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瞧见城中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饶。商贾交易,和颜悦色,行人接触,谦和尊卑。
使者感叹道:“余闻姬昌仁德之名,实见风景雍和,当真是太平盛世。”遂至馆驿,下马休憩。
翌日,姬昌聚群臣讲论治国安民之道。忽有传令官道:“天子使者前来宣旨。”姬昌随即率群臣接帝辛旨意。使者来到府前,姬昌带领群臣跪听开读:
“昭曰:奄国目无王法,纵意发动战争,百姓深受苦难之痛,群臣无所奉陪其策,寡人甚是忧虑。朝中缺乏辅佐之臣,外无协同合作之势,特命卿前来,共商国之大计,平息动荡之局势。诏书即颁布之日,卿当立即赴朝歌,切勿迟疑。万勿违背承诺。汝等务必敬遵!特此诏令。”
姬昌拜诏结束后,设宴款待使者。次日,准备好金银表礼,便送予使者。姬昌对使者言道:“大人,只需于朝歌等候,姬昌收拾就行。”听到此话,使者遂先行。
此时,姬昌端坐于大殿上,对散宜生道:“孤离开之时,内事交给汝处理,外事交予南宫适等人。”
姬昌还命人将姬考召到大殿,并吩咐道:“昨日使者传召孤,孤打开八卦灵圜,为己占筮一挂,结果乃是山地剥卦。虽然此次前去有些凶险,但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会有七年之大难。孤命汝在西岐,必须遵守法纪,不得随意改变国家政策,一律遵循旧章;兄弟和睦,君臣和谐,不可任意妄为。
凡有所为之人,须知老成稳重,以谋划成功也。西岐百姓心仁和睦,未配者男子赐以金钱,娶妻续房;贫穷未嫁之女子,予以金银,襟裾成婚;孤寂无援之人,每月赐以口粮,使其无匮乏之忧。待七年之孤独后,灾难必得满矣,必有归荣之时。汝等万勿派人来迎,切记!
姬考听父此言,跪道:“父亲既需经历七年之艰难,儿臣理应替父前往,父不可亲去。”
姬昌言道:“儿啊,为父面遇困难,岂能不知回避?但天命已定,决不能逃避,若逃避。只会引来更多麻烦。汝等专心在此守候,就是最大之孝顺,何必多生烦恼。”
姬昌匆忙整理行装,率领数名随从前往朝歌。至东路之际,群臣纷至。
散宜生、南宫适大将军、周公旦、召公奭、辛甲、辛免、太颠、和闳夭──四贤八俊,还有世子姬考和姬发,众军民百姓亦同前来送别。十里长亭已设侍席,群臣与世子共举酒相送。
姬昌开口言:“今日与诸位一别,七年之后,君臣将再相见。”拍拍邑考肩膀,继道:“儿啊,只要汝与兄弟和睦相处,孤可无忧矣。”酒过几巡,姬昌上马离去,父子君臣相互洒泪而别。
帝辛召姬昌至商朝都城朝歌,却未透露任何原由。姬昌被押至名为羑里之地,关押其中。
羑里,乃一阴暗潮湿之地,四周皆厚实石墙,令人窒息。
姬昌囚禁于狭小牢房,其内有一铜门与一高窗,遂关之此中。
在羑里,遇一名曰:刚毅之狱卒。初见,刚毅对姬昌与他人无异,以为天子所押之人定为罪大恶极之徒。然,时光向前,刚毅渐觉姬昌或与他人不同。
一日,刚毅趁着没人,偷偷来到牢房,好奇地问道:“陛下既是侯爵,为何会被关到此地?”
姬昌望了望刚毅,见其眼中流露诚恳,乃回答道:“孤命该犯此灾,故关押于此。”
刚毅又道:“闻陛下善懂占筮,若如此,陛下可不必来此,避免遭此牢狱之灾。”
姬昌言道:“天子乃九州共主,孤不得不至此,自身失名事小,然天子威严受影响才是更大之罪。”
刚毅闻姬昌言,心生同情,遂重新审视姬昌,发现其非自己所想之人。反而,见他是一位仁慈善良之人。
“陛下,在下原以为您乃恶人,然余今日见识陛下之行止,愿从此以后为陛下效力。”刚毅真心言道。
姬昌望着刚毅,未曾想到自己深陷阴暗之地牢,竟有一人如此友善待他,令彼感到一丝温暖。
随时光流逝,二人之间交情日深。刚毅除每日供给牢食与水之外,偶其还携私家膳食。尽管环境艰苦,然刚毅竭力使姬昌生活稍好。
日渐深厚之交情间,姬昌好奇询问道:“刚毅,孤观汝才情卓越,举止言谈与众狱卒不同,何以只为狱卒耶?”
刚毅遂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余昔日,乃领兵将军,因一战失利,被诬陷为叛逆,失去一切,故而成为此处之狱卒。”
姬昌凝望刚毅,能感受到其善良与正义,感叹道:“如此说来,原是个将军!”
二人对视一笑,同是命运不公待遇之人,在此狱中竟能相互倾诉,寻得知己。
日复一日,姬昌在其牢中缓缓度过。然,学习易理永未断,以避不必要之困扰,姬昌令刚毅助其寻得竹简,以刊八卦灵圜之符号于其上,凡有外人观之,则见竹简皆符号矣!
牢狱之生活,使姬昌形身渐枯,然精神则仍坚韧不屈。信奉五帝曾语彼云:“汝即为圣命之人也。”同时因受刚毅之恩,待其庇佑,故姬昌深信,必有一日离开此境。
闻得姬昌囚禁已逾时日,帝辛心生窥探之意,遂命狱卒刚毅前来,探问道:“彼姬昌犯罪之态度如何?居于其间之日,每举何事?”
狱卒刚毅禀告道:“陛下,姬昌自被囚禁之日起,未曾诉过怨言,更无对君王不满之语。每日皆摆弄着那些有奇异符号之竹简。”
帝辛闻之,大笑不止。谋心暗道:“姬昌若实将心思用于占筮之上,寡人也可放心了。”
遂交待刚毅曰:“告诉姬昌,只要其改过自新,与寡人同心协力,寡人决不会亏待于彼!”
过了数日,帝辛心中犹有不安,决定亲自往羑里察看姬昌之状。入牢房一见,只见姬昌专心摆弄着那占筮之竹简。
姬昌见天子至,急忙叩首道:“陛下因臣而亲降此地,臣罪当万死!”
帝辛见姬昌如此,即语道:“爱卿,快快请起,正因寡人权威之故,令臣工蒙受冤屈,致寡人甚是不意。”
姬昌则俯身道:“能为陛下分忧,乃臣之荣幸,岂论何等冤屈。”
帝辛又问道:“寡人闻卿专注研习此竹简,莫非欲以占筮乎?”
姬昌答道:“陛下,正是如此。臣用此竹简占筮,深信能够知晓天意,使陛下之大商国更加繁荣兴盛。”
帝辛言曰:“卿所言甚善。寡人愿将卿之智慧才能用于大商,共心怀仁德,为国家作出贡献。”
姬昌恭敬回答:“感谢陛下之信任。臣愿奉献己之力量,为大商国效劳。”帝辛听后大喜,即颔首离去。
帝辛回宫,即命狱卒刚毅道:“给西伯侯姬昌更佳之牢房,容彼在羑里自由行走。”
姬昌故此得享有比较宽松之环境,无论是星空璀璨之夜,还是风雨交加之白昼,常常在窗前漫步,凝视星空月。
其时,姬昌常细察八卦灵圜,一遍又一遍地描绘其中之内容,至梦中亦不断绘画思忖。
曛光初升,姬昌复至窗前,心念游往遥远之东方。红色太阳缓缓升起,其内心荡漾着希望之力。
彼虑世人唯信幻境中之真理,失通神灵之途径,致扰世人真智。因而虔诚崇奉先圣之易理,于各卦附以彖辞,以表伏羲之意旨。
彖辞穷尽阴阳之义理,透示造化之玄机。遵循易理八原子配合之道,以明人事之吉凶悔吝,使造化之道与通神之法兼具完备。
姬昌怀念亲族家人,思及周国治理之艰辛。忽然悟道:“太阳乃万物之源,帝王乃百姓之主宰。”
此领悟使姬昌心生欢喜,内心涌动着强烈之念头:“帝出自震!”
此乃姬昌八卦灵圜所得之觉悟,明了帝王之位属于震,位于太阳升起之东方。
东南方乃是生长之源泉,东南风温暖吹拂,万物始得生长。而其众风向或过热,或过冷。
姬昌领悟道理,明君贤臣应如东南风,顺应天命,顺应民心,与万物和谐相处,方能成为圣人。故此称东南方为“齐乎巽”。
南方阳光灼热,江水自西向东流。君主面南为正位,象征追求光明,顺应万物。背北则意指不与小人为伍。
姬昌以为,正直之君使臣民相从,其目在于约束。离字则隐含美丽明亮之意。故称南方为“相见乎离”。君王当如大地般怀抱百姓,承载万物。
西南方为未开发之荒地,纯朴百姓待开化。贤明君主关注九州,改革注重民生。故西南方体现“致役于坤”。百姓得明君领导,安居乐业如鱼浅水畅游。
西方象征鸟巢,鸟归巢为日落。夕阳西下,夜幕降临,鸟儿回巢,百姓回家,万物安宁,何等愉悦!姬昌称西方为“‘悦’言乎兑”。
天地变幻,惟万物和谐、百姓幸福,方可实现歌舞升平。故北方视作“劳乎坎”,需关怀之。
东北多山,为诸事起终之所,环回不已。与东北方位之\"成言乎艮\"相符,意味诸事始难,皆有终结。
经数不眠之夜,姬昌奋而演八卦灵圜。再以上之理解,遂将象征水之坎卦置于北面,象征火之离卦置于南面,象征雷之震卦置于东面,象征悦之兑卦置于西面,象征山之艮卦置于东北面,象征风之巽卦置于东南面,象征地之坤卦置于西南面,象征天之乾卦置于西北面。姬昌终乃排出崭新之八卦方位。
羑里之演易台前,有一片生长茂盛之蓍草园。蓍草乃多年生直立之植物,高约三尺,叶呈羽状,脉线互相生长。其花开放于夏秋之际,洁白可爱。至深秋时则枯槁,然而春天再度发芽。此草能存活千年且拥有数百茎,为所有草木中生命力最强且茎干最挺拔者。
姬昌以为蓍草占筮之法颇具灵验,犹如人等对于疑虑不决之事欲询问有声望之耆者一般。
每每与姬昌同行之刚毅也受其影响,颇有所学,掌握了姬昌占筮之法。某日闲暇之余,姬昌对着刚毅言道:“孤见汝对易理学颇为妥善,现将蓍草占筮之方法传授予汝。”
言语间,姬昌便在刚毅面前演示起来;选取五十根蓍草茎,先取出一根,后将剩下之四十九根任意一分为二,从右手蓍草中随意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间,然以四根为一组,先用右手从左手中分取蓍草,再用左手从右手中分取蓍草,逐组分取完毕。
是时,姬昌对着刚毅言道:“二手中之蓍草余数必有一定规律:若左手余三,则右手必余一;若左手余二,则右手亦余二;若左手余一,则右手必余三;若左手余四,则右手亦余四。”
话音刚落,姬昌将左手所余蓍草放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右手所余蓍草放置于左手食指与中指之间。
接着继续道:“如此一来,左手指缝间之蓍草余数非五即九,而去除余数后之蓍草数必然为四十四或四十,这即是蓍草占筮的第一变法。”
一变之后,姬昌去除左手指间的余数,再将两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按照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首先将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合在一起,然后任意分为二,并从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接着用右手以四四一组的方式分数左手中的蓍草,随后再用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如此进行,即为进行二变之结果。
这时姬昌道:“左余一必右余二,左余二必右余一,左余三必右余四,左余四必右余三,故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而两手所持蓍草总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如此进行三变,其结果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用四除,一爻便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