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剩余两天的报告会,如期举行。

陈帆在会议上,圆满的回答了所有人的问题。这也标志着,常温超导技术,真正实现且被学术圈认可了。

会议的最后两天,陈帆根据秘书登记的诉求,回复了一部分问题。

另外,有想要加入实验室的,陈帆也根据简历,进行了仔细筛选和面试。

甚至有几个外国的教授,当即表示加入华国。

手续这点,陈帆管不到。他和于教授只管面试,面试通过了,怎么加入国集是他们自己纠结的事情。

不知不觉,华国好像真成为了世界的科研中心。

从前,都是学习成绩优异,有创造天赋的人选择留学深造,再有能力一些的,就选择在外边留下来。

但华国有了陈帆的存在,创造出了一大批科研工作岗位,还有数不清的科研项目。

让近几年的留学率大幅度下降,还有一大批“海龟”,毕业就赶着回国的。

出去的时候,觉得家乡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没出去看看一群土鳖。

回来的时候,发现家乡建设的越来越好,出去过的自己像个土鳖。

陈帆下一步的目的,就是研究镥氢碳超导体的大规模制备方法。争取早日把它用在工业上,提高产能。

如果常温超导用在对撞机上,根据陈帆保守估计,最少能提高超出现在100倍的效能,到时候做实验的数据必然更精准。

还有输电设备。

如果利用常温超导体输电,电阻为0,电能被浪费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陈帆计划等技术成熟了,就把这项技术和电力有关人员商议起来。

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多。

就比如网友们讨论的不热的大米手机……如果常温超导有一天真如不锈钢盆一样家常便饭,也不失一种可能。

当然,这个就不是陈帆操心的了。他没想着卖这种东西赚钱,他期待的是科技创新和改变世界。

陈帆忙正事的时候,高丽国又秀了一次“下限”:

因为陈帆最近正在和其他国科学家进行合作,他们索性以讹传讹,说陈帆准备加入高丽。

这种鬼消息,在其他国可能激起一点水花,但是到了华国网友这,只能大家一起发“黑人问号.jpg”了。

“陈教授会加入你们高丽?我简直笑出猪叫。”

“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高丽人总是坐井观天。我曾陪女朋友去那边看过演唱会,打车时出租车司机问我,华国大不大?有没有高丽国大?我来自东山省,看看地图,我们的面积是他们的1.5倍。”

“哈哈哈哈!”

“无知的高丽人!”

陈帆看到这种无厘头的公告,也是非常无语。虽然80%华国人都把它当个乐子看,但是还有小部分网友容易被阴谋论给蒙蔽,所以,作为公众人物的陈帆,不得不出面解释。

这一解释,就惊动了很多领导。

比方说,程建华。

程建华最近在忙航空基地的事情,没时间上网。不过他给陈帆的公开账号设置了特别关心。

看到陈帆发布的这条通知,他吓了一大跳。然后在新闻里看到来龙去脉,忍不住给陈帆打了个电话:

“你没事闲的吧?吓我一跳。”

陈帆随和的笑道:

“我好歹也是个公众人物,公开一下没什么不好。”

程建华舒了口气:

“你这通知,对于我们这种上了年纪不太看网络,又掌点权的人来说,会很容易吓一跳。”

陈帆咳嗽一声:

“我是解释给网友的。他们一个个古灵精怪,怕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没想到惊动了您老人家……”

陈帆半开玩笑的说:

“程总工,你不会是谁特地派下来,专门探探我口风的吧?”

程建华却无比严肃:

“你小子肯定不会走的。”

“高丽就是不要脸,无论是文化还是遗产,只要是我们华国的东西,他们就喜欢申请申请试试看。”

“这种事我们早习惯了。”

“只不过大象不跟蚂蚁计较罢。”

“但这次想把你也……我是真的动怒了。

“什么陈帆教授是高丽的。”

“我这就发个演习通知,他们再敢墨迹一句,我就让高丽变成陈帆的。”

“刚好缺一块地皮做实验室,试试我们的新武器。”

陈帆一直热爱和平:

“倒也不必。”

程建华拍拍胸脯:

“放心吧,我们向来热爱和平。”

然后,没出三天,就安排武器基地在海域进行了演习。

…………

高丽国的事,只是陈帆生活中的一点闹剧,他的科研生活还要继续进行。

脑机接口实验室,目前没有进展。

核聚变发电站项目由林心诚主持。

粒子对撞机卡在了常温超导材料。

于是陈帆最近一段时间,选择留在“合理学院”做研究。

虽然,镥氢碳化合物的批量生产,目前也处于一筹莫展的状态吧……

没有科研灵感的时候,陈帆往往会选择转移注意力。要么换换研究方向,要么去讲讲课做点别的。

有了之前在操场上开的2万人大报告会,“合理学院”的学生们,在贴吧吵闹成一团:

“陈教授讲课实在太厉害了。”

“真的体验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陈帆不是咱们学校的教授吗?学校的课表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他。什么时候可以开一节陈教授的课啊。”

“……”

在学生群体中,这个呼声很高。

为此,临时院长郑知青特地去找陈帆了,满脸期待的问:

“怎么样?你既然在学校,是不是应该也尽一下义务,在学校上上课?”

陈帆不抵触这个,欣然同意:

“可以。”

“我最近时间安排不算紧凑,如果教室能排开的话,可以适当安排。”

没想到的是,校长没说,周围的老师先说了:

“没关系,陈教授。一切看你时间安排,我们的课可以和您换。”

“我们班不想换课,但是我们班都想听您的课,不如……陈教授,我也下去听讲,您到我们班来讲?”

陈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