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73章 刺杀阿合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元朝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位名叫王着的汉人武官,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元世祖时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身为一名义士,对统治者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心怀不满,愤然举起了反抗的旗帜。他率领八十名勇士,犹如一支英勇无畏的特种部队,展开了一场大胆而周密的刺杀行动,目标直指当朝权相阿合马。

这场刺杀行动在元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叹服。王着的智勇双全,他的行动之大胆、之周密,足以让孔明复生也会自愧不如。这是一场古代斩首行动的经典之作,充满了悬疑与刺激。

阿合马,元朝前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为元世祖出谋划策,设计出了种种搜刮民财的恶行。他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着义士挺身而出,舍生取义,誓要为民除害。

当夜,月光如水,王着率领着他的勇士们悄然潜入了阿合马的府邸。他们犹如鬼魅般穿梭于府邸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阿合马的踪迹。终于,在一间密室中,他们发现了阿合马的身影。王着毫不犹豫地拔出了手中的利剑,向阿合马发起了致命的攻击。

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在密室中展开,剑光闪烁,血花飞溅。最终,阿合马倒在了血泊之中,王着和他的勇士们成功完成了任务。他们的行动不仅为民除了一害,更彰显了舍生取义的一脉传统。

这场刺杀行动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秘密与悬疑。王着是如何得知阿合马的行踪的?他的刺杀计划是如何周密策划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后人探寻的谜团。而王着义士的英勇事迹,也将永远铭刻在元朝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成吉思汗的铁骑曾踏遍山川,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这个帝国不仅统一了中国,还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朝代——元朝。然而,这个以疆域广大而着称的朝代,其存在却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耀眼。

从元世祖忽必烈在1279年统一中国,到1368年被元末起义军推翻,元朝的统治仅仅持续了八十九年。在这短暂的岁月里,人民的反抗之声此起彼伏,如同暗流涌动,不断冲击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根基。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蒙古贵族发动的扩张战争。那些野蛮而残酷的战争,使得无数人民沦为刀下亡魂,被奴役在铁蹄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许多古老的文明在这场浩劫中遭受了空前的破坏。这种暴行激起了被征服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和自由。

另一方面,元朝的短命也与其统治者元世祖的用人政策息息相关。他大量任用奸臣与酷吏,这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元朝刚刚建立不久,那些不堪忍受暴政的人民便纷纷揭竿而起,誓要推翻这个腐朽的朝代。

在这个充满悬疑与变数的时代,元朝的命运如同悬在刀尖上的舞蹈,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而那些英勇的起义军和智勇双全的义士们,则成为了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他们的行动与决策,都将影响着元朝的命运和历史的走向。

在元朝的辉煌历史中,忽必烈,这位帝国的创建者,以其雄才大略和非凡智慧,成为了后人传颂的英雄。然而,在他成为皇帝之前,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曲折与未知。

那时的忽必烈,虽身为藩王,却怀揣着一颗对汉文化的热忱之心。他渴望学习,渴望理解这个与他截然不同却又充满魅力的文明。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独自沉浸在书海中,探寻着汉文化的奥秘。

1251年,忽必烈的长兄蒙哥即位为大汗,他作为皇弟,被任命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重要职务,驻守在爪忽都之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职位,他需要面对的,是复杂的汉地政务和纷乱的军民关系。

然而,忽必烈并未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任命汉人儒士整顿邢州吏治,又在沐梁设立经略司,整顿河南军政。他还下令在唐、邓等地实行屯田制,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这些举措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拥戴。

1253年,忽必烈受封于京兆(今陕西西安),他再次展现出了他的卓越才能。他任命诸儒臣兴立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这些举措不仅使得京兆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还赢得了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支持和拥护。这为日后元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随着忽必烈的权力日益增长,他也开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危险。那些对他心怀不满的贵族和权臣们开始暗中策划着阴谋和诡计,试图削弱他的地位。而忽必烈,也必须在权力的漩涡中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确保元朝的稳固和繁荣。

1260年3月,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时刻,忽必烈在众多诸王的簇拥下,于开平庄严即位,建立元朝,定年号为中统。他设立中书省,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立十路宣抚司,委派汉人儒士担任要职。至元八年,忽必烈深受《易经》中“大哉乾元”之启示,将国号定为“大元”,象征着帝国的辽阔与伟大。次年,他更是将大都定为帝国的首都,象征着元朝的繁荣与昌盛。

元朝的辉煌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元世祖忽必烈对人民的赋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措施。他设立了司农司,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甚至限制将良民抑为奴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的生产秩序,使得大元帝国逐渐走向稳定。

随着忽必烈统一中国,他的野心和贪婪也日渐膨胀。他开始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试图扩大帝国的版图。这些战争不仅给被攻打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大元帝国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战争的持续,帝国的财源日渐枯竭,黄金白银成为了忽必烈心中最大的渴望。

在这个背景下,一批以阿合马为代表的色目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凭借能够为忽必烈搜刮财富的能力,日渐得到宠信。然而,在阿合马等人的残酷搜刮下,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暴动和反抗此起彼伏。

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实则已经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忽必烈能否稳住大局,阿合马等人的贪婪又将引发怎样的后果?这一切,都成为了悬在元朝上空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

在元朝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阿合马,这个属于第二等色目人的身份,在民族划分的森严等级中独树一帜。元朝,一个由蒙古贵族建立并统治的庞大帝国,将治下的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作为建立者的蒙古人,无疑享受着最高的特权和荣耀。然而,他们的人数有限,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虽然擅长骑马打仗,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种背景下,身为第二等级的色目人阿合马,便肩负起了协助蒙古人统治汉人与南人的重任。然而,关于阿合马如何进入仕途的具体细节,历史已经留下了模糊的印记。只知道他来自遥远的花刺子模国(今塔什干),在青年时代便依附于忽必烈皇后的父亲,从而成为皇后斡耳朵的侍臣。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合马的政治地位逐渐上升。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他已被任命为中书左右部的重要官员,并兼任诸路都转运使,专门负责处理财政赋税方面的事务。这一任命无疑彰显了他在元朝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下一年,随着世祖将开平府升格为上都,阿合马的政治地位再次得到提升,被任命为同知开平府事,同时继续兼任中书左右部。这一系列的任命和升迁,都表明在元朝建立之前,阿合马便已经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取得了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在忽必烈的眼中,阿合马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才华与智慧在元朝的政坛上熠熠生辉。阿合马在管理炼铁行业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他经过一番整顿,每年能够上缴铁一百零三万七千斤,用这些铁铸造出二十万件农具,再换成粮食上缴给公家,数量高达四万石。这样的成绩让忽必烈大为赞赏,对阿合马的信任与器重也日渐加深。

阿合马在敛财收赋方面的卓越表现,更是让他在元朝的政坛上声名鹊起。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将阿合马拜为中书平章事,赋予他更高的权力和地位。两年后,忽必烈更是下旨让阿合马兼任中书平章政事和使职,将全国的财权都集中在他一人之手。这样的重任让阿合马在元朝的政坛上如日中天,他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随着元朝统一天下,元世祖对财富的需求也大增。阿合马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以屎中捡豆的认真劲儿,不断向忽必烈献上各种敛财之计。他一会儿上奏改铸金银,一会儿出主意禁止太原当地人煮盐贩卖得利,每一次都深得忽必烈的欢心。

至元元年(1264年)正月,阿合马再次向忽必烈献上了一个重要的奏折。他奏称:“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请朝廷从今年开始增加太原的盐税银子五千两,不论和尚、道士、军士、匠人等各户都要分摊缴纳盐税,民间通用私盐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方便。”

这个奏折让忽必烈眼前一亮,他看到了阿合马对财政的敏锐洞察力和独到见解。于是,他欣然同意了阿合马的建议,并下令实施。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也进一步巩固了阿合马在元朝政坛的地位。

随着阿合马在位的时间日益长久,他的贪婪骄横愈发肆无忌惮。他精心挑选奸党郝祯、耿仁,将其迅速提拔至与自己同在中书省任职的高位。这二人与阿合马狼狈为奸,共同策划了一系列阴谋,专门用以蒙蔽皇帝视听。他们不仅拒不免除积欠的赋税,致使百姓们纷纷逃亡迁移,而且每年从京兆等路搜刮的赋税高达五万四千锭,却仍不满足,认为这远未达到他们的预期。

更令人发指的是,阿合马等人对百姓的财产虎视眈眈。一旦发现有近郊的良田,便毫不犹豫地抢夺据为己有。他们暗地里接受贿赂,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执法严明的模样,以此欺骗皇帝和朝野上下。朝中百官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但面对阿合马的权势,只能相互间用眼神表示不满,却无人敢于公开议论。

在这场权力与贪婪的较量中,阿合马等人的罪行逐渐暴露,但他们的阴谋却愈发深沉。皇帝被蒙蔽在鼓里,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中百官则在这场政治漩涡中瑟瑟发抖,生怕成为下一个被阿合马等人打击的目标。整个元朝都笼罩在一片悬疑与恐惧之中,等待着真相大白的那一刻。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那些为君主效命的奸臣、酷吏们,无一不是以压榨百姓为乐,他们在为朝廷搜刮民脂民膏的同时,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欲望。而阿合马,这位元朝时期的权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元史》这本史书中,虽然关于阿合马的劣迹并未详尽记载,但仅从那些零散的文字中,便可见其贪婪横行的本性。书中描述他“益肆贪横”,意味着他的贪婪越发肆无忌惮,无所不用其极。而“内通货贿,外示刑威”则揭示了他暗地里收受贿赂,表面上却以严刑峻法威慑百姓的丑恶行径。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阿合马的家被搜查时,竟从中搜出了两张人皮。这两张人皮无疑是他残暴罪行的铁证,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究竟对无辜百姓做出了怎样残忍的事情。

阿合马,这位足智多谋、言辞犀利的权臣,常以他的功利和取得的效益自傲,赢得众人的称赞,人们皆称他能力非凡。世祖一心想要搜刮民脂民膏,于是尝试让阿合马接手此事,他果然办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某日,世祖亲眼目睹阿合马与丞相线真、史天泽等人激烈争辩,阿合马言辞犀利,屡次使他人屈服。世祖对此深感惊奇,对阿合马的才能大加赞赏,遂授予他政治大权,对他的话言听计从。然而,世祖并未察觉,阿合马的专权任性正日益加剧。

尚书省初设之时,世祖曾颁布圣旨:“凡考核选举官员,吏部应先拟定其资历,呈报尚书省,再由尚书省咨送中书省上奏。”然而,阿合马却擅自提拔自己的人,既不经过吏部拟定,也不咨送中书省。丞相安童得知此事后,愤然上奏世祖。世祖遂命人去询问阿合马。

阿合马狡辩道:“事情不论大小,皆应委任给臣下处理。所任用的人员,臣下自当精心挑选。”安童无奈,只得妥协道:“从今往后,唯有重大刑事案件及调任上路总管之事,才归我管辖。其余事务,一并交由阿合马处理,以便职责分明。”世祖竟也一一应允。

阿合马并非是那种只会巧言令色的普通朝臣,他的才智和口才都是出类拔萃的。他总是以功利和成效为傲,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和称颂。忽必烈也因此对他刮目相看,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将政权交给了他,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一旦手握大权,阿合马便迅速行动起来,他向忽必烈表示:“无论事情大小,都请交给臣下处理,所用的人选,臣下将自行挑选。”忽必烈竟然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样一来,阿合马又将人事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至元九年(1272年),元廷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将尚书省并入中书省,而阿合马则再次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这个职位在当时是元朝中央最高的行政机关中的实际主管,类似于今天的国务总理和首相。

随着阿合马权力的不断膨胀,他背后的阴谋和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中书省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关,但阿合马却以其独特的手段和智慧,将真正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暗中操控着朝廷的决策,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忽必烈虽然对阿合马的才华和功绩有所赞赏,但却并未察觉到他背后的阴谋。而阿合马则继续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权力,在元朝的政治舞台上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波。

在元朝的深处,尚书省曾有一个低调的名字——“国使使司”,它如同今日的财政部,掌控着国家的财政大权。忽必烈,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曾下令将“中书六部”更名为“尚书六部”,意图凸显财臣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这个权力的漩涡中,阿合马却逐渐崭露头角。他行事果决,手段强硬,甚至到了擅权的地步。右丞相安童多次向忽必烈进言,提醒他要警惕阿合马的野心,但可惜都未能动摇忽必烈的决心。

阿合马得寸进尺,竟然派出了枢密院的心腹上奏皇帝,要求任命忽辛为“同金枢密院事”,这个职位在枢密院中举足轻重,仅次于枢密使。而枢密使一职,虽名义上由真金太子担任,但实权早已旁落。若忽辛得任此职,那么阿合马父子将掌控元朝的军权,这无异于是将忽必烈、真金父子的“家天下”变成了阿合马、忽辛父子的“家天下”。

这个消息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阿合马的真正意图。而忽必烈,面对这个局面,也陷入了沉思。他是否会发现阿合马的野心?他又会如何应对这个潜在的威胁?

忽必烈这次并未轻易点头,他深思熟虑后,将那份任命书予以驳回。老皇帝深知阿合马的草包儿子难以担当如此重任,他的决定让阿合马不得不收敛一些。

随着江南被元朝收归囊中,阿合马再次为忽必烈出谋划策。他提议在南宋旧境实行盐钞之法,并严禁官员私自买卖药材,以此搜刮民脂民膏。为了更大限度地攫取利益,阿合马又助忽必烈设立诸路转运司,征利之丰厚令人咋舌。每当财政问题困扰忽必烈时,他总会不假思索地说:“此财务事,且与阿合马商议。”

至元十五年,忽必烈在一次与人的交谈中感慨道:“宰相者,当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三者兼备,方为称职。阿里海涯、麦术丁等人,尚不足以担此重任。在回回人中,唯阿合马才堪任宰相。”由此可见,在元世祖心中,阿合马已名列群臣之首。

大权独揽的阿合马愈发肆无忌惮,他援引奸党郝祯、耿仁,迅速将他们提拔至与自己同列的高位。他们三人阴谋勾结,内通货贿,外示威刑,朝中百官敢怒不敢言。当得知江淮行省平章阿里伯和右承燕帖木儿不买自己的账时,阿合马便以擅支钱粮为借口,奏请皇帝将他们以贪墨罪处死。见皇帝如此信任阿合马,且阿合马权势滔天,众人即便心有不满,也无人敢公开反对。

一场关于权力与阴谋的较量正在元朝的宫廷中悄然展开,阿合马的野心日益膨胀,而忽必烈似乎也被他的甜言蜜语所迷惑。

在阿合马的任期内,他的贪婪与不法行为逐渐浮出水面。他不仅明目张胆地搜刮民财,更是以各种手段巧取豪夺,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每当他看见百姓近郊的良田,便心生贪念,毫不客气地将其抢夺据为己有。

除了贪婪的财富欲望,阿合马还以好色闻名。他的家中,小妻多达五十人,侍妾更是多达四百余人,这样的奢靡生活让人瞠目结舌。

为了维持这种奢侈的生活,阿合马更是大肆积蓄财宝。他设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想要求官的人,都必须向他献上大量的钱财。尽管阿合马明目张胆地接受贿赂,但他表面上却装得一副执法严明的模样,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面目。

当其他大臣纷纷弹劾阿合马时,他仗着自己善于言辞,总是能够无理也能辩三分,成功地化解了危机。他的狡猾与机智让人们对他的真实面目更加难以捉摸,也让这场关于权力与贪婪的较量更加扑朔迷离。

在浩渺的《元史》中,王着的名字虽被赋予了义举的光环,然而关于他生平的笔墨却寥寥无几。他,是元世祖时期的一名汉人武官,身处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军队中汉人亦不乏其众。在元朝征服南宋、远征日本的历程中,汉人的身影始终屹立不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着,时任益都千户,这个职务在元朝军队中虽算得上中级军官,但由于汉人地位的低微,他手中的权力实则有限。然而,他内心的正义感却如火燃烧,疾恶如仇,不容任何奸恶之徒肆意妄为。

在《马可·波罗游记》这部跨越时空的巨着中,马可·波罗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王着的一些事迹。他将王着称为契丹人,这并非误解,而是当时欧洲的一种习惯称呼。在他们眼中,中国北方即是契丹,因此北方的汉人便被称为契丹人。马可·波罗的描述中,王着之所以走上反抗之路,主要是因为阿合马对北方汉人及其妻女的无休止凌辱和蹂躏。

愤怒在王着心中积聚,最终化为坚定的信念。他秘密铸造了一把大钢锤,誓言要亲手击碎阿合马的脑袋,为那些受辱的汉人讨回公道。这把大钢锤,不仅是他复仇的工具,更是他内心正义与勇气的象征。

王着的共谋者,是一位名叫高和尚的神秘人物。他自诩掌握着一种秘而不宣的法术,曾在军中施展,但终究未能见效,于是匆匆逃离,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掩盖真相,高和尚不惜杀害了一名无辜的徒弟,以其尸首作为替身,欺骗了众人,而他本人则再次遁入黑暗,让人摸不清头绪。

王着,这位义愤填膺的汉人武官,便与这高和尚一同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目标直指权臣阿合马。他们深知行动的重要性,因此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时机——元世祖离开大都之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元世祖都会在大都居留六个月,而后前往上都避暑三个月。这避暑之举,既是出于对酷暑的逃避,更是为了巩固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与宗王贵族的联系。

上都,这座位于今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的草原城市,是元代统治者精心打造的政治中心。它融合了汉族城市的传统风貌与蒙古游牧生活的特色,成为了连接漠北蒙古与“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而这里,也是宗王、贵族分地、属民的聚集地,他们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元代统治的稳固。

元世祖,这位出生于蒙古的皇帝,对暑热颇为不耐。上都的七月,平均气温仅为18.5度,成为了他避暑的理想之地。而正是这样的时机,给了王着和高和尚一个绝佳的刺杀机会。

每年四月,当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之时,元世祖便携宫人北迁上都,逃离大都的酷热,寻觅一份清凉的避暑之地。待得八、九月秋意渐浓,秋风送爽之际,他又会重返大都,继续处理帝国的繁杂政务。在上都的日子里,元世祖除了纵情狩猎,享受草原的辽阔与自由,还会召集蒙古的诸王与贵族,共商国是,召开那庄严而又盛大的忽里勒台大会,并举行一系列的古老祭祀活动,向上天祈求帝国的安宁与繁荣。如此看来,上都之于元朝,正如承德避暑山庄之于清朝,皆是帝王心中的一片宁静之地。

当元世祖离京北巡之时,大都的皇宫里却并非一片宁静。皇太子真金,每每此时也会离开大都,前往他钟爱的游猎之地,享受那份属于皇子的自由与放纵。大都的守卫重任,便落在了阿合马的肩上。除非遇到十万火急之事,否则无人敢轻易打扰元世祖在上都的宁静。

王着,这位曾经的军人,如今却不得不以杀手的身份行走于世。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反而将刺杀行动设计得如同军事行动一般,大胆而周密。他的计划之精妙,恐怕连那智计过人的孔明在世,也会自愧不如。若是将此事置于当今之世,恐怕立刻会被列入世界特种部队的经典案例之中。

那一日,王着召集了八十多名志同道合的义士,他们心怀正义,决心为民除害。王着先让其他人埋伏在大都城外,自己则趁机混入城中。他没有选择隐藏在暗处等待阿合马的出现,而是大胆地打着太子真金的旗号,直接找上门去。他的行动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然而王着却从容不迫,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随着王着的行动逐渐深入,大都城的宁静被打破,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正在悄然上演。而这场行动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与秘密?王着能否成功完成他的使命?大都城的命运又将如何?这一切,都成为了悬在每个人心头的谜团,等待着被一一揭开。

第二日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都城的每一个角落。王着精心编织的谎言如一张无形的网,悄然展开。他假称皇太子真金即将回京参加重要的佛事活动,特意派遣两名僧人前往中书省,命其采购供奉神佛所需的物品。然而,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却在一开始就遭遇了挫折。

中书省的人员对这两名僧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不寻常。于是,这两名僧人被扣留下来,遭受了严厉的讯问。幸运的是,这两名僧人并非寻常之辈,他们骨气铮铮,面对讯问拒不认罪。而且,当时元世祖对僧人颇为宠信,中书省也不敢轻易将事情闹大,只能暂时作罢。

王着并未因此气馁。一计不成,他又心生一计。时至中午,仍不见那两名僧人归来,王着心知事情有变。于是,他另辟蹊径,派遣毫不知情的崔总管前往枢密院。崔总管假传皇太子的旨意,命令枢密副使张易发兵若干人,在夜里会集在东宫前面,以保护太子的安全。张易对这一切毫无察觉,他深信不疑地接受了命令,并立即命令指挥使颜义领兵前往。

此计奏效之后,王着独自骑马,气宇轩昂地来到阿合马的府邸。他故意制造声势,诈称太子真金即将亲临,并下令中书省的官员全体在东宫前集合等候。阿合马虽然一向跋扈,但对太子真金却心存敬畏。再加上他从未想过在这大都城内会有人胆敢谋害自己,因此不疑有他,迅速派遣右司郎中脱欢察儿等人骑马出关,前去迎接太子。

脱欢察儿等人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往北走出大都城十几里地。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他们停下脚步,只见数十骑快马如疾风般疾驰而来。这些骑士身着元兵装束,面带杀气,正是王着事先安排好的同伙。他们簇拥着一辆华贵的马车,车内端坐着一位气质非凡的人物,自然就是王着精心安排的假真金太子。

马车在脱欢察儿等人面前缓缓停下,他们连忙滚鞍下马,磕头拜见。为首的一个大胖子,声音洪亮地说道:“右司郎中脱欢察儿,奉阿合马大人之命,特来迎接太子殿下。”然而,他们并未察觉到,这场看似寻常的迎接仪式,实则暗藏杀机,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

那假扮的真金太子,脸色铁青如墨,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光。他怒叱道:“脱欢察儿,你可知罪?”脱欢察儿一听此言,顿时诚惶诚恐,浑身颤栗。他小心翼翼地答道:“今日未时,中书省才接到殿下要回京操办佛事的消息,我们忙于筹备祭品,因此迎驾来迟。望殿下恕罪!”

假真金太子闻言,更是怒不可遏。他喝道:“大胆奴才,竟敢在本太子面前狡辩!来人,把这些叛臣贼子乱刀砍死!”脱欢察儿等人闻言,脸色顿时变得如金纸般惨白。他们连连磕头,口中求饶不已。

就在此时,王着纵马上前,手中的刀光闪烁,呼呼挥出。只听一声惨叫,脱欢察儿的半边天灵盖已被劈下,鲜血四溅。其他几个中书省的官员,平时养尊处优,哪曾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他们惊恐万分,纷纷想要逃跑,却被其他义士迅速解决。

一时间,现场只剩下王着等人哈哈大笑的声音。他们快马加鞭,朝大都城疾驰而去。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就这样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落幕。

夜色渐浓,二更的鼓声回荡在大都城的夜空。王着率领着八十多名志士,巧妙地利用脱欢察儿的身份混入了这座繁华的都市。此刻,大都的街道静谧无声,无人敢对他们进行盘问。

当他们抵达中书省的外围时,王着一伙人纷纷下马,唯独那位伪装成太子的义士仍坐在马背上,神态自若地指挥着一切。他高声呼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阿合马闻声匆匆赶来。阿合马素知真金太子的威严,心中忐忑不安,慌忙率领手下官员迎出门来,拜伏在假太子车前。

那假装太子的义士冷冷地开口道:“阿合马,你为何迟迟不来见驾?”阿合马颤抖着声音回答道:“下官政务繁忙,不及见驾。万死万死!”假太子眼神中透露出凛冽的寒意,继续质问道:“不错!你便是死一万次,也抵消不了你犯下的罪行。王着何在?”

话音未落,王着已经如闪电般扑到阿合马的身前。他突然从袖中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钢锤,猛地击向阿合马的脑袋。长期养尊处优的阿合马毫无防备,只觉得一股巨力袭来,脑袋瞬间被砸得粉碎。鲜血与脑浆尚未流出,阿合马的生命便已经彻底消逝。

这一幕发生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在场的所有人都呆若木鸡。王着却毫无停留,他迅速收起钢锤,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决。他知道,这只是他们计划中的一环,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王着等人斩杀阿合马后,心中的怒火仍未平息。他们紧接着召唤中书左丞郝祯前来,毫不犹豫地将其斩杀;随后又将右丞张惠囚禁起来。枢密院、御史台和留守司的官员们目睹这一切,惊恐万分,全身颤抖如同筛糠,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恐惧,完全无法推测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究竟是何缘故。

在这混乱的时刻,一个汉人尚书张九思突然反应过来,他大声在宫中呼喊,指出这一切不过是个骗局。与此同时,留守司的达鲁花赤传敦手持木棒,奋不顾身地冲向前方,试图将骑在马上的义士击倒。顿时,弓箭如雨点般乱发,王着等人被团团围住,形势岌岌可危。

早已做好舍生取义准备的王着,毫不畏惧地挺身而出。他要求将自己囚禁起来,以换取更多义士的安全。他的英勇与坚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当留守大都的众大臣从阿合马遇刺的震惊中逐渐清醒过来,他们立刻派遣使者,疾驰向忽必烈报告这一惊天大案。大都城内乱起,中丞也先帖木儿迅速跳上马背,疾驰前往世祖忽必烈所在之处,奏报此事。

此时,忽必烈正位于距离上都不远的地方,他听闻手下得力干将、被誉为“财神”的阿合马竟然被杀,心中大为震怒。他当天便下令枢密副使李罗、司徒和礼霍弥、参政阿里等人,按释站飞驰赶赴大都,务必捉拿作乱之人,严惩不贷。

庚辰日,高梁河畔,高和尚被李罗等人抓获。辛巳日,李罗等人抵达大都,王着已被擒获。而剩下的高和尚等人,不过是这场乱局中的棋子,很快便被一一擒获。

忽必烈为了维护朝廷的颜面,下令以太子真金的名义主持会审王着案件。然而,太子本人并不亲自办案,实际的主审官是李罗。李罗深知其中利害,自然不会与未来的“储君”真金过不去。更何况,他本身也对阿合马的跋扈行径深恶痛绝,对于这位回回人的死亡,心中只有暗喜而已。

案件在雷霆万钧之势下迅速审结,王着、高和尚、张易等若干人被判以极刑,被处以残酷的市斩之刑。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尸体竟被剁成肉酱,如此残忍的处置方式显然是忽必烈亲自下的指示,足见他对于宠臣阿合马被杀的悲愤之情。然而,关于张易是否主动有预谋参与杀害阿合马的行动,却并无确凿的证据。这一决策,更像是在老皇帝震怒之下,对高级官员的严厉惩处。

王着在临刑之际,展现出了惊人的壮烈。面对即将降临的重刑,他仍然毫不畏惧,大声呼喊:“王着为天下除害,现在死了,将来一定有人为我写下这件事的!”他如此坚定,仿佛早已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准备。他的英勇行为,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与尊重。然而,这位义士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不到三十岁的年纪。

阿合马生前曾激起天下人的怨愤,他竭力排斥汉法及儒士,使得儒臣与太子真金对他恨之入骨。然而,只要老皇帝忽必烈在位一日,真金太子便不敢对他轻举妄动,最多只是在表面上对他表示厌恶,从未给予过他好脸色。有逸史记载真金太子曾在朝上当面殴打阿合马,但这一说法似乎并非实情。真金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性格温良恭俭让,他不可能在父皇面前做出如此“失礼”的举动。

尽管真相扑朔迷离,但有人猜测刺杀阿合马的真正幕后指挥者,很可能是真金太子及其汉人高级幕僚。毕竟,仅凭王着一个千户的身份,要想熟门熟路、计划周详地杀掉当朝宰相,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切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场更为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角逐。

仔细剖析这起案件,尽管太子真金与阿合马关系不和,但阿合马不过是元世祖信赖的一个大臣,其地位并不足以威胁到真金未来的皇位继承。更何况,如果真的是太子想要除掉阿合马,他也无需用他人来伪装自己的名义,因为阿合马一旦遇害,第一个被怀疑的必然是太子。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真金都不太可能牵涉其中。

虽然太子并没有直接动杀阿合马之心,但阿合马之死却给了那些一直对他不满的人一个宣泄的机会。太子真金及其手下,一直对阿合马心生厌恶,此刻自然不会吝惜手中的“石头”,纷纷站出来揭露阿合马的罪行,一时间墙倒众人推,阿合马的种种劣迹被公之于众。

阿合马刚死的时候,世祖对他的罪行还了解得不够深入,可能只是知道他贪污较多,但由于念及旧情,他下令中书省不要追究阿合马妻子和儿子的责任。然而,当李罗前来汇报工作时,忽必烈开始询问案件的详情。

李罗在汇报中轻描淡写地提及了王着、高和尚等人的事情,却大谈特谈在审案期间“讯得”的阿合马罪状。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阿合马既已身死,李罗在审讯中又深切感受到了太子真金的倾向性,因此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阿合马多年来的所作所为。

听完李罗的汇报后,忽必烈愤怒无比,拍案而起,大声说道:“王着杀掉他,真是干得好啊!”这一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阿合马罪行的愤怒,也透露出他对王着行动的认可。

忽必烈下达了严令,要求对阿合马一案进行彻底审查,誓要将阿合马的党羽一网打尽,从朝廷中彻底清除。阿合马的府邸被抄家,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妻妾多达四五百人,这些作为权臣的享乐,虽令人生厌,却并未激怒忽必烈。然而,当三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罪状浮出水面,忽必烈的愤怒终于被点燃。

其一,当搜查阿合马宠爱的一位妾室时,竟在其柜中发现了两张完整的人皮,两只耳朵清晰可见,令人毛骨悚然。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个阉人竟然持有这个柜子的钥匙,对于人皮的来源和用途,他们一问三不知,只含糊其辞地提到:“在诅咒时,将神座置于其上,祈求迅速应验。”

其二,一位姓陈的画师为阿合马绘制了两幅帛画,画中骑兵铠甲鲜明,层层叠叠,似乎正在围攻一座帷幕掩映的宫殿。兵士们弓弦紧绷,刀刃出鞘,仿佛正在发动猛烈的进攻。这两幅画中的诡异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阿合马的阴谋与野心。

其三,一位名叫曹震圭的术士,曾为阿合马推算生辰八字,竟然声称其命格尊贵,拥有九五之尊的吉相。这一言论无疑触动了忽必烈的敏感神经,让他对阿合马的猜忌与愤怒达到了顶点。

作为深信密宗和萨满教的蒙古人,忽必烈对这些“怪力乱神”之事深信不疑。他认定阿合马曾诅咒自己早死,这是对帝王的大不敬。于是,忽必烈下令将阿合马在朝中的子侄重臣一网打尽,没收全部财产。然而,这仍不足以平息他的怒火。他命人将阿合马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在通玄门外进行戮尸之刑。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竟放出了皇家猎狗群,让这些凶猛的野兽将阿合马的尸身撕咬得一块不剩。这一残忍的举动让百官士庶聚观称快,也让阿合马的恶名得以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