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快又是一日清晨,郑荨揉着有些发昏的脑袋如同往常一般慢悠悠来到酒店餐厅,不知道怎么回事,她昨晚睡得不是很踏实,明明《流浪地球》都看过好几遍了,怎么会梦见太阳带着她在浩瀚宇宙中弯道超车的诡异场面呢?真是奇怪

二凤老祖宗关切地看着进来明显没带什么精神的郑荨,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小荨过来坐,你是又着凉感冒了吗?怎么无精打采的?”

郑荨闻言摸了摸额头,自觉地把手伸到军医面前叫他把脉,“没有吧,就是感觉晕乎乎的”

把完脉的军医示意郑荨坐下后道,“应该是昨天晚上的电磁爆造成的,少部分人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也可能会致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呕吐、心悸等反应,你先缓缓吧,问题不大”

郑荨是个心大的,见人这么说,也就不在意这事了,反正总不能上天去叫太阳少吹“妖风”吧?

她熟练地去餐台要了一个包子和一杯豆浆做早餐,一边吃一边听老祖宗们开晨间会议,而他们今日的话题自然还是太阳

始皇老祖宗敲了敲桌子,似笑非笑看了眼郑荨,“朕统六国那年,有官吏报告说太阳里有团黑气,像只黑鸟在飞

当时民间有六国余孽直呼‘上天警示’,朕称帝是触怒苍天的行为

小荨当时反应很快,立即就放出了,“《吕氏春秋》载'日中有踆乌',与秦推行的'五德终始'暗合——秦为水德,黑者,水之精也!”

力健秦国崇尚水德,黑色本来就是秦的象征——这太阳黑子的出现,是上天认可朕的功绩!”

众帝王闻言纷纷看向郑荨目露赞赏之色,难怪是怎么作妖都能让始皇前辈无限包容的人,正事她也还是干的哇!

郑荨傲娇抬头,她胡说八道的本事可是曾叫大秦朝廷重臣李斯都退避三舍的!虽然大多时候都是他们不跟自己一般见识,哈哈哈

随后猪猪陛下捋着胡子,语气自信开口接话,“说在太阳黑子,朕在位时也出现过,史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公元前28年,大如铜钱,在太阳中央’

董仲舒当年给朕讲‘天人感应’,说天象异常是上天在提醒皇帝施政有误。正巧那会儿朕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朕就借着这个由头告诉老百姓:黑子出现,是上天让咱们用汗血宝马来调和阴阳呢!哈哈哈!”

郑荨这下不由打量起了大笑的武帝陛下,也跟着拍手叫好,猪猪老祖宗跟她是同道中人呢,神的调和阴阳!

猪猪老祖宗见反响不错,于是继续道,“还有元狩四年,黑子连续三个月出现那次,当时始皇前辈和荨丫头也已来了大汉,朕叫桑弘羊进一步改革经济,收拾那些囤货居奇的商人,那些个黔首都觉得朕是顺应天意!”

二凤老祖宗闻言来了兴趣,于是也开口说起了自己在位时的事,“贞观三年,那时候始皇前辈和荨丫头已经带朕解决了安史之乱,朕回到贞观年间后,在九成宫亲眼看到太阳里有个黑点,像颗弹丸

当时李淳风说这是‘金乌吃太阳’,但傅奕反驳说‘黑子是太阳本来就有的东西’。朕命太史局用浑天仪仔细观测,结果发现黑子居然会跟着太阳转!”

郑荨一听立马就把手上刚刚咬了一小口的牛肉馅包子放下,她起身郑重望着老祖宗们开口,“几位陛下,后世现存的浑天仪主要有三个,一是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有一具明英宗正统年间按原器仿制的简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浑仪之一

二是北京古观象台留有中国历朝唯一存世的浑象,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清代康熙十二年监制而成

三是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金嵌珍珠天球仪,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做成的模型

而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落下闳制造了浑仪,耿寿昌制造了浑象,他们为浑天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汉时期,张衡对浑天说进行了完善,制成了水运浑象和“水运浑天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天文仪器

唐宋时期,天文学家李淳风于贞观七年制成用以测定七曜行度的浑仪,其新制浑仪被置于皇宫的凝晖阁内

元朝时期,郭守敬对浑仪进行改良,得到了更加简化的“简仪”,取消了黄道仪,把量赤道座标和地平座标的二组分成两个仪器

明朝时期,明英宗正统年间制作了一台“浑仪”,晚辈在这里请求你们,教教后世,你们是如何制作及利用浑天仪,来测量天体位置和演示天象的!”

几位陛下闻言笑着点头,随即示意郑荨坐下吃自己的早饭去,都认识这么久了,谁还不知道谁,大可不必这么正经

至于教后世这些东西,他们原本就很乐意,因为根据底下官员的反馈,后世那些个来学习的专家学者也是各有各的本事,他们从中也能学到了不少东西哩!

众人安安静静地等着郑荨吃完早餐,准备收拾收拾看她今日准备去哪里参观时,郑荨猛然抬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们,“老祖宗们,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

后世关于太阳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日冕羽毛,如同光幕所示,日冕羽毛是日冕中类似羽毛状的结构,由太阳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形成,常见于太阳两极区域

其形状细长弯曲,像羽毛向外伸展,是日冕大尺度磁场分布的直观体现,对研究太阳活动和日地关系有重要意义

我想问你们的事,古人为什么将太阳叫做“金乌”?你们是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吗?你们是用什么工具观测到的呢?”

刚刚起身准备出去上车的老祖宗们…

见老祖宗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郑荨又戳了戳系统,008无奈开口, “宿主,日冕羽毛的观测条件极其严苛,首先要利用日全食自然遮挡或通过日冕仪人工遮挡光球,其次要选择特定波段,如在可见光、极紫外或x射线波段才更易观测到其结构

满足以上二个条件还不够,还必须在太阳活动极小期时观察,因为这样,两极区域的日冕羽毛状结构才更为显着

最后还得借助高分辨率设备,即地面大型望远镜或空间探测器,如Soho、Sdo卫星以突破大气干扰才能捕捉其细节,所以宿主,科技革命以前,人类不可能观察到日冕羽毛这一结构

当然,古人是可能通过日食短暂察觉日冕存在,如史书上就有“日有冠珥”记载,但清晰观测到精细的“羽毛状”形态就是在为难你这些老祖宗了!

古人称太阳为“金乌”,应该是源于上古神话中三足乌驮日运行的传说,如《山海经》记载太阳“皆载于乌”,同时因太阳呈现金色光芒,且古人将观测到的太阳黑子想象为“乌形”,如《淮南子》有“日中有踆乌”的说法,故以“金乌”代指太阳”

郑荨瞥了一眼有些尴尬的老祖宗们,默默掏出手机给“人文始祖”发起了消息,“@黄帝,@炎帝,@后羿,几位远古老祖宗早上好呀!晚辈想问问你们为何称太阳为“金乌”?”

正在努力学习后世几千年知识的远古老祖宗见郑荨@他们大为新奇,要知道由于远古时期的历史太过神异,后世的历代子孙想找他们聊天都显得束手束脚的,一向都是一副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模样哩!

而看完郑荨发到群里的几个视频,知晓她为何问起“三足乌”的远古老祖宗们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半晌黄帝才一字一句回复道,“远古时,有位叫烛照的司日官,常在扶桑树下观测天光。某日,他见太阳边缘绽开金色羽翎般的光华,如巨鸟振翅,便惊呼:“日中有乌!”

部落长老仰头细观,那光华随日升而舒展,如羽毛根根分明,末端泛着流火般的金芒。众人皆以为是神鸟负日而行,其羽翎便是太阳的真火所化。

恰逢十日并出,大地龟裂,烛照见日冕羽毛突然暴涨,十只“金乌”的羽翎交叠成炽烈光网。他顿悟神鸟失控,遂求后羿以玄铁弓射落九乌。

余下那只金乌收敛羽翎,乖乖驮日而行,其羽毛化作每日东升西落的霞光。从此,人们便称太阳为“金乌”,那偶尔可见的日冕光华,正是神鸟残留的羽翎在天地间闪耀…”

郑荨嘴巴张得大大的,满脸都是不可思议,远古时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啊!还有系统,不是说科技革命以前,人类不可能观测到日冕羽毛吗?

系统:特指封建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