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阳平关,这座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此刻正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自从南郑城被刘备里应外合一举夺下之后,张鲁和阎圃在数千名忠心耿耿的士兵护送下,匆匆赶到这里。
与此同时,在南边的葭萌关与荆州军对峙的杨昂、杨任接到张鲁的紧急军令,毫不迟疑地率领着在前线严阵以待的八千兵马迅速撤离战场,马不停蹄地回援南郑城。
终于,张鲁与杨昂等人在阳平关附近不期而遇。双方会师之后,张鲁立即整合所有兵力,浩浩荡荡地进驻了阳平关。
经过一路奔波逃窜,惊魂未定的张鲁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但心中对刘备这个外来者夺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根基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于是,他果断下达命令,让杨昂和杨任带领军队向东边的南郑方向发动试探性攻击,企图一举歼灭刘备大军,重新夺回失去的南郑城。
然而,张鲁却严重低估了刘备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当杨昂和杨任率领部队气势汹汹地扑向南郑时,迎面遭遇了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所统领的劲旅。
这些猛将们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敌阵。杨昂和杨任虽然也是久经沙场的将领,但面对如此勇猛无畏的敌人,很快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只见战场上刀光剑影交错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每一刀都势大力沉,犹如排山倒海;
张飞则挺着丈八蛇矛,左冲右突,锐不可当;赵云更是手持龙胆亮银枪,上下翻飞,枪尖所过之处,敌军纷纷落马。
在这几位猛将率领着将士们的猛烈冲击下,杨昂和杨任的军队被杀得丢盔卸甲,七零八落。
尽管他们拼死抵抗,但终究无法抵挡刘备军的凌厉攻势,只得狼狈地率领着残余的士兵撤回了阳平关。
此时的张鲁得知战败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兵马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这么快就在刘备军面前败下阵来。
张鲁咬牙切齿,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报此血海深仇......
阳平关高耸入云,巍峨的城楼矗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仿佛一座不可逾越的堡垒。
此时,张鲁与阎圃并肩而立,他们身姿挺拔,神情凝重,目光远远投向东方那遥不可及的南郑方向。
两人皆是沉默不语,似乎都沉浸在各自的思绪之中。
终于,张鲁打破了这份沉寂,他略带慌乱地转头看向身旁的阎圃,轻声问道:
“阎先生,依你之见,刘备军是否会如洪水猛兽一般兵临这阳平关之下呢?”
言语间透露出丝丝不安。
阎圃微微眯起双眼,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主公莫要惊慌,以臣下之见,刘备军大概率不会将兵力屯驻于阳平关前。
其一,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备军即便倾尽全力,恐怕也难以攻破此关。如此一来,强行攻打只会让他们损兵折将,实非明智之举,兵临城下实属得不偿失啊!
其二,主公您在这汉中之地经营多年,德望颇高,深得民心。
纵使刘备能够侥幸拿下南郑和其周边区域,然而想要收服此地百姓的心却是难上加难。
毕竟人心向背乃是成败关键所在,刘备自然深知其中利害关系。
所以,当前刘备的首要任务并非强攻阳平关,而是应当先平定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稳固后方根基才是上策呀。”
张鲁流窜到阳关之后,接受了阎圃的建议,以五斗米教第三代天师的名义,煽动汉中各地百姓反对刘备的统治。
于是乎,张鲁便派人开始四处散播谣言,声称刘备乃是外乡人,其统治必将给汉中带来灾难。
他还利用自己在当地多年积累下来的威望和影响力,蛊惑众多信徒追随他一同反抗刘备。
一时间,汉中各地纷纷涌现出反对刘备统治的声音。
尽管刘备夺取了南郑和上庸三座城池,然而面对此起彼伏、源源不断的反叛浪潮,他也感到焦头烂额。
那些被张鲁煽动起来的信徒们,或聚众闹事,或暗中破坏,让人数本就不多的刘备的军防不胜防。
每天都有新的叛乱发生,各种反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如此一来,刘备不得不将大量兵力用于镇压这些叛乱,根本无暇顾及对阳平关发起进一步的攻击。
他只能一边安抚民心,一边调兵遣将应对各地的骚乱,整日忙得不可开交,疲惫不堪。
由于刘备掌握着阳平关内的汉中之地,导致情报收集和传递十分滞后,使得身处阳平关的张鲁不能及时全面了解汉中各地的最新情况。
因此,在未收到各地确切的战报时,张鲁心中始终隐隐不安,生怕刘备会率领大军前来攻打阳平关。
但听到谋士阎圃鞭辟入里、深入透彻的分析之后,张鲁原本一直高悬着的心终于稍稍落回了肚。
然而,当思绪飘到南边的葭萌关时,张鲁刚刚放松下来的神经瞬间又紧绷了起来,眉头紧紧皱成一团,脸上再次浮现出深深的忧虑之色。
要知道,张鲁的汉中军与刘璋的益州军之间可谓是势如水火,彼此互不相容。长久以来,双方一直在葭萌关附近僵持不下,形成了一种紧张而微妙的对峙局面。
可是,眼下为了集中力量应对突然杀入汉中的刘备军所带来的威胁,张鲁不得不将驻守在葭萌关下的所有汉中军统统撤回至阳平关。
如此一来,虽然增强了阳平关的防御力量,但也意味着葭萌关一带的防线变得空虚薄弱,这让张鲁怎能不为此感到忧心忡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