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 > 第140章 琴韵剑魄赵盼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瑶琴也是支支吾吾,不知道要如何解释。

看着贾瑛似笑非笑的表情。

赵盼儿咬了咬牙,只能是强忍着羞愧之色,低声下气道:

“实不相瞒!”

“盼儿原是罪臣之女,小时候遭遇抄家没券的变故,自小就进了教坊司没入乐籍。”

“天盛年间,得益于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盼儿这才脱离了乐籍。”

“后来就在此地开了这间茶馆讨生计。”

“如若是我拿着这笔巨资前去替瑶琴妹妹赎身,只怕是会引起老鸨的怀疑,到时候要是青楼的人见财起意,只怕是盼儿人微言轻,后果不堪设想…”

贾瑛这才恍然大悟。

想起来赵盼儿原先也是乐籍,据说这赵盼儿原先也是官宦世家。

贾瑛心中想着:待他回去后命人好好清查一番,前朝世道混乱官场腐朽,冤案错案那是一箩筐数都数不过来。

说不准还能给赵盼儿的父亲翻案申冤。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

贾瑛也是心软,见不得有人步入香菱妹子的后尘,索性点头道:

“这件事我答应了!”

“你们只管将银子送到扬州承直郎盛纮的府上,随后我自会派人前去给瑶琴姑娘赎身!”

瑶琴和赵盼儿闻言,皆是喜极而泣。

“多谢公子出手相助!”

赵盼儿连连感谢,又是有些担心道:

“公子需得记得佯称要纳瑶琴妹妹为妾的说话,要不然青楼的老鸨怀疑起来,这笔银子来历不明,可就麻烦了。”

倒怪不得赵盼儿多加叮嘱。

价值五百两银子的龙元银票。

就算是世家子弟。

也不见得有几个人舍得拿出这么多的钱,所以赎身的人寥寥无几,要是贾瑛不装得像一点,老鸨肯定会怀疑这笔银子是瑶琴自己拿出来的。

当然。

这两个女人压根就不知道,其实这钱说到底还是贾瑛的。

贾瑛见两人还有些疑虑,随后直接点头道:

“你们放心!”

“这件事我会让手下办好的。”

“两位姑娘还是赶紧起身吧,这要是继续跪下去,茶怕是要凉了!”

得到贾瑛的保证后。

两人皆是长吁了口气。

三人这才心平气和坐下来闲聊喝茶。

这期间。

不由得让贾瑛想到了另外一个金钗,就是同样是官宦世家的妙玉,也是煮了一手好茶啊!

只可惜她一直不肯还俗,也不肯跟着贾瑛入宫居住,一直守在寺庙里。

贾瑛碍于现在的身份,不方便出宫,也是许久未见了。

想到这里。

贾瑛不由得叹了口气。

突然间发现。

自己还真是对不起太多的姑娘了。

天色稍晚后。

瑶琴这才坐着平顶马车离去。

只留下贾瑛和赵盼儿两人后。

一想到刚才在屋里,赵盼儿对着他搔首弄姿的场景,两人都是不自觉地尴尬起来。

“公子也知道,我是无奈之举。”

“公子会看不起盼儿吗?”

“像我这种出身乐籍,又不自重的女子,应该很不讨人喜吧?”

赵盼儿情绪失落,自怨自艾嘲讽起来。

贾瑛见状,则是在临走前正色道:

“赵姑娘何必妄自菲薄?”

“出身乐籍也不是姑娘所能够选择的,而赵姑娘为了救自己的姐妹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惜牺牲美色来试探在下,也是重情重义,并不是不自重!”

“在下反而是觉得赵姑娘剑胆琴心,乃是值得神交的好姑娘!”

话音未落。

贾瑛直接骑马离开。

只留下赵盼儿一人目光失神,好像是沉浸在了贾瑛刚才的一席话中。

出了茶馆。

护卫冯紫英等人立马跟上来。

贾瑛则是立即吩咐道:

“上次让你送银子的事情,还是欠妥当了!”

“明日瑶琴姑娘会把银子送去盛家,你到时候拿着银子亲自去给瑶琴姑娘赎身,不要有任何差错!”

冯紫英闻言,立马拍了拍胸脯保证道:

“属下遵命行事!”

“绝对万无一失!”

瑶琴和赵盼儿的事情暂且不提。

却说贾瑛在得知了扬州当地的情况后,尤其是对两淮之地的盐税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扬州盛家。

盛纮虽然不知道贾瑛的真实身份,但是见贾瑛气质严肃,举手投足间都是自带贵气,而且身边出行都有护卫随行。

所以也知道贾瑛从京城而来,必定身居高位,或者是那个侯府高门的世子。

对于贾瑛可谓是毕恭毕敬。

贾瑛也是直接问道:

“盛大人!”

“为何我在荆襄地区,听闻每一市斤盐就高达50文钱,而在扬州地区,却仅仅价值10文钱。”

“江水上游地区的盐价如此高昂,岂不是助长了民间私盐的泛滥?”

“盛大人可否解释一番?”

听到贾瑛的询问。

盛纮虽然平日里畏手畏脚的,但是真才实学还是有一点,尤其是官场的老油条子了,对于盐税这种东西更是想当了解。

盛纮见四下无人,也只能是感慨道:

“公子有所不知啊!”

“不要说是在西南、西北地区了,就说在扬州隔壁的镇江,盐价就高达18文钱一市斤。”

“两地所隔才多远的距离?”

“再者就是比如归州、巴东两州县,朝廷规定这些地方的盐,必须要从两淮之地供应,整个朝廷的盐供销地区,早已经划分多年,形成了不可更改的买卖关系!”

“而归州、巴东两州县等地要想从两淮购买盐,那就必须要从江水逆流而上,这其中路途上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还有财力成本,自然是价格高不可攀啊!”

“甚至于导致了此地长期缺盐,甚至于养成了人人以清淡为主的饮食习惯。”

“各地盐商只能在朝廷规定的盐场购买盐,然后又在相对应的州郡县进行售卖。一旦有盐商或者是当地的百姓违反朝廷的规定,轻则重打八十大板,重则斩首流放了!”

“朝廷划分盐场在各地郡县的售卖固定区域,看似避免了私盐泛滥的情况,实际上却出现了舍近求远、舍贱求贵的情况,苦百姓久矣啊!”

贾瑛闻言也是听懂了。

这就是朝廷管控垄断盐业的弊端啊,只有几个固定的盐场,而在古代运输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要想做到同一价格无疑是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