣死罪!”吴三省继续呢喃着,眼中有泪,心中更有无尽委屈。
他看不惯张献忠的滥杀无辜,又不忍让张定国失望透顶。他想取得张定国的原谅,又不想损害崇祯皇帝的权威,矛盾又纠结!
崇祯哈哈一笑:“吴将军无罪,吴将军大功。”
“王永吉。”
“臣在。”
“立马擢升吴三省,四川副总兵。”
“臣遵旨。”
“啊......”吴三省大惊!
“陛下,这......”吴三省又惊呆了。
张定国和马宝也惊呆了,崇祯不仅不怪罪,还升吴三省大官做,这是他们绝想不到的。
“吴将军,还不快谢陛下圣恩。”王永吉呵呵笑着,急忙提醒。
吴三省看着崇祯慈爱的眼睛,眼中满是欢喜,心中满是感激。他若为四川副总兵,位高权重,那么,这些投降的大西军将士、这些眷属,他就能多一些照顾。
吴三省立马下跪:“罪将,谢陛下圣恩。”
崇祯点点头,再次拉起吴三省,开口道:“张定国,朕的四川副总兵求情,朕就饶你一命。”
“来人呐,押入囚车,让他继续反省,直到醒悟为止。”
张定国看了一眼吴三省,眼神再没先前的火气。
随即,被徐缺带锦衣卫押走。
崇祯看向魁梧赤眼、右肩胛骨正在滴血的马宝,开口道:“马三宝,伤得不轻吧。”
“这......”
马宝一怔,马宝排行老三,也称马三宝。可这名号,极少人知道,崇祯皇帝如何得知?
由此可见,崇祯对他,确实下过一番功夫。
而且,未让他降,先问伤势。
与张献忠相比,高下立判。
不等马宝回话,崇祯直接上前,一伸手,方正化立马递上一把短刀。
崇祯亲自动手,给马宝割开绳索,亲自松绑。
“来人呐,金疮药,给马宝将军抹上,别留下老伤。”
“我来吧。”刺中马宝右肩胛骨的李性忠,亲自掏出金疮药,亲自给马宝疗伤。
此情此景,马宝真不敢想。
崇祯继续道:“马宝,朕知道,你先从李自成,后从张献忠,还被张献忠认为义子,封为平南王,可谓恩宠有加。”
“可朕更知,你小小年纪,就有一颗爱民之心、忠义之心,好与士大夫游,并非残忍嗜杀之徒。”
“可你在贼营,真的有归属感、有价值感、有获得感吗?”
“朕更知道,你素有大志,可为乱世英雄。”
“英雄惺惺相惜,朕不忍杀你!”
“你走吧,朕饶你一命!”
“这......”
马宝震惊了,他原以为,崇祯会劝降。谁知道,崇祯直接让他自由。
金疮药抹在马宝肩膀上,感受着肩头滋滋的疼。
马宝心中,却是暖洋洋的,他感受到了足够的尊重。
大明君臣的和谐一幕、友爱一堂,也让他极其羡慕。
足智多谋如他,英勇绝伦如他,心里自是清楚,张献忠认他义子、封他为王,那是因为张定国、张可望、张文秀被囚,张献忠无人可用,不得已而封之。
先前大营被杨展偷袭,众将抵不过,竟要拿他一个不在场的人问罪,说什么他护卫不力,完全就是欺负人、找人顶罪。
他从中和门撤下,想避开燧发枪阵和炮阵,减少不必要伤亡,就被张献忠骂为懦夫软蛋。
张献忠独自逃走,让他来夺清远门,完全就是让他去送死、当炮灰,为张献忠出逃,赢得一些时间。
他心里更清楚,他是后加入的,在张献忠和一众大西军将士眼里,他永远都是外人。
这一点,崇祯皇帝心里,也看得明镜似的。
对他和张定国的态度,也是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