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生活与市场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让万界古人惊心,商场如战场,在古代地位不高的商人在未来却能兴风作浪。
天幕中下一组视频让古人陷入思考中,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有了一些新观念。
对于万界各朝各代的人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东汉末年至晋朝初期的人们。
天幕中《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响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笑谈中。”
接着是片尾曲:“暗淡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呜。
眼前闪烁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何惧生后评。”
天幕这些场景一出现,晋朝之后的王朝反应不一,而三国之前的,尤其是东汉之前的王朝帝王们满脸问号????。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心里都不由得一紧,以天幕的习性必有点评,搞个排名啥的。
他们只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局。
天幕旁白响起:“三国演义作者是明朝小说家罗贯中,首先要说明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天幕旁白先点明小说的出处,下面简单介绍了作者生平:“罗贯中,名本,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有
《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它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还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万界之中大明王朝太祖朱元璋和太宗\/成祖朱棣表情有点精彩。
“标儿,咱大明还出了一个小说家,看这天幕是啥意思?”朱元璋问道。
同样的一幕也在成祖朱棣这里上演,不愧是父子问的问题差不多。
而巧合的是同样是太子的朱标和朱高炽两人的回答出奇的一致:“爹,你别问我,我哪里知道。天幕决不是我们可猜测的。”
万界之中除明朝中后期及清朝和此后的世人知道这书的影响力,最为懵逼的当是汉朝。
“卧槽!我大汉朝又裂开了?西汉,东汉,三国?”
要不要这样啊,最为崩溃的当属汉光武帝刘秀。
“混账!是哪个不孝子孙丢了祖宗江山!”
汉献帝刘协看着天幕中的字幕,心里难受,可他却没办法说,因为没有权限。
天幕旁白并没有回答汉朝皇帝的话,而是介绍这部由中视拍摄的《三国演义》的过程和挑选演员遇到的问题。
旁白:“三囯演义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名着,有多个拍摄版本,94版无疑是最为经典的版本,无法超越。
不论是演员,台词都立足于原着,许多语言既要考虑忠实于古代语言又能让现在观众能听懂。
于是,在屏幕下打出字幕,让观众更好的体验三国时期文化,华夏文化中最为精华的东西。
三国演义无疑是一部好的文学艺术,为了拍摄好这部电视剧,从导演,演员的选择,服装道具,舞蹈,音乐等尽量接近历史。”
双系统为了让古人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电视剧,也用古人能理解的方式作出了解释。
“原来演员就是戏子,这演的也太逼真了。”古代普通百姓只是看个热闹,而万界帝王将相却是另一种思维。
秦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末年的武将们吐槽:“这武将铠甲如此好,如果有就太好了。”
再看看自己身上穿的甲胄,顷刻之间就不香了。
更不用讲那些士兵,有一套像样的皮甲就不错了。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看看士兵的衣甲打扮再看天幕中衣甲,心酸了。
“我们更像一群叫花子,不是讲接近历史吗?后世之人拍戏用的道具看上去也比我们穿的强太了。”
这可真是酸到家了,而明朝的皇帝一句话,让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人破防了。
“这怎么看,武将的铠甲更像大明朝的。”
天幕:“拍摄三国演义时,考虑的服装美感,结合了隋唐宋明铠甲的特点而制作了服装道具。
再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描述中也是以明代甲胄为蓝本来写的。
完全按照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样式制造失去了服装美感,看上去像叫花子,观众就会失去兴趣。”
天幕旁白如此解释,古人都听明白了。
最炸裂的当属魏,蜀,吴三国及之前的曹操,袁绍,袁术,孙策,孙权,刘备等诸侯。
“你们有没有搞错,为了拍戏而且还是讲的是我们,问过我们吗?”
“这天幕中所言的后世子孙,拍戏用的道具也太逼真了吧。”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人吐槽不断,他们的话有些显示在天幕中。
然而天幕没有理会,继续介绍挑选演员的过程:
“导演,你在选演员的时候有什么想法,选演员时所演的人物都给演活了。”
“对啊,我们都以为摄影师穿越到三国时期,直接录制呢。”
“就是,还以为三国人物活过来了或者本色出演,在演自己呢。”
导演:“我记得选演员演诸葛亮时,有好几位抢着来演,没有一个令我满意的。却意外找到适合演周瑜的人。”
洪宇宙:“当初我是想演诸葛亮的,那时也要挑周瑜角色,结果化妆师给我化妆成周瑜,导演一看就你了,周瑜扮演者有了。”
“于是就有了大家看到的周瑜形象,我也没想到把美周郎给演活了。”洪老师说道。
“你这算是很顺利的,导演找我演诸葛亮,好嘛,许多人写信认为我不适合演诸葛亮,一直以来给观众的印象是奶油小生,认为不能将诸葛亮这样的国民男神演好。”唐老师也是苦笑。
导演:“我还是坚持让唐国强来演诸葛亮,试镜后也的确有些问题,找原因是化妆师,造型师没有设计好,重新搞,正式上演时观众是认可了人物造型,剩下的全靠演员功底了。”
东汉末年草芦中的诸葛亮看着天幕中扮演自己的人物造型,又看看自己笑道:“哈哈哈,真假诸葛亮,天幕中的戏子还真有几分像我。”
东吴孙策:“公瑾,没想到后世之人扮演你,入木三分啊。”
“主公,这人若不是与瑜在相貌上有差异,恐怕主公真假难辨矣。”周瑜心里也一惊,这戏子如此了得,演得岂止是入木三分,太像了。
孙权:“孤是这个形象?来人请画师,孤要把真容留于后世。”
不仅仅是孙权,东汉诸侯有一个算一个,都叫画师画下自认为威武霸气的形象,要留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