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个人也是本来打算什么时候能有机会上网搜查一下有没有合适的文学艺术团体可以加入成为其中的会员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没想到却找到了一家名称还是什么“中国抬杠运动协会”的机构。
一开始还以为是体育运动协会组织的,与在那里的协会工作人员一沟通这才意识到协会的注册地还并不在北京,而是香港。协会团体的吸纳会员也并不代表体育方面,而是口头语言表达方式。
出于一时的好奇也就根据那边的提示再次与那边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缴纳三年的会员费一共是一千多块钱。倒是可以接受的,一千多块钱并且还是有效期三年。收到协会那边给寄过来的一期机关刊物《爱好说话》季刊、制作精美的会员证和协会会徽。
根据自己所在的协会章程规定,根据自己所在的协会章程规定,每个月至少要参加一次线上的抬杠交流活动。第一次参加的时候,他发现这里面真是卧虎藏龙。有人能用最温和的话语把对方怼得哑口无言,还有人能迅速抓住别人言语中的漏洞展开犀利反击。
他跃跃欲试,在一次关于美食文化差异的话题讨论中,他发表了自己认为本地小吃比外来快餐更健康营养的观点。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反驳,指出某些本地小吃高油高脂不健康的事实。他心里一惊,不过很快镇定下来,搜肠刮肚地列举出各种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一番唇枪舌战之后,虽然没分出胜负,但他感觉酣畅淋漓。
此后,他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协会的活动当中,口才越来越好,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或者言论,也能够巧妙地用抬杠技巧去应对,周围的朋友都惊讶于他的变化,而他则暗自庆幸当初误打误撞加入了这个奇特的协会。
抬杠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还真得是头一次听说。一天,他接到了协会的通知,说要举办一场线下的抬杠大赛,地点就在临近城市的一个大型会议中心。他兴奋不已,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比赛当天,现场人山人海。他看到来自各地的抬杠高手齐聚一堂,心中既紧张又激动。比赛规则是随机抽取辩题,两两对决。他抽到的辩题是“现代科技是否削弱了人际交往能力”。
他的对手是一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比赛一开始,对方就滔滔不绝地阐述现代科技带来便捷交流方式的论点。他深吸一口气,冷静地从情感交流缺失等方面予以回击。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台下观众时而鼓掌叫好,时而陷入沉思。
最后,评委宣布他以微弱优势获胜。当奖杯捧在手中时,他感慨万千。通过这次大赛,他不仅收获了荣誉,更是深刻体会到抬杠背后其实是思维的碰撞与知识的积累。他决定以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在更多场合运用这种独特的技能。
抬杠还是一门儿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