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聪慧,龙梦兆祥
乾隆十七年(1752年)九月二十二日,朝鲜王宫昌庆宫景春殿内,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朝鲜王朝未来的希望——李祘诞生了。他的父亲是当时的王世子李愃,而母亲则是世子嫔洪氏。在李祘出生前夜,父亲李愃曾梦见一条龙飞入寝室,醒来后,他满怀喜悦地在景春殿东壁绘上了一条龙,以此纪念儿子的到来。这一梦境仿佛预示着李祘将拥有非凡的命运。
据母亲洪氏所撰行录记载,李祘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与气质。他相貌不凡,英祖李昑初见时便对其高额头和凸出的后脑勺大为赞赏,称他像极了自己。李祘的成长速度惊人,百日前便能站立,周岁前就能行走。抓周时,他更是径直走向晬盘,先抓笔墨,再翻开书看,举止端庄,令人惊叹。他对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两岁便能写字,三四岁便掌握了笔画的基本形态,每日以写字画画为乐,五六岁时所写的字甚至被制成屏风。谚文的学习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四五岁时便通晓,能像成人一样写书札。
幼遭惨变,壬午祸起
然而,李祘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父亲李愃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火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父子之间的关系。尽管李祘深受疼爱,但也曾在一次问安中被父亲的无端发怒所惊吓。李祘因“夙成英明”深得英祖喜爱,而思悼世子李愃则被英祖疏远厌弃。为了维护李祘,世子嫔洪氏甚至让内官将英祖夸赞李祘的话从“筵说”记录中删除,再呈给思悼世子阅览,以防其心理失衡。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一场震惊朝野的“壬午祸变”爆发。祖父英祖将父亲思悼世子关进昌庆宫徽宁殿的米柜,最终活活饿死。李祘曾试图救父,却被英祖命人强行抱走。这场人伦惨变给李祘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为了避免他重蹈父亲的覆辙,母亲洪氏给予了李祘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导他报答英祖的圣恩。同时,洪氏还将李祘托付给思悼世子生母映嫔李氏抚养,让他在英祖身边长大。
艰难嗣位,代理听政
英祖末年的政局动荡不安,当权的洪麟汉、郑厚谦等外戚势力与标榜清论的“清名党”官员之间矛盾重重。李祘身处其中,周围充满了危机。他的侍从和奴仆中不乏洪麟汉、郑厚谦安插的眼线,负责刺探他的动静。李祘甚至长期穿着外衣睡觉,以防不测。
乾隆四十年(1775年),英祖病症加重,李祘开始代摄各种祭祀,并逐渐涉足朝政。在洪国荣等东宫僚属的保护下,李祘与“清民党”接近,逐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同年十一月,英祖在召见左议政洪麟汉时询问了李祘对朝政的了解程度,洪麟汉的回答被洪国荣等认为是阻止世孙代理听政的企图。于是,洪国荣等人找到行副司直徐命善,让他上疏弹劾洪麟汉。英祖采纳了弹劾,罢免了洪麟汉,随后命李祘代理听政。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初五日,英祖薨逝。李祘在准备代英祖主持大报坛的春享大祭时听到了英祖的死讯,不得不中止祭祀。三月初十日,李祘在庆熙宫崇政门即位,是为正祖。即位后,他迅速清洗了反对势力及曾陷害生父的相关人员,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巩固统治,肃清逆贼
正祖即位后,虽然清洗了反对势力,但还有一些残余势力并未被清除。例如已故大臣洪启禧就曾陷害过庄献世子(思悼世子追尊后的谥号)。其后,洪启禧之孙洪相范企图弑杀正祖,发动了“丁酉之变”。正祖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审讯,最终将洪启禧家族成员悉数处死。
在肃清逆贼的同时,正祖还颁布了《明义录》和《续明义录》,宣布逆贼罪状,阐明自己的正统性。他安排洪国荣等为“义理主任”,负责维护自己所确立的《明义录》义理。然而,洪国荣权势熏天,试图让正祖之侄常溪君李湛过继给元嫔洪氏,成为正祖的储嗣,并谋害王妃金氏(孝懿王后)。正祖发觉后,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九月令洪国荣致仕,翌年二月将其逐出朝廷。
抱憾而终,中兴传奇
正祖在位期间,朝鲜王朝迎来了中兴时期。他设立奎章阁,营建水原华城,创设壮勇营,实行通共政策,废止除六矣廛以外所有商店的禁乱廛权,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他开始正视清朝,并吸收清朝文化。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型君主,留下《弘斋全书》184卷,其作品数量居朝鲜半岛历代君主之冠。
然而,正祖的晚年却充满了遗憾。他原计划在甲子年(1804年)禅位于世子李玜,自己则奉生母惠庆宫洪氏移居新建的水原华城。然而,一向健康的他却在嘉庆五年(1800年)突然生病并迅速死亡,没能等到兑现退位后的“甲子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