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岳理直气壮地报出价格,说实话,这个价格已经相当的便宜了。

按一天五个煤球算,十五钱便可有一日取暖,而且更兼有其他的功用。

这个价格还不到一担柴的价钱,而柴火只能做饭,又不能长久取暖,比这东西差多了。

而且这玩意烧起来,完全没有柴火的浓烟,这让各大家很满意。

“先知价格甚好,既如此,我家要两个炉子,三百块煤!”

“我家要三个炉子,煤要五百块。”

“我要愿出八千钱!要五个炉子!”

大家纷纷出价较劲,一时间,倒把张岳的商行弄得像个菜市场。

“诸位!诸位!听我一言!”

张岳见场面混乱,当即又祭出法宝大喇叭,跳上了凳子。

“煤球虽单卖三钱一个,但考虑到各位拉回去不方便,所以,我们东海商行目前煤球的售卖方式,是订购制!”

众人不禁一愣,订购制这个东西,在公元二世纪自然是没有的。

在众人迷糊的眼神中,张岳把订购的内容大致介绍了一遍。

其实这也是现代一二十年前,购买蜂窝煤的主要销售方式之一,需要订购的人家在煤站登记,按定额预付季度或者半年的款,而煤站则会安排人按月,把煤球用三轮车送上门。

这样的交易方式,在三国时期自然是十分新鲜的,而张岳在这里选择的是季度订购,但是需要一次性把一季三个月的煤球钱全部缴纳,按一个月200块煤的定额,缴纳1800钱的粮食。

当然,如果200块不够烧,那自然是可以再买的。

然而,当张岳公布这个方案时,下面却不免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行商者,付定金自古有之,然一次先付所有钱款,倒是从未听闻。”

“是啊,虽说先知财大气粗,但是这钱花了,一点东西都没落着,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众人议论纷纷,张岳看在眼里,倒也有所准备。

“诸位!大家应该可以算得出,这类煤球烧起来的确是十分便利,乃是日常所需之物。因此,我商行需要大量成批地生产,才可以满足各位的日常需要。”

“而生产自然需要投入,若我非要做一批,卖一批,那卖得就慢了,想必也满足不了各位的日常需要。而且届时需多货少,价格自然也会涨。”

张岳分析道,下面都是行商之人,很容易便知道他所言非虚。

“这煤球价格属实不贵,若是各位先交钱,我家工坊有资金注入,自然可以按时生产货物。而货物乃是直接售与了各位,不再有涨价的风险了。”

“而且这东西买太多回去,运输和堆放都是问题。而各位如果订购,我商行按时送货上门,岂不是既省场地,又省一笔运费……”

在张岳的一通解释下,下面的声音总算少了不少,大家仔细琢磨,虽然这订购是第一次听说,但听先知所说,倒是不乏好处。

“而且今天是我们产品上架第一天!特别的大酬宾活动!”

“凡是今天订购三年以上蜂窝煤的,今天免费送炉子!!”

张岳大手一挥,事先商量好的商行人员便举着一个巨大的牌子上来,上写数个大字——开业酬宾!订购即送煤球炉!

“先知做事缜密,手面敞亮,在下佩服!”

人群中,苏家的苏双早一步踏了出来,举起双手。

“在下冀州苏家,今日欲订五个炉子三年的煤球!”

苏双自从上次会面之后,越发觉得这群先知不简单起来。

他对自己的眼光很是自信,而今天先知们拿出如此神奇的宝物,他的预感告诉他,必须第一时间抢几个到手,一定有莫大的好处。

而且他作为马商,饱受冬寒之苦,上次先知给他的棉衣简直惊为天物,而这次这个东西同样可以取暖,还能烧水,他绝对不能错过。

“我糜家同样要五个炉子,订购三年。”

眼见苏双拔得了头筹,这糜家岂能甘于人后,糜安急忙起身举手。

“好的!今天五十个炉子已经卖出去十个啦!还有需要订购的,请排队到我们的工作人员这边登记哦!”

张岳瞅准机会,又化身带货主播玩了一出饥饿营销,这下算是把场面的气氛都带了起来。

“我也要!我要两个炉子,三年的!”

“我要三个炉子!没有了?一个炉子也行……”

瞬间,排队的人群挤满了旁边的案,五十个炉子瞬间售罄,最后是张岳上桌子表态说下个月还有一批炉子到,人群这才悻悻离去。

今天抢到了炉子的,自然是喜笑颜开,一个个拿着金子或者命下人推来粮食,和东海商行进行交割。

而那大几千块煤球,也作为第一个月的配货,给各家自己拉了回去。

“今天赚了不少啊!”

张岳咋舌,他寻思这订购真是现金流神器。但从交易额上来说,今天是他东海商行见过的交易额最大的一天。

不过凡事也有个例外,虽然这东西很赚钱,虽然先知们对古代的豪门都不怎么买账,但张岳还是给焦和和齐王的府上,各送了三座炉子和一些煤球。

此时的齐王刘承,正在和家中众人,围坐在三座煤球炉边,欣赏着歌舞伎的表演。

按说以齐王的财力,他在冬天其实是烧的起炭火和柴的,但这东西妙就妙在烧起来没烟,这对有风泪眼的他来说,简直是冬天救命的神器。

只可惜这东西虽然没烟,但那先知说烧的时候如果不通风还是会气闷,不能晚上放在房间里取暖。

好在先知还送了他好几个义乌产的金灿灿的暖壶,白天烧的水可以灌在壶中,放在被窝里也十分暖和,算是弥补了这小小的不便。

“这先知的物件,的确都是些妙物……”

刘承烤着火,身边的侍女给他轻轻捶着腿。

“斐儿,前些日子要你去囤盐和糖,现在怎么样了?”

“父王,已经囤得一百斤盐,五十斤糖,零星器物若干。”

世子刘斐起身道,“倒是不想他们居然还有如此好用的煤球炉,应该是刚刚发售,倒是给了王府几个。”

“此物甚好,你拿一个给你母后,你自己也拿一个!”

刘承吩咐道,世子和王妃,他自然要高看一眼。

只是此时席下,却坐着三子刘骈,这家伙是个心眼不大的,听到三个炉子这样分完了,顿时觉得自己受了冷落。

“这些狗屁先知!”

刘骈咬牙道。

“给府上送东西,却独独少了我一份,着实可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