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 第49章 收拾行囊离故乡(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章 收拾行囊离故乡(1)

大宋自建国以来,国力逐渐积贫积弱。

宋太祖赵匡胤当年靠着手中握有兵权,才得以取代政权。

重武轻文的治国理念下,文官集团不断壮大,也造成了官员贪污腐败成风。

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

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想要从根本上消除贪腐问题,只能将权力锁在笼子里。

不过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再加上文官集团大力打压武官,导致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大大降低,很多军事奇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都被浪费了。

北宋没有办法抵御外族侵扰,只好用几十万两白银求和,换取一时的太平和安宁。

北宋朝廷开支庞大,财政负担很重,只好不断加重百姓赋税。

加之北宋官员的俸禄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高,更是让财政苦不堪言。

宰相一个人的俸禄差不多为50万文,那个时候购买一斗米(12斤)也才50文,宰相一个月的俸禄便可以买下12万斤米。

即使最小的芝麻官,一月俸禄也差不多在5万文,也能买下一万多斤大米了。

放在现代社会,就算一斤米2元,想要买斤大米,也需要月入两万。

看到这里,谁还不想去北宋当个九品芝麻官?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才让赵祯生出改革之心。

老实说,他是一个好皇帝,只是想要改革成功谈何容易。

赵桢早在庆历年间便实行了“庆历新政”,改革过程中触犯了太多权贵的利益,导致改革的很多条款难以落实,加之赵祯性格宽容,所有的改革变法也就无疾而终了。

不过他不愿意就此放弃,想在自己执政期间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所以他准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积极推动文风改革,为后代子孙积极选拔人才。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日朝会,他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面的大臣争论不休。

“先听朕说,你们别吵了。”

他连说两次,朝堂下面才止住吵闹的声音,一个个恭敬的站着不语。

“韩琦,春闱大比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居然还未选出合适的主考官,这是何故?”

“回禀陛下,这次春闱大比非同寻常,臣在家苦思冥想了许久,依旧没有眉目,毕竟这关系到我大宋未来的国运啊!”

韩琦可是中书门下平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宰相,宋朝最高的行政长官,是赵桢的得力干将。

只是韩琦为人过于保守,处理事情都循规蹈矩,滴水不漏,不会轻易得罪任何一方势力。

韩琦能够明白皇帝想要什么,也知道该如何与之配合,达成他想要的目的。

赵桢继续问道:“你思虑了这么多天,总得有些人选吧,你不妨说几个,让朕替你拿个主意。”

“这……”

“怎么?一个都说不出来,难不成我大宋居然一个能担此大任的人都没有吗?”

“我大宋人才济济,只是能人众多,需要好生取舍才行。”

“那你说几个你最中意的人选。”赵桢引导着韩琦。

君臣之间配合默契,韩琦假装思考了很久,终于开口说道:

“微臣认为本次主考官应该在欧阳修和王珪之中选一人,王珪是历届会试的主考人,相对来说更有经验,欧阳修堪称我朝文宗,也有能力担任本次主考官。”

韩琦果然不愧为宰相,几个回合之后便将烫手的山芋扔了出去。

王珪是太学体的代表,欧阳修却主张废除太学,倡导文风改革。

赵桢自然是站在欧阳修一边,不过他不能直接得罪王珪,旧党势力盘根复杂,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事事遂心啊!

韩琦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思,索性把问题抛给他们自己,让他们自己去争。

“既然宰相都举荐你们了,那你们自己说说,到底谁更能担当此重任?”

朝堂之下,王珪偷偷瞄了一眼欧阳修,他在犹豫要不要先说。

谁料欧阳修直接站了出来,他抖擞了一下官服,“回禀陛下,古人曾说过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主考官一事微臣完全无心争夺,理应让给旁人才是。不过刚才宰相大人说出王珪的名字之时,那微臣不得不毛遂自荐一下了。”

赵桢听欧阳修说完,呵呵笑了几声,说道:“你这话有意思,看来你是故意和王珪作对,这主考官的位置是谁你都可以让,就是不会让给王珪。”

“对,臣就是这个意思。”

王珪听欧阳修说完,脸都气绿了,不过他没有反驳,而是伺机而动。

他想看看皇上的反应以及欧阳修到底要说什么。

“为何?”其实原因赵桢早就知道,不过这个时候必须要明知故问。

欧阳修上前三步,不卑不亢的说着:“陛下,我大宋的天下本应该由天下的能人来治理,结果王珪担任主考官,太学生几乎占尽皇榜。我大宋礼部会试俨然成为了他王珪太学院的会试,而非天下文人的会试。”

“什么?竟然还有这等事?”

王珪已经察觉到了皇帝的想法,他不卑不亢的回道:“陛下,太学院所教授的太学体本就是应试文体,所以在考试中太学生容易高中也是合乎常理的事情。”

欧阳修反驳道:“天下之大,文体之丰富,要是一家独大反而祸乱朝纲,陛下选用贤人,何必拘泥于太学体,何而让陛下不能将天下文体尽收囊中啊!”

赵桢听完欧阳修的一席话,很受触动,他对王珪说道:“王珪,如果真是如此,你就耽误了朕的选才大计,这可是在动摇我大宋之根本。”

这罪名可不小,王珪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小的汗珠,但他若就此轻易放弃,今年主考官位置就会旁落到欧阳修手中。

要是这样的话,今年科举考试欧阳修一定会针对太学生。

他前思后想,赵桢继续追问他:“你愣着干嘛!还不速速回朕的话。”

王珪拍一下跪在了地上,“陛下明鉴,微臣对朝廷,对您可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你耽误朕选贤举才,谈何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