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泉明月 > 第211章 乡兵大保甲队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陈友河在面对县令程似道的询问时,将水稻田能够带来高产的因素解释的非常详细。然而,陈达广的脑子依旧难以理解为何陈友河家那块田里的水稻穗粒,比他们家田里的水稻穗粒更高产的原因。

不过,不管怎么样都好,那块稻田收割后的稻谷都将直接上交给县太爷,是全部,全部都交给县太爷,一粒稻谷都不会留下。

当然,在听到陈友河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身为他亲叔叔的陈达广心里还是觉得很可惜,心里也很是不舍。

然而,他心里也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这块稻田最后的收成能成功落地。

否则,说不定在某一个夜里,这块田中的禾苗,不会被某个不知名的原因一把火给付之一炬。

四人没用多少时间就来到了村尾陈友河的家中。

刚进远门,便听到身后传来泼辣的询问声:“陈友河你把那一亩地的黄豆弄哪里去了?为何晒谷场里咱们家的黄豆,只剩豆苗,没见了豆豆。”

谢秀儿在后面追着四人进了院子。

原来,下午她将二十多两银子发放出去之后,便兴致冲冲的跑去晒谷场准备翻锤黄豆。

晌午的时候,她从梅沙圩回村时,路过晒谷场看到了自己家晾晒的黄豆苗。又想着丈夫去了梅子窝与县令大人谈事情,也不知道还要多长时间,莫要耽误了黄豆苗的脱荚,便去晒谷场看看情况。

可到了场地一看,晒谷场上她家的那块坪地里只剩下一些空瘪的豆苗,黄豆是一粒也没见着。

正当她气鼓鼓的开始寻找黄豆的去处时,耳边响起一个声音说道:“弟妹呀,你不知道呀,你家这坪里的黄豆,全都让县太爷的长随收走了。我看着友河亲自带人过来收拾的。至少得有一百来斤呢?”

旁边收拾豆苗的婶子告诉气鼓鼓准备骂人的谢秀儿。

于是,这才有了刚才谢秀儿一回到院子里就质问丈夫的话。

“秀儿你别着急,你说的那些黄豆,我留了二十斤在小春那谷场里放着,其他的豆子,我都送给了县太爷。”

陈友河拉着妻子解释,这个时候两个长辈都在场,别弄得给长辈看笑话了。

“你送那么多黄豆给县太爷做甚?”

谢秀儿诃道。

“谢氏你好好说话。这事我们都知道的。你别着急,等友河说完,你在发脾气不迟。”

陈达田见谢秀儿倔脾气上来了,非得让陈友河给个说道,便劝阻起来。

“那一批豆子,颗粒粗壮,且当初还在地里时苗豆长得非常壮实。我将豆子送给县太爷,让他拿了去做来年的豆种。”

陈友河解释道。

“你……你气死我了。我……我还想着,拿了那些粗壮且高产的豆种送些给娘家做明年的豆种,再匀些给村里的乡亲,你给县太爷一人就送了一百多斤……你……你……”

听完丈夫的解释,谢秀儿心里依旧气愤得难以释怀。

“嫂子莫生气,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友河哥可不是白送了那一百斤黄豆给县太爷。他用那一百斤黄豆,换了一个官身呢?”

陈友水见谢秀儿无比心疼那一百斤粗壮的黄豆,便神秘的说道。

“什么官身?他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人,还能得了官身?哼,想来也不会是甚实用的官老爷。”

谢秀儿确实不信。

“那可不一定,咱们村从今儿起,便是有团练乡兵大保甲份额的村落了。从今往后,咱们村团练乡兵之时,再也不用隶属桐江村,而是与梅沙圩为同一个级别的大保甲队团练乡兵。”

陈友水兴奋的解释道。

“乡兵大保甲队!”谢秀儿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是的,咱们村可以组建自己的护村乡兵保甲队。这可是能训练三百人的官身呢?”

陈友水继续解释道:“嫂子,桐江村的护村乡兵保甲队,才两百人的训练名额呢。”

“要这么多乡兵的名额有甚用,村里的壮丁总共才百十个,哪里有这么多人去参加团练!”

谢秀儿不屑的说道。

“呵呵,这你就不懂了吧。咱们村有三百人的团练配额,便能集合附近村庄的壮丁进行编队,到时候,若是真有流民来扰,咱们村便有更大的自主权了。”

陈友水又道。

这话谢秀儿听懂了,也就是说真遇上流民作乱,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天灾,陈友河就可以组织三百人的队伍结成乡兵团练大保甲护村队伍。

“再说了,日后要是咱们再遇上今日石头身上发生之事,我们村里的人就算将对方打死了。也可以说是乡兵保甲队为了保护村民生命安全,出手重了造成的误伤,村里的人也不用判刑,只要赔些银钱就行了。”

听到陈友水这句话,谢秀儿服气了,有这么好的事儿,日后谁还敢来村里欺负她们家,恩!这一百斤黄豆还真是值了。

几人在院子里说话的功夫,陈新泉已经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听到陈友水的话,他心知自己的谋划算是成功了。

衡州府石鼓书院。

谢江南下了课便往家走,可还没走出几步便被人叫住。

“润文兄请留步。”

叫住他的人是衡州府上一科院试的举人宋时喧。

谢江南闻言,止步回身看向叫住自己的宋时喧。

“不知德安兄有何事?”

宋时喧笑笑说道:“时辰尚早,不如寻处僻静之地聊聊。”

谢江南与宋时喧并没有多少交情,平日里连招呼都没打过,面对宋时喧的突然邀请,谢江南有些错愕。

不过,他也没有拒绝,他听说过一些宋时喧的事情。

宋时喧是府城附近一个小家族的子弟。他今日的成就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家族对他的资助也非常重要。这一情形和经历与他谢江南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只要不是太耽误时间,小弟愿随宋兄同行。”

谢江南不知宋时喧有什么事情要对自己说,这段时间他一直静心读书,外出的时间并不多。对衡州府之外的消息,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