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封府胥吏 > 第156章 第二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第一关,是因为卫仲铭深知陛下绝不会轻易相信他盗窃猛火油柜之事,同时也明白陛下定会竭尽全力去防止有人借机铲除对国家仍具重要价值的他。

而成功闯过第二关,则完全仰仗于他自身的能力与智慧。

在得知韩渔舟的独子韩彭蠡病情严重后,卫仲铭便暗中派遣铁杵等人在大宋东京城寻觅精通小儿科的医师。经过一番努力,铁环终于寻得了一位姓柏的大夫,听闻此人在小儿科领域颇有造诣。

于是乎,就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柏大夫在外出诊途中突然遭人袭击并晕厥过去。接下来的数日里,他一直处于半睡半醒、意识模糊的状态。待到他彻底苏醒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已身处在遥远的辽国境内。

柏大夫在韩二公子出门后不久就到了韩家,进门就开始救人。这位儿科圣手确实名不虚传,几服药服下,韩彭蠡的脉搏逐渐平稳,韩家人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他们本意要送些金银感谢柏大夫救命之恩同时希望他能留下来,可是柏大夫只是恳求放他归家,韩家人感念他救命之恩也只得答应了。在韩渔舟兄弟二人归家后不久柏大夫又被打晕,待他醒来时候已然身处宋国北境,韩家人留给他一些金银和一匹马,柏大夫就这么晕头转向地向东京城赶路。

韩渔舟知晓救人大夫乃是卫仲铭绑来的,人家救下了自己的孩子,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便提笔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去。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卫仲铭的回信内容竟是如此:“卫某岂敢贪图这份功劳!那位郎中其实是一位壮士从南朝汴梁找来的。只可惜这位壮士不幸被恶人残害,客死他乡于大宋东京城中,无法领略到韩公子的感激之情啊。”

初读此信时,韩渔舟怒不可遏,认为卫仲铭这分明就是在嘲讽他。但等他冷静下来后,却不禁感到一阵毛骨悚然:“难道说,在大宋东京城被手下杀害的那人,真的就是帮我找到郎中、救活我儿子的恩人吗?”这个念头犹如一颗种子,深深地种在了韩渔舟心里,并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生根发芽,不断沿着他的道德底线攻击着他。

就此,卫仲铭的第二关也算是过了。

虽然过了关,不过卫仲铭却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如此考虑,兄长一家也许暂时待在大宋东京城才更妥当。于是他直接行文给铁杵,让他代为转达近日燕京城不宜居。

回京后不久许雄州着人将卫家灯烛铺子中最为昂贵的白蜡(蚁蜡)和黄蜡(蜂蜡)全都买走,同时又采购了一大批灯油。程氏高兴了好一阵,见到刚回来的卫杰刚想分享喜悦,却见到卫杰眉头紧锁,连忙收敛了笑容。

这时候的卫杰刚刚从铁杵那里得到传信,弟弟那句“燕京城不宜居”不断地额刺激着他的神经。“不宜居”实在告诉他暂时不要有北上的念头,可是却也说明了卫仲铭的处境并不好。

他该不该去帮忙?这个问题在卫杰脑海中一直出现,他想去,但又担心连续两次北上会引来注意,危及自己的家;更担心在“不宜居”的情况下贸然北上,会给卫仲铭带来麻烦。

眼见卫杰神色犹疑,程氏也没有多做打扰。最终卫杰还是忍下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请铁杵等人传信,希望卫仲铭需要帮忙的时候能及时求助。他用的是“请”,铁杵三人听到险些跪了下来。

接到信后,卫仲铭小心翼翼地将它捧在手中,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多遍,才恋恋不舍地将其烧毁。兄长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关切之情,如同一股暖流注入了卫仲铭这个冷酷无情的老牌特务心底,让他感到十分温暖。

望着密信化为灰烬,卫仲铭缓缓举起酒杯,朝着那堆灰烬恭敬地敬了一杯酒,感慨万千地说道:“岁月真是无情啊!连大哥都变得如此唠叨了,以前他可不会跟我讲这许多。”

他向来喜欢自斟自饮,正当这时,宠妾霁蓝轻盈地端着几碟小菜走了过来,然后轻轻地放在桌几上。卫仲铭凝视着霁蓝那清丽秀美的侧脸,轻声问道:“小七呢?”因为霁蓝所生的女儿正是卫仲铭的第七个女儿,所以他习惯称她为小七。

“小七已经早睡下了,有奶娘在照看呢,妾身这才敢抽空过来给您送些菜肴。”霁蓝温柔地回答道。

“难道你不想知道怀夕的情况吗?”卫仲铭突然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该让妾身知道的事情,您自然会告诉妾身的。”霁蓝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那就快去沐浴吧,今晚你就留在这里陪我。”卫仲铭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抹笑容。

东京城。

今夜卫昶在怀夕屋里留宿,闲来无事,夫妻二人便闲聊了起来。

“你觉得如今这东京城内的外国细作还多不多啊?”卫昶突然开口问道。

听到这话,怀夕不禁笑了笑,作为曾经的业内人士,她自然清楚这些事情:“从来就没少过!”

一夜无话,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萍儿早早地起床,开始准备早饭,但她的脸上却明显带着一丝不悦,嘟着个小嘴,似乎是在因为卫昶昨夜没有去她房间而表示不满。然而,对于萍儿的这种情绪,卫昶却选择了视而不见。

没过多久,鸿胪寺就收到了一封来自辽国鸿胪寺的信函。信中称,不久之前,在两国交界的地方,有许多辽国的士子为了躲避匪患而误闯了宋国的领土。他们希望这件事不会引起两国之间的误解。此外,这些士子进入宋国后,得到了宋人的保护,免受了贼匪的侵害。对此,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想必这里所说的“多名士子”应该就是韩雁阵一伙人吧。毕竟,宋辽边境经常会有土匪出没,用这个理由作为借口倒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