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白话封神演义新 > 周武王鹿台散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众诸侯都上了九间殿,只见丹墀下的大小将领、头目等人,一个接一个,整整齐齐地簇拥在两旁。姜子牙传下命令:“军士们,首先去救灭宫中的火焰。”

武王对姜子牙说:“纣王无道,残害生灵,而六宫就近在咫尺,那些宫女、宦官被害得更惨。如今军士们去救火,可能会波及无辜。相父你应该首先下严令,不要让他们再遭受陷害了。”

姜子牙听到这话,急忙传令下去:“所有军士人等,只允许救火,不得肆意行暴,虐待百姓。胆敢有违抗命令,擅自拿取六宫中一物,或者擅自杀害一人者,立即斩首示众,决不姑息!你们都应该清楚知道。”

命令一下,只见众宫女、宦官、侍卫、军官齐声高呼“万岁”。

武王在九间殿暂时驻留,与众诸侯一同观看军士们救火的情景。突然,武王抬头看见殿东边摆放着黄澄澄的二十根大铜柱,于是好奇地问道:“这些铜柱是用来做什么的?”姜子牙回答道:“这些铜柱是纣王所制造的炮烙之刑的刑具。”武王听后不禁感叹:“太可怕了!不仅受刑的人极其凄惨,就连我今天看到这些刑具,也感觉心惊胆裂。纣王真的是太残忍了!”

接着,姜子牙引领武王进入后宫,来到摘星楼下。他们看到虿盆里蛇蝎上下翻腾,白骨暴露,骷髅乱滚;又看到酒池内阴风惨惨,肉林下冷露凄凄。武王又问:“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姜子牙解释说:“这是纣王所设置的虿盆,用来杀害宫人的;而周围的就是肉林和酒池。”武王再次感叹:“太悲哀了!纣王竟然如此没有仁心,以至于做出这些残忍的事情!”他无法抑制内心的伤感,于是作诗来纪念这一悲惨的场景:

成汤祝网德声扬,放桀南巢正大纲。

六百年来风气薄,谁知惨恶丧疆场!

这首诗表达了对成汤仁德的怀念和对纣王残暴的谴责。同时,武王又伤感于炮烙之刑的残酷,再次作诗以纪念:

苦陷忠良性独偏,肆行炮烙悦婵娟。

遗魄常傍黄金柱,楼下焚烧业报牵。

这首诗控诉了纣王对忠良的陷害和对美色的贪婪,以及炮烙之刑的恐怖和残酷。同时,也暗示了纣王最终自焚身亡是其罪行的报应。

话说武王来到摘星楼,看到余火还在燃烧,烟雾缭绕,烧得一片狼藉。有些无辜的宫人也在这场劫难中丧生,他们的遗骸尚未完全烧尽,散发出难闻的臭味。武王看到这一切,心中更加不忍,急忙吩咐军士们:“快将这些遗骸抬出去埋葬,不要让它们暴露在这里。”

然后,武王对姜子牙说:“不知道纣王的遗骸被烧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另外找出来,以礼安葬,不能让他暴露在天地之间。我们作为臣子,如果这样做,内心怎么会安宁呢!”

姜子牙回答说:“纣王无道,人神共愤,今天他自焚而死,实在是他的报应。现在大王您要以礼葬他,这确实是大王的仁爱之举。”

于是,姜子牙吩咐军士们:“仔细检点遗骸,不要让它们混杂在一起。必须找到纣王的遗骸,为他准备衣被和棺椁,以天子的礼仪来安葬他。”

后来有人作诗感叹成汤的王业就这样结束了:

天丧成汤业,敌兵尽倒戈。

积山尸遍野,漂杵血流河。

尽去烦苛法,方兴时雨歌。

太平今日定,衽席乐天和。

话说姜子牙命令军士们寻找纣王的遗骸,准备以礼安葬。

且说众诸侯与武王一同前往鹿台。当他们登上台顶,眼前所见让他们惊叹不已。那阁楼高耸入云,飞檐走壁,亭台楼阁重重叠叠,殿宇巍峨壮观。雕花的栏杆,玉制的装饰,栋梁上都是金光闪闪。明珠异宝、珊瑚玉树镶嵌其中,构成了一座座琼宫瑶室、绣阁兰房。不时地,万道霞光从中散发出来,顷刻间又有千条瑞彩交织,真是让人目眩神迷,心摇神荡。

武王点头赞叹道:“纣天子如此奢靡,耗尽天下之财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怎么可能不亡身丧国呢!”姜子牙说:“古今之所以有那么多国家丧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避免奢侈而衰败的。所以圣明的君王再三叮咛垂戒说:‘宝已以德,毋宝珠玉’,这是很有道理的。”

武王说:“如今纣王已经被消灭,天下的诸侯和百姓都受到了他的剥削之祸、荼毒之苦和征敛之烦。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寝食难安。现在我们不如将鹿台上聚积的财物分发给诸侯和百姓,将钜桥仓库里囤积的稻谷用来赈济饥民。这样可以让万民得到复苏,享受一天的安康之福。”姜子牙说:“大王说得对,这真是国家和百姓的福祉啊!应该迅速行动起来。”于是武王命令左右去发放财物和粮食。

这时,后宫擒获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并带到殿前。姜子牙下令将他推上来,众诸侯都切齿痛恨。不一会儿,武庚被推到殿前跪下。众诸侯齐声说道:“殷受无道,罪孽深重,人神共愤。

姜子牙说:“众诸侯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但武王急忙制止说:“不可以这样做!纣王肆行不道,主要是受到群小和妖妇的迷惑,这与武庚有什么关系呢?纣王炮烙大臣,即使是贤明如比干、微子这样的人都不能匡正救助他们的君主,更何况武庚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现在纣王已经被消灭,我们与武庚并无仇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应该随意杀戮无辜。等到新君继位时,我们将分封土地给他,以保存商朝的祭祀,这正是为了回报商朝的先王。”

东伯侯姜文焕站出来说:“元帅在上,现在大事已定,应该立一位新君来安定天下诸侯和士民的心。天不能没有太阳,国家不能没有君主。天命所归,应该归于至仁之人。现在武王仁德闻名四海,天下归心,应该顺应天命,登上大位,以安定天下民心。况且我们众诸侯入关,辅佐武王讨伐无道之君,正是为了今天的这件大事。希望元帅能够担当此任,不要迟疑,辜负众人的期望。”

众诸侯齐声附和说:“姜君侯说得有道理,正合我们的心意。”姜子牙还没来得及回答,武王就惶恐地辞谢说:“我德薄才浅,名誉未着,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做事,只求少犯错误以继承先王的基业,哪里敢妄想登上大位呢?况且君位责任重大,只有仁德之人才能胜任。请各位贤侯共同选择一位有德之人来继承大位,不要让他辜负了这个职责,给天下带来羞辱。我和相父将早日回归故土,恪守臣子的本分。”

旁边有东伯侯大声说道:“大王此言差矣!天下最有德行的人,还有谁能比得上大王您呢?现在天下归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难道还有别的原因吗?不就是因为大王您能够救民于水火之中吗?而且天下诸侯如影随形、如云聚集般跟随大王讨伐无道之君,他们的爱戴之心是发自内心的。大王又何必一再推辞呢?希望大王能够顺从众人的意愿,不要让众人失望。”

武王说:“我姬发有何德何能?希望各位贤侯不要再坚持这个提议了。我们还是应该广泛听取众人的意见,以服天下之心。”

东伯侯姜文焕说:“以前,帝尧因为高尚的品德被上帝选中,得以继承大位。后来他的儿子丹朱不成器,帝尧便寻求贤人让位,众臣推举了舜。舜以他的重华之德继承了尧的天下。后来,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成器,舜便把天下禅让给了禹。禹的儿子启贤明能干,继承了夏朝的基业,所以夏朝一直相传了十七世。到了桀的时候,因为无道失去了夏朝的政权。成汤凭借高尚的品德将桀流放到南巢,讨伐夏朝并得到了天下。商朝传了二十六世到纣王,他大肆无道,恶贯满盈。大王您凭借高尚的品德与众诸侯一起奉行上天的惩罚,现在大事已定,能够继承大宝的,除了大王您还有谁?大王又何必一再推辞呢?”

武王说:“我怎么敢与禹和汤这样的贤哲相提并论呢?”姜文焕说:“大王您不动干戈,以仁义教化天下,使得风俗变得美好,三分之二的天下都已经归附于您。因此凤凰在岐山鸣叫,万民安居乐业。这是天人相应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大王您的政治德行,与禹和汤相比又有多少逊色呢?”

武王说:“姜君侯一向有才德,应该成为天下之主。”忽然听到两旁众诸侯一起上前大声呼喊:“天下归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大王为什么苦苦推辞?这太违背众人的意愿了!况且我们在这里会盟,难道是一朝一夕之力吗?无非是想立大王为君,再见到太平的日子。如果大王舍弃这个机会而不接受,那么天下诸侯就会瓦解,从此生乱,使得天下再也没有太平的日子了。”

姜子牙上前急忙制止他们说:“各位贤侯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顺的说法。”这正是:姜子牙一计成就王业,使得诸侯们纷纷拜见圣君。

在九间殿内,众诸侯见武王一再推辞,纷纷争论不休。姜子牙于是出面制止,对武王说:“纣王祸乱天下,大王您率领诸侯明正其罪,天下无人不心悦诚服。您理应正位为君,号令天下。想当年,凤鸣岐山,祥瑞降临周地,这是上天垂青的征兆,绝非偶然。如今天下人心向周,正是顺应天意的时候,机不可失。如果大王今天坚决推辞,恐怕会令诸侯心寒,各自回国,天下将再次陷入混乱。这绝非大王您讨伐纣王时的初衷,也会深深辜负百姓的期望。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武王回答说:“众位诸侯的美意我心领了,但我德薄才浅,恐怕难以胜任此大任,唯恐给先王丢脸。”东伯侯姜文焕说:“大王不必再推辞了,元帅自有主张。”他转而对姜子牙说:“请元帅速速行事,不要拖延,以免人心涣散。”

姜子牙急忙传令下去:“立刻绘制图样建造高台,撰写祝文昭告天地社稷。待到有更贤能的人出现时,大王再让位也不迟。”众诸侯明白姜子牙的意思,纷纷附和答应。周公旦自告奋勇去负责建造高台。

后人有诗赞颂这一历史事件:朝歌城内筑禅台,万民欢呼声震天。邪恶之气已随纣王的余焰消散尽净,和煦的春风开始吹向太阳所在的方向。岐山之上凤凰鸣叫预示着吉祥如意,宫殿之中歌声阵阵进献寿酒。从此四海之内和谐安宁繁荣昌盛,周家的国运再次昌盛开启。

周公旦绘制了图样,在天地坛前建造了一座高台。这座台高三层,按照天、地、人的三才之象和八卦的形状来设计。正中设立“皇天后土之位”,旁边立有“山川社稷之神”。左右两侧分别有代表着十二地支的“十二元神”旗号,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按照地支的顺序立在那里。前后还有代表着十天干的“十干”旗号,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各自立在本位上。

祭坛上还有代表四季的正神方位,即春日的太昊、夏日的炎帝、秋日的少昊、冬日的颛顼,中间还有黄帝轩辕。祭坛上陈列着各种祭器,如笾豆、簠簋、金爵、玉斝等,并摆放着各种祭品,如生肉、炙肉、干肉等,还有鱼、肉酱等美味佳肴,一切都准备得井井有条。

香烟袅袅升起,在宝鼎中燃烧;鲜花插在金瓶里,装饰着祭坛。姜子牙这才请武王登上祭坛。武王再三谦让后,终于开始祭坛。八百诸侯整齐地站立在两旁,周公旦高举着祝文走上祭坛开始宣读。祝文的内容如下:

“在大周元年壬辰,越过甲子日的黎明时分,西岐的武王姬发谨敢向皇天后土神只昭告:啊!只有上天惠爱百姓,只有君王奉行天意。那殷商的纣王不能顺应天命,自绝于天下。我姬发继承了祖宗世代相传的仁爱之德和列位圣君沿袭下来的恩泽。我这个小子怎么敢违背他们的意愿呢?我恭敬地顺应天命,讨伐商朝的罪行,现在要在商朝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王朝。

周公旦读完祝文后,将其焚烧,完成了对天地的祷告。只见香烟在空中弥漫,吉祥的云气在地上缭绕。那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拂,祥云满天,确实是繁荣昌盛的时代应运而生,太平景象与往常截然不同。朝歌的百姓们挤在一起,满地欢呼。

武王接受了册命和宝玺,即位为天子,面朝南方端坐在高高的位置上。音乐奏响了三遍,众诸侯纷纷手持笏板山呼“万岁”,向武王表示祝贺。祝贺结束后,武王传旨大赦天下,释放囚犯,减轻刑罚,让百姓们感受到新朝的恩泽。

众人簇拥着武王走下祭坛,来到宫殿的庭院中,再次向他表示祝贺。武王传旨命令摆设九龙装饰的宴席,大宴八百诸侯和群臣,共同欢庆这个盛大的时刻。在宴会上,众人畅饮美酒,欢声笑语不断。百官们感觉时间已经很晚了,便纷纷告辞离开宫殿,感谢武王的恩典。

后人阅读历史时,看到武王凭借一场战争就拥有了天下,君臣之间和睦相处、共同欢乐的情景,便作诗来歌颂他:

“祭坛上香风缭绕围绕着圣明的君王,军民们高兴地跳起舞蹈来庆祝这个盛大的时刻。江山依旧承载着前人的期望和遗愿,社稷重新焕发出欢乐和活力。金色的宫殿在晨曦中显得更加辉煌壮丽,仿佛有仙人在掌中舞动;玉阶上时不时传来佩环相撞的声音,忙碌而有序。在这个和谐美好的清明世界里,万民们齐声歌唱、欢庆不断。”

次日,武王设朝,众诸侯前来朝贺。朝贺结束后,武王对姜子牙说:“殷纣因为大兴土木,耗尽天下的财力,又荒淫失政,所以才有这样的败局。朕蒙众诸侯拥立为君,朕打算将鹿台的财物分发给天下的诸侯,赏赐各夷王衣物和日常费用。分封爵位只分五等,分封土地只分三等。任命官员只选贤能,委任职务只选有才能的人。重视百姓的五种教化,只在食、丧、祭方面。恪守信用,明辨义理,崇尚道德,报答有功之人。命令诸侯各自带领人马回国,以安定享受他们的土地。”

武王又下令将摘星楼的殿阁全部拆毁,散发鹿台的财物,发放巨桥的粮食,释放被囚禁的箕子,修复比干的坟墓,表彰商容的里门,释放内宫的人,大赏四海之内的百姓,使得万民悦服。于是停止武事,修明文教,将战马放归华山的南面,将牛放归桃林的野外,以此向天下表示大服。

武王在朝歌停留了十天,期间万民乐业,人物安阜。瑞草生长,凤凰出现,甘甜的泉水溢出,甘露降下,吉祥的星星和云彩出现,一片和乐升平的景象。有诗为证:八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行走,相逢时高兴地谈笑生平。眼中不识战争的事情,耳内很少听到战鼓的声音。常常看到麒麟和凤凰出现,时时听到丝竹和管弦的声音。现在世上称为安宁的地方,不再像当年那样在枕席上惊恐不安。

话说武王成为天子后,因为天人感应,百姓安居乐业,天降祥瑞,万民无不心悦诚服。只见天下的诸侯都辞别朝廷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姜子牙进入内庭拜见武王,武王问:“相父有何奏章?”

姜子牙上奏说:“如今天下已经安定,老臣建议陛下,应命派官员镇守朝歌。”武王回应道:“一切都听相父的。那么应该用何人呢?”姜子牙说:“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不杀武庚,让他留在本土以保存商朝的祭祀,那么必须派人去监守。应该派谁去呢?”武王考虑了一下说:“等明天临朝再商议吧。”姜子牙便退朝回到相府。

到了第二天,武王早早临朝,众臣朝见完毕。武王再次提出:“朕现在决定封武庚世守本土,以保存商祀,但必须派人去监国。应该用何人合适呢?”武王询问后,众臣纷纷议论,最后一致认为:“非亲王不可。”于是商议决定由管叔鲜、蔡叔度两位亲王去监国。武王同意了,并随即命令他们两位前往朝歌。武王又吩咐说:“明天朕将启程回国。”

武王即将回国的消息一传出,朝歌的军民和老人等都纷纷商议着要挽留武王。他们扶老携幼,跪拜在道路上,大声呼喊着:“陛下救我们于水火之中,如今一旦回国,就像让万民失去了父母一样。希望陛下能一视同仁,留在这里,我们百姓将不胜庆幸!”武王看到百姓如此挽留,便安慰他们说:“今朝歌朕已经命令二叔监守,他们会像我一样照顾你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所。你们应该奉公守法,自然能够安居乐业,又何必非要朕留在这里呢?”

然而百姓们仍然挽留不住,放声大哭,声震天地。武王也感到凄然,又对管叔鲜、蔡叔度两位弟弟说:“民是国家的根本。你们不能轻视虐待百姓,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他们。如果不能体谅朕的用意,有虐待百姓的行为,朕自有国法在,一定不会因为你们是亲人就包庇你们。你们两个要努力啊!”两位叔叔接受了武王的命令。

武王当天就启程出发,往西岐前进。百姓们哭泣着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才回到朝歌。

武王离开朝歌后,一路前行,经过了不少时日,终于来到了孟津。他回想起昔日渡孟津时的情景,白鱼跃入舟中,兵戈相交,混乱不堪,而如今却是一派和平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后人曾有诗咏叹此事。

武王与子牙渡过黄河,经过渑池,出了五关。子牙一路走来,心中不禁想起那些随他征伐却阵亡的将官,感到十分伤痛。一天,他们来到了金鸡岭,军队经过首阳山。突然,有两位道者挡住了去路,对旗门官说:“请姜元帅出来答话。”旗门官报进中军,子牙忙出辕门观看,原来是伯夷、叔齐。

子牙忙躬身问道:“二位贤侯见我有何指教?”伯夷问:“姜元帅今日回兵,纣王被如何处置了?”子牙回答说:“纣王无道,被天下人共同抛弃。我军进五关时,天下诸侯已经大会于孟津。到了甲子日,纣王的军队纷纷倒戈投降,我军攻入朝歌,纣王自焚而死,天下大定。我主武王散发鹿台的财物、发放巨桥的粮食、修复比干的坟墓、表彰商容的里门,诸侯们无不心悦诚服地尊武王为天子。现在的天下已经不再是纣王的天下了。”

子牙说完后,伯夷、叔齐却仰面痛哭流涕地大呼道:“伤心啊!伤心啊!你们用暴力推翻了另一个暴力统治者,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说完后两人拂袖而去,径直进入首阳山作了《采薇》之诗表达自己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的决心。后来他们果然七天没有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在首阳山。

话说姜子牙率领的军队过了首阳山,到达燕山,一路上周国的百姓们都纷纷拿着食物和酒水迎接武王。有一天,军队行进到西岐山,突然有上大夫散宜生和黄滚前来接驾,他们带领众官员都在路旁俯伏行礼。武王在车中看到弟弟们和黄滚老将军以及他的孙子黄天爵,感慨地说:“朕东征五年,今日见到你们,心中不禁感到凄凉和惆怅。”散宜生走上前说:“陛下如今登上大位,天下太平,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能够再次见到陛下,就像龙虎重逢一样,应该庆祝这喜悦的时刻。陛下与万民同享太平,又何必感到凄惨不悦呢?”武王说:“朕因为联合诸侯讨伐纣王,东进五关,一路上损失了许多忠良之士,他们未能与我共享太平,就先离世了。今日看到你们,无论老少、存亡,都与我有着不同的感情,这让我不禁回忆过去,所以感到郁郁不乐。”散宜生劝慰道:“为臣子尽忠、为子女尽孝而死,都是报答君父的恩情,将美名留在史册上,这是好事。陛下赐给他们的子孙爵位和俸禄,让他们世代享受国家的恩泽,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了,陛下又何必不高兴呢?”

武王与众位大臣并驾齐驱继续前行。从西岐山到岐州只有七十里路,一路上百姓们争相观看,无不感到欢悦。武王的銮驾被众人簇拥着来到西岐城,城内笙簧嘹亮、香气氤氲。武王来到殿前下车,进入内庭拜见太姜、谒见太妊和太姒,并在显庆殿设下筵席大会文武百官。这正是太平天子设下的佳宴、龙虎风云聚会的时刻啊!武王在宴会上赏赐百官、与君臣们欢饮畅谈直到大家都尽兴而散去。

次日早朝时,文武百官齐聚参拜后,武王说:“有奏章者出班来见朕,无事者早些散去。”话还没说完,姜子牙就出班奏道:“老臣奉天命征讨,已成功灭纣兴周,如今陛下大事已定。但还有多年来阵亡的将士和仙人未受封职。老臣不久将辞别陛下,前往昆仑山拜见掌教师尊,请求赐予玉牒、金符以封赠众人,使他们各安其位,不再怅然无依。”武王说:“相父所言甚是。”

话还没说完,午门官上前启奏:“外有商朝旧臣飞廉、恶来在午门等候陛下旨意。”武王问姜子牙:“现在商朝旧臣来此见朕,他们有何意图?”姜子牙奏道:“飞廉、恶来是纣王的佞臣。当初破纣之时,这两个奸臣隐藏起来,如今天下太平,他们来到这里是想蛊惑陛下,希望得到爵位和俸禄。这种奸佞之人,岂能让他们在天地间存留一日!但老臣有用他们之处,陛下可宣他们入殿,待老臣分付他们,自有道理。”武王听从了姜子牙的建议,命人宣他们入殿前来。

左右将飞廉、恶来引至丹墀,行拜舞礼毕,口称:“亡国之臣飞廉、恶来愿陛下万岁!”武王问:“二位卿家至此,有何愿望?”飞廉奏道:“纣王不听忠言,荒淫无度,以致国家倾覆。臣闻陛下仁德着称于四海,天下归心,真可超越尧舜。臣因此不远千里求见陛下,愿为陛下效力。如果蒙陛下收录,愿执鞭随侍左右,臣将感到万分荣幸。谨献上玉符、金册,请陛下容纳。”

姜子牙说:“二位大夫在商朝时都表现出忠诚,但纣王不察事实,才导致国家败亡。如今他们归顺周朝,是弃暗投明之举。

姜子牙建议武王任用飞廉、恶来二人,说这就像舍弃劣质的玉石而选择优质的美玉一样。武王听从了姜子牙的建议,于是封飞廉、恶来为中大夫。二人感激涕零,接受了封职。

后人有诗叹道:“贪望高官特地来,玉符金节献金阶。子牙早定防奸计,难免封神剑下灾。”这首诗揭示了飞廉、恶来虽然得到了高官厚禄,但最终难逃应有的惩罚,因为姜子牙早已定下了防奸之计。

话说武王封了飞廉、恶来之后,姜子牙便离开朝堂回到了相府。暂且不表此事。

单说当年马氏嘲笑姜子牙不能成其大事,竟然抛弃了姜子牙而另嫁他人。然而时至今日,武王继位,天下归周,宇宙太平。无论是茅檐草屋还是穷谷深山,凡有人烟聚集的地方,无人不知武王伐纣的功绩都归功于相父姜子牙。如今华夷一统,姜子牙出将入相,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他的权力堪比君主,地位达到了人臣的极致,这是古今罕见的。天下人无不赞叹:“想当年姜子牙困穷之时,在磻溪隐居垂钓,身老于渔樵生活。谁能想到他在八十岁时才被文王聘请回国,如今竟能做出这般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来。”

人们今天讲这个故事,明天又讲那个故事,日复一日地传颂着姜子牙的功绩。终于有一天这些话语传到了马氏的耳朵里。

马氏此时已经嫁给了一个乡村的田户之人。有一天,她听到邻居的一个老婆子对她说:“你当初嫁的那个姜某,如今做出了多大的事业啊。”接着,老婆子详细地讲述了姜子牙的事迹,说得马氏满面通红,内心热烘烘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那老婆子又催促了两句,说道:“当初还是大娘子你看错了人。如果你当时跟了姜某,现在也能享这无穷富贵,总比在这里守穷过日子要强。这都是你命里没福啊!”马氏听了这话,心里如同油煎火燎一般,追悔莫及,越发恼怒。

马氏辞别了老婆子,自己回到家里,坐在房里越想越恨:“我当初怎么就看不上他呢?这双眼睛还长在世上有什么用!”她自思自想:“就算活一百岁也只是这样,错过了天下这等一个大贵人,还有什么好处可言?”又想:“刚才那个老婆子说我没福,我实在羞愧难当,再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不如寻个自尽算了。”于是大哭了一场。

但哭过之后,她心里又犯起了嘀咕:“恐怕那不是他吧?如果我听错了呢?天下也有同名同姓的人,那岂不是枉死了?”她又自我安慰道:“且等到晚上,等我这个丈夫回家来问个明白再做决定也不迟。”

那天晚上,农夫张三老从城里卖菜回家,马氏迎接他并准备好了晚饭。两人吃过饭后,马氏问道:“听说姜子牙现在出将入相,享受百般富贵,这是真的吗?”张三老听后,忙陪笑脸回答说:“贤妻如果不问,我也不好说。这确实是真的。前些日子姜丞相在朝歌时,那威仪真是了不得!天下诸侯都听从他的命令。那时我就想告诉你,去见他一面,也许能讨个小富贵。但我怕他地位尊贵,惹出什么事来,所以一直没说。今天你问起,才告诉你。只是现在迟了,姜丞相回国已经很久了。”

马氏听完张三老的话后,半晌没有说话。张三老怕她生气,又安慰了她一番。马氏假意劝丈夫去睡觉,然后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哭了几声后,悬梁自缢而死。她的魂魄前往封神台去了。等到张三老发现时,天已经亮了,马氏已经气绝身亡。张三老只好买棺木将她埋葬。

后人有诗叹道:“痴死尚望享荣华,应悔当时一念差。三复垂思无计策,悬梁虽死愧黄沙。”这首诗表达了马氏因贪图荣华富贵而自缢身亡的悲剧,以及她临死前的悔恨和无奈。

次日,姜子牙入朝拜见武王,奏道:“昔日老臣奉师命下山,助陛下吊民伐罪,原是应运而兴。凡人、仙皆逢杀劫,先立有封神榜在封神台上。如今大事已定,人仙魂魄无依,老臣特请陛下准假,前往昆仑山见师尊,请玉符、金册来封众神,使他们各安其位。”武王说:“相父劳苦多年,应当享受太平之福。但此事也是不了之局,相父可速去速回,不要久留在仙岛,让朕盼望。”姜子牙说:“老臣怎敢辜负圣恩而乐于游山玩水呢!”于是姜子牙急忙辞别武王,回到相府沐浴后,驾土遁往昆仑山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