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 > 第18章 横扫三十七城,三郡重归版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章 横扫三十七城,三郡重归版图

大乾朝皇城!

德阳殿!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玉阶上。

大太监夏公公一手掐着兰花指,涂面画腮,刺耳的声音响彻大殿。

不等声音落罢。

北静王水溶主动上前怒斥道:。

“启禀陛下!”

“臣有本要参!”

“冠军后贾瑛在北新城毫无根据便斩杀了范阳卢氏族长卢郡守,草菅人命,滥用陛下特许皇权,此乃一罪!”

“贾瑛招募新兵三万,总计不到五万步骑,但是其上报的粮草消耗,甚至于能够供给八万大军,花钱如泥沙,吃空粮饷,此乃二罪!”

“贾瑛麾下足有五万士兵,如今北方秋收在即,贾瑛不仅不抓紧时间训练士兵,而且还在军中办起了学堂,竟然要让军营中的士卒读书!此乃不务正业,三罪也!”

“贾瑛在任期间,多次毫无根据便抄没当地官吏、乡绅的家业,其后巨资所得皆中饱私囊,此乃贪污,四罪也!”

“还望陛下能够明察,严惩不怠!”

四条罪状。

每一项单列出来那都是足以人头落地的死罪。

文武百官皆是议论纷纷。

“在军营里办学堂?”

“荒谬啊!”

“就那些上阵杀敌的大头兵,会识字有什么用?”

“这也太荒谬了!”

听说贾瑛在军营里开设学堂,强迫将士们认字后,在场的文人皆是嗤之以鼻。

读书习字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连最底层的武人都能够读书习字,那未免显得他们这些读书人太过庸俗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读书习字的!

一时间满朝文武尽皆抨击,对于贾瑛的做法持很大的意见和怀疑态度。

就连庆隆帝都有些懵了。

让大头兵读书习字?

这是什么意思?

“启禀陛下!”

辛弃疾虎步上前,大声断喝道:

“王爷不了解事实,无凭无据便随意污蔑朝廷重臣,该当何罪?”

“边军素来杀良冒功,兵如匪寇,民间甚至于流传着‘宁可遇贼寇,毋遇官军;遇贼可逃,遇兵难逃’的顺口溜,侯爷不辞辛劳让边军将士读书习字,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争强好胜之人能够明事理懂大义!”

“唯有给边军将士灌输保家卫国的想法,牢记是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方能严明军纪、赏罚分明!”

“其次,燕赵乡勇义士虽骁勇过人,但不懂阵法,不会使用兵器,不知行伍纪律,打仗时只知勇往直前,更不知如何护身!唯有读书习字方才令其听从指挥,熟悉阵法,方能进退有序!”

“再者,北军营中所用粮草,皆是按照一日三食的标准,兵在精而不在广,所用钱粮皆在营中将士身上,又何来吃空饷的罪名?”

“其余罪状,更是莫须有!王爷这般随意污蔑冠军侯,到底是何居心?”

辛弃疾言辞犀利。

瞬间就点明要害,直接让庆隆帝幡然醒悟。

“荒唐!难道读书习字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多训练!”

“识字可不是谁都能学会的!”

然而大部分的文人还是自觉高高在上,根本就不相信普通士兵能够轻易识字。

如果大头兵都能读书习字。

那要他们这些读书人干什么?

龙椅上。

庆隆帝拧眉沉思,隔了半晌终于是出声说道:

“爱卿所言有理,边军年年杀良冒功,恶如虎狼,也是屡禁不止!此次冠军侯另辟蹊径教士兵读书懂大义所在,无可厚非!”

“另外朕已经赐冠军侯皇权特许,能够自行处置北境军政一切大小事务,哪怕是冠军侯让这五万大军去种田打渔,朕也不会干涉!”

“此事休要再提!”

“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奏?如若是关于弹劾冠军侯的奏折,那就赶紧作罢!”

一时间。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北新城中军大帐。

岳飞抱拳沉声道:

“启禀主公!如今各部训练已经初见成效,属下以十二人为一队,四队为一哨,四哨为一官,置哨总统领。四官为一总,由把总率领。再进行阵法号令训练!”

“得益于主公所发明的快速识字法,军中将士能够读懂简易的文字,对于阵法口号的训练更是烂熟于心!”

“另军中将士皆每日三餐,顿顿粮食充足,三万新兵更是个个体壮如牛,效果远比属下想象的还要好!”

“如今将士上下齐心,想必抵挡住金人今年的南下攻势不在话下。”

贾瑛闻言很是满意。

兵少的好处就是。

顿顿都能吃饱喝足,三个月足以让瘦不拉几的庄稼汉练出一身腱子肉。

再配合上阵法的训练。

这五万将士的战斗力,绝对不是普通军队能够相媲美的。

“守成有余,那要是主动进攻呢?”

贾瑛语出惊人。

岳飞也是愣了一一下,随后迅速回应道:

“要想主动出击,敌之强我之弱在于机动灵活,敌军多数为骑兵,来去如风,想打想撤主动权皆在敌骑之手。”

“然我军只有不到三千的背嵬营,还要兼顾左右两侧的弱势防御。”

“要想主动出击对敌骑造成威胁,最少还需要组建五千骑兵!”

五千骑兵吗?

要知道养骑兵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

尤其是在没有牧场的情况下。

五千匹身体健壮的战马如果全靠花钱去购买,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骑兵通常是一个人配备两匹马或者一个人配备三马,因为马的长距离耐力和负重能力都不好,需要以确保战斗力。

普通骑兵可以直接使用中原马,大约一匹中原马需要十到三十两银子,外加马鞍、马具、鞍绳和马蹄铁,一系列的也需要七八两银子。

至于类似于虎豹骑、铁浮屠的重骑兵就更加离谱,首先,重骑兵的战马并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

中原马不能负重,只能是由西凉战马和北方游牧马来组建,北方草原大马需要几金到几百金,外加一套重甲装备。

养一个重骑兵就需要耗费几十金。

代价可想而知。

贾瑛沉声自言自语道:

“如此说来,最少也需要一两万匹战马,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否则主动出击对上金人的骑兵毫无意义,只能是被动挨打!”

“看样子花钱去买中原马不切合实际,只能是靠抢了!”

靠抢?

岳飞眼前一亮,当即奋然道:“主公的想法和属下不谋而合!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战以来,为什么草原人越打越强,而汉人却是越打越弱?”

“莫过于这些草原人以战养战,既然如此,那我等为何就不能以战养战?”

“又没有谁规定,只准草原人打我们,不准我们主动打草原人?”

“只要我们能够从草原上抢来大量战马,燕赵多男儿,骑射功夫丝毫不弱于草原人,届时只要有战马,便能够立即组建出一支强大的骑兵营!”

两人的观点几乎是大同小异。

大多数边军守将在对外的战争中,往往固步自封不敢主动出击。

偏偏贾瑛就不是愿意坐以待毙等待敌军先动手的人。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秋收在即,若是一味地在我汉人土地开战,必然会影响百姓们的秋收!”

“所以在秋收到来之前,本将意欲将战场放在金人的地盘上!”

“战火东引燕云十六郡,势在必行!”

贾瑛指了指地图上大块的红色的区域。

燕云十六郡。

除了西南边范阳郡的小块辖区之外,其余部分,燕州的十六郡,几乎都在金人大军的统治之下。

贾瑛想要将战火弥漫到燕云各地,也就是金人的领地。

而不是放在北新城往南的方向。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先想办法抢夺大量的战马。如此才能够与金人在野外周旋交战!”

岳飞点了点头,旋即陷入了沉默当中。

各种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脑中翻江倒海来回切换。

良久。

岳飞目光灼灼,死死地盯着往北的军事重镇居庸关,上谷郡的军事要地。

“主公!”

“属下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首先如今尚未到秋收之际,要想引金人骑兵出现,必然要主动出击拿下居庸关,再以拒马河为营设立防线,切断敌骑秋收南下的必经之路!”

“居庸关丢失,金人必然惊慌失措举兵来攻,届时便是关键之役!”

贾瑛心中也没多少想法。

但是见岳飞如此自信沉稳,索性就跟着岳飞的计划走,这位战场经验极其丰富的岳王爷,想必是不会轻举妄动,动则十有八九智珠在握!

居庸关。

上谷郡重要关隘。

往北是草原长城、往东则是广阳郡、渔阳郡,金人无论是从北方还是从东,想要轻松南下劫掠,唯有从居庸关最近,否则就要多绕上数百里的路程。

这座历尽沧桑的雄关,如今早已经风光不再。

汉人的旗帜已经消失多年。

唯有金人的马头琴声回荡在城楼之上,伴随着战马呼哧呼哧的响鼻声,早已看不出这里曾经也是汉人的天下雄关之一。

夜深人静。

八九月的晚上凉气袭人。

两名值守的金人士卒靠在墙头上昏昏欲睡。

咔嚓咔嚓~

百夫长恰好来到墙头巡视,脚步声惊醒了值守的士卒,赶紧站得笔直,目瞪如铃,生怕被百夫长军法伺候。

百夫长来回巡视一番。

见没有任何纰漏。

这才点头要回去休息。

“嗯?”

“什么动静?起风了?”

百夫长突然停下脚步,只听见类似于树叶摩挲的“沙沙”声此起彼伏。

但是抬头一看。

却见墙头上的旌旗纹丝不动。

百夫长放心不下,又是随手抄起城墙上的火把,旋即甩开膀子抡出去。

只见火把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火光所到之处。

皆是隐约可见。

突然间。

黑暗中耀射出无数的寒光,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密密麻麻,但是当火把落地后,又再次消失不见。

什么东西能够反射火把的亮光?

只有利刃!

大量的兵器!

“不好!”

“敌袭!敌——袭”

百夫长振臂高呼,疯狂地嘶吼咆哮。

怒吼声戛然而止。

只见一支利箭倏然穿透了百夫长的喉咙,后者捂着喉咙轰然倒地,临死前都想不通,为什么居庸关外会有敌军出现?

不可能是汉人。

难道是卑鄙的鲜卑人?又或者是野人一样的西凉蛮子?

可惜这位百夫长是如何也想不到了。

关外。

蓦然响起一阵直冲云霄的狼嚎声。

“点火!”

“攻城!!!”

下一秒钟。

腾地一声。

无数火把轰然燃起,就像是一条张牙舞爪的火龙在黑暗中咆哮怒吼,倏然间将整个居庸关外照得亮如白昼。

城墙上的金人守军见状,顿时吓得魂不附体。

只见关外。

无数的黑甲士兵正汹涌而来,无穷无尽一眼望不到尽头,黑暗中根本就不知道敌军到底有多少人,只能是隐约从他们的装扮和声音中能够分辨出,应该是南边的汉人。

“为什么汉人会出现在这里?”

“难道一路上都没有斥候发现吗?”

已然超过十几年没有被战火洗礼的居庸关。

瞬间就被钢铁洪流给淹没。

金人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有南方的敌人从这里而来,甚至于居庸关内连最起码的守城器械物资都没有。

譬如最基本的火油、滚石橘木等等。

竟然全都像是垃圾一样堆在仓库里吃灰生锈毫无作用。

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

一队身披黑甲的汉人士兵,就像是幽灵鬼魅一般,以迅雷之势横扫范阳、上谷、代郡三郡之地。

一路攻城拔寨。

居庸关丢失后,金人在上谷郡的防守就像是一层纸糊的窗户一样,直接全面溃散。

不到半个月时间。

三郡之地全部回到汉人手中。

攻城拔寨大小县城三十七座,斩杀贼寇五千余人。

消息一出。

天下皆惊。

尤其是占据辽东的金人,更是愤怒不已。

金人王城。

赫图阿拉!

上一任大汗在几位贝勒接连被斩杀后,因思子心切过于悲恸,最后抑郁而终。

其子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台吉在诸位兄长接连战死的情况下。

当仁不让成为新一任的大汗。

在居庸关失守之日。

各部火速求援。

皇台吉紧急召集各部首领以及诸多亲王前来商议。

“这大乾朝的武人实在是荒谬,竟胆敢主公出北新城!”

“我们还没去报仇雪恨,反而是他们先来了?”

“这次汉人的主将好像就是斩杀大贝勒代善的汉人小将!”

“秋收在即,看来是时候南下四处劫掠了,到时候给汉人一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到底谁才是北方的主人!”

听着众人议论。

皇台吉沉声道:“此次敌军突然在秋收之前发难,竟一举拿下三郡之地,甚至于连居庸关也拿下了。”

“据前方部落首领来报,这贾瑛在居庸关筑高墙挖深河,看样子是要在居庸关一带阻拦我军南下的路线了!”

“居庸关乃是雄关,一旦让汉人准备充分,届时我军多骑兵不善攻城,或许会耽误我军南下打秋风的时间。”

“为了以防错过中原的秋收之际,绝不能让敌军在居庸关站稳脚跟!”

这时候。

另外一位仅剩的四大贝勒之一阿敏上前瓮声瓮气道:

“大汗何不立即派兵从拒马河穿过绕道居庸关南边!”

“敌将想要死守居庸关,势必要从南边拒马河运输粮草辎重器械,只要我部落铁骑能够抢先一步封锁拒马河,便能够切断居庸关与范阳郡的联系,届时居庸关孤立无援,不攻自破!”

皇台吉闻言顿时愤然。

“本王亦是如此想法!”

“二贝勒立即率领本部三万精锐骑兵,日夜兼程杀向拒马河,切断居庸关往南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