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景云道:“你错了,万物相生相克,有病自然就有解药,不是中医治不了,而是现在的中医医生的水平和药材有问题。”
肖主任一脸诧异,“你是说你能治疗绝症?”
龙景云笑了笑,“在我眼里,不存在绝症,没有我不能治的,只有我不想治的。”
丁国胜很兴奋,“小云,那你有没有治疗绝症的药方或方法?”
龙景云道:“丁老,在我看来,绝症就是大自然控制人口增长的一种方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相应的治疗所需的药材也会很稀有,不可能批量生产,也不可能推广,西医看似很发达,你们听说过治愈好绝症的吗?化疗、器官移植,只不过是让人死的更痛苦,给医院送得钱更多而已。”
在场的三人再次哑口无言,这就是现实,医学再发达,绝症根本无法治愈,只会让病人死的更痛苦,家庭更贫穷。
“老师,现在医学发达了,为什么疾病和绝症反而越来越多了?”
“人类现在生活在一个有毒的世界,水有毒,食物有毒,甚至空气都有毒,我查过资料,建国前食品添加剂有26种,现在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000多种了,很多食品都是致癌的....”
肖主任道:“也不至于这么严重吧,添加剂国家有严格标准的,安全范围内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
龙景云道:“标准是人制定的,他们就凭几次实验就能得出正确结论?夏国目前已经成了毒药的培养皿,患癌人数世界第一。”
“这......”肖主任作为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一下被噎得说不出话。
肖可昕嘟囔着道:“那也没办法啊,现在几乎所有食品都有添加剂,我们也没得选,总不能饿死....”
丁国胜干咳一声,转移话题道:“小云,那你说说中医的培养模式有什么问题?”
龙景云道:“民间中医为祖传或师徒模式,一般七八岁十几岁开始学习辨别药材熟悉药性,三四十岁才独立行医,学习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中医院校的学生,从十八岁接触中医到博士毕业,短短十一年能学到什么?一堆空理论,杂而不专,一事无成。”
肖主任眉头微皱,“医学生学习时间已经是最长的了,博士毕业已经快三十岁了,再加上规培,开始挣工资已经32岁左右了,同一届其他专业的学生孩子都上幼儿园了。”
龙景云笑着道:“我不是要将学医的时间延长,而是要提前,兴趣要从小培养,我计划在小学三年级开设中医启蒙课,初中开设中医兴趣课,高中开设中医预科班,以后学校中医专业只从预科班录取。”
丁国胜微微颔首,“中医教材进小学,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既可以宣传中医,又可以提前筛选人才。”
肖可昕道:“老师,现在魔都中医规培医院名额很少,实行起来很难。”
龙景云道:“等新医院建成,每年可以接纳200名左右的规培生,以后我会再收购整合其他中医院,接收更多的中医毕业生,然后我的药企,药店,养老院也可以安排很多就业岗位。”
肖主任连连点头,笑着说道:“龙总,你这规划听得我热血沸腾,为了中医药的发展,在不违法违规的情况下,我会给你最大的支持,只是中小学教材该如何编写,这可不好把握。”
丁国胜呵呵笑道:“小云能提出这个办法,肯定已经想好教材怎么编写了,你们可以把他的学校先当做试点嘛。”
肖主任笑道:“哈哈,那就麻烦龙总了,到时候中小学教材一并给我们参考研讨一下。”
龙景云微微一笑,“肖主任客气了,都是为了中医的发展...”
丁国胜道:“什么肖主任,龙总的,多见外,小云现在是可昕的老师,跟志胜就是同辈了。”
肖主任哈哈笑道:“那我以后就叫你小云,你叫我肖哥就行了。”
龙景云笑着道:“肖哥,那我就不见外了,刚才说了政策和教育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吐槽一下你们卫健委了。”
肖志胜一愣,“哈哈,行,有什么不满你就提,我记下来能改的尽量改。”
龙景云道:“现在网上医学生吐槽最多的就是‘规培’了,你们一年一个政策,专家开开会,讨论讨论,说施行就施行,有没有考虑过规培生的感受?”
肖志胜一脸尴尬,“我们这也是摸着石过河,为了完善规培制度,跟国际接轨。”
龙景云道:“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个我无话可说,可是你们也得考虑国情吧,政策一年一变,一方面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也打击了医学生的热情。”
“学医年限本来就很长,也很辛苦,在规培的事情上医院还要折磨医学生,把规培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待遇低,还不肯好好带,据我所知,魔都规培生的待遇大概是每月两三千,这点钱也只够自己吃个饭而已,如果租房,三年规培还要倒贴不少钱。”
肖志胜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也一直在尽量的解决。”
“你别看很多医院人山人海,其实统计下来每年40%的医院是亏损的,政府每年财政补贴都要支出很多,政府也很难,要不然这次也不会出售几家二级医院了。”
丁国胜叹道:“年年医改,年年难啊....”
肖志胜也叹息道:“国内目前这种情况,卫生主管部门也很头疼,一边是医学生毕业没工作,一边是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医院招不到人,现在逐步取消医院编制,很多医院自负盈亏,我们就更没权利干涉医院的招聘了。”
肖可昕道:“还不都是待遇问题,一二线城市待遇好,名校的医学生读了十几年出来,谁不想在一二线城市大医院工作,三四线城市待遇低,房子都买不起,谁愿意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