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91章 灭突厥,灭吐谷浑,如砍瓜切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1章 灭突厥,灭吐谷浑,如砍瓜切菜

“李靖与李积经过商议,

决定趁颉利因为唐使慰抚而放松警惕之机,袭破之。

但副将张公瑾觉得不妥,劝阻道:‘诏书已许其降,使者在彼,奈何击之!’

他担心使者唐俭等人的安危,也觉得此举不符道义。

但李靖认为战机稍纵即逝,不应因小失大,他以韩信破齐为例,强调时机的重要性。

于是,李靖精选一万骑兵,

备足二十日口粮,

由白道连夜进军,

李积紧随其后。

行进至阴山,遇突厥千余帐,俘获以随军。”

“果然,颉利在见到唐俭一行后,大喜过望,放松了警惕。

李靖命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以两百精骑为先锋,

利用大雾作掩护接近突厥牙帐。

直到距离牙帐七里之地,突厥人才察觉唐军先锋,

而此时李靖的主力部队也仅距牙帐十五里。

苏定方率领的先锋部队斩杀了数百人,李靖随后率大军进攻。

颉利自觉无力抵抗,乘千里马逃走.

其部众大溃,唐军斩首万余人,俘虏十余万人,缴获杂畜数十万。”

“颉利率万余骑兵突围,

意图穿越碛口逃向漠北,

却发现李积早已率军等候多时了。

眼看败局已定,颉利的部下纷纷投降。

李积俘虏五万余人后返回,

颉利只得带少数随从向西逃往灵州西北的苏尼失处,意图投奔吐谷浑。

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率军追击,迫使苏尼失交出颉利。

但颉利见情况不妙,连夜逃跑,后被苏尼失追捕。

不久,李道宗的副将张宝相率军袭击苏尼失的营地,活捉了颉利,苏尼失也投降了。

至此,昔日不可一世的东突厥汗国彻底灭亡。

从阴山到大漠的广大地区,全部并入唐朝版图。”

“唐灭东突厥,

不出三月而竟其功,其中主帅李靖居功至伟。

李靖延续了他一贯的用兵诡谲的优点,兵贵神速,出敌不意,攻敌不备。

加上他胆识过人,敢于深入敌后,

最大限度地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

使敌人防不胜防,终致一败涂地。

这种战术在定襄之战,和阴山之战中都得到了完美体现。

此外,李靖的指挥如行云流水,丝毫不拖泥带水,

大胆、自主、灵活,

对敌人穷追猛打,

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这就是李靖用兵的精妙之处。“

看到这儿,

李世民忍不住点头赞许道:“李靖用兵深得朕心,大唐的第一军神,实至名归!”

“卫公用兵如狂风暴雨,迅猛且出其不意。偏偏他又有洞察一切战机的能力,做他的对手,实在太难了。”

“是啊!有卫公这样的对手,那无疑是一生的噩梦啊!”

视频继续直播,

“唐灭东突厥一战,

不仅雪洗了国耻,彻底根除了北疆的长期隐患,

更极大地提振了唐朝的国际声望与地位,

使得唐太宗李世民被众国尊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大喜之下,大赦天下,并举行连续五日的欢庆活动。

太上皇高祖李渊得知东突厥已被平定,也喜不自胜,感慨道:

‘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战后,为表彰李靖的杰出贡献,

唐太宗封他为代国公,

并委以尚书右仆射的重任,相当于宰相之职。

李靖虽身居高位却从不居功自傲,与同僚和睦共处,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嘉奖。

名相王珪赞誉他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

这无疑是对李靖最贴切的评价。”

“李靖六十四岁时,以足疾行动不便为由,主动请求辞官归隐。

李世民心里本来就对功高震主的李靖小心提防着,

如今见他如此识时务,主动卸去了官职,自然欣然应允。

在送别之际,李世民不失时机地发表了一番褒贬并存的训诫:'自古富贵而能知足者甚少,纵有才能不及或身体衰颓,犹不肯放权者也。'

李靖对李世民的弦外之音心知肚明,

但他一如既往的全盘接受,

毫无怨言地回家养病去了。

不得不说,

就政治觉悟这一点上来讲,

李靖真的强出韩信太多了。”

“在灭掉东突厥之后,大唐的声望如日中天,威震四方。

但总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想要挑战这个新晋霸主的权威。

贞观八年十一月,

吐谷浑侵犯凉州,扣留唐使赵德楷。

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派遣使者,敦促吐谷浑释放人质,但对方均置若罔闻。

李世民于是下定决心,出兵讨伐吐谷浑。

此时,

李靖已经因足疾在家中休养,

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与威望犹在,

讨伐吐谷浑的主帅,非李靖莫属。”

“在得知皇帝的心思后,李靖也积极回应。

他主动前去拜访宰相房玄龄,

表示自己虽年事已高,但宝刀未老,仍能上战场杀敌。

于是,在十二月,

唐太宗下诏,

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全面指挥此次军事行动。

同时,兵部尚书侯君集被任命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州道行军总管,作为李靖的副手。

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也分别被任命为且沫道、赤水道和盐泽道的行军总管。

同时,大唐还联合了突厥、契苾等部落的兵力,

共同发起对吐谷浑征伐!”

“次年四月,

李道宗率领军队在库山重创吐谷浑军队,

吐谷浑可汗伏允意识到局势不利,

于是放火焚烧野草以阻止唐军,

并撤退至大非川进行防守。

唐军在伏俟城集结完毕后,

李靖召集将领们共同商讨接下来的战略对策。

众人以为,

唐军战马瘦弱、草料匮乏,不宜深入追击,

唯有侯君集主张进军。

他认为吐谷浑在经历此次大败后元气大伤,颓势已显,

应当乘胜追击、穷追猛打,

不可予敌有喘息之机。

若错失良机,等敌军远遁并据险固守,那就很难再消灭他们了。”

“侯君集的意见正合李靖的心意于是他下令兵分两路,追击吐谷浑大军。

李靖、李大亮、薛万彻、薛万均等将由北道进军,

旨在切断吐谷浑撤回祁连山的退路;

而南路军则由李道宗和侯君集率领,负责追击敌军主力。

不久后,

李靖部将薛孤儿于曼头山大破吐谷浑,斩其名王,大获牲畜以充军实。

紧接着,

李靖的北路军又先后于牛心堆、赤水原连败吐谷浑,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南路军在穿越了两千余里的无人区后,

也于五月在乌海追上并大败伏允的军队,并俘获其名王。

唐军攻势摧枯拉朽,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