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仁杰在东海有神探之誉,欧阳锋也是着名的刑侦专家,他们两人曾经联手侦破了几起特大案件。
秦仁杰办案,重现扬强逻辑,被称当代狄仁杰,他往往能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和证据,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排除障碍干扰还原案件真相。
秦仁杰仔细看了青州市警局的案情通报及现场勘查的结果,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判断案子不是由意外引起的安全事故。
因为爆炸强度很大,大巴车上一共十八人,死了十五人重伤三人,这种要命的爆炸程度,很多时候不会是巧合和意外。
秦仁杰和欧阳锋在青州警局询问了基本情况后,决定去爆炸现场实地察看。虽然现场已经清理完毕,但是秦仁杰的办案习惯就是亲赴案发现场,用心感受现场,才能触摸到案发真相。
两位省警厅刑侦专家到达爆炸现场,经过仔细勘查,确定现场没有线索残留后,秦仁杰却感受着现场的气氛。
青州大巴车爆炸发生在凌晨三点多钟,天还没亮,如果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报复社会,不可能选择这个时间点作案。
时间点很特殊,如果是刑事案件,爆炸的动机很有可能是冲着车上某个人去的。一起爆炸案,是不是刑事案件,在确定炸点之后,最为关键的就是看在现场能否检测出炸药成分,搜寻到引爆方式的证据。
秦仁杰离开爆炸燃烧现场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随后他来到停放大巴残骸的地点,并且登了上去。在秦仁杰眼中爆炸案虽然惨烈,但是办案条件并不算太差。
在一般办案刑警的眼中,车厢内已经是尽是灰烬了,但在秦仁杰眼中,那些灰烬底下或许还有没烧尽的证据。愈是满目狼藉的现场,愈要更加细致地勘查。
秦仁杰提议,迅速将大巴车残骸的车厢进行网格化,然后把每一个网格内的残留物,完整地平移到铺满塑料布的平地上。
网格化工作做完后,接下来就是在一格一格的格子里,用筛子一点点地筛,寻找灰烬下面的证据。一旦有什么发现,便立即登记标号,然后送到东海警厅检测。
做网格化工作,所有的刑侦员不仅要掘地三尺的精神,而且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很快,有一个筛查小组在灰烬中,发现了一小块经过燃烧的塑料残片。
筛查小组将残片交给检测中心检验,确定是一只塑料壳保温壶的壶底部分。保温壶是装什么用的?是大巴车上原来就有的,还是乘客带上车的?这引起了秦仁杰的思考。
为了弄清保温壶的问题,秦仁杰找到大巴车车主傅立衡,询问车上是否备有塑料保温壶。
傅立衡告诉秦仁杰,大巴车上没有备过塑料保温壶。而检测中心的结果显示,那块塑料残片上检测出有汽油的成分。
这就说明,在爆炸发生之前,有人带着一只装有汽油的塑料保温壶上了傅立衡的大巴车。
秦仁杰分析:塑料保温壶具有一定的伪装效果,而那个塑料保温壶被带上大巴车的时候,一定是盖着盖子的,就算是乘客乱扔烟头,火柴也很难将其点燃。这就有一种可能,保温壶里的汽油是被引燃的。
在现场,负责筛查的刑侦是又发现了一块条状小铁片,那块小铁片不怎么起眼,却引起了秦仁杰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