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19章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马懿的偷鸡,以失败结束,

经过短暂的交手后,

汉魏双方又回到了先前的对峙态势。

诸葛亮依旧试图调动魏军出来决战,

但对方已经打定了主意,就是死守不出。

至此,司马懿虽然可以自保,

但汉军占据五丈原、武功水以东,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司马懿连背水的孤军的孟琰都无法吃掉,就更不用说去吃掉诸葛亮本部了。”

“双方隔着渭水大眼儿瞪小眼儿,

互相奈何不得,

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沉寂。

在意识到无法快速取胜后,

诸葛亮开始了新的动作,

也就是咱们之前提到过的骚操作——屯田!

没错,就是在司马懿眼皮子底下屯田。

因为此时的诸葛亮已经认识到,

他想短时间内迫使曹军渡河决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他决定在五丈原附近屯田,以补充给养。

同时,这样做还具有羞辱对方的意思,希望魏军可以忍不住杀出来。”

“汉军军纪极为严明,

他们在屯田的同时,又不扰乱当地居民的劳作,

所以诸葛亮可以安心屯田,继续静待时机。

一旦屯田的粮食成熟,

汉军即可当地获得补给,

这便更增加了与魏军打持久战的资本。

不过诸葛亮当然不愿意安于现状,

他最大的愿望还是把魏军激出来,跟自己正面硬刚。

为此,诸葛亮又想了一个损招,

就是给赠司马懿寄过去了一套女装,试图激怒对方。”

“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还送妇人衣服给自己。

但凡换一个‘忍术’差点的人,

恐怕早就红着眼睛杀出去,

要把诸葛亮大卸八块了。

魏军真要杀出去找诸葛亮拼命,

诸葛亮不但不会害怕,恐怕还会狂喜的大喊着:‘来吧,互相伤害吧!’

奈何司马懿不是一般人,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忍,特别能忍!

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司马懿的‘忍术’,恐怕已经修炼到了‘忍者神龟’的地步。

司马懿能忍到曹操、曹丕去世,

忍到诸葛亮病逝,

再忍到曹睿去世,那可这不是一般的能忍!

所以咱们才说,能笑到最后的,往往都是最能忍的人。

那些急吼吼,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人,

在这群老银币面前,被卖了还要嚷嚷着给对方数钱。”

看到这儿,有人忍不住感慨道,

“司马懿果然是诸葛亮的最大的克星啊!”

“诸葛亮就是被司马懿生生拖死的,不得不说,司马懿是真的厉害。”

“要不然曹魏最后怎么改姓了司马?”

“蜀汉其实也能改姓诸葛的,但诸葛一家至始至终都在为刘氏效忠,这也是为何后人多尊崇诸葛,而贬低司马的缘故。”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不以成败论英雄’。”

视频继续播放,

“收到诸葛亮送来的女装后,

即便是司马懿,一开始也表现得极为愤怒。

但司马懿毕竟是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短暂的愤怒后,

他很快开始了自己新的表演,那就是——上表请战!

毕竟坚守不出,是曹叡制定的方针。

曹叡也深知,司马懿上表请战不过是在演戏给魏军普通士卒看而已。

所以,他依旧严令魏军坚守不出。”

“诸葛亮送去女装后,于是又开始在魏军面前挑衅。

司马懿表面准备率军出击,

然后使者辛毗就持令禁止,魏军只能继续坚守。

很明显,这就是司马懿为了压制众军,与曹叡演的一出双簧。

因为此时的魏军士卒,已经开始逐渐无法忍受诸葛亮占据国土,己方却只能放任不管的现实。

司马懿搬出曹叡的旨意,

暗示自己也无法单方面解释为何对汉军的侵略行为置之不理,

只能借助皇权来平息军队的愤怒。

演完这场双簧后,

面对弟弟司马孚对战况的询问,

司马懿胸有成竹地表示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他认为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破之必矣’,仿佛自己须臾之间就能搞定对方。

可他不敢或者说不愿意说的是:

诸葛亮不仅再次侵入了曹魏的领土,

还占领了五丈原,甚至摆出了长期驻扎的态势。

所谓‘破之必矣’的吹嘘背后,

是他只能靠渭水自保、突击孟琰失败、又放任汉军占据五丈原的现实。”

“魏军的日子过得如鲠在喉,

汉军那边的日子,过得同样也不开心。

尽管诸葛亮已成功在五丈原站稳脚跟,但他面临的困境却并未减少。

西、北、东三面环境险恶,

而且曹魏的脸皮,也要比他想象中厚得多得多。

似乎只要耗走诸葛亮这位瘟神,

哪怕是放任敌军占领自己的心腹之地,

哪怕是对方在自己面前种田,

哪怕是对方给自己的统帅送女人衣服也无所吊谓了。”

“战前,诸葛亮已经竭尽所能地储备粮食,

但前线的消耗速度,还是超过了他的预期。

即便能从当地获取一些补给,也难以保证大军长期作战的需要。

同时,盟友孙权的撤军,

更是让此次北伐的前景变得黯淡无光。

就这样,双方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

这次不再是军事上的正面冲突,而是一场意志的较量。

双方都坚决不愿撤退,不愿将宝贵的土地轻易放弃。

随着双方大军持续消耗着巨量的物资,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在对峙期间,

司马懿也曾试图通过奇袭诸葛亮后方来改变战局。

虽然取得了一些小成果,

但却并未能改变诸葛亮占据五丈原的现状,自然也无法扭转全局。”

“正当双方谁都不愿意后退一步的时候,突变发生了!

蜀汉帝国的实际领导者,

汉军兵团的灵魂人物诸葛亮,

在前线突然病逝!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诸葛亮的去世堪称天塌地陷,

这意味着蜀汉朝廷的内部,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地震。

同时,如何让汉军安然撤退,也成了当务之急。

而此时的局面无疑是极为复杂的,

甚至可以说是诸葛亮北伐以来,汉军遇到的最大危机。

第一,军队的灵魂人物诸葛亮已经死了,汉军士气已经跌入低谷,根本无法再作战。

第二,诸葛亮不仅是军事统帅,还是政治领袖。

在他去世后,如何实现权力的交接,是蜀汉朝堂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所以汉军必须撤。

第三,司马懿依然在渭北虎视眈眈,

蜀军要是贸然撤走,

汉军势必将会面临魏军骑兵的猛烈追击。

针对这种现实,诸葛亮的遗言可以说是安排的简单明了了。

首先肯定是:秘不发丧,以稳定军心。

其次,前后军调换角色,前军(魏延)断后;若魏延不从,则直接不管他,先行撤退。

这套安排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想法:迅速、隐秘地撤出五丈原。

对此:《三国志·蜀书十》记载如下: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

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