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庆呢?
他从京都跑到宝顶去帮助白寡妇,白寡妇的两个儿子视他为敌人。
白寡妇在家无所事事,和儿子、妻子一起,都责怪何大庆独自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两兄弟之间没有可比性。
何玉柱现在最想看到这样的场景。
相信何大庆一定会非常羡慕他的弟弟,到时候,白寡妇在他眼里可能就不那么受欢迎了。
蔡全武果然听了何玉柱的话,每天都待在酒馆里,为徐慧珍打工,帮着徐慧珍照顾孩子。
一转眼就到了年底了。
雨雨去放寒假了,这次期末考试一开始,何雨雨就又拿了两个100分,再次拿下了班里的第一名。
何大庆给何玉柱写信,说他回来过年了。
不用问,肯定是去年过年的时候了,何玉柱的大院子和老鸡鸭鱼的特色菜确实吸引了何大庆。
这次何大庆回来过年,白寡妇肯定会跟他一起去。
何玉柱只好催促蔡全武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抓获徐惠珍。
蔡全武本人并不着急,他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他真的很努力地练习,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让徐慧珍接受他。
院子那边,何玉柱时不时的回去。
邻居们只知道何玉柱的妻子生完孩子出院后住在他妻子的奶奶家,谁也不知道,何玉柱在正阳门有一处更大的四合院。
这天,何玉柱从轧钢厂的厕所出来,遇到了刘成,刘成和他聊了几句。
何玉柱问刘成,易中海还要多久才能被释放。
刘程告诉何玉柱,不到一年的时间,明年10月1日左右就会上映。
何玉柱笑道:
“其实易中海没有孩子,我也一直担心他的养老问题,为什么不让易阿姨领养一个孩子呢?孩子养大了,不是会有人来领养吗?供养夫妻俩年老吗?”
这刘成果然听了他的话,成了侄子。
回到大院后,他告诉了妻子。
刘成的老婆是个话多的女人,直接跑到易阿姨面前说起了这件事。
易姨一听,觉得有道理,如果她不能生孩子,她为什么不能领养一个孩子呢?
于是,一姨找到王主任,请求王主任帮她收养孤儿院的一名八岁男孩。
拿回孩子后,易阿姨给孩子取名易希望。
这件事易姨没有告诉易中海。
她想等易中海出来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唉,孙兰芳没有经过易中海的同意就收养了一个孩子,这显然是在破坏易中海的退休计划。”
“不知道易中海知道后会作何感想?”
聋哑老太太想劝阻易姨不要收养孩子,但她不敢。
自从上次和易阿姨一起度假以来,易阿姨就没怎么关注过这个聋哑老太太了。
聋哑老太太知道自己上次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恶心了,也不好意思对易阿姨收养孩子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
她只能无奈地看着易阿姨把孩子接了回来,给孩子做了新衣服,给孩子买了新鞋,还给孩子取名易希望。
聋哑老太太忍住了嘴,不敢告诉易姨。
易姨收养了一个孩子,这件事让张家和秦怀如产生了危机感。
“怀如,易阿姨领养了一个孩子,你觉得易中海还会像以前一样对待我们东旭吗?”
“怎么了?”
张家一脸担忧的问道。
“哦,妈妈,这个事情真的很难说。”
“按照以前的说法,易叔叔对东旭真是太好了,板凳功夫也是教给他的,他也经常帮助我们家。”
“一看来叔叔是把我们东旭当作干儿子了。”
“我们冬旭也很听易叔叔的话,可现在易阿姨却背着易叔叔领养了一个孩子。”
“这明显是在破坏我们东旭和易叔之间的关系。”
秦怀茹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她这么一说,张家就更觉得危险了。
“那怀如,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家生活这么困难,即使东旭被释放了,他也没有工作,我们一家人还是要靠易中海救济。”
“一如果阿姨领养了孩子,易中海肯定不会再帮我们家了,我们家的生活会更加困难。”
张家的吸血家族是易中海家族的,她也沉迷其中。
她非常害怕。易姨收养了孩子后,易中海就不再帮助他们家了。
张家夫人甚至很恶毒地想要不要买一包老鼠药,趁易姨不备,偷偷对易姨收养的孩子下了毒。
只要易阿姨收养的孩子死了,易中海以后就会继续疼爱儿子贾东旭。
心里这么一想,张家就不敢了。
因为这几天经常卖假老鼠药,她怕买了假老鼠药,杀不死易阿姨领养的孩子,自己的钱也白花了。
街道办事处支持易阿姨收养儿童。
几年来,战乱不断,许多家庭被毁,许多无父无母、无亲人的孩子被孤儿院收养。
孤儿院的压力也很大。
孤儿院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有更多的人收养孩子。
易阿姨收养一个孩子,为孤儿院减轻了一个孩子的负担。
这绝对是一件好事,街道办事处也大力支持。
街道办事处支持,二叔刘海忠自然也支持。
不过,刘海忠一直担心不能给何玉柱吃顿满月宴。
快到年底了,大院里的邻居们都开始准备年货了。
这一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五。
何大庆带着白寡妇出了京都火车站,见到了蔡全吾。
但儿子何玉柱和女儿玉玉却不见踪影。
“没什么,柱子和雨怎么没来接我?”
“兄弟,你说的是柱子和雨吗?”
“支柱厂可真忙啊,快过年了,再过两天,轧钢厂就放年假了,厂里领导每天都招待你们,你们也知道,钢厂领导怎么会这样呢?”
“轧厂安排接待的时候,没有朱子的一手好厨艺吗?”
“另外,柱子还负责轧钢厂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还兼任第一、第二食堂的班长,我的职责实在是太忙了,时间不多了。”
何大庆有些不高兴。
去年他回京都过年时,儿子女儿来接他。
但今年回京都过年,儿子女儿都没有人来接他,这让何大庆感到很不高兴。
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父亲,没有得到儿子和女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