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何雨柱远离是非 > 第201章 七十年代中期四合院众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1章 七十年代中期四合院众生相

迈入七十年代中期,“文运”运动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真是“你方唱霸他登场。”红星轧钢厂的李主任,凭借自身的能力和不俗的手腕,再加上身后有靠山,虽没有得到高升,但轧钢厂的大局被他牢牢地掌控住了。

这几年,何雨柱在厂里按部就班的工作虽然乏味,但也有它的好处,至少让家人感到踏实和安全。他跟着李主任与光同尘,但没有放弃去保护一下原杨厂长杨爱国为首的一批在牛棚改造的轧钢厂骨干。当那些在牛棚被改造的对象没有信心,看不到希望,准备放弃自己的时候,他们总能得到来自何雨柱的关怀与帮助。

何雨柱在闲暇之余,习惯在轧钢厂周围闲逛,碰巧遇到有意卖房子使用权的人家,他会顺势低价收购;再通过以大换小或者用新换旧的方法,和何家隔壁院子的住户们换房子。经过他这几年的苦心经营,和四合院周围的邻居们谈天说地、畅谈人生,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的隔壁93号四合院的住户,都被他忽悠走了。现在整座南锣鼓巷93号四合院都在梁拉娣、何小橡、何小林、何小楠名下。

梁拉娣因为出生根正苗红,外加自己积极进取,这几年已经成长为了红星轧钢厂附属育英托儿所的所长。她白天忙碌工作,下班时间紧盯孩子们的学习,晚上在何雨柱身下尽显温柔,让其交尽了公粮。

何家的孩子们经历了1968年至1970年学校实行推荐招生,1972年暑假后恢复了考试和升留级制度,1974年,实行开门办学,师生下厂矿农村劳动。他们在何雨柱的坚持下,求学之路虽有波折,但一直在学习知识的路上前行。

何雨柱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并没有跟着社会大环境随波逐流,认为知识无用,他提前把小学、中学、高中的教材,都备了好几套在家里面。有了教材,加上冉秋叶持续在何家做家庭老师,何家孩子们个个是真才实学的小学、中学、高中生,而不是那些很水的工农兵学员能比的。

随着很多学校 “停教停学”,老师们被冠上了“臭老九”的头衔,知识分子的处境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臭老九”基本成为了社会最下等的阶层。冉秋叶也和其他的老师一样,被波及到了,但她有红星轧钢厂革委会副主任何雨柱给其背书,所以她每天除了借口到何家来找何雨柱进行长时间的思想汇报和学习,就不用像其他老师那般,需要去参加扫马路、清理公厕等改造劳动。

吴双木和冉秋叶结婚后,感情融洽,也有了他们的儿女。这几年,他参与筹建了四九城武术队,并任四九城武术队副领队兼总教练。而四九城武术队成了广大孩子们心目中最向往的地方,那里,能学到纯正的龙国功夫。四九城武术队在什刹海西岸,离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很近,何小橡、何小林在业余时间,都会去那里当助教。

于海棠在何雨柱的鼓励、帮助下,被推荐去了工农兵大学学习,而她的儿子于栋梁则由她的父母帮忙带着。因为四合院对门院里的房子,装修后的居住条件实在太好,于海棠父母也搬了进去,也没有再提过让于海棠母子回于家,他们一有空闲就带着于栋梁来四合院里玩。不过,这几年他们还是经常会劝于海棠:趁着年轻,抓紧招个上门女婿。可惜,每次都被于海棠搪塞了过去。

这个时代,厨师作为“八大员”之一,何雨柱的师兄弟们都过的很不错,所以相互之间的来往也频繁,逢年过节、有事没事都会带着家人去师父罗建荣家相聚。罗建荣参与了这么些年的国宴,在业内慢慢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声誉,而师兄王胜、陈康年在师父的助力下,隐隐有接过师父罗建荣衣钵的趋势。不管是在四九城饭店,还是这两年的国宴,罗建荣实操越来越少,基本以王胜、陈康年代劳为主,而他则在一旁指导。

四合院里的大多数人,虽身处“文运”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虽生活平淡,但能岁月静好,却也幸福。平凡的日子里,大家每天都在过着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没有大喜大悲,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时期,何雨水、李有财夫妻俩,生活还是过的不咸不淡,不知道两人是谁的原因,何雨水也没为李有财生下一儿半女。虽然何雨柱不搭理李有财,可不影响大家知道他是何雨柱妹夫的事实,所以这几年他虽然没有被提升,可他在厂里还是过的很滋润的,同事们和他相处都是礼让三分。何雨水总被李有财叮嘱:让她和老何家走近些,让她和老何家搞好关系。可她每次鼓起勇气往何家凑,何雨柱夫妇基本不搭理她,就连何家的大门都没踏进过。于是,她把主意打到了何家几个小的身上,可惜,几个小的不是忙学业,身边有冉秋叶陪着;再不就是行色匆匆,哪里有工夫搭理她。何家有的,她何雨水家没有,何雨水夫妻俩能拿得出的,何家孩子们根本看不上,所以何雨水夫妻有心算计何家,现实没有一次得逞。

这几年,许大茂抱着何雨柱的大腿,那是生活的有滋有味。他趁着“文运”风潮,喊着下乡做宣传的口号,乐此不疲的隔三差五就会下乡放电影。四九城郊外的苞米地、小河边、柴火垛等可隐身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和年轻俏寡妇、贪慕虚荣的小媳妇们的足迹。每次下乡回来,那车把上、车后座,更是大包小包的,让院里人羡慕不已。

刘家的刘光福,因为被家里不良的名声所累,在四九城里找不到好的出路,便报名“上山下乡”参与到“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运动中去了,为他自己能有个远大前程,而努力奋斗着。刘家因为和刘光天已经断绝了关系,身边没有一儿半女、第三代陪伴的刘海中老两口,除了会远远地偷看他们以为的孙子于栋梁,就是在家里唉声叹气的想着远在外地的两个儿子。

阎家的阎埠贵是小学的老师,更是家里的顶梁柱,随着老师们被冠上了“臭老九”的头衔,“臭老九”成为了改造对象。阎埠贵为了老阎家,每天苦苦支撑着,改造劳动~扫大街、清理公厕等脏活累活,他从没有抱怨过一句。

阎解成还是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去找着临时活做,可这时代没正经工作的人太多了,实在找不到活计的时候,阎解成会拉着秦京茹学着何雨水的样,去外面捡垃圾换钱度日。即便日子如此艰难,秦淮茹也没有放过阎解成,阎解成每个月的孝敬,每周去耕秦淮茹的地是必不可少的。庆幸,阎晴儿是生活在阎家唯一的第三代,所以阎家再困难,都没有少她一口吃的,被阎埠贵老两口养的水水嫩嫩的。秦京茹依仗着自己的女儿,总能忽悠阎晴儿,从她碗里扒拉饭食进她的嘴里。阎晴儿吃不饱或者饿了就会去纠缠阎埠贵老夫妻俩,所以,秦京茹日子虽难,可身子丰腴的很,可不似阎解娣那般瘦骨嶙峋的,连两个馒头都见不到踪影。

阎家这样的情况,阎解旷在四九城里哪会有什么好的出路,他看到刘光福参加“上山下乡”,博前程去了,没多久,他也选择了这条路。阎家的小妹阎解娣,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惜,好点的工人家庭根本看不上“臭老九”的女儿。

同时,阎解娣从小生长在算计的阎家环境里,从她记事起,就没享受过好生活。她不想自己随随便便的嫁了:她不想嫁人后,还过阎家这种煮饭都要数粮食的日子。阎埠贵夫妻俩没少为她安排相亲,除了嫌弃阎家条件不好的,再不就是没被阎解娣看上,她就这么一年又一年的耽误成了老姑娘。

每天,阎解娣羡慕的看着在四合院里进出的何家人;眼红于海棠单身带着于栋梁,还把日子过的这么红火。阎埠贵能为了占街坊邻居点小便宜,一有空闲就会借着伺弄韭菜,在阎家门口守着;继承了阎家算计属性的阎解娣,怎么会没想出她的办法来呢?她慢慢地接近起了和她年龄相差不是很大的于海棠来,从找机会和于海棠闲聊开始,到踏进于海棠家里陪于栋梁玩,再到跟着于海棠母子出入何家。

随着阎解娣进入了何家、于海棠母子的生活,她心里眼红何家、于海棠母子那么好的居住环境,更羡慕他们不用算计的富足生活。慢慢地,她的梦里成了何家的一员,很多夜晚的梦境中:她甚至成了何雨柱的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