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少瑾所说的事情,也就是对每一个政协委员的录像工作。虽然会议室有安装监控,但监控哪有一对一的“VcR”来的更好呢?

“都拍好了,所长,每一个人的微表情都拍的仔仔细细的!”特战队员们回道。

在依靠昏暗的会议室环境与光学隐身装置的情况下,有一些录像几乎是怼在脸上在拍摄了!

“很好,后续将这些录像送给科技局那边处理一下,记得配上字幕。”

林少瑾点头回应,这些录像也就是一个保底的工作罢了,等到之后会拷贝一份交给俞知国方面。

如果这些政协委员真的有犯蠢的人想回去告诉章总工今天发生的事情,这份录像便是给他们判死刑的工具。

不过林少瑾觉得,应该不会有这么蠢的人,毕竟会议室的监控摄像头一直都是亮着的呢。

“话说回来,阳澄湖那边的东西什么时候能送到?”林少瑾忽然又想起来森林的事情,便随口一问。

听到这话,一名特战队员回道:“后天就能到了。”

“嗯,时间上也差不多了。”林少瑾点点头。

所谓的阳澄湖的东西,就是几只即将产卵的母螃蟹和几十斤水藻罢了。

“森林”那边最重要的,最紧缺的东西就是无辐射的干净食物。他们那边也有一些无辐射的龙虾和螃蟹,但都是海洋野生虾蟹。

比起大闸蟹来说,这些虾蟹更凶猛一些。甲壳也相对于大闸蟹来说,似乎更坚硬一些。

它们的主要食谱更偏向于捕猎鱼类,也正因为这些原因,这些虾蟹是无法进行大规模养殖的。

所以这些大闸蟹和水藻对于“森林”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们将会帮助“森林”方面建立起一个稳定且高效的食物获取方式。

而这,也是林少瑾打算释放给“森林”的一个善意举动。不过这个前提条件是“森林”要和“武安”达成战略合作的协议。

关于协议的具体内容,就要林少瑾和社长亲自会面详谈了。

......

说到大闸蟹,此时此刻正值深夜,沈寒舟仍旧在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做着相关的研究工作。

根据沈寒舟的最新研究理论猜测,废土上的甲壳类生物之所以比战前的甲壳类生物的外壳更坚固。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可能是因为吃的放射性元素太多了。

这些元素基本上都是金属同位素,在核爆后的废土中,到处都是吸收过大量放射性元素生物。

在当前的食物链中,甲壳类生物因为体型的增大,似乎是重回了二叠纪的食物链的捕食者地位。

而不是如今的食腐、分解者地位。

因此,甲壳类生物或许是因为食用了大量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生物,在体内将这些放射性元素(金属)转化成了构成其外壳的成分。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甲壳类生物的外壳常常含有辐射,并且外壳如此之坚固。

因为它的外壳就是以钙为主,以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为辅,由几丁质连接聚合的这么一堆金属“合金”构成的!

——堪称生物界的装甲板!

另外,对于一些甲壳类和昆虫变得巨型化的这种现象,沈寒舟猜测是因为这些生物因为某些原因“返祖”了。

如果他的这一猜测是正确的,那这将会是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发现!一个关于巨型昆虫成因的重大发现。

在过去的生物学中,巨型昆虫的研究一直是蒙着一团迷雾。

有许多科研人员猜测,巨型昆虫的出现是由于二叠纪的大气压和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都远高于现在。

昆虫的呼吸系统主要是靠体表的气孔,含氧量越高,昆虫的体型便就能长得更大。

而在氧含量和大气压降低后,巨型昆虫便灭绝了。

这一猜测一直都是生物学的中的主流,并且有许多的实验数据支持。

不过还有一个比较冷门的猜测,那就是较高的含氧量会对昆虫的幼虫产生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水栖幼虫,水体的含氧量越高,体型越大的幼虫更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随着一代代的演化和适应,昆虫的体型也就越变越大。

而当时间来到二叠纪晚期,一些被捕食的动物演化成了速度更快的中温动物。

所以这些体型巨大,行动较为迟缓的巨型昆虫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生态体系而被淘汰了。

又因为含氧量降低,体型较小,速度更快的昆虫则是幸存了下来。

随着时间推移,昆虫改变了自身的生存策略,转而向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这里说的包括节肢动物。)

从之前对巨蝎的资料,还有对大闸蟹,以及其他废土的节肢动物和昆虫的研究工作可以发现。

巨型昆虫或者节肢动物确实是相比小型的更迟缓,这也就证实了这个冷门猜想的正确性。

也就是说,巨型昆虫的出现,一方面确实是由于含氧量高。但它只是巨型昆虫的出现原因。

巨型昆虫真正的灭绝原因是因为不适应新的生态环境。

就像是猛犸象灭绝以后,剑齿虎也就随之灭绝了。如同速度更快的猫科动物,取缔了剑齿虎的统治地位一样。

巨型虫子的统治地位也迅速被中温动物取缔,例如兽脚类生物。

而这,也佐证了一件事情。

“从现在的研究情况来看,巨型虫子的基因百分之百是被人动过手脚的。”沈寒舟对着身边的学生们说道。

巨型虫子不比小型虫子,它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生存。

而因为其特殊结构的问题,这些巨型虫子的散热是个巨大的问题,也因此,在平常的时候,这些虫子的速度比现在的恒温动物慢的多。

在二叠纪,这些虫子有比他们行动更迟缓的生物可以捕杀。但在22世纪,能比这些巨型虫子行动更慢的,也就是乌龟这些动物了。

或者四体不勤,缺乏锻炼的22世纪人类。

这些巨型虫子若是想捕猎比自己速度更快的生物,就需要加快自己的速度,但这样做,那很可能就会被自己散发的热量热死。

也正因如此,巨型虫子绝不可能是自然进化或者自然变异而产生的。

因为生物通常是会选择最适合自身生存策略的体型和结构。

很明显,除了那些依旧以腐殖质或者植物为食物的巨型虫子,其他以捕猎生物为食物的巨型虫子的身体结构并不适宜在22世纪生存。

它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自然界淘汰。

而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究竟是谁在制造这些必然会被自然淘汰的物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