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队的斤斤计较不同,这些富家公子,那可真正都是不差钱的主,因此,兴汉镇一路上的接待处,居然意外地实现了盈利。
草料钱、饮马钱、饭食钱,这些只是常规,要记录在册的,那些不知名目的各种打赏,才是沿途各接待处收入的大头,习惯了呵护灾民的接待处,怎么也没有想到,开春时节,居然会迎来这么一波意外的客流。
相互的交流之下,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刺史府,这时刺史府的首脑才知道,这帮长安纨绔,居然是前来享受兴汉镇文化盛宴的。
那还犹豫什么?造纸工坊的库存足够,只是要辛苦出版社和印书坊了,没办法,只能临时扩产了,好在济民垦区就在近旁,加上一个冬天的忙碌,识字人口大增,总算不缺基础识字人口了,那些刚刚获得乙等学历的人,成为了出版社和印书坊的香饽饽。
白大夫、白珊和白天几乎是连轴转,就连南下商队回归庆功会都顾不上出席了,出版社以每天五十本的效率,大量产出各类读物,印书坊三班倒地印刷各种书册,一时间文化产业大兴。
陈飞也没有出席庆功会,因为他正在实验室忙碌三色套印的事情,利用铜铁等矿物原料,实验室已经可以产出十几种各色颜料了,这些矿物颜料配合无色油墨,作为丝网印刷的重要部分,一旦解决了彩色油墨的问题,那彩色印刷物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丝网印刷的效率较低,而且在纯手工操作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刺史府也只能拿出这么多了。
至于那些由木工中的巧匠提前刻好的画版,只需使用彩色油墨,就能让画册变得生动起来,虽然在陈飞看来,这种抽象的画册简直没法看,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已经算得上精美了。
南下商队回归得非常及时,他们不但带回了春耕急需的种子和桑苗,而且带回了很多关于蚕桑的产业工人,种子带回的当日,就由农事部按照之前的规划,通过早已等待在码头的小火轮向惠民垦区送去,而那些经历了长途跋涉的桑苗,则在老高的组织下,在温室当中栽培了起来。
桑树的扩繁是相当快速的,这些桑苗在出芽之后,只需短暂的数日时间,就能利用嫩枝扦插和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扩繁了。
而逐渐回暖的气温,让温室当中的温度,更加适合这些经历了休眠期的桑苗,可以说是适逢其会了。
至于那两千多的桑蚕人口,早已在济民垦区的屯堡有了安排,只需通过集训之后,他们就能很快融入到济民垦区的开发当中,按照老高的计划,第一批桑苗出圃的时候,正好是这些桑蚕从业者进入屯堡之时。
当然,对于这些桑蚕从业者的培训,可不仅仅是脱盲那么简单了,作为一个农技工作者,老高对于桑蚕绝不陌生,更何况,有一定文献打底的老高,在重温了这些知识之后,很快就满血复活,编写了一本后世流传甚广的桑蚕手册。
在桑蚕手册当中,不但有如何高效栽培桑树的说明,更有如何养殖蚕儿,如何防止蚕儿生病,如何让蚕儿高效吐丝结茧,如何缫丝和纺织的详细说明,可以说,这本薄薄的几十页的桑蚕手册,首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桑蚕这件在外人眼中很神秘的事情,讲述得通透。
随着桑蚕手册一起的,还有食用菌栽培手册,各类蔬菜和农作物的栽培手册,这个系列的栽培手册,初次出版发行,就达到了三十多种,之后更是连年增刊,成为了兴汉镇农事百科全书的基础。
济民垦区大农场,这片位于大河沿岸的沙荒地,在经过了上万人十多天的整修之后,成为了一片沟渠纵横,完成了开垦的处女地,完成了开垦的沙荒地上,此刻已经种植了豌豆,因为沙荒地比较瘠薄,除了从养殖场运来了大量的经过发酵之后的粪肥之外,种植具有根瘤菌的豆类,是快速提高地力的最好方式。
这种从洛阳周边运来的小豌豆,其生长期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天,不但是极好的固氮作物,更是极好的度荒作物,才种植不过四五天,那些早播的沙地,就已经露出了嫩绿的幼苗。
高大丰是二泉堡派送来的新农学学习人员,他在完成了自家所有荒地的开垦之后,就被选派来大农场学习,而他学习的,正是玉米和土豆的种植技术。
当然,无论是玉米还是土豆,都要在这季豌豆收获之后才会进行,但作为半读半耕的学习人员,他们这批六千人的学习大军,被分为了两个班,三千人上午学习,三千人上午劳作。
大农场的六万亩耕地,已经由这些学员进行了认领,他们将配合农场的职工,每人包保十亩农田,直到经历一整个生产季。
在此期间,他们要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还要每天独立完成学习笔记,更是要在为期一百二十天的学习当中,把自己的学历提升到乙中或乙上。
当然,认真学习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享受到激励的,高大丰就是这样的人,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不但在劳动当中积极用心,更是在学习当中格外刻苦。
自家媳妇成为电讯员的事情,深深地刺激到了高大丰作为男人的荣誉感,高大丰已经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完成乙等上学历的考取了。
“高大哥,回去吃中饭了!”这是同样来自二泉堡的杨力在招呼高大丰了。
这位杨力,是乾州移民,是二泉堡选送来学习的两人当中的另一人。
“哦,就来。”高大丰用铁铲堵上了毛渠的渠水,顺便把几条用柳条串着的小鱼拎在手中。这些小鱼是开河之后,顺着渠水游来的,在渠水渗入地下之后,这些小鱼就被搁浅在了沙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