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公元1998年5月中旬,距第二次穿越的时间窗口只剩下10天。第一批移民来到太空城已3月有余,让8人没想到的是,移民很快便适应了太空城里的生活,最令他们感到欣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非常融洽。
太空城的吃喝虽然比不上在地球,穿的只是那一身高科技服装,远没有在地球穿的五彩缤纷,居住方面每人一间30平米的房间,里面的设施设备做到了简单实用,可其功能远超地球上的住房。问大家喜欢这里的原因,一致看法是在这里生活心情舒畅,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没有生存压力。
即便是某一天某人心情不悦,他可以随时放下手中的事,找个没人的地方望着深邃的太空发上一整天的呆,都不会有人打搅,直到心情好了,想通了,再继续干着他们喜爱的事。一名曾在金陵女子学院教授《社会学》的先生将这里比喻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他解释说:这里生活没有压力,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得益于太空城公平的分配制度,这就是现实版的《桃花源记》。
一个月前,移民中很多人真的就认为自己住进了世外桃源,可以舒舒服服安度一生的念头在人群中蔓延,甚至有的人什么也不做了,吃饭时跑到餐厅,吃饱了几个人闲坐着聊天,困了回自己房间睡觉,宛如神话里的仙人,整天无所事事如闲云野鹤一般。
这种消极的现象刚一露头,张喆便将另外七人召集到一起碰了个头,碰头会结束后的当天傍晚,饭厅停止提供食物。并通知太空城16岁以上没有紧急任务的居民明早8点去第一广场开全体会,不参加会议者将不供应食物。人们看到通信器上的通知,开始交头接耳,各种猜忌和谣言在人群中蔓延,好在时间短,谣传很快被全体会议辟谣了。
大会的内容是要求大家认清现实,太空城不是世外桃源,你不工作我不工作,大家就没有饭吃。同时告诉大家,这里舒心的生活是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会上还颁布了太空城的部分制度,同时太空城行政院由此建立,5名行政官员从移民中被选出。会上很快便推举出了5人,这5人在移民中有一些声望,其中还有一名是英国人,这名英国人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在地球时他是一名外科医生,诸葛烈宏将时间和精力全放在了新课题的研究上,没时间去医治患者们的小毛病,正好这位叫‘华生’的英国人自告奋勇担负起为太空居民看病的工作,经他手治疗康复的人很多,其为人和蔼医术也堪称一流。
太空城行政院主要是执行太空城颁布的管理制度,对那些只知道享乐而不付出的人有了相应的处理办法。于是一场陶渊明笔下《桃源园记》引出的风波平息下来,人们又开始按照最初自己选定的轨迹开始了崭新学习、生活和工作。
在那次全体会议上,依照中国式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位唱红脸一位唱白脸,张喆唱了一阵红脸后,肇一川站出来对全体太空居民说,大家全是从地球最恐怖的地方来到这里的,你们该知道地球生活的艰难,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今天你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明天就可能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所以你们选择来到这座太空城。这座城市每一分钟每一秒的运转都在消耗物质与能量。大家接受过太空城生存的基本培训,应该知道这里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吃的每一口食物,还有照射在我们身上每一缕温暖的阳光,都不是上帝赐予的也不是佛祖给予的,是我们靠科技创造出来的。
“大家向上看。”肇一川抬手指向无边的穹顶。
众人不由抬头望向阳光照耀的穹顶。
人群中有人小声问:“看什么?”
“上面的穹顶不可能永远保我们安全,一切都充满着变数。”
人群一片安静。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不少人一定想过,终点也是起点,大不了重返地球。可你们想过吗?在地球上你不劳动,不工作恐怕混的比在太空城还要惨吧!”
广场上鸦雀无声,很多人都低下了头。这时那位叫华生的英国医生从前排走上高台,面对下面如银浪一样的人群说:“刚才肇先生说的没错,回到地球我们面临的要比这里复杂的多,生死与贫富全掌控在权力和实力之下。但我知道,只要努力这座漂浮在太空的城市会越变越好。”
只要生命存在,每一个终点都是起点,这是哲学问题。将那里设为起点是很关键的,站在起点一眼便能看到终点固然稳妥,可那对生命是一种浪费;站在起点眼前不是草原、不是大海、不是沙漠更不是高山,而是浩渺的宇宙,放弃一颗小小的环球拥抱的是亿万颗星辰。
华生说完后,转身朝8人所站的方向鞠了个躬,张喆迎合着气氛带头为华生的讲话鼓起掌来,同时三步并作两步从高台走向华生,来到近前他与华生医生紧紧地拥抱了一下,拥抱时小声在华生的耳边说了一声:“thank you。”
“也是为了我自己。”华生小声回了一句。
会场上响起很长时间的掌声,此事态得到平息后一切都驶入快速轨道。
两天后的清晨。
“今天开什么会?”夏劲嵩扭头问与她一起进入会议室的明浩。
“不知道啊!穿越前的动员会议?”明浩胡乱猜道。
说话间张喆大踏步地从后面走上来说:“是技术会议,我和诸葛烈宏提议召开的。”
8人陆续进入明亮的会议室,耀眼的阳光晃的尹丽有些睁不开眼睛,她在自己的悬浮信息框中操作几下后,落地大透明窗忽然暗淡了许多,阳光像是被毛玻璃挡住一样,光线柔和不少。落座后大家相互交谈着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琐事。
张喆环顾会议桌一周用平板的语调说:“人都到齐了,我们现在开会。”
语毕他在面前打开一张悬浮框,点击数下后将信息框里的图像转移放大至会议桌的正上方,让与会人员都能看清悬浮框内记录的内容。这是一张列表,一张综合的科学技术列表。
列表展开后张喆指着图表说道:“这张列表是我翻阅资料后整理而来的,它们是诺斯人万年的智慧结晶,今天将大家聚到这里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有一个宝库,这个宝库我们如何更好和更大限度地利用它。”
“你的意思是?”夏劲嵩一脸疑惑的问,诺斯人遗留的资料众所周知是个宝库,为什么还要在此重申。
“我们应该有计划有选择地使用这些资源,并拥有紧迫感。”说这句话时张喆将目光移向对面的肇一川。
为筹备第二次穿越,需要使用的技术与调用的资源都是巨大的,在研制过程中张喆与肇一川几乎天天泡在一起。
肇一川朝张喆点了一下头,脸色郑重地说:“在研制设备与改造飞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由于岁月的侵蚀我们现有的设备非最佳状态,很多设备和仪器需要维修才能使用。其二我们从诺斯星球带回的母机一半以上不能正常工作。我想:维修和仿制新的母机应该是当下我们迫在眉睫解决的事,失去了母机就等于我们没有了制造能力。我和张喆简单评估了一下再过10年,设备仪器的损坏率将达总量的45%以上,这还仅限于能提取数据的设备”
肇一川的一席话让在场所有人陷入沉思,会场安静了足足1分钟。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忙于太空移民方面的事务,同时还要为第二次穿越做准备,忽略了最基础的事。现在看来什么事都没有修复母机这件事重要,母机是制造业的基础也是根基,如果说制造是工业文明之本,对宇宙文明来说就是之命。
中国人在改革初期引进了很多机器生产产品,可机器是有寿命的,寿命到了或者产品需要升级,老的机器设备报废,同时要购买新机器。现在太空城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母机是有寿命的,虽然诺斯人对部分设备进行了封存,可岁月是无情的,没有一件设备可以永存,现在废掉一件便少一件。如果没有补充和创造新的母机出来,对太空城以后的发展就像是一道沟壑,这条沟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宽,也越来越深,如任其发展下去将阻碍太空的发展,甚至倒退到返回地球的程度。
“母机的修复与生产,关系到我们今后的命运,光有理论我们无法在宇宙中生存下去,不能坐吃山空,穿越计划我们可以先放一放。”肇一川一脸严肃地说。
“穿越最多需要二至三个月,可修复和研制新母机则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们的移民计划不能变,我和诸葛烈宏还有尹丽先担负起修复母机的事。大家看这样安排是否可行?”张喆环视了一下大家,最终将目光落在诸葛烈宏身上,诸葛烈宏主攻生物基因的方向,他那里所用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极高,没有诸葛烈宏的参与张喆的工作会很吃力。
诸葛烈宏略微迟疑了一下,点头道:“好吧,凡是涉及到生物医学方面的仪器设备我都包了,况且那些设备中有不少只适合诺斯人而不适合我们人类,还需要一些调整。”
高静也自告奋勇地担任起探测设备的修复工作。
张喆清了清嗓子,吞咽了一下说:“当下采集飞船已从水星将很多的物质输送到太空城,为我们母机的修复与研制打下了物质基础。以后我们研制的设备与装备会很多,如果不赋予它们规格型号,会对以后系统化管理造成掣肘。”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常用的机器人种类有56种,诺斯人是以机器人功能进行分类的,可有些并不符合我们的太空城,此外我们根据需要以后也会自己制造机器人,这样下去没有一个标准可不行。机器人根据功能不同,用途不同,其所用材料也有差异,每种机器人配备的能源也会不同,个别机器人是否装配武器,这些都需要我们制定出个标准。除了机器人我们以后还要建造飞船,各种飞船,客运飞船、货运飞船、采集飞船、星际飞船等等,这些也需要我们出规格定标准。”
听到这里夏劲嵩嘴巴张的老大,惊恐地说:“我的天啊!还以为太空居民到齐后,我们就可以享受生活了,没想到处处都是干不完的工作。”
张喆见大家各个全皱起了眉头,要给当前使用的和将来要使用的设备都制定出标准,其工作量之巨,之繁琐众所周知,可这又是他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目前这项工作还只能由他们8人来完成。
张喆笑了一下,忙解释道:“大家也不用怕,我用一个月时间,以诺斯人的标准为基础整理出一张表格。”
一张表格突兀地出现在会议桌上方的悬浮框中,密密麻麻的表格中文和数字如宇宙的星辰一样浩如烟海,表头显示《星际飞船规格与配置表》。
张喆指着悬浮在大家面前的这张表说:“定标立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我们发展的步伐来推进此事,所以,这张表大家务必今天完成定标。我们所有人凑齐不容易,早定标早设计早开工。系统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筛选,最终形成标准。”
夏劲嵩扫了一眼悬浮框中的表格,惊喜地问:“你们想要自己制造星际飞船?”
张喆一脸郑重地点头道:“是的,‘诺斯’号已无力支撑我们今后的发展。”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对张喆想法的认同,谁也没想到他会在百忙之中干了这么一件大事。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只能使用脑波来完成,8人正襟危坐于会议桌前,微闭耳目,每人面前悬浮框里的数据全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波波冲击着信息框,能做到如此高效,完全得益于凯恩激活他们的大脑,同时也得益于诺斯人为他们留下的超强科技。数千万条标准进行审核对普通人来说需要几年时间,可对他们8人来说只需区区七八个小时便可完成。
当太阳仅剩下一条亮边时,会议室里的灯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亮起,地球背面如叶脉一样亮黄色的灯火像一面大背景墙挂在会议室的后面。
完成审验后众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高静开口道:“正好大家都在,我将最近监听地球的情况与大家通报一下。”
众人疲惫的目光转移到高静身上。
“对地球展开全方位监控后,发现许多国家正想方设法地调查我们。拿尹丽送给英国记者的那只红色手环来说,那只手环已经转辗到了美国中央情报机构,且他们召集了一批着名的物理和化学等各方面专家研究那只手环。”
“不研究我们才有问题,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的?他们来此目的是什么?他们掌握着什么样的科技?其实我们都没有给地球一个明确的答复。”夏劲嵩不耐烦地打断高静的讲话。
“让我把话讲完,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来研究我们都无可厚非。我想,我们掌握的和没掌握的科技中有那些可以与地球分享,那些科技需要保密,需要明确分清。地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将最新的科技成果首先应用在军事上,不能排除地球某些国家首先掌握我们授予他们的科技,之后他们会不会用掌握的科技对付其他国家,所以本人认为应该将我们的科技进行分层,哪些可以现在分享给地球,哪些在达到条件后可以分享,哪些绝对不能分享。”
“在科技保密方面我和高静交换过意见,我个人同意科技分层这种做法。以后我们与地球之间的人员往来会很频繁,鱼龙混杂,这样做对我们自己也是个保护。”张喆补充。
高静提出将所掌握的科技进行分层管理,在场的所有人表示同意。
明浩双眸注视着高静,微微颔首道:“我同意科技分层,但怎么分层?在地球,我们人人都是平头百姓,不知道各国科技的发展水平,那些可以分享那些不能分享,真的不好确定。”
高静朝大家神秘一笑道:“现在我们可不是平头老百姓,通过监控我可以随时掌握地球科技的发展进度,甚至美国总统夜晚在床上和他夫人说了什么我全知道,当然只要我想去收集的话。”
明浩一扫满脸的疲惫,嬉皮笑脸地用手点着高静说:“这个女人学坏了。”
“既然你清楚地球现阶段掌握科技的水平,就自己完成这项任务吧,别劳烦大家费脑子了,在这样用下去我的脑子要废了。”夏劲嵩懒懒地靠在椅背上,双手攥拳用指关节揉着微微疼痛的太阳穴。
“这么大的事我可不能私自决定,万一出什么纰漏我承担不起,还是大家一同决定的好。”
明浩侧头笑着对身旁的张喆说:“这个女人不仅学坏了,还学的狡猾了。”
明浩的一席话给会议室带来了一阵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