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43章 北伐中原,驱逐蒙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3章 北伐中原,驱逐蒙元

“徐达率领大军逼近平江。

他率军自驻守在葑门外,

同时派遣常遇春、郭兴、华云龙等将领分段屯兵,

并着手修建坚固的围城工事。

为了进一步监控城内动态,

他们又构筑起三层高的木塔,居高临下监视城中动静。

此塔名为‘敌楼’,其上还配备了弓弩与火铳,

同时用‘襄阳炮’日夜不断的对城内进行轰击。

平江城城内粮草枯竭,外又无援助。

到了九月,城内的弹药和粮食全部耗尽,

军民甚至不得不以枯草和老鼠充饥。

但张士诚尽管身处绝境,却坚决不降。

面对此情况,

徐达果断下令全军发起总攻,

二十万大军杀声震天,将士人人奋勇争先。”

“徐达大军从四面同时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那些因饥饿而变得虚弱的守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防守。

徐达督军率先攻破葑门,

常遇春则成功拿下了闾门水寨,直接兵临城下。

张士诚急忙命令枢密唐杰上城督战拒敌,

但唐杰在明军猛烈的攻势下,根本无法抵挡,最终选择了投降。

参政谢节和潘元绍防守的城门也面临失守,眼见大势已去,他们同样选择了投降。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

张士诚的军队开始全线崩溃。

徐达趁机指挥全军从四面城墙架起云梯,攀登内城。

由于守军已经开始溃逃,

徐达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就成功冲进了城内。

但在城中,他们还是遭遇了张士诚最后的精锐部队的顽强抵抗。”

“夜幕很快降临,

平江城中的激战声开始慢慢沉寂下来。

大部分顽强抵抗的守军都已在巷战中战死,

眼见胜券在握,

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徐达命令降将李伯升前去劝降张士诚。

但当李伯升赶到张士诚的宫殿时,

却发现张士诚却已经自挂东南枝,眼看就要翻白眼儿了。

李伯升连忙让随从将张士诚救了下来,

但张士诚始终闭目不语,似乎已经心灰意冷。”

“徐达得知张士诚已被俘,

当夜便命令士兵将他押送回应天府,听候朱元璋的发落。

朱元璋倒是并没有立即处死张士诚,

但张士诚却在监牢里自我了断了。

或许张士诚心中早已明了,

他自己曾暗中与蒙元勾结,朱元璋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

与其受辱而死,不如自我解脱。”

“这混蛋还算有点儿自知之明。”朱元璋看到这儿,忍不住冷笑一声,“咱生平最恨的就是两种人:一种是贪官,另一种就是汉奸!”

视频继续播放,

“朱元璋以应天为根基,

西平陈友谅,控制荆襄上游;

东灭张士诚,巩固三吴根本。

他通过控制荆襄地区,确保了对长江局势的主导权。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基本稳固东南地区的统治,北伐的时机已然成熟。

于是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四月,

朱元璋任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

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

率领大军二十五万,挥师北上,讨伐中原的元朝残余势力!

北伐中原之前,

朱元璋发布了一份针对北方官民的文告,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一起起来反抗蒙元。

从此刻起,

朱元璋正式拉开了对北元军事讨伐的序幕。

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心,

完成了历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成功统一华夏的壮举,

留下了属于自己、属于大明的不朽传奇!

而缔造这段传奇的首要人物,就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统帅,军神徐达!”

有人看到这里,忍不住叹息道:“说实话,如果岳飞当年能得到赵构的全力支持,

说不定他早就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由南向北成功统一华夏的壮举了。“

“确实,这是个遗憾。“

“从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开始,过了整整四百年才由我们的明太祖朱元璋收回!”

“所以咱太祖和魏国公是真的牛批!”

视频里,

一队队士兵方阵整齐划一地走过点将台。

他们虽然沉默无声,

但身上散发出的杀气,昭示了他们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看到这一幕,朱由检忍不住激动地挥舞起了拳头,并大声呼喊道:

“太祖威武!

成祖威武!

大将军威武!“

朱由检突然的喊声,把旁边正观看视频的朱元璋意识体给吓了一跳。

朱元璋伸手一巴掌拍在朱由检后脑勺上,瞪了他一眼道:“吓老子一跳。”

朱由检:“……”

“徐达率领大军沿淮、黄两河北进。

攻克淮安后,

他派出使者前往沂州,成功招降了守将王宣、王信父子,

二人随即派遣使者纳表归顺,表示庆贺。

十一月初,

徐达军至下邳,命张兴祖率一部军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济宁和东平。

但就在此时,

之前已经归降的元守将王宣、王信父子突然反叛,

他们前往莒州招募兵力,企图阻止张兴祖的北上行动。

得知这一消息后,徐达果断采取行动,迅速进兵沂州。

他的军队势如破竹,

迅速攻破沂州城,斩杀王宣,王信则在混乱中逃往山西。

沂州城破、王宣被杀的消息传开后,附近州县纷纷闻风而降,表示愿意归顺徐达的大军。”

“为了断绝元军的增援,

徐达又派遣韩政分兵扼守曹州、单州等黄河要道。

然后,他亲自率军进攻益都。

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将普颜不花力战不敌,益都城破。

徐达乘胜追击,迅速攻取了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

随着这些地方的归附,

元乐安、长山、新城等地也相继投降,整个局面呈现一边倒的形势。“

“十二月初,徐达率军向西挺进。

他一面派遣使者前往乐安,试图招降当地的守将俞胜;

另一面则亲自率军,迅速赶到山般阳路,元总管李正等人选择了迎降。

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三月的时候,徐达已经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山东。

于是,他决定从济宁进攻汴梁,同时分兵两路策应主力。

两路大军,一路经河南永城、归德向许昌进发;

另一路由邓愈率领襄阳、安陆、江陵的兵力北攻河南南阳,以配合北征的主力部队。

三月底,徐达率军进抵陈桥。

元汴梁守将李克彝见势不妙,

连夜驱使军民向西逃窜,而元将左君弼则率领他的部队选择了投降。

徐达顺利进入汴梁后,没有停歇,

立即率领步兵和骑兵经中湾向西攻打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