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617章 九边危急暗流动(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7章 九边危急暗流动(三)

面对现在情况,朝廷也在积极的准备。

朱载坖当然也在和讲官们商量此事,对于北虏的入寇实际上大明君臣早就已经有所预料了。大明的北方受灾,蒙古肯定是一样的受灾了,而蒙古人受灾之后,往往会直接南下劫掠大明,这点已经是朝廷上下都很清楚的。

但是这次大同右卫的被围还是引起了科道言官的反弹,他们把矛头直指山西巡抚杨顺。以刑科给事中吴时来的弹章最狠。

吴时来在弹章中称:杨顺自莅镇以来,所请帑银无虑三十余万而该镇兵食日见羸虚。虏患披猖,城堡尽破,顺未能出一奇发一矢以效尺寸。乃往往杀愚幼小民以报首功,是驱塞下之民而归之虏也。即如桃松寨者虏中一逋逃淫妇甘顺,既失策纳之又輙矜示朝廷自夸威德。比点酋喝胁来索,又不能支格而驾言易我妖叛取而予之。失体损威,甘受虏侮,凡在臣民,无不搤腕叹愤。而巡按御史路楷受其赂金七千秘不闻,安在其为朝廷耳目臣也?

一下子将杨顺纳黄台吉之妾和贿赂朝廷巡按御史两件事情都揭露了,而且是在这个时候,嘉靖当然要给与反应了。

嘉靖知道杨顺是严党,于是召见严嵩询问此事,严阁老还是很不错的,收了杨顺的银子,还是极力的在嘉靖跟前为杨顺说话,严嵩认为:杨顺在宣大亦肯干事,近日于右卫尽力支持。眼下战事未息,还是给杨顺戴罪立功的机会。

对于科道弹劾杨顺纳黄台吉之妾的事情,严嵩也进行了辩解,严嵩认为虽然此事杨顺的处置极为欠妥,但是也还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最开始杨顺的想法是将黄台吉的这个小妾送还并交换在土默特部的白莲教首领赵全、丘富等人。但是后来黄台吉数来索取他的小妾,声言不与定入抢,杨顺恐惹事,将这个自己刚纳的小妾又送回土默特部了。殊不知与之亦抢,不与亦抢,杨顺所处果失当。

但是科道弹劾杨顺贿赂巡按御史的事情,有无尚未可知。杨顺路楷俱当革任。但即今虏事方急,杨顺宜姑住俸戴罪防御,路楷革任。所劾事情遣官勘实奏闻定夺。

对于杨顺严嵩还是希望保一保的,因为杨顺也算是严党中在九边的重要成员,严嵩轻易不会放弃的,而且吴时来可是徐阶的学生,吴时来的弹劾很有可能出自于徐阶的授意。

但是嘉靖显然已经受够了杨顺,并没有采纳严嵩的意见,而是直接在吴时来的弹章上御批道:时来之言不可尽为风闻。今镇巡(巡按御史)既去,督臣独留亦似不平。即以处夷妇一事可例之矣。闻顺亦常才,不甚与镇巡高下。夫临敌将易兵家所忌,右卫之危,与敌同矣。将既更督者当同之,令杨博急去暂管,顺楷俱拿来问。

嘉靖将御批后的奏疏递给严嵩,说道:“严阁老,朕也有一点潜见,还望阁老不要生气。”

严嵩一看嘉靖的御批就知道杨顺是肯定保不住了,严嵩一向的特点就是紧跟嘉靖,决不忤逆,既然嘉靖做出了决定,严嵩赶紧说道:“陛下,圣断极当,臣等初执庸常之见,所拟委未尽理。请悉如圣断行之。”

对于严嵩的乖觉,嘉靖是十分的满意,虽然这次徐党借机除掉了杨顺,但是对于严嵩来说无伤大雅。

而最近的一件事情使得朱载坖提起了小心,在嘉靖发内帑赈济灾民和支援大同后,罕见的对户部尚书方钝加以斥责,嘉靖下旨称:方钝久司邦计,不能抒一策,以致军储不足,太仓空虚。

这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说明嘉靖对于方钝已经起了更易之心。只是朱载坖还不曾知道嘉靖心目中的人选是谁。在嘉靖朝当户部尚书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现在本就是用兵之际,又遇到大工,太仓若是有积储还好,可是现在的太仓空空如也,这个大司农可不好当。

朱载坖问道:“若是方钝去位,何人能够当这个大司农啊?”

朱载坖确实看不出现在朝中的部堂大员那个有什么理财之能。所以才就此事询问讲官们。其实这事在百官中已经不是什么秘闻了,尤其是翰林院这种接近机要的部门,几位讲官的消息灵通的很。当然知道此事,嘉靖对方钝不满,由来已久,方钝对于嘉靖靡费钱粮,多有微词,这次明确向方钝表示不满,看来是已经找到了方钝的接班人。

对于这些事情,尤其是方钝的接班人,其实讲官们和朱载坖都很清楚,无非两个来源,一是现任的部堂循序接任,二就是提拔地方官员接替。对于第一种可能性,讲官们都认为不太可能,现在京师的部堂大员,确实是没有能够接替方钝的,要是有的话,嘉靖早就将方钝加以替换了。

讲官们猜测现任南京户部尚书贾应春是户部尚书的热门人选。贾应春善于理财,就精通军事,当过三边总制,对于军务也有些了解。

贾应春行事风格也颇为强势,上任南京户部尚书就条陈理财两条条:凡是征收赋税不到七成的地方官不能升迁;整顿漕政,凡运输船只拖欠赋税的予以重罚。要求朝廷严惩欠粮,保障收入。

而且贾应春最大的优势是他没有党派,既非严党又不是徐党,这点对于嘉靖来说很重要,嘉靖历来任用的兵部、户部尚书,派系色彩都比较淡薄,刻意选择孤臣担任这一职务。贾应春恰好符合嘉靖的选择标准,他是嘉靖二年进士,步入仕途之后,历任南阳知县、刑部郎中。历潞安、长治知府,后升任陕西巡抚、三边总制。

一直在西北任职,一向不介入朝廷的纷争,也没有什么政治色彩。这点是嘉靖比较欣赏的,所以才将他从三边总制调任为南京户部尚书,恐怕一旦这次的战事结束,就会和方钝对调,上任大司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