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34章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者的遗产与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章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者的遗产与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一、天才降生

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王国的行政首都佩拉,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与伊庇鲁斯的奥林匹娅斯的儿子。从小,亚历山大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腓力二世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特别聘请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担任亚历山大及其贵族子弟在米埃札的导师。亚历山大对荷马的《伊利亚特》情有独钟,特别是其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和传说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这些英雄形象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前340年,腓力二世出征拜占庭城邦,16岁的亚历山大代父统治马其顿,并成功镇压了北部maedi部落的起义,建立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德鲁波利斯。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亚历山大的军事才能,也为他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前338年,腓力二世在拜占庭受挫,导致希腊城邦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反马其顿叛乱。雅典和底比斯两大城邦结成同盟,准备对抗腓力二世。腓力二世领导色萨利、伊庇鲁斯、埃托利亚、北福基斯、罗克里斯等盟军,与雅典、底比斯展开了决定希腊命运的喀罗尼亚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年仅18岁的亚历山大担任联军的左翼(一说右翼)总指挥。他抓住战机,果断突入敌阵,全歼了底比斯的精锐部队“圣队”,并从背后直接打击了敌人,为马其顿赢得了关键性的胜利。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腓力二世在希腊的统治地位,也使亚历山大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然而,家庭内部的矛盾很快浮出水面。前337年,腓力二世与奥林匹娅斯离婚,迎娶了马其顿贵族阿塔鲁斯的侄女克利奥帕特拉。这一举动引发了亚历山大的强烈不满。在腓力二世与克利奥帕特拉的婚礼酒会上,阿塔鲁斯发表了一番言论,暗示马其顿王室将会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亚历山大愤怒地质问阿塔鲁斯:“那么我呢,你这卑鄙的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一个杂种吗?”说完便将手中的酒杯向阿塔鲁斯扔去。腓力二世见状,怒不可遏,拔剑欲向亚历山大攻击,但由于醉酒而站不稳,从椅子上摔了下来。亚历山大嘲讽道:“你们瞧啊!一位准备从欧洲横扫小亚细亚的国王,却连一张椅子都跳不过去。”

这一事件后,亚历山大母子被腓力二世驱逐,回到了伊庇鲁斯。亚历山大的继承权也因此受到了严重挑战。然而,腓力二世很快就意识到,亚历山大不仅是他的儿子,也是未来马其顿王国的希望。不久之后,腓力二世派使者召回亚历山大,与他和解。

二、登基之初

前336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克丽欧佩特拉和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婚礼上,被近身护卫官帕萨尼亚斯刺杀身亡。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了整个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迅速反应,指责此事为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所指使,后来以此为理由发动了对波斯的进攻。

腓力二世的去世使马其顿陷入了权力真空。20岁的亚历山大被马其顿军队中的重臣安提帕特推举为新国王,称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亚历山大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他利用在佩拉的优势,通过主持腓力二世的葬礼和宣布减少税收的政策,赢得了马其顿人民和军队的支持。同时,他以参与腓力二世暗杀的罪名处死了埃罗普斯的两个儿子,又以策谋颠覆的罪名处死了同有继位权的阿明塔斯。奥林匹娅斯则杀死了克利奥帕特拉和她拥有继位权的儿子,彻底消除了潜在的威胁。亚历山大成为了马其顿王族中唯一健全的男性继承人。

然而,腓力二世的去世也给了雅典和底比斯等希腊城邦重新赢得独立的机会。雅典在德摩斯梯尼的领导下,再次掀起了反马其顿的斗争。伯罗奔尼撒各邦(除麦加洛波利斯和美塞尼亚外)也团结在斯巴达之下,展开反马其顿的斗争。面对这种局面,亚历山大迅速采取行动,首先镇压了马其顿贵族的谋叛,然后率军南下,越过温泉关,进入福基斯,在特尔斐召开近邻同盟会议,重掌腓力时代盟主的大权。接着,他进军伯罗奔尼撒,控制了斯巴达以外的各邦。雅典虽然没有直接受到亚历山大的军事打击,但也因惧怕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得不派使节向亚历山大请罪,承认他为希腊的霸主。

前336年秋,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同盟大会,除斯巴达外各邦皆有代表参加。会上,亚历山大被任命为反对波斯的联盟统帅,领导对波斯的复仇战争。然而,亚历山大并没有立即发动对波斯的进攻,他认为在进军之前,必须扫荡北部和西部,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确保后方基地马其顿的安全。

前335年,亚历山大亲自率军出征马其顿北部的色雷斯,为东征小亚细亚稳固北部防线,并报复前338年当地特里巴利部落对腓力二世部队的偷袭和战利品的盗窃。在多瑙河打败特里巴利后,亚历山大继续进军,打败了威胁马其顿西北的伊利里亚人。然而,就在亚历山大在北方征战之际,希腊各邦误传他已在多瑙河战场阵亡。底比斯率先起事,杀死留驻的马其顿官员,围攻驻扎在卫城卡德米亚的马其顿军。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各邦也加入了反马其顿运动,但态度较为谨慎。

亚历山大闻讯后,迅速从伊利里亚赶回,仅用了14天便抵达底比斯。底比斯的抵抗迅速失败,城市被彻底摧毁。亚历山大将底比斯的国土分给盟友,并将大部分底比斯居民卖为奴隶,只有神庙和诗人品达的住所幸免于难。港口被封锁的雅典随后也放弃了抵抗,希腊各邦纷纷派使节向亚历山大谢罪。不到两年的时间,亚历山大就稳固了他在希腊的地位。在科林斯召开的希腊同盟大会上,各邦重申拥立亚历山大为希腊盟主,支持他东征波斯。尽管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希腊各邦仍有反马其顿的运动,但均未能成功。

三、初战告捷

前334年,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和希腊联军最高统帅的身份,出征小亚细亚,标志着他东征波斯的开始。这次远征不仅是为了报父仇,更是为了“解放”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以及满足马其顿贵族和希腊奴隶主从战争中掠夺领土、财富和奴隶的欲望。亚历山大带着由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约30,000至40,000步兵和4,000至5,000骑兵,以及160艘战舰,渡过了希里帕(今达达尼尔海峡)。尽管国库空虚,他只带了30天的补给,但这并未阻挡他的决心。

亚历山大首先访问了特洛伊,与将军帕曼纽带领的其余部队会合,继续向波斯地方总督的要塞进军。附近的两个希腊城市已经独立于波斯,不希望被“解放”,而亚历山大的部队急需通过征服得到补给。波斯的希腊雇佣军统帅、罗德斯的蒙农建议焚烧周边的田地,但波斯地方总督出于对财产的怜惜,未采纳这一建议。

波斯边疆省份的三位总督,包括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驸马,联兵4万人(其中2万波斯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格拉尼库斯河与亚历山大正面交战。这是亚历山大和波斯军队的第一次交锋。波斯军占据格拉尼库斯河右岸高地,严阵以待。亚历山大不顾军队长途跋涉的疲劳,亲率近卫部队“伙友骑兵”强行渡河,与波斯骑兵交战。在战斗中,亚历山大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他的头盔和帽缨甚至被一位波斯总督的战斧劈掉。然而,亚历山大的勇敢和指挥才能使他迅速扭转了局势。波斯军溃败,两位总督被杀死,2000多人被俘(多为希腊雇佣兵)。

为了恐吓为波斯人效劳的希腊雇佣兵,亚历山大在战场上屠杀了大部分希腊雇佣兵,其余被押回马其顿强迫劳动。他还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题字曰:“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尽管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致以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胜利。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原因:

训练有素的军队:腓力二世留给他的军队经过严格的训练,战斗力远超波斯军队。马其顿的方阵步兵和“伙友骑兵”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能够迅速适应各种战斗环境。

杰出的指挥才能:亚历山大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战术家。他能够根据战场情况迅速做出决策,灵活调整战术,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

英勇无畏的精神:亚历山大本人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在每场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共同面对危险。这种冒险的战术虽然使他多次受伤,但也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士兵们看到他们的领袖与他们生死与共,更加坚定了胜利的信念。

四、直取埃及

前333年,亚历山大在伊苏斯战役中大败波斯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他在小亚细亚的统治地位,也为他进一步南下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铺平了道路。伊苏斯战役后,亚历山大意识到波斯的海军优势对他的后勤补给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当时的希腊并没有足够的舰队来挑战波斯的制海权。因此,亚历山大决定从陆地上攻占所有东地中海的港口和基地,从而削弱波斯的海上优势。同时,为了减轻维持舰队所需的财政负担,他将舰队遣回马其顿。

亚历山大从现代土耳其地区出发,一路南下征战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政策,对当地的希腊城邦免除贡赋,允许自治。因此,许多城邦视他为解放者,纷纷归顺。然而,在米利都和哈利卡尔纳索斯,他遇到了希腊雇佣军的顽强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马其顿军最终占领了这两座城市。

前333年,亚历山大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同年秋天,他继续向叙利亚北部挺进。此时,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自率军迎战,从亚洲腹地征调大军迂回到亚历山大的背后,切断了马其顿军的供应线。前333年11月,亚历山大回身面对大流士的优势兵力,在伊苏斯城附近与波斯军队发生了激战。

大流士三世利用地形优势,摆开阵势,准备以逸待劳。亚历山大则在中路和左翼牵制了波斯的步兵主力,随后集中优势兵力,直捣波斯中军。据记载,大流士三世在亚历山大的攻势下弃车上马,仓皇逃窜。由于主帅脱逃,波斯中军动摇,全军迅速崩溃,几乎被全歼。亚历山大占据了大流士的军营,俘虏了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

战后,为了巩固侧翼,防止补给线被波斯人切断,亚历山大没有立即追击,而是回身继续向南征服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城市。许多腓尼基城市不战而降,但岛屿城邦推罗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势,进行了坚决的抵抗。经过7个月的艰苦围攻,亚历山大使用了撞槌、攻城塔、穿城螺旋锥等当时所有先进的攻城武器,终于攻克了这座城市。城破后,推罗居民遭到了残酷的屠杀,8000人阵亡,人被卖为奴隶。

在围攻推罗期间,大流士曾向亚历山大提出媾和,表示愿意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的领土,赔偿塔兰特,并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亚历山大。然而,亚历山大自称为“全亚洲的统治者”,拒绝了这一提议。

前332年冬天,亚历山大继续南下,征服了加沙,侵入埃及。由于长期遭受波斯人的压迫,波斯在埃及的统治者认为大流士大势已去,仅在两个月的围攻后,波斯驻埃及总督马扎凯斯便主动投降。亚历山大在埃及采取了征服和怀柔相结合的政策,他任命了两名埃及人为政府首脑,而将军事和财政大权交给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掌握。亚历山大特别注意笼络埃及的宗教势力,对祭司大献殷勤,慷慨馈赠。为了表示对埃及神只的尊崇,他穿越茫茫沙漠前往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进行了一次极其隆重的拜谒。埃及的祭司在感激之余,宣布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为太阳神阿蒙的儿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这次西瓦之行给亚历山大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后人对此有许多揣测和渲染,甚至传说阿蒙神曾谕示他将战胜一切敌人,成为全世界的统治者。

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一座城市,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今埃及亚历山大)。

五、征服波斯

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在埃及补充了自己的军队后,北上向波斯腹地进发,经过巴勒斯坦、叙利亚,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阿贝拉城附近的高加米拉(Gaugamela)平原上,亚历山大统领40,000步兵和7,000骑兵,面对御驾亲征的大流士三世召集的波斯帝国各部族军队。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认为波斯军数量达100万,另一历史学家阿里安则说是40,000骑兵、100万步兵、200辆大镰刀战车、15头战象。这些数字显然是夸大了的,保守估计波斯军的实际兵力约为10万步兵和4.5万骑兵。

10月1日清晨,双方开始交战。波斯军首先发动攻势,大流士命令绑着锋利刀剑的战车全力冲扑过去,希望以数目众多、装备精良的战车一举击溃马其顿的方阵。然而,亚历山大事先对马其顿军队进行了精心部署,当波斯战车进攻时,马其顿军队让开一条通路,听任其穿越而过。疾驰而过的波斯战车未能对马其顿的密集方阵造成多大危害,反而遭到预先埋伏好的马其顿弓箭手的迎头射击。主力战车兵的扑空使波斯队形混乱,失去自制。这时,亚历山大率领轻快的骑兵,向波斯军队的左翼猛冲过去。波斯军顿时阵势大乱,溃不成军。大流士带领残军逃往米底,波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高加米拉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波斯帝国的崩溃。前330年,亚历山大继续向东推进,占领了巴比伦。为了笼络人心,亚历山大对巴比伦的神只表示尊崇,特令修复主神马都克的庙宇。不久,他又侵占了波斯首都苏萨和波斯波利斯,深入到波斯帝国的腹地。亚历山大在此进行了惊人的掳掠,洗劫了苏萨和波斯波利斯的王宫,夺得无数金银和财宝。仅在波斯波利斯的金库中便掠得120,000塔兰特的财宝。巨额的金银财宝被源源不断地送往马其顿或赏赐给将士。亚历山大借口报复波斯人过去对希腊圣地的“侮辱”,下令焚毁了波斯国王的王宫(一说是亚历山大在王宫中举行盛大酒宴时,由于不慎引起大火)。

此后,亚历山大移兵北上,展开长途奔袭,占领了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Ecbatana,今伊朗哈马丹)。为了追踪大流士三世,他率军经过险峻的山岭和无水的荒漠,于前330年来到了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地区。这时,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bessus)拥兵自立,擒杀了大流士,自称波斯国王。不久,贝苏斯为共谋者所弃,被亚历山大擒获。亚历山大召开了有巴克特里亚贵族参加的审判大会,并以公诉人身份指控贝苏斯对自己的君主和亲戚大流士下毒手。他把自己打扮成波斯帝国政制的维护者,依照波斯习惯处贝苏斯以极刑。亚历山大找到大流士三世的尸体,按照国王礼仪将其安葬在波斯王室的坟墓中。大流士三世死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便告终结。亚历山大以其“合法继承人”自居,迎娶了大流士的长女为妻,并将她的妹妹许配给爱人赫费斯提翁。这样,他们的后代就是表亲关系。亚历山大还为80名马其顿侍卫挑选了妻子,这些女子均来自波斯和米底的贵族家庭。

在征服波斯东部后,为了震慑东方的反抗,亚历山大继续兴师北上,转战于中亚。前329年,亚历山大经过乌浒河(今阿姆河),来到了粟特。在攻占首府撒马尔罕时,亚历山大遭到粟特部落的激烈反抗。同年,锡尔河上游爆发了斯皮塔米尼斯的粟特部落大起义。斯皮塔米尼斯刚毅果敢、行踪诡秘,曾经率领一支游牧军队击败了亚历山大的一支别队,并且攻陷了亚历山大的一些堡垒。亚历山大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后,对其展开军事上的围捕,并且对当地的叛乱势力进行残酷的镇压。期间亚历山大在锡尔河之战中还击败了西徐亚人的游牧骑兵,使其首领臣服。斯皮塔米尼斯与亚历山大周旋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被亚历山大指派的部将科纳斯彻底击溃,被当地人献出后被处死。

主要对手被消灭后,亚历山大着手镇压各地的叛乱,在索格迪亚纳岩的战役中展现了他率领的部队的山地作战能力,俘虏了当地的贵族和反叛首领、粟特人阿克雅提斯的家眷,并且一改其在此地区的残酷风格,接纳战俘,并且打算正式迎娶阿克雅提斯的女儿罗克珊娜。阿克雅提斯得知消息后,亲自上门投降,至此东方行省的战役彻底结束。亚历山大以盛大的婚礼迎娶罗克珊娜为妻。他试图将马其顿希腊人和亚洲人融为一体,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世界之主。他将3万名亚洲男孩训练成希腊式的战士,授予赫费斯提翁波斯式的头衔和职位。

亚历山大明白,仅靠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的军事力量,是无法统治广袤的帝国疆土的。随着征战的胜利,统治地区的扩大,亚历山大在东方建立了许多要塞城市,并且都用亚历山大命名,派兵驻守。此外,他越来越多地沿袭波斯帝国及其各地的旧制,擢用东方的降臣,招募当地人补充军队。亚历山大采用了东方豪华阔绰的礼仪,头戴波斯王冠,身穿米底绛袍,并要他周围的臣民向他行匍匐礼,下跪磕头。这些做法在马其顿的将领和士兵中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不满情绪后来演变为反亚历山大的“阴谋”和哗变。亚历山大用极其严厉的手段惩办军中的反对者,甚至不惜诛杀一些战功卓着的老将和近臣。曾经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中救过亚历山大的克利托斯,因为讽喻亚历山大,被他在宴会上亲手用矛刺死。老臣帕曼纽和他的儿子菲罗塔斯,亚里斯多德的外甥、历史学家卡利斯特涅斯都先后丧生。亚历山大的这种做法在马其顿和希腊远征军内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裂痕。

六、止步印度

在征服了整个波斯后,亚历山大本可以返回家园,重新筹划新领土的统治方法。然而,他的征服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前327年,亚历山大继续挥军越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印度。

亚历山大率领的军队在进入印度后,迅速推进到了印度河以东的海达斯佩斯河。在这里,他遇到了印度国王波拉斯的军队。波拉斯的军队装备了战象,这是一种亚历山大从未见过的武器,给马其顿军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然而,亚历山大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灵活的战术,最终在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中击溃了波拉斯的军队。

在这场战役中,波拉斯的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战象的加入使战场形势更加复杂。亚历山大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将部队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对付不同的敌人。他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波拉斯的中军,同时命令步兵方阵抵挡战象的冲击。尽管战象给马其顿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亚历山大的部队最终还是突破了波拉斯的防线,迫使波拉斯退却。

战后,亚历山大对波拉斯的勇敢和尊严深感钦佩,决定释放被俘的波拉斯,并恢复他的王位。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波拉斯的忠诚,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支持。通过利用西北印度各邦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亚历山大软硬兼施,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

然而,随着亚历山大继续深入印度的心脏地带,他的军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长期的紧张作战使士兵们疲惫不堪,加之对印度热带气候的不适应和军中瘟疫的流行,士兵们的士气逐渐低落。他们开始拒绝前进,要求回家。士兵们举行了集会,甚至发生了哗变。这种情况迫使亚历山大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计划。

最终,亚历山大决定只留下一部分人驻守战略要地,将大部分军队撤出印度。他制定了详细的撤退计划,将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海军将领奈阿尔科斯率领,取海道沿伊朗海岸进入波斯湾。另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伽德罗西亚和卡曼尼亚沙漠而归。

在撤退过程中,亚历山大继续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沿途击败了不服从他的部落,确保了撤退路线的安全。尽管撤退过程充满了艰辛,但亚历山大始终保持着对军队的控制,确保了撤退的顺利进行。

回到巴比伦后,亚历山大并没有停止他的探索精神。他派人进行了一系列探险活动,包括查明印度河的入海口,寻找波斯湾,并绘制海岸地形图。他还想查清里海究竟是海还是湖等。这些探险活动不仅丰富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的认识,也为后来的航海和探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前324年初,马其顿海陆两军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会师。由于归途中的大量消耗,亚历山大的军队已所剩无几。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到此结束。

七、短暂稳定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之旅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文化和政治融合的尝试。在公元前326年,随着他击败了印度的波斯总督,亚历山大开始意识到,仅靠武力无法长久维持如此庞大的帝国。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首先,亚历山大将按照马其顿模式训练的波斯士兵纳入自己的军队中,这一举措旨在打破传统的敌对观念,建立一种新的共同身份感。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波斯人感到自己是帝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非被征服者。同时,这也是一种实用主义的选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马其顿老兵选择返回故乡,而招募当地士兵可以有效补充军力。

更重要的是,亚历山大试图通过个人行为示范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最着名的例子是在苏萨举行的盛大宴会,期间他亲自迎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并鼓励手下的将领们也与当地的贵族女性成婚。

八、英年病逝

亚历山大大帝的突然离世不仅终结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也为之后的混乱局面埋下了伏笔。公元前323年6月,正值壮年的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病倒,病因至今仍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恶性疟疾所致,也有研究指出可能是中毒。无论真相如何,这位伟大的征服者在短短十几天后便撒手人寰,年仅33岁。他的猝然离去使得庞大的帝国瞬间失去了核心,留下了权力真空。

亚历山大去世前并未明确指定继承人,据说在被问及谁应接替王位时,他只留下了“给最强者”的模糊回答。这样的遗言无疑加剧了内部矛盾。实际上,亚历山大留下的直接继承者是他那昏庸无能的异母弟弟阿瑞斯托布鲁斯以及未出生的儿子亚历山大四世。显然,这两人均无力掌控局势,也无法获得将领们的广泛支持。

于是,亚历山大的主要将领们纷纷开始争夺权力。其中最为显着的是佩尔狄卡斯、安提帕特、托勒密、塞琉古和安提柯等人。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很快演变成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内战,史称“继业者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了大量无辜生命的丧失,更使得原本统一的帝国逐渐分裂。

继业者战争期间,亚历山大家族成员几乎全遭不幸。他的母亲奥林匹娅斯、妻子罗克珊娜及其儿子亚历山大四世相继被杀,标志着亚历山大血脉的断绝。最终,在一系列激烈的争斗之后,到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的领土被三大势力所瓜分:托勒密占据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控制了叙利亚、巴比伦等地,建立了塞琉古帝国;安提柯则掌控了马其顿和希腊地区,形成了安提柯王朝。这三个王国以及其他较小的国家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希腊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