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 > 第106章 税收激增,朝廷内外震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章 税收激增,朝廷内外震惊

朝廷新政。

在贾瑛的武力胁迫之下,各地州郡一级一级往下分配执行。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引起轩然大波。

无数乡绅、世家的田地被收回,各地官员连夜丈量土地登记造册。

随后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多少。

按人丁分配。

一开始各地百姓还觉得这件事简直就是个玩笑话,根本就不愿意相信。

在此之前。

土地那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甚至于比人命还要贵重,为了几分薄田,经常能够弄得家破人亡。

为了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恨不得一辈子都不敢出远门。

田地的珍贵程度。

不可言喻。

然而现在朝廷将所有的田地收回,并且要重新丈量土地分配给普通的百姓,甚至于还要直接免除赋税、徭役!

此等消息。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伦之音。

随着政令的颁布和实施。

越来越多的百姓知道确有此事,无不歌功颂德,大力支持。

支持朝廷执行新政的百姓更是如蚁潮一般。

各地凡是有不配合之人。

纷纷为当地百姓所唾骂。

百姓的力量往往是不可估计的,一时间大势所趋,哪怕是想要死守自家家业的豪绅世家,也不得不拱手相让。

不愿意配合者。

要么就是被当地百姓所围攻。

要么就是直接被当地驻兵捉拿斩首示众。

新政执行。

如火如荼!

势不可挡!

另外一方面。

商业税的执行政策也即刻出台。

同时。

朝廷公然招募百姓修建城墙、运输粮草、铺路搭桥,并且承诺给予同等价值的工资,一时间响应者无数。

两个月后。

当各地商业税收陆续上缴,治粟内史、少府两位公卿,以及三公皆是大为震惊。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税收;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在新政执行之前。

官府的手工业收入最少,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部门。

然而。

随着这两个月各地新政的实施之后,这个不怎么重要的部门逐渐忙碌起来。

农业税被废除。

土地不得随意买卖。

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到手工业当中。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大乾朝境内的手工业劳动者数量呈直线暴涨。

皇城。

德阳殿。

文武百官都隐约听到了些风声,据说上一个月的商业税收已经陆续上缴,收获颇丰。

虽然都知道收了不少银子。

但是具体有多少财政。

还都被蒙在鼓里。

等到朝会开始。

贾瑛点头示意,刚刚擢升为四品大司农丞,主管盐铁商业官职的林如海便主动上前站了出来。

林如海从扬州辞官后来到京城。

投诚于贾瑛。

身为前朝探花郎,又历任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对于管理税收商业等政务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贾瑛也没有不履行自己当初的承诺。

直接将林如海提升了几个品阶。

而林如海的能力也没有让贾瑛失望,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在商业税的执行上雷厉风行,已然是得到了初期的成效。

只见林如海傲然而立。

拿着手上的名册。

竟然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三月各地商业税收,除了江州、扬州两地,各地郡县税收已然悉数上缴,收获颇丰!总计…”

说到这里。

满朝文武百官都是下意识地竖起了耳朵。

心中暗道。

收获颇丰?

没有赤字就不错了吧?

下一秒钟。

所有人都聚精会神想要知道三月份到底收了多少的税收。

林如海深吸了口气,语气逐渐颤抖道:

“三月份总计收税500万两税银!”

一个月的税收就500万两?

那要是一年。

岂不是有6000万两白银的税收??

一时间。

满朝轰动!

“不可能!绝不可能!”

“我大乾朝建立之初,最鼎盛时期一年的税收也不过4000万两白银!”

“前年我朝一年的税收才500万两白银!”

“一个月就收了一整年的税银?”

“莫不是谎报了账目?”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据记载。

大乾朝最鼎盛时期一整年的税银也不过才4000万两白银。

到了后期。

也就是庆隆帝执掌朝政的最后几年。

因为各地土地兼并严重、连年征战大量人流离失所。

朝廷一整年的税收甚至于已经降到了只有区区500万两的水平。

而现在。

才短短两年的时间。

一个月内。

各地的税收就达到了500万两。

一个月干到了大乾朝往年一整年的税收?

这还得了?

百官震惊不已。

都觉得这是账目出了问题。

甚至于。

连当众宣告的林如海都觉得十分梦幻和不真实。

要知道往年大乾朝的税收。

几乎有九成都是来自于农业税。

如今虽然废除了农业税,但是税收不仅没有暴跌,反而是直接暴涨。

这般状况。

要不是林如海亲身经历,根本就不敢相信!

“安静!!”

贾瑛闭目养神。

显然早就猜到了这些官员知道真实情况后的嘴脸。

辛弃疾则是大声怒斥道:

“朝廷税收,一银一钱全部登记在册,有据可查!”

“谁要是不相信,那就自己去治粟内史衙署调卷宗盘查!”

“难道上将军还会倒贴税银来糊弄诸位不成?”

众人闻言顿时愣住了。

仔细一想。

这钱最后都是收入国库,又不是入到了贾瑛的口袋里。

所以这真金白银的。

不可能是人为伪造的。

贾瑛更不会主动倒贴,这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

众人冷静下来仔细思忖得出结论。

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新政执行、变革税收的政策大获全胜!

商业税的收益远超农业税!

所有人固有的认知水平都被彻底打破了。

他们最看不起的商业。

竟然能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就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贾瑛见众人都安静下来。

随后这才说道。

“商业税的执行还尚在雏形当中,诸多方面尚未完善,日后商业繁荣,每月的税银远不止500万两这么多。”

“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空间!”

“另外大司农、平准令各部官吏,务必要及时收集各地物价水准信息,防止商人趁机垄断哄抬市价,一经发现立即严惩不怠!”

百官这才反应过来,

这才是鼓励商业的第二个月

要是长久以往下去。

那日后商业税只怕是越来越高,甚至于远远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上将军的变革之法,神乎其神!”

“吾等佩服!”

“上将军果然是人中龙凤举世无双,能够想出如此大胆的政策,当真是神乎其神!”

“吾等错过上将军,还请上将军海涵!”

这时候。

此前反对贾瑛废除农业税的官员们,各个都佩服不已。

实践出真理!

而事实更加胜于雄辩。

此前满朝文武还担心朝廷会无法发放官员的俸禄,现在看来完全就是多余的担心。

商业税。

不仅源源不断,而且越收越多。

每个月都有税银充入国库。

何愁朝廷无钱发放俸禄?

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或许还看不上这些许的俸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官员小吏来说,每月的朝廷俸禄那就是他们一家人所有生活的开支来源。

这些年。

朝廷经常入不敷出拖欠俸禄。

如今这个问题一旦得到解决,日后就算这些朝中大臣撂挑子不干,那底下的基层普通官吏为了能够讨生活还是会继续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

底层官员全心全意为朝廷服务。

政策执行就愈发畅通无阻。

如此良性循环。

整个朝廷已然是步入正轨,欣欣向荣。

江南。

江州南安王府。

南安王看着手上密探从北方寄来的信件,不由得脸色阴沉下来。

随后又将信件交予手底下的人阅览。

众人都是大惊失色。

“贾瑛如此逆天而行,不仅没有自食恶果,反而是得到了大乾朝百姓的支持?”

“如今底层官员还有百姓无不对贾瑛歌功颂德!”

“各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抄没豪强田地,纷纷效仿,已然不需要朝廷插手了?”

南安王更是愤然怒吼道。

“好一个贾瑛!”

“贾瑛将田地无偿分配给各地的百姓,免除税收、赋税!几乎是利用田地利益笼络了所有百姓的民心!

“又通过提高俸禄福利的方式拉拢底层官吏!”

“现在贾瑛已经彻底掌控了大局,民心所向!贾瑛这是要造反称帝啊!!”

南安王一语中的。

如今北方各地都在传播各种贾瑛乃是天命之主的谣言。

甚至于。

还有各地百姓自发为贾瑛建立寺庙神像供奉起来的双。

无论是在军中。

亦或者是民间。

贾瑛的声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继续这样下去!”

“江南境内的百姓,恐怕都要逃往北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