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太祖实录 > 第202章 传国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蜀定然不会放弃与楚国缔结的盟约,这点孤可以向你保证。”

作为最弱的国家,蜀国自然不可能进攻他国也不会结束和楚国的盟约。

楚国往蜀国派遣使者的消息,自然也被裴宗传回魏国,况且楚国和蜀国压根就没有想隐瞒这个消息。

这样的情报,没有超出李雍的预料。

弱国和弱国联合,才能抵抗强国。如果弱国联合强国对付弱国,那最后也无法阻挡强国吞并自己。

门口李乾向李雍行礼,看来他已经结束早课。

“先生今日教你什么?”

“先生今日教我仁政与王道。”

李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恭敬的回答父亲的问话。

“你以为仁政如何,王道如何?”

放下手里的公文,李雍决定考问一下太子。

“回父皇,仁政当以大魏百姓为主,让百姓活下去是仁政的基础,其次是强大整个魏国。”

“很不错,如果你说的太空泛,那朕反而会认为你读书读傻了。”

无论是什么政治,都要立足于实际。

李乾接着说王道。

“所谓王道,应以仁义之心来治理国家,关注民生,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社会风尚,实现大魏的和谐稳定。”

李雍向李乾点了点头。

“看来今日老师教的还不错。”

“父皇,你为何不给我设立太子太傅以及其他有品阶的老师?”

李乾突然向李雍发问。

“朕要你好好学习,而不是被老师掌控思想。那些老师也没必要获得官职进入朝堂,他们只需要教导好你就可以。”

对于太子的老师,李雍不希望他们能够影响朝政,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教导好太子,至于其他就不是他们该考虑的。

得到李雍的解释,李乾也就不再多问,父子二人开始处理桌子上的文书。

在李雍桌子上的,都是没有批改过的文书。等李雍批改完,就会被太监放到李乾桌子上供他学习观看。

要是有什么问题,李乾可以直接向李雍询问。

这样的情况,在前代基本上没有,这是李雍单独为李乾设立的。

他的行为,可以直接表明李乾就是未来的皇帝,他的地位无可撼动,连皇帝都要亲自教导太子。

从门外走进来的吴翀向李雍行礼。

“奴婢叩见陛下。”

“有什么事吗?”

吴翀的声音,让李雍和李乾都抬起头,看向她。

“青阳道人在皇宫外求见,值班禁军特意向奴婢汇报。”

“让他进来。”

“是。”

在吴翀出去不久,青阳道人就走进来。

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他手中握着一把拂尘,那拂尘的丝线柔软而光滑,轻轻摆动间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在他身上穿着一件略显老旧的道袍,但这道袍却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

尽管岁月已经在它上面留下了痕迹,但它依然干净整洁,并且似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这件道袍似乎见证了青阳道人多年来的修行历程,也让他更显得仙风道骨、超凡出尘。

当青阳道人走到李雍和李乾面前时,他微微躬身,行了一个简单而又庄重的礼。

他的动作优雅自然,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敬意和谦逊之情。

“福生无量天尊,贫道拜见陛下太子。”

“道长免礼,你且坐在那里吧。”

李雍指向李乾旁边的一把椅子,示意青阳道人坐在那里,青阳道人也不推辞,而是径直走到那里坐下。

“道长每次来见朕,都不是闲的没事,想必此次道长又给朕带来什么好消息。”

“让陛下失望了,贫道并无好消息,而是给陛下呈递一件宝物。”

听到宝物二字,倒是让李雍好奇起来,能被青阳道人这个道士称作宝物的东西,想必十分不凡。

青阳道人慢慢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玉玺,然后走到李雍面前,放在桌子上。

李雍拿起细细查看,只见这个玉玺的玺身以玉石制成,色泽温润,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如玉镜。

在玉玺的上方,雕刻着一条蜿蜒盘旋的龙纹,龙身矫健有力,龙眼炯炯有神,龙纹周围则环绕着祥云和火焰。

当李雍看到玉玺的底部,那里刻有精细的文字。

“承天应命,永安昌盛。”

听到李雍读出的那八个字,连李乾也坐不住,赶忙起身来看。

“父皇,莫不是晋朝末年丢失的传国玺?”

李雍不敢确定,而是看向青阳道人。

“陛下,贫道验看过,这确实是传国玺。”

“不知道长如何获得这传国玺?”

这传国玺乃是夏天子用祭天昌年璧雕刻而成,历代为各个王朝所共用之国玺。

只不过在晋朝末年,随着晋哀帝自焚于紫光台而消失不见。

这也导致整个宋朝都没有传国玺可用。

“此物乃是贫道云游晋哀帝父亲晋宪宗的陵墓玄陵时,遇见一伙盗墓贼,他们被贫道拿下后,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

话虽如此,可李雍和李乾还是有点不信。

“贫道在拿下他们后,便亲自进去探查玄陵,所幸那伙盗墓贼都是行家,也没有把里面弄的一团糟。”

“贫道点着火把在地宫探访起来,正好在晋宪宗的棺椁前,发现一个玉盒,看模样应该是装传国玺的。”

“就在玉盒上,有一行小字,上面写着大晋气数已尽,传国玺自此永不见天日。”

青阳道人说到这里,李雍才通过一些正史和野史想明白。

“当初晋宪宗时,大晋起义四起,想必晋宪宗料到晋朝要亡,但他不甘心,于是就将传国玺藏起来,以此让后面的王朝没玉玺用,也算是心理报复。”

李雍的话,青阳道人并不是特别认同。

“陛下,在野道那里有个道法,那就是利用龙脉和传国玺的龙气,可以让王朝再次兴起,我想晋宪宗就是打的那个主意。”

“那为什么前代皇帝不用这样的方法?”

太子李乾敏锐的察觉到青阳道人话里的漏洞。

“这个野道方法是在晋英宗时期流传下来,当时的晋宪宗可能是走投无路,才想到用这个野道法,毕竟在他死后五年,晋朝就灭亡了。”

李雍和李乾觉得十分有可能。

“正好在宋朝兴起时,宋朝皇帝下令保护晋朝皇陵,这样也就让晋宪宗藏在陵墓里的传国玺没有被发现。”

李雍说完将传国玺又交给李乾细细查看,李乾也是对这个玉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