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手中的鞋底,那细密的针线,与自己前世见到的千层底几乎一般无二!谢小凡满意的点了点头。

“好!做的非常不错!就按这个来。纳一个这样的鞋底,需要多长时间?”

“回老爷,从裁剪到压制、纳底,制梆,全套工序下来,一个人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居然需要这么久?”虽然知道纳鞋底是个非常费时的活,可听闻制作一双千层底的鞋子居然需要四五天的时间,谢小凡也颇有些意外。

凡事都是有成本的!

这千层底的鞋子,材料成本不算太高,一双鞋子成本不会超过二十文。可若算上工时费,那可就不得了了!

每人每天的工时费,最少也得算十文。一双鞋子得卖八十文往上才有利润。看来这鞋子注定走不了基本路线了!

不过谢小凡最初的目的也只是为那些女人找个生计,只要她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便好。赚不赚钱还是次要的。

当然,既然要做,肯定是不能做亏本买卖的。谢小凡根据前世的建议,提出了“流水线”制鞋法。

首先,鞋底及鞋面的大小,都是按照规格事先统一裁剪好。

随后挑出几名刺绣水平高或者有刺绣天赋的,专门负责鞋面的刺绣工作。绣制的图案、样式也都是标准统一的,根据鞋的型号款式不同也会做一些调整和改进。

剩余大部分负责纳鞋底。这个工序最为费时费力,需要的人手也最多!剩下的一部分专门负责组装鞋底和鞋梆,最终制成成品。

这样一来,大家一起分工,每人只负责一两道工序,既方便统计每人每日的产能又可以让大家越来越熟练自己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自此,双河村制鞋作坊也正式开始运营投产。五天后,第一双千层底布鞋正式下线!

这是一双男鞋,按照这个时代多数男人的普遍尺码制作出来。不过男士的鞋子没有那么多花哨,鞋面就是最普通的黑棉布制作,既美观大方又耐脏。

谢小凡第一时间便穿在了脚上感受了一番,果然,跟前世的布鞋感觉一般无二!

“好!非常好!就按照这个来,先给乡勇团每人制作一双,到时候乡勇团那边会按照八十文每双的成本价进行采购,小荷厂长与谢十做好交接即可。”

小荷姑娘此前表现出了不错的领导能力,如今已经被谢小凡提拔到了制鞋厂这边担任厂长。

虽然都是谢小凡名下的产业,可他已经严格规定过,一码归一码。乡勇团每年花费多少,这制鞋厂每年利润多少,都得有数才行,不可混为一谈。

目前以制鞋厂的产能,每四天才能出一批鞋子,约四五十双,相当于一天十双左右。

乡勇团三百多人,已经够她们忙个把月了。

“好的,老爷。”小荷赶忙回道。此前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突然成为了制鞋厂的厂长!

那天接到任命的时候,她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最后经过反复确认,才确信这真的是老爷的意思。

莫名其妙被升职加薪,小荷意外的同时,也对谢小凡更加感恩,决定一定要管好厂子,报答谢小凡的知遇之恩。

因而,这段时间她几乎整日待在厂子里,仔细把关每一道工序,遇到自己不了解的,也不忘虚心向绣娘等人请教,直到将每一道工序都彻底掌握透彻。

“等乡勇团的鞋子完成,就抓紧时间生产女鞋。女鞋才是咱们创收的关键!待有足够的存货以后,我们便正式投入市场,到时候利润我只取两成,剩余皆分给大家。”

“是!多谢老爷!我一定让姐妹们抓紧生产,尽快实现创收。”

“好,那以后这制鞋厂就拜托小荷姑娘了。”

“老爷,小荷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老爷可否答应。”

“何事,说来听听。”

“老爷,小女子一介女流之辈,管理这么多姐妹已属不易,以后还要与各方交接货物、银钱,小荷自小不识字,只怕颇有不便。听闻施施小姐饱读诗书,且在乡勇团教授大家识字,小荷能否也跟着施施小姐一起学习识字?”

“原来是这事!你愿意主动学习,这非常不错!可是施施姑娘教授的内容,恐怕不太适合你们学习…”

闻言,小荷的脸上顿时失望之色一闪而过,却见谢小凡话锋一转道:

“不过嘛,你们若真愿意学习识字,但也有办法!只不过可能要辛苦一点了。”

“老爷说的办法是什么?”

“双河村马上就要建成自己的学堂,届时我会请专门的教书先生过来教孩子们读书。届时,我会让先生在放学后,单独开一个夜间培训班,你们和村民中有愿意学习识字的,都可以去学。因为是夜间培训班,所以大家就行辛苦一些了。”

“真的?那可太好了!小荷愿意学,小荷不怕辛苦。双河村的学堂什么时候可以正式授课?”

“快了,应该就在这几日。”

关于授课的先生,谢小凡去咨询过镇上的楚夫子。楚夫子教书育人十几年,虽算不上桃李满天下,可也为三山镇这十里八乡培养了不少人才。

在他以往教授的弟子中,想必应该有适合担任双河村教书先生的。

听闻谢小凡的来意,夫子非常的高兴!

“老夫听闻你如今已是三山镇游徼,你能够如此重视教育问题,出资建设学堂、教化于民,老夫非常欣慰!”这还是夫子第一次夸奖谢小凡。

这段时间他也逐渐听到了一些有关谢小凡的传闻。

听闻他不仅当上了三山镇游徼,还修桥铺路、救助流民,做了不少善事。如今更是出资办学,楚夫子对自己这个“顽劣”弟子的印象也逐渐改观了不少。

在他看来,修桥铺路虽是善举,可也是很多有钱人收买人心的手段。只有办学,才是真正惠及百姓、造福子孙的大善行!

随后听闻了谢小凡的要求,夫子考虑片刻后,向谢小凡推荐了一人,三山镇水东村童生韩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