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4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视频继续直播道,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

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下太平,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也就是南京城)。

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

徐达和常遇春展现出了超强的战力,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成功捕获了元将陈也先,并收服蕲人康茂才率领的义军。

徐达等人兵分多路,

顺利占领了溧水、溧阳、句容和芜湖。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

至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

“朱元璋等人虽然占据了应天府,但他们面临的形势依旧十分复杂。

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

西边儿还有陈友谅和徐寿辉,南方则有方国珍、陈友定。

这些义军虽然都高举着反元大旗,

但却因各自利益纷争,难以真正的团结。

而朱元璋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形势则更加的艰难。

在众多起义军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实力最为雄厚,且对朱元璋构成直接威胁。

经过深思熟虑,

朱元璋决定采取分而破之的策略——首先集中力量消灭陈友谅,随后再对付张士诚。”

“至正十九年(1359年),

徐达联合院判俞通海的水师,共同进攻池州,成功摧毁了栅江营。

当时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被迫从陆路撤退。

徐达占领池州后,捕获了守将洪钧等人,并夺取了所有战船。

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

随后,徐达率领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向安庆发起进攻。

但攻安庆不太顺利,于是他改变策略,转攻江北地区。

徐达先是攻下下无为州,

又夜袭浮山寨,

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一鼓作气占领了潜山。

之后,他又返回并镇守池州,从水路和陆路对安庆形成围攻之势。”

“安庆的守将赵普胜是陈友谅军中大将,

他不仅智勇双全,

而且稳如老狗。

由他据守的安庆,朱元璋诸将攻之皆不能克。

最终,还是徐达挺身而出,

对陈友谅和赵普胜使了一出离间计,

成功使陈友谅误杀了赵普胜。

赵普胜的死导致枞阳水寨失去了关键的防守力量,

徐达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攻占了枞阳水寨。”

“赵普胜死后不久,陈友谅率领大军,突袭池州。

朱元璋闻讯后,

迅速派遣常遇春领兵前往池州增援徐达,

并向徐达发出警告:‘陈友谅旦夕将至!’

在常遇春援军到达后,

徐达当即制定了一个诱敌深入、四面伏击的策略。

他命令常遇春带领一万名精锐士兵,在六泉口设下埋伏。

同时,又精选万余名士兵藏匿在九华山下,以切断陈友谅的退路。

当陈友谅的军队抵达池州并展开全面攻城时,徐达率领守军出城迎战。

在常遇春和埋伏士兵的配合下,

他们大败陈友谅的军队,

斩首万余,俘虏三千人,迫使陈友谅败逃至江州。”

“但一场失败,并不能让家大业大、实力雄厚的陈友谅伤筋动骨。

仅仅几个月后,陈友谅便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率领号数十万大军一路向东,意图直取应天府!”

“面对铺天盖地的敌军,

朱元璋硬着头皮以弱御强,

设计用伏,诱敌深入,

并命令常遇春和冯国胜率领三万主力军,作为帐前五翼军设伏。

这三万人,是老朱最核心的力量。

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

陈友谅的军队在龙湾登陆时,

遭到了常遇春和冯国胜率领的伏兵的猛烈冲击,损失惨重,溃不成军。

此时恰逢江水退潮,龙湾水域变得浅浅,导致陈友谅的一百多艘巨大战舰全部搁浅。

朱元璋抓住这一时机,指挥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最终使陈友谅大败而逃。

龙湾大捷是朱元璋势力重要的转折点,

此战老朱不仅成功化解了危机,

还借此机会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

原陈友谅麾下降将祝宗、康泰在洪都发动叛乱。

徐达接到命令后,率领汉阳的军队前去平定。

就在徐达因驰援安丰时,

陈友谅趁机攻陷了吉安、无为等地,并集结重兵猛攻洪都。

洪都被围困两个多月,形势岌岌可危。

朱元璋得知洪都的紧急状况后,急忙召回徐达,并命令他率军从庐州前来会师。

同时,朱元璋还调集了二十万舟师,

屯驻在湖江、九江口和南湖嘴,旨在截断陈友谅的后路。

陈友谅在得知朱元璋大军将至的消息后,选择从鄱阳湖东面撤退。”

“撤退的陈友谅大军,正好与朱元璋所部在康郎山遭遇。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在这场遭遇战中,徐达再次展现了他的勇猛和指挥才能。

他身先士卒,率领军队奋力拼杀,

大败陈友谅军前锋,斩杀敌军一千五百多人,并缴获了一艘大战船。

在徐达的指挥下,

朱元璋的大军与陈友谅激战数月,

最终迫使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这一战不仅成功解围了洪都,

也极大地削弱了陈友谅的势力,为朱元璋进一步统一江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龙湾战后的第三年,即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陈友谅看准时机,再度卷土重来!

他率领着号称六十万的大军,倾巢出动,

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军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并决定两家生死存亡的水上大决战!

陈友谅在之前的战斗中多有损失,

但他却仍然还能掏出几十万大军,和无数大小战船来。

这种富得流油的富二代,

可把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徐达等人羡慕的眼睛发绿。”

彼时,徐达正随着朱元璋带兵渡江,北上安丰,驰援遭到张士诚攻击的韩林儿和刘福通。

陈友谅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对朱元璋发动了迄今为止最大大规模的攻击。”

“面对陈友谅的强大攻势,朱元璋亲自率军迎战,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了激战。

陈友谅在兵力和财力上依旧是占着绝对的优势,

他拥有兵力六十万(号称),有巨舰数十艘;

而朱元璋却只有二十万人,且用的都是小船。

敌人虽然很强大,但朱元璋并未因此而退缩。

徐达、常遇春等将领更是斗志昂扬,满怀信心地准备迎战。”

“其实吧,我当时心里怕得要死。”徐达微微一笑后,继续说道:“不过总归还是打赢了,这多亏了陛下的英明指挥!”

“少拍马屁。”朱元璋面色严肃的白了徐达一眼后,突然哈哈一笑道:“老徐、老冯、老汤,今晚来咱家里,咱们一起喝个痛快!”

徐达、冯国胜、汤和三人当即应道,

“哈!好久没去大哥家里喝酒了!”

“今晚,喝个痛快!”

“陛下,能把苏先生招来不?他对咱们这么照顾,必须得一起喝个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