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新战国七雄 > 第70章 宁远之战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早,被唐军动静惊到的清军也大举摆开阵势,康熙皇帝亲临前线,登上西台山,在黄罗伞盖下拉开千里镜,查看敌军形势。

本来清军依营而守,又有宁远坚城,拒不出战之下,唐军气焰再盛也只能徒呼奈何。

但圣祖皇帝是何等好面子的人物,前些日子又刚刚血虐了大元,怎么能在这里露怯。

既然唐军敢来挑衅,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出营列阵,干他丫的。

唐军沿着烟台河、小摸山、西山一线摆开,战阵绵延二十余里。

前排将士俱都是明盔明甲,在初春阳光的照射下,好不耀眼。

再细看下,当面无论是中军还是左右翼,都是步卒为主,看来骑兵是布置在了后方。这种布阵方式也是战场的地形决定的。

一般而言,骑兵布置在左右两翼最合适,近可侧攻敌军,退可掩护中路。

但西边山陵遍布,东边靠海跑马不便,都不适合骑兵施展,索性便放在后方压阵了事。

再向小摸山转去,影影绰绰间不甚真切,只大概看到一群人汇聚在山顶,应当是大名鼎鼎的太宗皇帝也在领着诸将查看敌情吧。

麻子哥收起千里镜,却没有下去歇息,而是看向山下的清军战阵向麾下大将问道:“费扬古,今日之战,可破唐军否?”

这边雍正的老丈人答道:“回陛下,小败唐军不难,却难言大破。”

“这却是为何?”康熙虽然也读过不少兵书,又是御驾亲征,但真要说军旅之事,比之费扬古、图海这样的老将那定然是差得远了。

“我军虽三十年未有大战,士卒颇有怠惰,但训练倒也尚可,辅之以火枪大炮之利,又有人数优势,兼且新败元军,士气高涨,挫败唐军不难。”费扬古给出自己的理由。

八旗兵战力下滑也是个缓慢的过程,远不至于入关就塌方的地步。

康雍和乾隆早期,通货膨胀还没那么严重,八旗人丁压力也没那么大,财政收入比较丰裕,训练费用有保证,纵然没有了老祖宗深山老林里杀熊搏虎的血性,基本的战斗素养还能保证。

甚至因为引入了新式装备,战力更胜清初。

乾隆皇帝更是用出旗为民的大杀器,节省财政开支,保障旗人待遇,强行让八旗兵的战斗欲望多维持了一些时日。

再后来嘛,旗丁繁衍日盛,兵额不足,两三户甚至更多人家轮着出一丁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么十几二十口人指望着一个人的收入养家糊口,日子过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自乾隆年间达到四五千万两白银外加几百万石粮食的巅峰后,大清国的财政收入在很长时间内便维持在这一水平。

在通货膨胀和财政支出日益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大清国自乾隆晚年开始,也开始感受到了明末钱不够花的痛苦。

明代拖欠军饷,大清国有样学样,本来工资就低,财政还打折拨付,到了营里再被上级克扣,然后没事拖上一年半载,这种待遇下,日军打过来我扔枪跑路那不是太合理了。

当然了,不管十九世纪的八旗如何颓废,康熙手底下十八世纪初期的旗丁显然还有些看头,不然雍正皇帝的老丈人也不会对此战这么有信心。

费扬古接着说道:“虽然唐军可败,遽然之间却难以摧枯拉朽。奴才也跟关内过来的旗兵了解过唐军作战经过,真乃经制之师也,且士卒悍勇,非小挫能灭其势。辽西走廊一带地势狭长,不利骑兵追击,唐军又将营地修的如此坚固,我军纵胜,也难以扩大战果。最后不过是继续对峙,直到一方退去。”

听了费扬古一番言语,麻子哥有些失望,又看向图海,这位满洲正黄旗的大将躬下身子:“奴才亦是如此以为。而且,今日之战,多半不会打成决战态势。最后大概是两军碰撞一番,各自收兵回营了事。”

康熙手指了指对面唐军的庞大阵容奇道:“这唐军大阵绵延,气势汹汹,难道只是唬人用的吗?”

阳光照射下,府兵们的扎甲闪着寒光,慑人心魄,较之清军暗淡的棉甲要气派多了。

这么豪华的阵容摆出来,要说只是用来吓人,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图海道:“以两军之盛,三十余万人猬集于此,兵力无法展开。我军坚城大寨,又有人数优势,唐军在没有反复试探摸清楚虚实的情况下,定然不敢全军压上,否则一旦溃败就算依托营寨稳住阵脚也会军心震动。那李世民既是用兵大家,当不至于如此冒进。”

费扬古在一边也是微微颔首,看来对搭档的判断很是赞同。

那便是错不了了,都是军中宿将,既然判断一致,想来结果当不会偏离到哪去,这让期待一场如同科尔沁草原之战般摧枯拉朽大胜的圣祖皇帝很是失望。

有清一朝,诸多皇帝都是好面子的主,麻子哥、中二少年和十全老人这三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要是先败忽必烈,再破李世民,那自己该是何等威风。可惜,现在看来这第二个目标只能延后。

向来好名的麻子哥只得摆摆手,吩咐几位去具体指挥战事,自己又继续拉开宝镜搜寻猪头山一带,看看能否找到李二哥这位赫赫有名的雄主。

相较于清军对唐军实力的判断,唐国将领们对大清实力的判断就有些不太准确了。

跟顺治年的清军比起来,康熙末年的八旗兵在箭术上确有不如,但在火器上的造诣却远远胜出。

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清准战争,这些战乱大大提升了清军火器化水平。

和许多人想象中的大清以骑射取天下进而对火器弃置不用的刻板印象不同,八旗兵向来重视火器的应用。

康熙年间造了900多门大中型火炮,宽裕的财政支持下,这些炮的质量可比明朝末年数以千计的各种将军强上不少。

除了火炮,火枪兵的比率也提升了不少,自造的传统鸟枪和仿制中亚的大鸟枪,威力也很不错。就火力水平而言,毫无疑问要比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顺治朝强多了。

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清军的火器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和通泊之战京师八旗家家披麻戴孝后,大放异彩的准噶尔赞巴拉克大鸟枪迅速在清军中普及开来。

等英军浮海而来的时候,大清国的火器部队早已经成了大头,而不是想象中拿着大刀长矛和弓箭的冷兵器军团。

被太宗皇帝寄予厚望的炮队毫无悬念地被清军彻底压制。

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劣势,让闪亮登场的新式兵种还没来得及大放异彩便被打得满头包。

几个倒霉蛋被炮子开了瓢,价值高昂的火炮被打的七零八落,炮身开裂、炮车毁坏、大炮砸在了地上,拉炮车的挽马受了惊吓,在队列中四处乱窜。

李二也是郁闷,本来想着炮营在手,至少可以和对方轰个旗鼓相当,结果却是如此拉垮。

无奈间,只得下令炮队后撤,步队提前出击,击破敌阵。早就蓄势待发的诸部,在令旗挥舞战鼓隆隆间,开始缓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