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群山之中,最后一支负隅顽抗的蛮部终于放下了武器,选择归顺朝廷。
这个重要的时刻,一场盛大的归顺仪式正在举行。
年轻的蛮部首领站在人群中央,他的目光紧盯着前方,那里摆放着一枚象征着朝廷权威的“抚蛮印”。
这枚印纽上缠绕着鲜艳的红绸,而这红绸的颜色,正是用当年盟誓火塘的灰烬染就而成。
当首领缓缓地伸出双手,接过这枚“抚蛮印”时,全场一片肃穆。
山风吹过,带来了一丝淡淡的草木香气,也似乎带来了当年萧谨腾在服蛮滩上的誓言回声:“汉蛮共土,日月同天。”
这句誓言,仿佛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它见证了汉蛮之间的和解与融合,也预示着这片土地将迎来新的繁荣与发展。
后世的史家们对大周天启年间西南之治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这一时期的治理策略开创了华夏边疆经略的新篇章,其关键在于“刀犁盟誓,春风化雨”这八个字。
刀,代表着武力与威慑;犁,则象征着农耕与生产。通过武力的展示和盟誓的约束,朝廷成功地收服了蛮部,实现了边疆的稳定。
而春风化雨般的政策,则让蛮部逐渐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大家庭,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天启十三年,春深时节,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在澜沧江畔的官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送别心中敬仰的人。
这条官道平日里虽然也有行人往来,但从未像今天这般拥挤不堪。
道路两旁,各族百姓们早已站满了,他们有的手捧鲜花,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有的高举彩旗,鲜艳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还有的人吹奏着各种乐器,悠扬的乐声在空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大家互相交谈着,谈论着对这位即将远行之人的祝福和期望。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为这热闹的场面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氛围。
整个官道都被前来送行的人们所占据,一眼望去,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壮观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人们对这位远行之人的深厚情谊和崇高敬意。
晨曦初露,薄雾未散,给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顺宁城外十里长亭处,彩旗飘扬,迎风招展,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鼓乐喧天,锣鼓齐鸣,欢快的节奏让人心情愉悦,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清晨的阳光洒在官道上,照亮了道路两旁的人群。
汉家老农们满脸笑容地捧着新收的稻穗,这些稻穗饱满而金黄,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傈粟妇人们手提药囊,药香四溢,她们是这片土地上的医者,用自己的医术守护着人们的健康。
彝部的勇士们则牵着高大的骏马,骏马毛色光亮,精神抖擞,仿佛在展示着彝族人民的勇敢和力量。
傣家少女们手捧花环,花环上的鲜花五彩斑斓,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为这场景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自黎明时分起,官道两侧就已经人头攒动,人们早早地聚集在这里,期待着独孤明与萧谨腾的到来。
当独孤明与萧谨腾的仪仗缓缓行至城门外时,人群如潮水般涌动,但却又自发地让出一条宽阔的通路,仿佛这是一种默契,一种对他们的敬重。
就在这时,几个曾随军征战的蛮族老兵突然单膝跪地,他们以汉礼抱拳,动作整齐划一,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殿下!将军!”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在场的人们都为之动容,这些老兵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蛮族,但他们对独孤明和萧谨腾的敬重却是相同的。
在老兵们的身后,各族百姓们也纷纷效仿,有的弯腰抚胸,有的合掌作揖,虽然礼数各不相同,但他们眼中的敬重却是毫无保留的。
这一幕场景,展现了各族人民对独孤明和萧谨腾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这片土地上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岩坎率领着一群归顺的各族头人,缓缓地走上前来。
他们每个人都捧着一坛酒,那酒坛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坛身刻着汉蛮两种文字,清晰地写着“澜沧春”三个字。
岩坎走到独孤明和萧谨腾面前,双手恭敬地将酒坛捧起,说道:“此酒乃是用当年盟誓时的樱花所酿,然后埋在江畔整整七年。”他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诚意和敬意。
独孤明微笑着接过酒坛,轻轻拍开泥封,顿时一股清冽的酒香扑鼻而来,仿佛让人置身于樱花盛开的春天。
他仰头饮下一口,感受着那浓郁的酒香在口中散开,然后将酒坛递给了萧谨腾。
萧谨腾接过酒坛,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他的下颌滑落,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晶莹的露珠
他爽朗地大笑道:“好酒!”然后将空坛递还给岩坎,接着说道:“待他日我再来此地,必定要与诸位痛饮三坛!”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群孩童像小鸟一样从人群中飞奔而出。
他们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圆圈,将仪仗队紧紧地包围在中间。紧接着,清脆悦耳的歌声响起,宛如天籁一般:
“樱花开,澜沧清,
汉家郎君蛮家情。
刀犁盟,九鼎立,
日月同天永太平……”
这是一首新编的歌谣,虽然孩子们的声音还略显稚嫩,但每个字都唱得十分清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美好的故事。
独孤明闻声低头看去,只见那些孩子们有的身着汉家的襦衫,有的则穿着蛮族的短褂,然而,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无邪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一般。
独孤明不禁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
这些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他们却能如此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共同唱出这首充满希望与和平的歌谣。
这一幕让他深深地感受到,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团结是如此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