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 第155章 延绳钓的历史、准备延绳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延绳钓的历史、准备延绳钓

吃饱喝足也快凌晨1点半了。

“不聊了!都回去休息吧!”

各自端着餐盘走到厨房把餐具放到洗碗机里,一群人就都回舱准备休息了。

“你俩也注意休息,轮流着值班,AIS已经开了,注意播报就行!另外船上只保留必要的灯光。顶流机能当电子锚,一直开着就行。风力发电整晚都能发电供给顶流机使用。”

临下去之前,敖海源又不厌其烦的给两人布置了一番工作。

“好啦,我们知道啦!你赶紧下去休息吧!”

二人世界,二人世界懂不!你个饱汉子还不赶紧带你儿子闺女下去睡觉!没看俩孩子都快堆那儿了吗?

洗澡。

我们每天都要洗澡,原因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干净。

有的人洗澡喜欢涂沐浴露,通过产生大量的泡沫,带走一身的污垢和汗臭。

众所周知,男生相比女生洗澡的时候比较快速,几分钟就能完事。有人调侃,这不是过了遍水吗?洗干净没有?

有没有洗干净大家也不得而知,反正进了浴室洗了就好。

“哎哎哎,网上说男生洗澡都超快,是真的吗?”

董博君这个八卦女刚洗漱完准备躺下,就听到那边男生宿舍的卫生间水响。

“唉~~你这妮子啊,我看是思春了!怎么的,咱是内部消化还是外部支援?”

听到董博君都开始聊到男生洗澡的话题了,张莹刚闭上的眼睛不由得睁开,探出头来看着她。

“哼,要找也是小鲜肉,我不要那几个跟腊肉似的!”

“比如呢?”

“小敖这样的,嫩又鲜!桀桀桀……”

咋的?你看上慕之那种的了?真没眼光……

敖博兮撇了撇嘴,直接歪头就睡过去了……

陈杰豪和小应在驾驶室腻乎了一宿,早上6点左右的时候,小应按照计划启动船慢慢的驶向田横岛。

“嗯?船动了吗?一点感觉都没有啊!真不错,挺稳啊!”

徐长清几人从船舱里出来发现已经发动了。

“徐叔早,待会儿就可以吃早饭了!”

张莹几个女孩儿起的也早,这会儿都已经开始煎上鸡蛋和馒头片儿了。

“嘿,几个丫头起的也够早的啊!待会儿尝尝你们的手艺啊!”

吃着简单的早餐,一群人又围在一起聊着昨晚钓鲅鱼的过程。

“昨晚为啥我的饵也是各种手法,但是就不给口呢?”

有人提出了自己昨晚的状况。

“关于这种情况其实挺多的,经常会发现在你回收饵的时候,有鱼在后边跟着,但是没有咬口。”

珉哥放下碗筷,组织了一下语言。

“解决的办法有这么三点。”

“第一,你得从你自身的手法上找找原因。”

“如果你一味的平收或快收,鲅鱼活性低的时候肯定不咬,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手法上变化一些,改成高频快抽或者降速慢抽。”

“因为一天当中,你不可能指望一种手法从早玩儿到晚,对吧?毕竟大海有潮涨潮落,鱼的活性有高有低。”

接过外甥女递过来的一杯茶,咂吧了一口润润嗓子,珉哥继续说到。

“还有就是你们得学会观察水下饵鱼的大小以及形态。”

“比如饵鱼最大也就3厘米的青皮,你却用了一个8厘米或者更大的米诺亮片之类的,你觉得鱼还敢去吃吗?”

“活性高的时候,饵鱼大点儿小点儿差距不大,无所谓。但是活性低的时候这鱼就开始挑剔了,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选择接近它们食物链的大小和形态差不多的假饵来作钓,往往你选对了,就会给你一个大的惊喜。”

“最后就是流水,俗话说,海钓不看潮,纯属瞎胡闹。”

“流水至关重要,活性低的时候,一定要钓有流的地方,就像昨晚的那个地方。”

“在流水上鲅鱼可以不费大量体力来追逐饵鱼。”

“所以,我们抛饵的时候,顺流回收才是王道!”

珉哥的一番讲解,让几个小年轻对撸鲅鱼又多了几分理解。

一路算不上披荆斩棘的航行,剁椒鱼头号带着一船人来到了田横岛周边。

在物质缺乏的古代,缺衣少食是常态,为了果腹,古代的人们想尽千般办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水域周边的渔人擅长捕捞,垂钓成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手段。

而过去往往是钓鱼惯用一根钓竿、一只鱼钩、一条鱼线。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延绳钓法便开始应运而生,随之风靡全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终不再为食物发愁,这种捕鱼技法也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而关于延绳钓最早的记载,还是要追溯到明嘉靖年间。

福建崇武渔民将延绳钓引入玉环坎门,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明代崇武布衣诗人黄克晦(1524-1590)有诗云“击楫日通彰化米,敲针冬钓坎门鱼。叶舟随意观沧海,同桡极浦醉不归。”

这首诗大概是现存最早描述延绳钓作业的文字记载,说的是闽南渔民在秋冬季节,前往浙南海域钓带鱼的情形。

明代万历年《护鱼末议》记载:“鱼(指带鱼)自北而南,冬则先至风尾,风尾在浙直外洋,故福兴泉三郡,沿海之渔船,无虑数千艘,悉从外洋趋而北,至春渔乃浙南,闽船亦渐归钓”。也就是说,闽南渔民至少在明季中叶,已经掌握了带鱼在东海的洄游规律,并追捕鱼群跨省转场到浙南海域作业。另外根据日本一份1785年的史料记载,延绳钓放绲渔法在江户时代庆长年间(1603年-1615年),已被传到日本北陆地区沿海,用以在外海捕获鲷鱼和鳕鱼。延绳钓渔法也传到了马祖、澎湖及台湾本岛,一直沿用至今。

清道光年福建渔业专书《海错百一录》,对延绳钓渔法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截竹为筒,缝索,索间横悬钓丝,或百或数十,相距各二尺许,先用布钓,理饵其中,或虹酬或拼蚌,或带鱼尾,投其所好也。”

延绳钓作业,河洛话称之为“放绲”,绲指的是专用的钓绳。这是传统捕鱼技法,是从船上放出一根干线于海中,有一定数量的支线以一定间距系在干线上,每条支线的末端系一门搭着饵料的鱼钩;每一篮绲的头尾系有沉石和浮筒,用来控制干线和支线在特定深度的水中,从而诱捕特定水层的成年鱼。

根据捕捞水层及鱼类的不同,延绳钓分为定置和随流漂动两种作业方式。按照渔船的组合,又可分单船作业和母子船作业。每一篮绲根据鱼钩尺寸的大小,系有十几条至一百多条支线鱼钩。作业时,先放出第一枝浮标和沉石,接着放绲,每一篮绲之间系一个浮标标记,最后一篮绲尾端系一个尾篮筒标记。

从生产技术史的视角观察,早期的延绳钓借助于竹排和小型木船在近岸作业,渔获量有限。进入风帆时代,渔船的尺度从单桅逐渐发展到两枝桅、三枝桅,延绳钓作业方式随之采用母子船式作业,每艘母船携带4至8只竹排和舢舨出海,到达离岸更远的渔场,母船在海流潮水到了半流的时候先放绲,再逐一放下竹排和舢舨。每只竹排或舢舨上有1人驶风或摇橹,1-2个钓手收钓和放钓,在潮水接近平流的时候完成独立作业。这种一艘母船配载多只子船的作业方式,使整体生产效率得以数倍提高。到了20世纪中期,大中型帆船逐步加装柴油发动机,成为机帆船,携带子船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到达的渔场也更远,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接着,更大尺度的全机械动力的木质和钢质渔船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木帆渔船和机帆船,在1960-1970年代达到延绳钓渔业的高峰,形成了大鲨鱼绲、金鲷(加力)鱼绲、白带鱼绲和巴浪鱼绲4种基本绲法(钓具),生产效益居于东南沿海之冠。

那个时候,除了包括厦门港的闽南地区,在东南沿海还有浙江舟山、洞头、玉环、福建霞浦、连江、惠安、晋江,龙海、东山等地都广泛开展离岸延绳钓渔业。

再后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和渔业政策的导向,到了1974年,集体经济体制下的灯光型围网和拖网渔法逐渐取代延绳钓。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导致近岸海洋渔业的急剧衰落,大型网捕渔业生产纷纷倒闭或转场,一些下岗或退休的渔民定制私人小船,重新拾起延绳钓技艺,各自分散在闽浙沿海从事个体作业。

其间,厦门市第二海洋渔业公司于1991年派出3艘木质渔船,远航到贝劳共和国试钓金枪鱼。厦门港渔民的3艘木质渔船到达新渔场后,马上根据海域的条件调整了作业方法,绲子、鱼钩、鱼饵全都做了改进,渔获甚丰。此举一改先前入场的其他中国船队的生产窘境,始于1988年的中国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自此开始盈利。随后远航贝劳的厦门港渔船数量持续增加至10余艘,每年都去,延续了大约10年。

1970年代末开始,厦门港老渔民率先以个体单船方式恢复延绳钓渔法,在近海重新投入作业,在2008年前后曾发展到一个高峰,到了2015年6月在沙坡尾渔港内仍有60多艘厦门港籍的小渔船,其中20艘常年出海。由于单船单人作业只能在近海海域开展,厦门港渔民在原有传统四大绲法的基础上,根据作业海域的深度、底质和鱼群特征,又衍生出鳐鱼绲、红花鱼绲、鳗鱼绲和加网鱼绲4种新的基本钓具,生产效益依旧良好。

而在几年前,浙江省玉环县地方政府利用坎门仅剩的5艘漂流式延绳钓作业渔船,根据清光绪《玉环厅志》对当地延绳钓记载,结合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资料所显示的延绳钓作业在福建省内已消失的错误信息,鼓励和扶持当地渔民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环县延绳钓捕捞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坎门从闽南渔民学习的延绳钓技艺,目前仅维续鳗鱼延绳钓一种。

厦门港渔民传统子母船延绳钓生产,按时令分为春季、夏季、秋冬三个渔季。每年春节前完成钓带鱼,三月过开始钓巴浪鱼和鳗鱼,四月半开始诱捕乌鲳鱼,一个月后转入夏季作业,单人小竹排钓粗和诱捕鱿鱼作业,十月份起冬去舟山渔场钓带鱼。舟山渔场的带鱼延绳钓作业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达到生产高峰,来自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四地的艘渔船、10万名渔民在同一渔场狂捕,其中厦港405号机帆钓艚渔船的日产量达到96担。 而根据当事渔民的口述资料,厦门港渔船在舟山渔场钓带鱼的最高日产量达到120担,并且是按本地传统加四五,亦即以145斤渔获计一担。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单船单人小型近海延绳钓,基本上可以全年放绲作业。每个月如果水时比较好,最多能出海10趟,全年最多能出去100余趟。一般从农历十八、十九,到二十二是放绲的最好时令。大门的鱼钩主要钓鳗鱼、带鱼、加力、黑翅,小门鱼钩则钓加网、西姑、狮公格等。

延绳钓技艺的奥秘,首先必须掌握目标渔场海域的海底地形和底质形态,诸如礁石、沙地或是海泥;其次必须熟悉目标渔场海域在不同季节和潮汐时的风向、风力、潮向和流速等动态资料;再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摸清上、中下各个水层不同鱼类栖息和洄游的习性与规律,选择适当的钓钩和饵料,下绲以待。厦门港渔民因擅长掌握作业海域的条件,因地快速改进钓具,提高生产效益。因此来说,厦门港的延绳钓渔法在东南渔区也被誉为万能延绳钓。

延绳钓还具有钓大鱼、不损害幼鱼,成本低、耗能省、收益高等优点,属无污染的生态友好型生产技艺,有利于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嗨,这只是这么说,你看现在的人,贪心都贪到啥程度了?”

李国振也吃完了早饭,和几个老头一起品着茶打着屁。

“就说我退休前的那一年吧,那年我们就是在禁渔期抓了三起非法偷捕的案例。”

一边儿品着茶,李国振也打开了回忆的话匣子。

退休前的李国振所在的海监局联合检察部门提起了全国首例的“延绳钓入刑案”。

9名被告人最后被判了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至有期徒刑十个月不等的刑罚,并连带承担海洋生态环境修复费用40余万元。

“还有这事儿呢?姥爷您快说说怎么回事儿!”

敖慕之一听这个就来了精神,昨晚晚睡今天早起的那点儿蔫吧劲头也没了。

头些年,紫菜养殖场附近海域浮游生物丰富,引来鲈鱼聚集。

由于在这里能收获十几斤甚至是二十斤一条的海鲈鱼,所以这片海域迅速吸引了众多钓鱼爱好者。

但是,喜欢聚集在此的钓友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群钓法奇特的人,他们使用着一种特殊的工具。

“一排排圆形筐子浮在海面上,每个筐子上绑着数十、上百的渔线鱼钩,这种钓法不但上鱼快,而且渔获物特别多。当时我们根据经验推测,他们每天可以收获几百甚至上千斤海鲈鱼。”

李国振气致高昂的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当时制止的时候,那群人还在叫嚣,‘我们也是在钓鱼,凭什么不让我们钓!’但是他们不知道这里面有懂的啊!”

“定置延绳真饵单钩钓具!”

“他们那会儿还不知道老子是谁,真拿老子当哈喽Kitty呢!”

“最后我们海监,海警,渔政,检察院多家联合,给这几个小子当场就给抓了!”

“你们猜怎么着?这几个小子是真可以啊,黑天白夜连轴转,一天干上千斤海鲈,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们弄到南方水产市场8000多斤的海鲈。”

“最重要的是这是禁渔期啊!”

“就我们当天查到的渔获,一多半都是母鱼,这要是到了11月份开始的产卵期,这得生多少小鱼啊!”

李国振说的唾沫横飞,绘声绘色的。

“不对啊,姥爷,照您这么说,延绳钓也需要执照喽?”

董博君听完李国振的描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丫头,你说到点儿上了!”

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李国振继续眉飞色舞的讲到。

“他们以为我只是个老头儿,什么都不懂!别忘了姥爷我的专业!”

“虽然名为‘钓’,但实际上是进行捕捞,如果还具有售卖营利的目的,就应当认定其为一种商业捕捞行为。渔业法规定我国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这些使用‘延绳钓’的人员驾驶普通快艇,没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更没有捕捞许可证,他们在禁渔期大规模、长时间进行‘延绳钓’作业,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性与其他非法捕捞方式并无不同。”

看着老丈人在几个年轻人面前说的眉飞色舞的,别人不知道,敖海源可是清楚得很。

当初老丈人和几个老哥们儿一起出海钓鱼,本来信心满满,准备搞几条大家伙破破自己的记录,发个圈吹吹牛13啥的。

结果到了钓场发现满海都是延绳钓的绳子,根本没地方下竿子。

好容易找个空儿下了竿,别说,大鱼还是真有!

但是鱼大,力量也大,很快就跟延绳钓的线组缠上了,几下就把李国振的线磨断了,大鱼也跑了!

给老头儿这个气啊,恰逢此时延绳钓的几个人过来收线,气不过的老丈人跟几个人吵了一通。

对方可不管老头儿说的大道理,我钓我的,你玩儿你的,你管得着吗!

最后隔着船大吵了一通,回到家的李国振越想越气,该着这几人倒霉,禁捕期还这么豪横,再碰上了李国振,全都进去踩缝纫机了!

“那姥爷,那我们现在也没有捕捞许可证和渔业船舶登记证啊!”

董博君一听就害怕了起来,我们也没证啊,这要是被抓了不惨了!

“怕啥!第一现在不是禁捕期,1号中午12点才是禁海期开始呢!”

李国振翘着二郎腿满不在乎的说到。

“再说了,咱这艘船是什么性质?渔业资源科考调查船对吧,既然是资源科考调查,那就得取样,取样怎么取?就得有手段,延绳钓也算一种手段!路亚拖钓等等都是手段。”

“所以啊!别怕!我们的理由很充分。”

敖海源听完,只能在台下默默地给自家老丈人比了一个大大的赞。

10分制只能给您8.4,因为这老头儿真的有1.6啊!

“差不多了,你们几个去准备一下延绳钓的钓组吧!”

看了看海图,敖海源觉得差不多了,吩咐小应几人去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