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抛出问题。
孔衍植目光在工地上游动,人在这里,很少有多余动作,全是在机械的辅助下工作,甚至最忙碌的人也只是修理机器的人。
但效率大大提高是肯定的。
一万人能做到十几万人的工作,全部仰赖这些机械。
“陛下。”孔衍植深吸一口气拱手道,“话虽如此,但物质之外,无外乎人心。臣以为,先贤之言论,还是能很好统御人心的。若是不能解决人心变动之谬,这天下迟早要出事。
虽然陛下的大同论很美好,但真的能解决人心问题吗?
这天下,食利者,永远不会轻易放弃利益。
别人三代积累,缘何要输与十年寒窗?
现在所有人都在忙,或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六十年之后呢?早晚会有人重新扯会儒家的皮,或者干脆不扯儒家的皮,只需要在您的大同论上修改,您毕生追求,就被篡夺了。”
王三的笑容缓缓收敛。
没错,他遇到与教员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螺旋上升。
社会已经开始回旋,并且不被他的意志所主导,因为这是人心,这是整个社会上上下下的纠偏。
王三再厉害,拉着往前跑了两步,也得被拉着倒退一步。
因为生产力的普及没有那么快。
并且地方上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大顺现在要提前占领的资源点也太多了,因此需要不断从地方抽人去填补资源点。
虽然王三在布局以后,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是背井离乡,是乡愁,是哀怨,是对国家发展的不满意。
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不能是别人?
这就是他们的心思。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谁身上,都是千斤。
王三也是。
但他没办法,他得国太易,几年一扫天下,哪怕土改了,但太容易得到的,别人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这就是人性。
所以,王三若是强行往前走,或许能走,但拉扯的弦一定会紧绷,一旦断裂,那他就真的自绝于天下了。
如此一来,王三只能拿出大同论,拿出礼札,要是还不够,他打算停掉科举与考选,直接效法教员。
趁着他还年轻,将所有不安分的心思按住,然后一二十年之后重启科举。
现在他大体能做到,因为工业化需要读书人,正好大顺最缺的就是读书人,将他们全部塞进工业化的母机,去当燃料。
但这么做有风险,那就是对于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破坏性的。
明初朱元璋杀了一堆读书人,最后带来的就是整个大明的读书人与朱家离心离德,然后朱元璋被迫用藩王,再然后就是削藩与养猪。
大顺打天下的,哪怕喊出灭地主,还是有很多读书人象征抵抗一二,就投了。
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大明对读书人够狠吗?
而王三从建军之后就在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套规则已经固定下来,要是他现在破坏了规则,以后的人只会做得比他更过分。
所以,不能对付制度,只能对付个人。
但个人的影响力,是达不到震慑方方面面的。
儒家的回潮,也就开始了。
谁都想上车之后关上门,不让其他人上来,好让他们子孙后代不用这么辛苦。
都一样的。
“说吧。你若是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朕许你一个奉祀官的位置,入祠部管辖,如同僧道。”王三直接开口画了饼。
既然僧道都可以有僧录、道录,给一个奉祀官又如何?
到时候不给其他特权,打发他去孔庙当主持就是。
孔衍植暗暗松了一口气,不枉他这些年的调查与努力。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说:“陛下,此事倒也不难。天下诸藩,不习教化,若是全部普及教育明显不可能,那么不妨推进私塾教育,每年从国中遴选大儒外放,由大儒去教化当地百姓……”
“打住。”王三摆了摆手,“你这个想法,朕很早就想过了。且不说有多少大儒,光是前往海外,就没有几个读书人扛得住。”
“所以,需要孔子之后作为带头人。”孔衍植赶紧低头,“臣不求其他,作为孔氏之后,祖先能有教无类,那么草民以为也可以做到。
子尚且能周游列国,草民相信他们也可以。
至于能来多少,又有多少能去,陛下不妨开放孔庙的入庙资格,只要能教化子弟,有所功绩,都可以入孔庙供奉。
先贤先哲先儒,各有一众,如历代帝王庙一般,总会有人愿意搏一搏的。”
历代帝王庙……
王三想起了之前朝臣的一个提议,让他去祭拜历代帝王庙,但王三没有理会,只是让礼部按照明朝的老规矩处置。
现在看来,祭祀还是很有用的。
想到这里,王三转身看向王徵:“对了,让王卿准备的论文规格,弄好了吗?”
“这里。”王徵递给王三一叠书。
他接过来看了看,很完善的论文规格:“好。文庙本身就改了一次,再来一次也可以。还有之前有人提出封神的事宜,朕也应了。
从现在开始,孔衍植你就是奉祀官。回头写一篇檄文,召唤所有儒生自发前往直辖、藩镇边地,教化百姓。
私塾教育,朕也应下来了。
但要改个名,叫私立学校,朝廷要入股和考核。
学部也会给考试名额。
当然,私立学校也可以参加公考。
最后,发文天下,要求各地上报各地好人好事、古人好事等等内容,要开始全国范围内重塑旧庙与香火,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贴近大同。
你们孔氏也一样,从今往后,奉祀官的选择,由各地上报,你是衍字辈,那么你死后,下一代从兴字辈中选。全国范围明确的兴字辈孔氏子,都可以参与遴选。然后三代之后,准许其他大儒参选,明白?”
“这……”孔衍植瞪大了眼睛,他没想到王三会打这一出。
“这叫打造明星,本来不想这么早用的。但你说的不错,既然早晚会出现,那么提前用也没什么。”王三摆了摆手,将论文规格收好,直接的说,“衍圣公的爵位自然是没了,但大成至圣先师的名号朕还是可以给的。
尊孔不代表用儒,儒墨道法佛回,只要能对大同产生裨益就能用。
若是犯错,害了事,闹了灾,那么你就会跌落神坛,连带着你一起落地的就是你背后的儒家。
你不中用了,自然会有人踹开你自立一门。
所以,别塌房了。不能帮助国家进步的你,终有一日会被彻底清算,所以想活着就得做好表率。
好了回头安排一下,你直接去曲阜,孔兴燮若是想要上位,得跟全天下孔姓兴字辈的人争。
若是连带着你们也败了,到时候奉祀官说不定就从孟颜曾中选,甚至之后变成其他姓氏都可能。
毕竟兴儒之人,不乏一个孔氏,还有其他人。”
王三说完,就让人送走了傻了的两人。
“陛下,此举只怕天下会震动。”
“与朕何干?”王三反问,“朕给的是奉祀官,不是衍圣公。既然是奉祀,就没有规定一定要姓孔的人去接管孔庙。慢慢来,只要一个孔氏子犯错,就会有其他人抢着来。
他们孔氏只有三代人的时间,三代之后培养不出新的接班人,就得滚蛋换人来。
研究大同论的框架你也写好了。
朕需要一批民间智库,奉祀官就是饵料,不够还有地方性的神庙,考成法不仅官员有用,天地人神鬼都可以用。
之前,朕拘泥于国家的发展,而忽略人心,现在很多政令难有寸进。
那么该转换一下思路。
当官为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你若是为任一地,离任乃至亡故之后,你所管理的地方,还有人替你修庙,奉祀,你看看天下人会怎么想?”
王三说完,又看了看王徵笑着说:“你的功绩足够了,等你哪一天走了,朕会亲自下旨替你立祠,将你放进文庙,与历朝历代的先贤一道。”
“不妥吧……”王徵有点期待,但还是觉得不妥。
“心口不一。”王三哈哈取笑一句,王徵羞赧的偏过头轻声咳嗽。
“行了,你奠定了很多公理,整理出了很多定理,光是力学一篇全是你的名字,你就算想要摆脱崇拜,都做不到。所以,安心吧。
解决了物质,就该用荣誉充塞了。之前只是没有下定决心采用宗教的方向,现在决定了。自古以来就是立祠祭祀,没道理朕要害怕百姓会不会被蛊惑。”
王三背着手走了,他要去处理面对的问题。
信仰或许很难坚定,但荣誉与情怀,总会催生朴素的热忱。
后世那个时代都没人能抗拒族谱单开一页的诱惑,更何况眼前这个时代呢?
先进与落后,从来不是一定的。
实用才是最重要的。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明星化爱国者、开拓者,总比明星化油头粉面的小生要有象征意义。
而且每个有能力的大儒,朝廷可赐他们去安北军区单开一座陵,总会有追随者过去落户,还能填补安北军区的人口缺额。
好买卖,断无拒绝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