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 > 第125章 税赋丰收两千万,徭役免除新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税赋丰收两千万,徭役免除新政

北方鲜卑还有西域诸国事宜进展顺利。

这让贾瑛终于是长出了口气。

同一时间。

因为贾瑛继续沿用了之前庆隆帝颁布的新政,取消了官绅免税的特权,各地百姓种田情绪高涨,各地税收也是暴涨了一大截。

而在贾瑛以及国运的加持下。

各地风调雨顺,几乎没有什么水涝旱灾。

甚至于就连常年受到草原人袭扰的整个北方三州,也都安稳度过了安居乐业的一年,各地郡县税收爆仓,百姓无不歌功颂德,可谓是国泰民安!

与此同时。

御书房。

贾瑛在看到今年各地的秋收结果后,大为满意,虽然他知道天下土地的潜力远不止如此,但是第一年的税收就超过了2200万两白银。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令人满意。

贾瑛朝着下面的官员说道:

“乾朝最为鼎盛时期,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如此罢了,而朝廷今年刚刚初立,苦天下百姓久矣!”

“百废待兴之际,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实在是意外收获了!”

“不过诸位爱卿还需要再接再厉,这只是开始,朕的野心也不止步于此!!”

御书房内的大臣皆是连连称赞。

面对突然暴涨的税收,可谓是震惊不已!

贾瑛则是不以为然。

他的脑海里还有很多没有实行的政策。

譬如:彻底废除徭役、田税,大力发展商业贸易从而收取商业税;另外还有发展海军扩充海外贸易;全力支持手工业发展;以工代赈等等;

只不过步子迈的太大了容易扯蛋。

只能是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实施。

有的是时间。

又有臣子站出来说道:

“启禀陛下々`!”

“如今朝廷税收暴涨,北边又是连战连胜,国库充盈,陛下理应着手准备修建皇陵、宗庙以及广纳秀女事宜!”

说这话的是改任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九卿之首的季礼。

正如他所说。

许多皇帝在登基之后,第一件要干的事情就是修建皇陵,许多皇帝甚至于修建皇陵的时间横跨了数十年。

一直修建到皇帝死的那天才得以结束。

这其中所耗费的金钱、人力难以想象,而且这些工人都是无偿劳动,也就是俗话说的服徭役,甚至于还需要自备衣食。

如此一来,可以说是占用了大量的民间青壮劳动力。

历朝历代手工业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就是因为这个该死的“服徭役”政策,普通人又要服徭役又要种田交税,哪里还有剩余的劳动力去发展手工业?

贾瑛当即大手一挥,很是不悦道:

“朕乃是大奉朝的第一任皇帝,很多事情就要从朕这里做出改变!从今往后,无论是谁当皇帝,都不准再大兴土木修建皇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从,只能是哗众取宠,劳民伤财!”

“朕绝不会修建皇陵!!!”

实际上。

贾瑛如此年轻,而且还有武道、系统在手,根本就没有想过死后的事情。

这种登基后立马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墓的行为。

贾瑛作为一个后世人,实在是看不懂!

也绝不会效仿!

御书房里的官员就像是听到了什么晴天霹雳的大消息一样,只觉得诚惶诚恐,赶紧就要劝说贾瑛不能废了前朝遗留下来的规矩。

然而。

贾瑛却是当场怒斥道:

“朕登基以来,诛杀宦官,北征鲜卑,西讨诸国!哪一项决定是心血来潮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朕绝不是那种酒囊饭袋贪图享受之辈,不仅不修建皇陵,朕还要免除天下百姓的徭役!”

“绝不是一时冲动而为之!!!”

一听说贾瑛还要免除徭役。

顿时所有人都慌了。

免除徭役?

那谁去修建城墙、沟渠?谁去给军队运输粮食辎重?谁来修建皇宫陵园?

谁又会去当兵?

贾瑛又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直接断然喝道:

“今年朝廷的税收不是超过了两千万两白银吗?从今往后,凡是朝廷需要工人劳动,必须支付同等价值的工钱!”

“朝廷不得强征劳动力,只能用工钱雇佣百姓!”

“修桥铺路、建宫筑墙、运粮晒盐、还有宫里的宫女、太监,都要按例发放与皇城外面同等市场价格的月钱!”

“多劳多得,少干少得!”

“另外免除徭役后势必会影响军队的招募,这件事朕也有了详细的计划,待到镇国公班师回朝,再另行颁布政令!”

以往宫里的太监太多,所以皇帝根本就发不起工钱。

所以很多皇帝就默认了太监们大为贪墨行为。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

贾瑛决心大幅度减少宦官的数量,再加上朝廷税收年年增长,这点工资完全可以支付。

后续再征收商税。

毫无问题!

如今各地百姓干劲十足。

免除徭役、以工代赈!

这就是贾瑛要逐步实现商业税从而彻底取消田税的重要里程碑的一步棋。

另外就是朝廷军队!

为什么乾朝边军在后期足有百万大军,却打不过只有几万人的草原人?

那就是因为这些士兵全都是被强行征召的,没有工资,还要自备衣食,简直就是冤大头,谁愿意卖命?

下一步。

贾瑛就要将大奉朝的军队变成统一职业化的士兵!

让边军将校成为一种有工资拿,福利待遇好,人人挤破头想要进去拿工资的职业!

士兵职业化!

也是贾瑛即将推行的政策之一。

一想到还有这么多的政策要改革推行之。

贾瑛顿时觉得头疼不已。

很快。

朝廷免除徭役的新政便在各地郡县相继传开。

以京城为中心。

宛如一场肆无忌惮的龙卷风。疯狂朝着四周方向席卷开来。

所有人都大为震惊!

延续了数千年的徭役,竟然毫无征兆取消了?

不亚于一场大型地震!

徭役对于一个朝廷的重要程度是多少呢?

乾朝徭役最沉重的时候。

大抵是每个年轻的男子都需要在一年内为朝廷服役一个月。

西周时期当时朝廷的服徭役年龄规定“国中”为20岁至60岁,“野”为15岁至60岁的男子。服役的天数每年平均不超过3日,上年3日,中年2日,下年1日。另外,减免徭役的条文也相当多,比如国中的“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都可以免除徭役。

但是自从到了春秋战国之后,情况就变得尤为恐怖。

一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为官府服徭役一个月,轮流更换,同时,一生要到京师或边境戍守一年,还要为官府服力役一年。这比西周时期一年服徭役三天的负担来说,要高于原来的30倍以上。

沉重的徭役可以说是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历朝历代的手工业发展。

青壮劳动力严重不足,种田都忙不过来,更何况是要去手工业?

贾瑛一道政令颁布。

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极其恐怖的风暴。

而这个风暴程度。

丝毫不亚于当初庆隆帝执意要颁布新政免除官绅特权一样。

只不过这一次。

对于这些地方豪绅没什么太多的影响。

更多的直接影响的是各地郡县的百姓,尤其是成年的青壮男子。

消息一出。

刚开始各地百姓还觉得这就是个玩笑话。

直至这件事持续发酵。

各地衙署都在明码标价,召集劳动力参与生产建设。

比如修建宫室、城池、边境和要冲的障塞,开采玉石、修建驰道、治理江河、建设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堵塞黄河决口,往边境转运粮草物资,军队出征时从事后勤运输等。

这些劳役的项目、规模大小不等。

但是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

那就是有工资拿!

不再是一味地免费付出劳动力,而是有统一规定的价格工钱!

随着徭役的取消。

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一部分参与田地垦殖,另外很大一部分在农闲之际,全都参与到了各地衙署所负责的工程项目上。

这些参与劳动的工人,每月都能拿到可观的工资。

一时间。

一传十、十传百!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要求干活赚取工钱。

各地郡县情况相似。

往日里难以开展、进度缓慢的各项工程项目、基础建设,也都是火速进行,各地如火如荼,朝廷基础建设进展神速。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各地建设都初见成效。

而取消了百姓的强制徭役之后。

民间各地感恩戴德。

更是接连为贾瑛修建宗庙、雕像,更有甚者称贾瑛是天选圣人,民意如火。

整个天下对于京城朝廷的认可度几乎是呈直线上升。

而贾瑛这位大奉武帝。

更是逐渐被民间逐渐神化。

可谓是民心所向。

很少有人再提及前朝皇室的事情。

皇城。

历经整整一年之久。

又是一年冬季。

皇城。

重拱殿。

整个京城都银装素裹,大雪纷飞,红墙白瓦,墙角暗处藏香。

积雪成云!

贾瑛登楼眺望,沿着内墙而走一步一个脚印。

身后紧跟着的则是被委以重任提拔为治粟内史的林如海,以及担任丞相的辛弃疾。

自打林如海进京当官后。

精神抖擞。

就像是一个踌躇满志的人忽然间得到了重用,可谓是重新焕发了第二春,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在扬州城管理盐税多年,对于治粟内史这个管理租税钱谷和朝廷财政收支的工作再熟悉不过了。

要知道在乾朝时期。

盐税就是重中之重,而两淮之地的盐税更是高达全国盐税的三分之二,所以林如海现在掌管整个朝廷的税收工作轻车熟路。

林如海跟在贾瑛后面,不敢主动说话。

直到贾瑛停下脚步,好像是在极目眺望欣赏雪景的时候,这才敢上前开口。

“启禀陛下~”

“如今各地以工代赈之策已经初见成效,各地建设有条不紊,进展神速!百姓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工钱,按照陛下的意思,国库优先划拨劳役的工钱,并无拖欠!”

“只是…如今各地粮食、布匹的价格都在飞涨,昔日京城里一两白银就可以购买2石大米,如今却要折损近三分之一了!”

“要是继续这样下去,恐百姓贱农,不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