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看着指指点点的人群就知道,如果没让这老头来试试,怕是这酒也就砸手里,便咬了咬牙:
“好,老先生请!”
那老头狡黠一笑,自报家门:
“于家酒坊酿酒师于聪,敢问老板怎么称呼?”
胡一天拱了拱手:
“原来是苏州城最大的酒坊的酿酒师,难怪有这样的信心。小子青山玉液酒坊胡一天,请指教!”
于聪思索了半天,试探性地问道:
“青山的玉液酒坊,未曾听过啊?”
胡一天笑着说道:
“我们也是刚刚出了第一锅酒,自然没什么名声,还请老先生指教。”
于聪看着纯净的白酒,霎时间也出了神。
“老朽酿了一辈子浊酒,可从没见过如此透明的白酒,希望不是徒有其表。”
于聪一仰脖子,那一碗酒瞬间下了肚,可那酒香却一直萦绕在口中,不曾散去半分。
“好酒啊!这酿酒技术果然出色,后面如果方便,还请老板将他请出,我自当讨教一番。”
于聪叹了口气,接着说道:
“若是我仅代表我个人,那我必然就已认输,但是今天我背后站的是于家酒坊,那我还是要试一试能不能投进五支!”
一刻钟后,于聪摇摇晃晃地走到壶前,把那箭矢投掷了出去,直到发出,“唉”的一声,十中四。
胡一天将那于聪扶到板凳上落坐。
“老爷子,英雄不减当年啊,真是老当益壮,可比刚刚那些年轻人强多了。”
于聪摆了摆手,有些英雄暮年的沧桑。
“唉,老咯。对了,你这酒很妙,酒体纯净,味道淳厚,像我这种干了一辈子酿酒的老师傅都自叹不如,请问你们的酿酒师在哪,可否能与我见上一面?”
胡一天有些难为情的说道,
“这酿酒师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小子。不过这酿酒之法也是偶然获得,不敢贪功自居。”
于聪听着胡一天看似是谦虚之词,更是肃然起敬,站立起来,朝胡一天拱了拱手。
“后生可畏啊,能做到这种淡泊名利的境界真的是让人佩服,斗胆问一句,可否愿意转让这酿酒技术?”
胡一天有些为难地挠挠头,说道:
“我这本是自己造的满月酒,只是后来略有剩余,而且最近比较拮据,才不得已把这酒拿出来丢人现眼。
所以,还请于老爷子见谅。若是想喝的话,随时来青山县找我,我定当与您对酒当歌。”
于聪掏出了荷包,掂了掂。
“既然这酒是拿来卖的,那我就买几坛,合情合理吧?”
胡一天对于这第一单生意自然不会拒绝,他做了个“请”的姿势。“于老爷子,我这酒可不便宜呀,但是质量绝对上层!”
“几何?”
“一两银子一斤!”胡一天声音提高了几度。
“好,给我来两坛”,于聪掏出了四两银子。
于聪拎着两坛子酒,美滋滋地走了。
那围观的人群又纷纷议论起来,不知这于聪身份的人都在猜测这老头是不是拖,而随后便被旁人无情耻笑,这于氏酒坊最出名的酿酒师回来追捧别人家的酒?
于是,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又开始三三两两地来喝酒投壶,不到一个时辰,这一坛子酒就见了底。
胡一天见围观的人群只是骚动,并没有上前购买的影子,便朝巴慈招了招手,大声说道:
“巴慈,收摊!回青山!”
巴慈不假思索,便将那桌子扛到肩上。
苏慕青和小辣椒等人疑惑地看着胡一天,难道这走了小半天就是为了卖这一坛酒?这胡一天的脑子是不是坏了?
就在巴慈将那桌子放到车上时,有一位胡商穿着的人说道:“来五坛尝一尝!”
巴慈便立刻帮着胡一天把那五坛子酒搬到了胡商的马车上,收下了十两银子。
有了这胡商的带动,胡一天那一车酒马上就销售一空,三十两雪花银便落入了胡一天的口袋。
苏慕青等人欣喜地围在胡一天的周围。
“天哥你真厉害,你怎么知道那些人会耐不来买?就不怕卖不出去吗?”
胡一天嘿嘿一笑,自信地说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我这状元红还怕卖不出去?”
苏慕青听完都白了他一眼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回青山。
胡一天诧异地说道:“你们在干嘛?要去哪?”
苏慕青说道:“回青山啊,不然要干嘛,趁现在还没天黑,赶紧回去。”
胡一天一屁股坐到板凳上,说道:“格局太小了,我们跑这么远就是为了这三十两银子吗?你们看看我带的啥?”
胡一天从胸前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了苏慕青。
苏慕青打开一看,竟然是个印章,上面赫然刻着“玉液酒坊”的字样。
“一天,你这是早有准备?”
胡一天将那印章又接连递给了小辣椒、小白菜等人,说道:
“我们这十几坛酒算是投石问路,为我们的状元红打开销路,我们要是今天就回去了,那这石头不是白扔了?”
苏慕青点了点头。
“所以,我们今天要留在苏州城,等着那些商户、酒肆找上门?”
胡一天双手一拍。
“对,我们就在这附近找个客栈住下,而且在这立个牌子,让他们知道在哪儿找我们就行。等明天赏完月,后天再回去。”
胡一天掏出十两银子递给小辣椒,说道:
“小辣椒,给你个任务,先去给我们定几间房,然后安排好这两天的吃喝,剩下的就不用留了,全部花完。
大家都憋屈了一两年,现在趁着中秋佳节好好放松放松。
我就留在客栈等着那些客户上门!”
苏慕青拉着胡一天的手,说道:“那我陪你,让他们去玩吧。”
“那明天晚上我们再出去逛逛,我估计明天白天就能把那些契约拿下来。”
待小辣椒定好客栈后,胡一天便在原地立了个牌子。
“如需订购玉液坊状元红,请到金鸡湖客栈。”
待到胡一天等人散去,一穿官服模样的长须男子在对面酒楼记录到:
“贞观四年,八月十四,中秋前日,苏州集市出现酒体清澈之佳酿,酒香四溢,于氏酒坊酿酒师于聪品尝完啧啧称奇,购买两坛。其余十余坛顷刻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