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 > 第11章 国士无双献奇策,万字平戎震朝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国士无双献奇策,万字平戎震朝野

德阳殿。

贾瑛照常参加朝会,果然不出贾瑛所料。

庆隆帝的招贤令一颁布。

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说起来是招贤令,目的广纳天下能人志士,但是实际上不过是在笼络世家子弟罢了。

文武百官尽皆上奏,举荐各自宗亲好友。

其中大都是门阀子弟。

密密麻麻的举荐名册上,所谓的寒门士子更是少之又少,多是沾亲带故。

庆隆帝看着花名册。

不由得眉头紧皱。

虽然达到了他笼络世家的目的,但是实际上,能够对北伐有重要作用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

“水溶!”

“这南安郡王世子是怎么回事?你为何要举荐吴熊?”

庆隆帝想要稍稍敲打一下这些人。

不要让文武百官过于放肆。

所以先拿北静王水溶以及南安郡王开刀。

北静王水溶则是上前半步,舔着脸喊道:

“回陛下!”

“这南安郡王世子吴熊,自幼饱读兵书,又是出身将门,小时候便跟随南安王爷在军营里摸爬滚打,弓马娴熟,于马背上能双手开弓,能征善战。”

“又兼有满腹经纶,无论是整军备战收拾北境残局,亦或者是指挥将士作战,都挥之如臂,得心应手!”

“若是陛下能够重用南王世子,定然是马到功成!”

北静王看着年纪不大,但是口若悬河,夸人的时候头头是道。

舌绽莲花!

要不是贾瑛在河间见过吴熊,还真就被北静王水溶给忽悠到了。

那家伙长得白白胖胖。

还能弓马娴熟?

我看他能自己上马就不错了!

“哼!”

“臣不以为然!”

平日里极少参与朝会议论的贾瑛,这一次终于是忍不住出声了。

吴熊当初挨了自己的一鞭子。

现在要是让吴熊出任北军统帅。

不要说贾瑛自己不答应。

就是庆隆帝自己都不答应。

南安郡王本就在江州一带执掌兵马以及大量水师舰队,又和粤海将军关系不浅。

如果再让这些人把手伸到北军。

除非是庆隆帝脑袋瓜子坏掉了。

这时候。

本来出来唱红脸的戏份是冯唐日常干的事情,但是今天贾瑛实在是忍无可忍,索性上前抢了冯唐的红脸角色。

冯唐本来已经跨出去的步子,又悄悄退了回去。

只见贾瑛轰然抱拳怒吼:

“启禀陛下!”

“臣以为北静王爷此言差矣,世子吴熊臣有幸在河间见过一面,其人身形肥硕,出行时如同女子一般乘车坐轿,从未见过其骑马。”

“而且世子吴熊手掌光滑细嫩如同女子手掌一般,陛下也练过骑射剑术,自然是知道常年习武之人,必然手掌粗糙,虎口生茧,可见这位世子根本就不是习武之人。”

“若是让这样的无能之辈,以次充好率军北伐,岂不是成了笑话?”

一时间。

水溶脸色铁青,咬着牙喊道:

“陛下休要听此人疯言疯语,朝堂上谁不知道贾瑛疯子一般,说话语无伦次!”

“你仅仅见过世子一面,怎能就胡乱断定?”

“你这是公然不把南安王爷放在眼里,诽谤世子的名声!”

“狗屁!”贾瑛冷声断喝道,“你们这些人满嘴的仁义道德,还不就是为了举荐自己的亲朋好友出任北军将领?”

直来直去,这才是他的风格。

贾瑛上前一步。

瞬间让水溶哑口无言。

毕竟。

贾瑛可是说揍人就揍人的,毫无顾忌,哪怕是水溶也有些发惜。

水溶长得白白净净,细皮嫩肉。

远不及贾瑛这高大英武。

休要说打架了。

就是被贾瑛给轻轻碰一下估计都要命了。

“好,好!”

“你说世子吴熊是无用之人,那你有能耐,倒是给陛下举荐一名能够解决北境边患的人才!”

“本王倒是要看看,侯爷举荐的人才是不是无用之人?”

水溶不敢硬刚。

只能是曲线救国。

他算准了贾瑛是单门独户,势单力薄,只有皇帝撑腰罢了。

官场人脉更是几乎为零。

没有宗亲支持、没有家族关系支持、没有门生故吏

想要让他推荐人才出来?

还不如从大街上随便拉个人来靠谱。

水溶昂着小白脸。

似乎很是得意自己的聪明才智。

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把贾瑛给镇住了,从而找回面子,找回气场!

庆隆帝也看不下去了。

但是又想看看贾瑛作何反应,又会如何应对?

众人都看向贾瑛。

“呼呼!”

贾瑛深吸了两口气,沉声大喝道:

“启禀陛下!”

“臣还真的就碰到了一名拥有盖世之才的能人!”

众人全都觉得好奇。

贾瑛如此高傲之人,堪称气冲斗牛,竟然也有他看得上眼的人?

庆隆帝一时来了兴趣。

“爱卿所言乃是何人?”

“朕着实是好奇不已!”

贾瑛也是没办法。

本来还想着让辛弃疾私下里好好准备一番,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看来今天就要直接站出来帮帮场子了。

当然。

贾瑛是绝对相信辛弃疾的才华的。

不说比之武圣、中兴四将之流。

但是绝对能够将吴熊这种草包狗熊统统按在地上摩擦!

“启禀陛下!”

“吏部辛弃疾,当国士无双!”

此话一出。

顿时引起朝堂上水溶等人捧腹大笑。

《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秦朝末年,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刘邦。刘邦敷衍应付,韩信不辞而别,萧何月下追韩信,对刘邦说他是国士无双,后刘邦拜其为大将军。

由此典故。

贾瑛的一句“国士无双”,虽然有夸张成分。

但是瞬间将档次拉满。

当然是令人难以置信。

“区区吏部小官,能有国士之才?”

“笑话!”

“侯爷当真是会开玩笑!”

“如果吏部的无名之辈都有国士之才,那我等岂不是成圣人了?”

霎时间。

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嗤之以鼻。

饶是如此。

贾瑛还是义无反顾,朗声道:

“启禀陛下!”

“臣曾有幸听闻辛弃疾此人对于北伐之事的看法,只觉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突然间恍如醍醐灌顶,神智清明!”

“臣愿意用项上人头担保,此人绝对有国士之才!”

“望陛下明鉴!”

本来还觉得贾瑛就是随口一说。

现在。

见到贾瑛这般认真严肃,不像是在开玩笑。

庆隆帝顿时坐不住了。

水溶等人又在附和起哄。

“既然如此,那就不妨将此人速速召来殿上对质,本王倒是要看看,如何个醍醐灌顶之法?”

“王爷说的对,不妨将此人请来给吾等看看。”

“我们都想瞧一瞧国士之才,乃是何等本事?”

“吏部小官,也不过是半刻钟的功夫便知真假!”

见状。

庆隆帝朝身后的夏公公点了点头,后者赶紧去吏部喊人。

贾瑛心中暗道。

以辛弃疾之才,堵住这些蠢货的悠悠之口,还不是信手拈来。

就让你们看看。

本侯举荐的人是不是称得上有国士之才!

“吏部少侍郎辛弃疾,进殿~”

伴随着一声高呼。

只见身穿青衣官服的辛弃疾被宦官引入德阳殿。

在古代衣服的颜色是很有讲究的。

大多数高品大官的服饰都是以紫色、黑色这种深颜色为主,一来是这等颜色的丝绸昂贵,二来则是需要显示出一品官员的沉稳。

而低级官员、小吏,则是只能穿青、灰白之色的服饰。

甚至于衣服在多次清洗之后会逐渐泛白。

但是小官多拮据,没有多余的钱再去更换新的服饰,所以都是偏青白之色。

众人看到辛弃疾一身青袍,微微泛白。

不由得心生蔑视。

不用想就知道是寒门弟子,甚至于连寒门都算不上的那种读书人。

就这种人也能够平定北疆?

收复燕云十六郡?

“吏部少侍郎辛弃疾,参见陛下!!!”

辛弃疾乃是习武之人。

这一声凌厉十足,好似雄气堂堂贯斗牛!

旋即令人不再敢轻视于他。

普通小官小吏。

突然毫无准备觐见天子,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不声音发颤都难得了,更何况是这般从容不迫处之泰然?

众人暗暗称奇。

收起了轻视之意。

只见辛弃疾虽然衣着简单朴素,但是年过三十,依旧保持者强健有力的身体,儒生内衬颇为温和,但是袖口下宽大的骨节,又显示此人乃是骁勇善战之辈。

整个人站定如松不卑不亢。

不是寻常之人!

难道当真有国士之才?

贾瑛在一旁冷笑一声,已经做好了看戏的准备。

“朕的大将军说你有国士之才,对于北伐之事更是颇有见地,不如同在场的大臣们讨论讨论,若有才,朕必采纳!”

庆隆帝一时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也隐约觉得辛弃疾不是泛泛之辈。

“启禀陛下!”

“臣确实有满腔策略,只是字字珍重,篇幅逾越万字之多,还请陛下请宫人当场记录于册,要求一句不落,一字不差!”

“日后修订编册,当供文武百官时时翻看,反复揣摩!”

嘶~

“好大的口气!”

“万字篇幅全部口述?”

“还要登记在册,让我等反复揣摩?”

“笑话笑话~”

一时间。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家伙不过是大放厥词、口出狂言之人。

已然有了不好的主观印象。

贾瑛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暗道这家伙果然是词中之龙,够狂!当得上这个牛逼的称号!

敢这么和天子百官说话。

怪不得人家宋孝宗对你的建议不理不睬,实在是太狂傲了。

贾瑛见气氛有些不对劲。

赶紧抱拳道。

“陛下!不如让这位小官试一试!”

有贾瑛请求。

庆隆帝自然是要给面子的,当即朝着身后的太监挥手道:

“准备纸墨笔砚!”

庆隆帝以为辛弃疾临时起意,不可能出口成章,所以只需要夏公公一人抄写便足够了。

毕竟才思敏捷的天才,不常有。

昔日曹植七步成诗已然被传为佳话,更何况是临场于朝堂发挥?

然而。

事实证明庆隆帝等人的想法全都是错的。

太小看辛弃疾了!

“这位大人,可以开始了~”

夏公公摆好纸墨笔砚,遂即出声提醒。

辛弃疾头也不回,当即负手而立,引吭高喊:

“臣今日献《御戎十论》,助陛下平地边疆,收复燕云十六郡,彻底剿灭金人贼寇之危!”

“首论,审势第一!用兵之道,形与势二。不知而一之,则沮于形、眩于势,而胜不可图,且坐受毙矣。何谓形?小大是也。何谓势?虚实是也。土地之广,财赋之多,士马之众,此形也,非势也。形可举以示威,不可用以必胜…”

“次论,察情第二!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

“观衅第三!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喜怒之方形,视之若未有休戚…”

“……”

辛弃疾言辞慷慨,铿锵有力,就像是战场上指挥作战的统帅一般。

一词一句都掷地有声!

振聋发聩!

洋洋洒洒数千字一气呵成,累得夏公公面色铁青,一时间手指几近抽筋,片刻都不敢耽误。

辛弃疾故意停顿下来。

慢悠悠道:“再不找些宫人来帮忙抄写,岂不是要浪费陛下的时间?”

言下之意。

你抄写的太慢了,根本就跟不上我的才思敏捷!

庆隆帝则是大为震撼。

又是喊了十几名识字的宦官同时加入抄录大军的队伍中。

辛弃疾见状,便再无顾忌。

字字珠玑!

思如泉涌!

好似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江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

“自治第四!臣闻今之论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臣之说曰:古今有常理,夷狄之腥秽不可以久安……”

其余六论,尽皆详细完善。

直叫人在场的人文武百官听得瞠目结舌。

语速之快。

直接让在场负责抄录的宦官头皮发麻,汗流浃背!

洋洋洒洒将近万字的《御戎十论》

直接让水溶等人破了大防,

堪称当众打脸!

“爱卿可是说完了?

庆隆帝意犹未尽。

辛弃疾只是淡淡道:“御戎十论,已然有定!”

听说总算是完了。

手指几近抽筋的夏公公总算是松了口气,暗道要是还没说完,自己就得直接喊御医来救命了。

无地自容的水溶也是松了口气。

再说下去。

自己就得找个坑把自个儿埋起来了。

和辛弃疾一比。

狗熊世子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两人堪称云泥之别,毫无可比性。

作为举荐人。

水溶表示自己很尴尬。

“快端茶给爱卿润喉漱口!”

庆隆帝已经颇受震撼,赶紧让人给辛弃疾端茶送水。

心中暗道:不愧是冠军侯推荐的人才!当为国士无双!

这些臣子都不安好心。

以举贤不避亲的借口来糊弄朕。

只有冠军侯才是一片赤诚啊!

辛弃疾猛灌了一壶凉茶,又是负手而立,铿然高呼:

“方才臣只是分析双方的形势,以及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方法。”

“接下来,臣再献《九议》来陈述我中原豪杰的求胜之心!”

“执笔!”

辛弃疾好似是故意在报复刚才这些宦官的轻视之意,现在支棱起来后,更是不放过这些宦官,又是上万字的长篇大论,差点没让夏公公当吐血晕过去。

“还不执笔,尔等宦官,是想忤逆陛下的旨意吗?”

可怜的夏公公只能是再次执笔。

奋笔疾书!

这一早上的朝会,几乎是把他这一辈子的字都给写完了。

欲哭无泪!

而文武百官则是感慨。

贾瑛是从哪发现这么一个天纵奇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