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443章 关羽的改字往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邀请王泽出山遭到拒绝,杨奉也并没有灰心,他知道作为太原的高门,不可能掺和进他们这种队伍之中。

不过,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也会去请教对方。

毕竟如今的晋阳王氏还处于他们庇护之下,不可能不给他这点面子。

…………

在徐晃将这段往事娓娓道来后,张良面露古怪之色的说道:“没想到徐将军与云长是旧识,那真是太好了!如今云长就在并州刺史玄德公麾下为将,徐将军难道不想与云长再续旧缘吗?”

徐晃疑惑的问道:“我也知道并州刺史刘玄德麾下有位与关兄同名同姓之人,只是关兄表字长生,这位表字云长,子房先生确定他们是同一个人?”

“我虽然不知道云长曾经的经历,但是可以肯定绝对是同一个人!”张良信誓旦旦的说道。

突然徐晃猛拍大腿,百感交集的叹道:“虽然说姓名乃父母所赐,安身立命之本,不可擅自改之。但是长生兄此去乃是逃难,需要隐姓埋名,改了自己表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了!

早知长生兄……咳咳,现在该称呼云长兄了。哎,早知云长兄在并州刺史刘玄德麾下效力,我还在河东郡为吏之时,就会前去相投。”

“徐将军现在来投,也未为晚也!不过,至于云长为何改表字,虽然他没有说过,我也能推测一二,并非为了逃难而隐姓埋名。

否则,姓名不改,只改表字,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更何况以云长的容貌,见过一次,终生难忘,即使改名而不换容貌,又有何用?”张良微微摇头道。

“那子房先生认为长生兄……云长兄为何突然改了表字?”徐晃不解的追问道。

“自秦始皇求仙问道开始,整个大汉王朝无论皇帝还是百姓对于长生求仙、安逸永乐,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这样的思想观念开始深深的植入到了时人心中并且开始成为一种现世精神。

许多士族或是百姓已经将长生的追求融于到自己或子女后代的名字当中以祈求福报。

羽有万物复苏之意,亦有羽化登仙之意,正好与云长的表字长生呼应。

云长出生的年月,正是桓帝祸国乱政之时,大汉王朝的国力也正是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走向崩盘的边缘。

面对如此艰难的世道,云长的父母自然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多福多报,福寿延年。

而云长之所以后来改了表字,正是与如今的乱世有关。

云者,高耸入云,可望而不可即也!

长者,深而远也!

云、长连起来,即寓意冲破云霄,打破现状,改变乱世的格局,不甘于平庸。

云长作为游侠曾经游历整个北境,亲眼见到了大汉各地的民不聊生,地方豪族欺压良民,各地盗贼蜂拥而聚,正好玄德公在涿县起兵,云长加入其中并改表字以明其志。

长生是其父母希望孩子一生平安,而身逢乱世,又投身军旅的云长自然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去谋求功名利禄,而不是坐等机会。

云长深知想要在乱世之中,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平安的过完一生乃是奢求。

但是如果能够建功立业,军功封侯,福禄寿自然到来。

所以在玄德公招募乡勇之时,云长会毅然决然的加入其中,并改表字以明志。

羽亦有羽毛、羽翼之意,云长渴望振翅高飞,建功立业,改表字为云长,亦符合其名为羽也!

这个时代的着名思想家王符在他的《潜夫论》中所言:‘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行者,己之质也;命者,天之制也。在于己者,固可为也;在于天者,不可知也。’

盛世当顺应天命,乱世当逆天改命,这才是云长所追求的!”张良侃侃而谈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子房先生大才,我现在回忆与云长兄当年的往事,才发现他早已经不安于现状,当时不过没有机会而已!”徐晃目光望向远方,追忆起昔日往事来。

“我观徐将军亦有建功立业之想法,否则当初也不会与云长意气相投,为何不一起来并州为玄德公效力,以此建立不世之功呢?”张良劝说道。

“玄德公逐乌桓于雁门,收复并州大半领土,对百姓仁义有爱,又重用寒门与平民,绝对是难得的明主。只是杨将军始终对我有恩,在下实在不忍背叛他。”徐晃长叹一声的说道。

“当一生都在行好事的人做了一件错事就会被千夫所指,当做了无数坏事的恶人突然发了善心做了一件好事,就会被万民所赞。

现在聚集在杨奉将军麾下的人越来越多,而来来往往的商人却越来越少,你们收取的商税、关税已经快不足以支撑粮食的支出。

一旦再次出现劫掠百姓的行为,必定迎来众叛亲离的下场。

现在幽州、冀州方面之所以愿意出售粮食给你们,是因为杨奉还能保境安民。

只要你们开始劫掠百姓,幽、冀二州断了粮食的交易,你们必定土崩瓦解。

到时候所受到的反噬必定超过其他的白波军。

因为你们给了太原郡百姓、豪族、士人希望,又亲自破灭了这些希望。

正如我所说的那样,你们一直保境安民,治下极严,一旦出现劫掠百姓的事情,必将被天下所不容。”张良如同半仙一般预测道。

不过他还有句话没有说,那时候就是他们南下收复太原郡最好的机会。

至于为何现在不向太原郡发起进攻。

一来,时机不成熟。现在并州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积极发展内政。

连年兴兵,将士疲惫,百姓也会怨声载道。没有好的后勤,是无法支撑军队长期作战的。

当年长平之战,秦国拥有关中平原、蜀郡天府之地,江汉平原,仍然差点被赵国拖垮。

这两年刘玄德麾下军队连年征战,已经出现将士疲劳的状态。

二来,太原郡多山,不太适合骑兵纵横驰骋,所以配有双马镫的并州骑兵无法一展雄风,发挥其最大优势。

虽然麴义擅长指挥步兵作战,但是敌人如果依山据险,守住紧要位置,即使最后突破了敌军的防线,也会造成大面积的战损。

这是本就人烟稀少的并州集团绝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