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蔡邕一怔,“袁将军,你这是......”

袁绍冲着袁尚一抬下巴,自信地道,“蔡中郎,我这儿子如何?”

不是他自夸,平生所见少年郎,就没有比显甫更俊逸的。

蔡邕:“人中俊才!”

他也明白袁绍的意思了,简直,简直从何说起!

虽然袁绍这幼子风采出众,但神悦一心匡扶汉室,怎么可能外嫁诸侯。

不等袁绍再说,笑道,“神悦年幼,暂不婚配。”

袁绍:“我儿也年幼,等得起。”

蔡邕替张祯婉拒,“多谢将军美意。”

袁绍还不死心,“浮云道长并未见过我儿。”

若是见了,只怕非君不嫁。

蔡邕秉性厚道温良,这时不得不道,“京中俊才也不少。”

你袁家幼子在冀州算得上翘楚,放到长安,放到天下可排不上号。

倾慕神悦的少年郎多矣,却都自惭形秽,不敢表明心意。

不缺你袁家这一个。

袁绍:“......喝酒喝酒!”

宴席直至深夜。

袁尚也从蔡邕带来的文士口中,问出了朝廷想要看到的“诚心”,稻米十万斛。

“......他们怎么不去抢!”

袁绍火冒三丈。

他的诚心可没那么重。

袁尚:“阿爹息怒!”

袁绍:“去告诉他们,没有,一斛也没有!”

袁尚苦笑,“儿早已说过了,那文士说,他们可以等到今秋收割。”

袁绍一晒,“那就让他们等罢!”

三千人马,他养得起。

吃了他的粮食,就得帮他打公孙瓒,很划算。

袁尚笑容更苦,“名士们等不了,三日后就要离开。”

而他们会将这一消息传到各地。

也就是说,各方势力都会盯着袁家,看他们诚不诚。

袁绍:“......这个亏,我们只能吃下?!”

真是比盗匪还狠!

袁尚看一眼父亲,“听说叔叔的诚心,值米十五万斛。”

这句话有效缓解了袁绍的愤怒。

沉吟道,“十五万斛?”

比他还多一半。

袁尚:“没错!”

袁绍琢磨数息,忽然露出一丝笑意,“快快备粮,送使者回朝。”

自己倒霉,固然难受。

但如果能让他那好兄弟更倒霉,那他愿意先倒霉。

袁尚应下,又道,“作为回报,蔡邕将表阿爹为冀州牧。”

袁绍脸色又不好了,“这是回报么?这是辖制!”

蔡邕、高顺称他为袁将军而不是袁州牧,是因他这冀州牧是自领的,并非朝廷所授。

可他若接受朝廷的任命,就加深了与朝廷的联系,代表着臣服。

袁尚为他倒了盏茶,劝道,“阿爹,事已至此,别无他法。”

有时候,他是真的不明白阿爹的心思。

阿爹嫌刘协是董卓所立,年纪幼小,想要拥立东海王刘恭之后,幽州牧刘虞。

但问题在于,刘虞根本不想当皇帝,数次拒绝了阿爹的拥立。

所以阿爹还纠结些什么?

刘协年纪确实小,可小有小的好处,君壮臣弱,君弱臣壮。

如果非要在刘虞与刘协之间选一个的话,他宁愿选刘协。

袁绍看幼子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暗道显甫还是缺少历练。

自己哪是嫌刘协年幼?

嫌的是刘协非袁家拥立。

想要掌控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得有拥立之功,例如曾经的何进与董卓。

但这些道理,倒也不必急着教给显甫。

他总有一日会自己悟到。

袁尚又道,“那文士还说,朝廷看到阿爹的诚心,便会调停我们与公孙瓒的纷争,令其退回幽州。”

听到现在,这是唯一的好消息。

但袁绍有些狐疑,“朝廷会这般好心?”

袁尚笑道,“他们这么一说,咱们这么一听。”

他也不太信。

可无论朝廷帮不帮,有没有能力帮,诚心都是表定了。

袁尚告退前,袁绍问道,“府里那些带莲纹的器具,都是你让撤的?”

有一套镶翠玉莲盏,他还挺喜欢。

袁尚僵了僵,硬着头皮道,“是。”

袁绍笑着拍拍他的肩,“我儿不必多心。白莲,原是品性高洁的好物,为文人雅士所爱。”

虽然没人敢在他面前提及白莲,但他能预料到,“袁白莲”这三个字,早成了很多闲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就在这一瞬,大约都有许多人嘲笑他。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是堵不住的。

既然如此,那就变堵为疏,将恶名传成美名。

十万斛大米,还买不来好名声么?

白莲,多好的名号!

他还要写信给张祯,光明正大地谢她赠名。

袁尚:“......阿爹英明!”

如果他是阿爹,估计会派人刺杀张祯。

次日,袁绍主动告诉蔡邕,愿以米十万斛,以谢朝廷。

蔡邕镇定地表扬了他。

其实心里很是震惊。

当神悦说要索米十万斛的时候,他感觉匪夷所思,担心逼反袁绍。

神悦却信心满满,给他派了一名文士,说让他等着就好。

如何索米,自有文士去开口。

没想到真成了!

白得稻米十万斛!

对了,听说袁术那里还有十五万斛?

——神悦还种什么田,四处打秋风,就能挣回足够的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