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行了,可以下竿子了。”

敖海源开船找点其实不看探鱼器和导航图,哪儿有雾气奔哪儿去。

张莹的钓组在下水没有2分钟就传来了动静。

竿稍毫无征兆弯了下去。

“中鱼了吗?还是挂底了?”

董博君在一侧看到了张莹竿稍的动静疑惑道。

“不能吧,应该不是挂底吧?”

启动开关,张莹赶紧开始收线。

好在随着电机的卷动,线一点点的被收回来。

“还好还好!不是挂底!”

张莹拍着自己的伟岸,庆幸道。

“但那这是什么呢?动静也不像鱼啊,竿稍弯曲的幅度还挺大!”

“不知道,拉上来看看呗!”

“不会是传说中的……死鱼正口?扔到海里的那东西?”

董博君装作一副极度惊恐的样子,吓唬着张莹。

听到这话张莹立马怒了。

“你给我闭嘴你这死丫头!真要是那东西你给我下去剪线!”

两人的打闹引来了其他人的注意。

“怎么了?你俩瞎闹什么呢?”

船中间的小应看向了这边。

“二姐,莹姐这儿不知道上了个什么东西,不大像鱼,一点拉扯力都没有,像是挂住了什么?”

“这死丫头吓唬我,说是死鱼或者海里漂的那什么?”

“不能吧?真要是那样的话你下了船买彩票去吧!”

随着线组回收,张莹终于也看到了停止收线的标记。

怀着紧张的心情,张莹忐忑的往回手动收着线。

“哇~~~”

随着张莹的一声尖叫,所有人都聚了过来。

不过这声尖叫不是吓的,而是高兴的。

海面之下,一个红色的物体若隐若现。

知道不是死鱼或者是海里漂着的那啥就好办了,麻利儿的把线全部收上来。

“我去!不可能吧?”

“这样太夸张了吧?还能钓上来这玩意儿?”

“姐妹儿,你确定这不是你扔下去逗我们的?”

“疯了?!我那么有钱把这玩意儿扔下去逗你?”

大红色的机身,金色的显示面板框,巨大的摇臂。即便机身的标识都没有, 只要是钓鱼人,也会一眼认出它的身份。

daiwa 300 mJ电绞轮。

“天啦撸!夭寿啦!怎么会钓上来这么个玩意儿啊!太无语啦!”

上来的这可是一整套的钓组,竿子、轮子、手雷电池,甚至于线的另一端钓钩子线铅坠都还在,只不过现在已经乱成了一团。

有了这么一出几个人也都不钓鱼了,围在一起开始研究起来这个轮子。

上船后的第一时间,敖海源就告诉几个人把轮子上的手雷电池拆下来,甭管还有没有用,拆了就是对的。

“噫!达瓦的,不便宜啊!这丢的回去不得跪榴莲?”

“跪不跪榴莲的不知道,但是心疼的睡不着觉是肯定的!”

“看外表倒没有特别多的腐蚀痕迹。”

“你看这个轮子,除了有一些磕伤的痕迹,其他的痕迹一点都没有,极有可能是新买的,或者说丢的这个人是个新手,刚开竿就把吃饭的家伙丢了。”

“绝对新手,你看那竿子,都没系失手绳。”

“八成啊,就是海浪一打没站稳,也没系失手绳,或者说船竿架坏了,卡扣不紧了。”

“没有藤壶,没有海藻淤泥,说明就是这两天掉下海的!”

在海边、码头这些地方,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密密麻麻的恐怖生物,船底那一层层犹如船体铠甲的凹凸不平的外衣、上一次摸礁石被坚硬锋利的外壳划伤手的始作俑者。

没错!

它,就叫藤壶。

今天我们不说藤壶的来历。

藤壶: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

好吧。短话长说!

藤壶,作为海里非常霸道的一种存在,人们给它定了四宗罪。

第一宗罪:它们附着在舰船的底部,会大大降低航速,燃料消耗要增加26%以上,甚至达40%。

全世界每年消除藤壶要花费上百亿美元。因为跟随船航行能够更轻松地滤食,藤壶最乐意厚着脸皮附着在船上。而随着一代代繁殖,贝壳一层覆盖一层,船体会越来越重,船速也就越来越慢。一般一艘1850吨的船在海中6个月,速度就会降低2海里。

1905年日本海军在对马海战中之所以使号称世界王牌的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沙俄舰队在一年多的航行中,船底附着了藤壶等附着生物,使其航速降低之故。

第二宗罪:藤壶附着在水下管道系统内,容易造成堵塞,产生事故。

第三宗罪:藤壶能破坏金属构筑物的油漆保护层。

第四宗罪:和贻贝、牡蛎等养殖贝类争夺附着基质和饵料,是养殖业的大害。

那么藤壶,是不是就真的一无是处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藤壶:人家有话说。

“虽然俺的四宗罪使我看起来穷凶极恶,但也不能忽略俺的作用哦。”

藤壶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相对于它的原罪,藤壶也有四种很大的用途。

用途一:藤壶是一味中药。

它具有止酸止痛,解毒疗疮之功效。用于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疖疮肿毒。更具吸引力的是,可以作为中药的它,无毒且无副作用。

用处二:对于海上的空难,藤壶可以成重要线索。

最着名的要属藤壶协助破解马航mh370之谜。

专家称,藤壶外壳可以透露出其形成的水生条件,可以大致确定残骸在水中漂流的时间。根据残骸上藤壶的种类,甚至有可能确定残骸来自哪片海域。生态学家还可以通过研究这些藤壶是在襟副翼表面还是附在了襟副翼两侧,判断出残骸是漂在海面上,还是原本沉于海底。

但是,一个物体从入海到藤壶开始附着,大概需要三周左右的时间。

用处三:藤壶黏液的黏性甚强,可用于人类活动。

藤壶的化石经过几千年的沧桑仍牢固地附着在其他物体上。人们人工合成这种黏液,可以用来补牙,用来黏接建筑材料,简直像超级水泥。还可用来修船和黏接漏洞,在医疗上黏合伤口,手术开刀后不需缝合,只要涂上这种黏液就能使刀口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用处四:饭桌上的一员

作为一种奇丑无比的海产,若是只论长相,真不敢想第一个吃下它的人是抱着怎样的心态,不过它的鲜美却能征服每一位食客。味道或许是它价格昂贵,却依然被很多藤壶猎手摘来卖钱的重大原因吧。

吃藤壶一般都是清水氽汤鲜吃,其法很简单,放点姜芽,放点盐,将水烧开了,再放入藤壶烧开就可以了,其味鲜美可口,无须再放味精,撒点葱花,则色香味俱全。当然,也可以“重盐腌之,能久藏”,腌了吃,味道各有千秋,也可鲜吃。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藤壶控,在出版《物种起源》以前,达尔文曾花费好几年时间在研究藤壶上,为此他还专门出版过一本关于藤壶的着作。

“你们说这轮子还能用吗?都泡海水了!”

“不知道,回去之后交给老舅拆开检查一下。”

“我觉得够呛,怕是里面的电路板腐蚀了,拿回去基本就是壳能用。”

“也不见得,万一掉下去的时候还没开机呢?”

“我觉得你小看了海水的腐蚀力……”

“先收了吧,如果是好的,莹姐你这一趟赚大了!”

就在五个人蹲那儿研究钓上来的轮子时,敖海源这边儿悄咪咪的下竿钓上了!

“中鱼了!”

卷线的电机声引起了五个人的注意。

“好哇,我们还研究轮子呢,你都钓上了,老师你太不厚道了!”

“切,我又没说我要和你们研究轮子,是你们自己不钓的。”

钓组很快收了上来。

“咦?这鱼怎么有点儿发红啊!卧槽,这这这,这不是黑鱼!”

提上船的鱼不大,最多有个七八两的样子,但是外观和之前钓上来的黑头有很大的区别。

许氏平鮋的幼鱼体色多为金黄色,成鱼以茶色居多,但是一旦到了老成鱼的阶段,浑身就开始呈现黑褐色。

而敖海源刚钓上来的这条就不一样,体表是明显的红褐色,且白色斑块明显。

“我勒个去,这是条石九公啊!”

根据鱼类分类学,全球优质的野生海鱼,大多数集中在少数几个科属:

1)鲉形目的平鲉科(红鱼、黑鲪鱼、石狗公、喜知次)

2)鲈形目的花鲈科(海鲈鱼)

3)鲈形目的笛鲷科和鲷科(真鲷、黑鲷、黄鲷)

4)鲈形目的鮨科石斑鱼属(各种石斑鱼)

5)鲈形目的石首鱼科(大黄鱼、黄唇鱼、褐毛鲿)

6)鲈形目的鲭科鲭属(各种马鲛鱼)和鲭科鲔属(各种金枪鱼)

实际上,平鲉科名鱼辈出,很多着名的高档海鱼都出自这个科!

平鲉科下属七个属,重点是:鲪鲉属(喜知次鱼)、无鳔鲉属(深水石狗公)、平鲉属(深海红鱼、黑鲪鱼)、菖鲉属(石狗公)!

鲪鲉属下属三个品种:阿拉斯加鲪鲉、长棘鲪鲉和大翅鲪鲉。大翅鲪鲉就是中国吃货非常熟悉的喜知次鱼。

现在日本海鲜禁止进口,中国吃货要吃它只能去日本一尝美味。

这种鱼在日本非常昂贵,是高档会席料理的必备,妥妥的野生海鱼中的白富美!

菖鲉属也是三个品种:其中的褐菖鲉就是沿海渔民和钓鱼迷们非常熟悉的石狗公,也称石九公、石头鲈;其中的白斑菖鲉和三色菖鲉就是渔民们熟悉的白条纹石狗公和三色石狗公!

所以,渔民们通常说的石狗公可以是三种菖鲉鱼的统称,也可以特指褐菖鲉!

这三种海鱼都非常美味,渔民们最喜欢用来煮汤,可惜产量不高,不能形成商业渔业,但却是海钓的优良品种!

特别说明:石狗公不是石头鱼!石头鱼一般指鲉形目、毒鲉科、鬼鲉属的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

石头鱼为海洋危险刺毒鱼类,但味道非常鲜美,在日本和中国香港的价格昂贵,媲美喜知次鱼!

“哎不对啊!为什么我在近海以前也钓上过石九公,可不是这个颜色啊?”

“那是因为褐菖鮋的体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近海的种群体色会相对深一些,越到深海,体色也向红色变化。”

敖海源耐心的给几人解释着。

“不说了不说了,抓紧开干!”

5个人纷纷跑回自己的钓位,开始下竿子。

一般来说钓这种鱼很简单,上下提几下而已,然后绷直线,只要杆线有大的颤动就抽杆,多半会中鱼,在一个点如果钓上几条后就要左右移位了,因为石九公不喜欢聚堆生活,而是分散栖息,所以常常说的“钓石九,要靠走”。

船在海面慢慢的漂着,不时的会有人上鱼,但是大多还都是许氏平鮋黑头,极少有褐菖鮋石九公这类的上船。

“看来鱼的种群还是太少了。”

陈杰豪晃着竿子倚在船头无奈的说道。

“没法,这种鱼只有野生,你指望现在的滥捕和过度开发能有多少资源。”

另外一边儿的刘浩民也没回头说道。

“那这种鱼就没法养殖吗?”

陈杰豪放下竿子,“晃累了,歇会儿!”

“你还真别说,之前石九公养殖产业就已经有了,一般使用近海网箱养殖为主,网箱里投放大量活体藻类模拟自然环境,供石九公栖息觅食。”

船中间的敖海源收线换饵,插了一句话。

“还真有啊老师?”

“有,必须有,在国人的眼中,只要能吃,啥都给你养出来,但是养的质量怎么样,量够不够就难说了。”

“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率先开始对石九公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研究,而且还成功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养殖。”

“我国老一辈的水产专家从60年代就开始对沿海的石九公展开了资源调查,当时就发现东海和南海是石九公的主要分布区,资源量颇为可观。”

据资料记载,在1966年前后浙江中山街列岛的渔场中有大量的石九公资源,但由于手钓和延绳钓的捕捞强度逐渐升高,野生石九公的资源也逐渐减少。到了80年代初,沿岸的小型渔船开始转型捕捞乌贼(中国四大海产之一),手钓和延绳钓的船只开始减少,石九公又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资源又开始逐渐上升。

据东亭山、北亭山以及东福山一带的老渔民回忆,过去每年的1-3月份,每天最多能够捕获100多公斤的石九公,市场价格比石斑鱼还贵。到了4-6月份,石九公的产量开始减少,每艘渔船一般能捕获10-20公斤左右,运气好的话能捕获50公斤。

“仅仅依靠捕捞并不是长久之计,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从效率上讲,捕捞野生的石九公远远不如人工养殖,后者的产量更稳定,也符合商业化的需求。”

“在2008年前后,国内的研究团队在近海的网箱中尝试性地养殖了石九公,所有的苗种都是用地笼捕捞的,避免了钓捕的物理伤害。为了提高成活率,养殖人员还进一步筛选出了体质健壮、外表无损伤的健康苗种,所有苗种都经过高锰酸钾消毒后再被投放到了网箱中。”

“那次试验的地点选在了福建省宁德市的三都澳海区,这里水质优良,饵料丰富,是着名的大黄鱼产区。养殖区海水的透明度在0.5~0.8米左右,溶解氧的含量常年都在6毫克\/升以上,这些都为石九公的养殖提供了绝佳的天然条件。”

“然而在养殖初期,石九公的摄食并不积极,即便投放充足的饵料也不会马上摄食。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食性驯化,石九公才开始正常进食,生长速度也逐渐加快。”

据统计,这批幼苗的初始体重为23克,经过150天的养殖之后,石九公的体重增加到了44~53克;经过300天的人工饲养,大多数个体的体重达到了71~87克;养殖一年后,石九公的体重达到了85~104克的规格,那时就可以开始起捕上市了。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将石九公和大黄鱼混养在一起,生长速度反而比单养更快(可以参考上图的生长曲线),成活率也能达到72.8%——而在单养情况下,石九公的成活率却只有67.1%。”

“因此,可行性最高的方式就是将大黄鱼作为主养鱼,将石九公作为配养鱼,主副搭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饵料资源和水体空间,还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对养殖户来说,在养殖大黄鱼等主流海水鱼的同时,顺便投放一些石九公苗种即可,操作简便,省事省心,一举多得。

因此,要想实现高产量,最具性价比的方式就是人工养殖(而不是捕捞)——但问题是,现阶段国内的养殖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养殖成本还很高,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尤其是在每年的6~9月,海水温度过高往往会导致石九公的死亡率飙升。当水温高于26c时,石九公容易患上肠炎病,眼睛发白、鳍条溃烂的症状时有发生,即便是健康的鱼,摄食率也会明显降低。”

“和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相比,最“卡脖子”的问题还是人工繁育技术。无法突破人工繁育技术就意味着无法获得大量的苗种,想要人工养殖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敖海源边说边钓,也没少上鱼。

反而是陈杰豪竿子都放下了,手轻轻地划过自己的脖子,嘴里呢喃着。

“卡脖子吗?就这么难吗?”

“中!这条不小啊!”

船头的刘浩民又中了,貌似这条不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