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 > 第64章 册封天策上将,荣耀超越三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册封天策上将,荣耀超越三公

京城之内

却说岳鹏举率兵驻守在城外。

按理来说。

这庆隆帝已经成功回到皇城,朝廷也恢复了之前的秩序,外军自然是需要立刻离开京城返回驻地的。

然而。

这一次。

庆隆帝却是只下令让外军返回燕云,反而是找了个要择日封赏岳鹏举的借口,让岳鹏举留在了京城的武人驿站里。

这一留就是十几日的时间。

明眼人都知道。

这是庆隆帝对岳鹏举心有忌惮。

相对于其他朝臣。

忠顺王小人行径、贾瑛性格狂傲

反而是岳鹏举的行为举止都过于完美,而他又掌握着燕云的数万大军,不由得让庆隆帝生出了害怕之意。

功高盖主这四个字。

向来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为忌惮的。

国公府。

贾瑛私下约见了仍然留在京城内的岳鹏举。

“你且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贾瑛将燧发枪的工艺图拿出来。

岳鹏举则是仔细端详,作为三军主帅,无论大小事务向来都是事无巨细。

可以说是兵家四派中,兵技巧者的代表人物!

兵技巧者,“习“零八三”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指的是士兵单兵训练、武器装备等的创新发明和使用方法等。

甚至包括,征兵对士兵的选拔,部队的日常管理方法,军纪,带兵心理学,甚至与战马的饲养、军事医疗、军粮开发后勤保障等一切军事基础学说。

在这一方面。

岳鹏月可谓是研究颇深。

所以在看到燧发枪的制作工艺图后,立马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大将军!”

“这种燧发枪相对于目前大乾朝境内流传的火绳枪而言,无论是杀伤力、实用性亦或者是制作成本,可谓是有质的飞跃!”

“虽然不能成为军中主力部队,但是以火枪兵辅之,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军队的正面战斗力!”

“攻防兼备!”

岳鹏举连连感慨。

在兵器研究还有战术上面可谓是一针见血。

贾瑛则是十分自信道:

“这种燧发枪一旦制造出来,工艺成熟的情况下,最少能够在火枪的使用上两百年内永不落后!”

“但是因为这种火枪威力巨大,一旦普及,对于骑兵的克制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只能是暗中研究!”

“本将在京畿重地,四处锦衣卫、明哨暗哨防不胜防,研究火枪动静太大,只能是在燕云全力研究火枪,才能够掩人耳目!”

“此次你回去后,不要继续招募兵马,暗中研究火枪即可!”

“此次你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庆隆帝的怀疑,若是回去后继续招兵买马训练新兵招降胡骑,只会是惹人不满!”

岳鹏举闻言却是一脸不解之色。

叹了口气道:

“属下率兵进城后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于连宫门都把守严密不得任何人擅自出入!”

“为何陛下还是要将末将留在京城?”

“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不成?”

显然。

对于打仗一事信手拈来岳鹏举,对于官场朝廷上的敏感度还是略显不足。

贾瑛则是连连摇头解释道:

“就是因为太过完美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大乾朝的臣子?如果庆隆帝发现自己的某位臣子不贪财不好色,不骄不躁!甚至于还手握重兵,深受士兵、百姓爱戴!”

“你以为身为上位者的人能够安心吗?”

岳鹏举陷入了沉思。

虽然好像是听出了一些道理,但是从他刚正不阿的表情上就能够看得出来,哪怕明知道如此不得君心,但岳鹏举应该还是会继续保持自己的原则而行事。

贾瑛见状也只能摇头苦笑。

这就是岳鹏举的个性啊!

如果什么时候岳鹏举变成了一个擅于政治斗争的人,或许那就不是贾瑛所敬仰的英雄人物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原则!

贾瑛只能是折中说道:

“既然如此为了能够让陛下尽快放你回去!”

“明日便上书陛下!”

“讨要一些田产、金银之类的赏赐!唯有让陛下知道鹏举也有自己的私心,才能够继续让你在边境掌军!”

“不要行不行?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岳鹏举还想推辞。

实在是不懂得变通。

要不然也不会被人用十二道金牌给召回去,最后入狱喊冤了。

贾瑛只好拿出自己的主公威严和身份。

强行大喝道:

“不行!!”

“这些赏赐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岳鹏举见状只能是连连应诺。

次日。

岳鹏举主动上书为自己还有部下将士请功表彰。

直言不讳自己的要求

果不其然。

在朝会上。

庆隆帝一改往日故意拖延的态度,直接大手一挥为征北军上下大肆封赏。

一来是征服草原开疆拓土有功。

二来则是保护皇城不受贼人趁火打劫。

数功并赏。

原护乌桓中郎将岳鹏举,擢升三品平北将军。

其余陛下部将各有赏赐。

黄金珠宝、绫罗绸缎还有田产府邸之类的赏赐更是数不胜数。

由于朝廷执行新政。

朝廷从各地官绅身上薅了大量的羊毛,现在国库充盈富裕,所以在赏赐的时候,也是十分大气豪爽,毫不吝啬。

反观文官集团。

这一次因为种种事情的连锁反应,在朝中势力可谓是大伤元气。

大乾朝维持了多年不变的重文轻武局面。

一时间竟然出现了逆转。

武将集团的地位和势力与日俱增,反观文官集团的影响则是逐渐削弱。

等到封赏完了北军将士。

庆隆帝又是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昨日京城之乱,足可见朝中制度混乱,危急时刻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如何能够保护皇城?”

“丞相非但没有辅佐国事,反而是蛊惑朝臣宫变!”

“为了避免京城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情!”

“朕决定重启汉制,恢复天策上将之职以及三公九卿的朝廷制度!!”

“不再设丞相之职!”

“另置九卿,隶属于三公!”

“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为太尉所领;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为司徒所领;宗正、大司农、

少府三卿,为司空所领…………”

满朝文武皆是震惊不已。

恢复汉制?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公分别为:太尉!司空!司徒!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司空:原御史大夫官职,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渔、修坟防止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

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司徒:掌管土地,人民及教化之事,农业、徭役等等。

三公皆金印紫绶、品级正一品!

各司其职。

直接隶属于皇帝!

也就是说。

庆隆帝重新恢复汉制,直接将丞相的职责一分为三,彻底解决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弊端。

三公之间直接对皇帝负责。

能够最大程度上分化文官集团的势力。

贾瑛心中也是稍稍有些吃惊。

看来冯桀率领文官造反宫变的事情,虽然最后平稳解决,庆隆帝表明上也不再追究参与此事官员的罪名。

但是实际上仍然心存芥蒂。

对于这些文人的戒备心更是与日俱增。

不等朝中官员发声。

庆隆帝又是说道:

“此次京城哗变,足可见军中编制混乱,关键时刻,甚至于连主掌局势调兵遣将之人都没有。”

“各地守军将领简直就像是木偶一样,毫无调度!”

“从今日起!”

“朕擢升车骑大将军贾瑛为天策上将!”

“位列三公之上!”

“掌管天下兵马!守卫京师!!”

天策上将军!

甚至于是在三公之上,而如今庆隆帝废除了丞相职位,三公之上,仅有武将职位--天策上将一人而已!

相当于。

从今以后。

在大乾朝的朝堂上,除了皇帝之外,地位0.8最高之人由文官变为武将!

又是对文官集团的进一步打击。

自此后。

武将的地位在朝堂上下只会是越来越高。

满朝文人因为刚做了亏心事,所以不敢当出头鸟反驳庆隆帝的提议。

武官们则深知贾瑛就是他们武将的代表人物。

贾瑛的地位越高。

他们这些武官在朝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是水涨船高!

恨不得当场弹冠相庆了!

同时。

庆隆帝任命辛弃疾原御史大夫任命当朝司空。

更是让满朝文武都意识到。

在冯桀身首异处后。

贾瑛当以武将的身份成为大乾朝最有权势的臣子,没有之一!

百官面相各不相同。

文官心生恐惧。

昔日四王八公的老亲一派则是面面相觑,看向贾瑛的眼神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尤其是牛继宗等人。

早已经是心生巴结、奉承之意。

恨不得立即投诚到贾瑛的麾下。

在满朝文武羡慕的眼神中。

贾瑛虎步上前,铿然大喝:

“谢陛下隆恩!”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