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适率领的淮南军在豫州休整后,士气高涨,他们马不停蹄地向南进发,准备与敌军一决高下。一路上,他们攻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在安陆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些战斗规模大小不一,但每一场都充满了血腥和杀戮。

安陆地区地势平坦,广袤无垠,这使得淮南军的铁骑能够尽情驰骋,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他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然而,当他们来到鄂州时,形势发生了变化。鄂州以南的地区,水系发达,河流湖泊星罗棋布,这对于习惯了在平原上作战的淮南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对水域环境的不熟悉,淮南军在水战中显得力不从心。他们的铁骑无法在水面上施展威风,而李璘的军队却善于利用水路优势,频繁发动偷袭。淮南军因此遭受了多次失败,损失惨重。

面对这种情况,高适感到焦虑不安。他意识到,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个问题,淮南军很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失去之前取得的胜利果实。于是,他召集了军中的将领们,共同商讨应对之策。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克服困难。

首先,他们组织了一支专门的水军,加强对水域环境的了解和训练;其次,他们积极寻求当地渔民的帮助,借助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制定更有效的战术;最后,他们还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密切关注李璘军队的动向,以便及时做出反应。

通过这些努力,淮南军逐渐适应了新的战场环境,并在后续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虽然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他们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璘的势力牢牢占据着荆州、舒州、江州、饶州、洪州等地区,这些地方都属于江南水乡,水系发达。他利用这一优势,以鄱阳湖为中心,在长江主流、支流等水域建立起了许多坚固的要塞。这些要塞固若金汤,让他的势力得以稳固发展。

要想全面消灭李璘的势力,水上要塞的争夺必不可少。因为江南多江河湖泊,这里的水运交通非常便利,可以说是扼住了商贸咽喉。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能掌控这片水域,就能掌握主动权。

高适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事家,自然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选择鄂州作为淮南军的根据地,这里靠近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训练水师。此外,鄂州的水军实力较强,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在这里训练水师,高适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将来在水战方面占得上风做好准备。

李璘在江州洞庭湖召集了十万精锐水师,在轶史阁的谋士们的建议下,精心谋划了一场沿着长江而上的突袭行动。他们计划在夜幕的掩护下,对淮南军在鄂州建立的水师训练基地进行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

在夜色的掩护下,李璘的水师悄然出发,顺流而上,直奔目标。与此同时,淮南军在鄂州的都团水师训练基地却毫无防备,沉浸在夜色的宁静中。李璘的水师在夜色中悄然接近,准备发动突袭。

两军在都团水师训练基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李璘的水师凭借夜色的掩护,迅速发动了攻击,而淮南军则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双方在夜色中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水面上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这场大战持续了整整一夜,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在李璘的水师的猛烈攻势下,淮南军的都团水师训练基地被攻破,损失惨重。李璘的胜利不仅重创了淮南军,也大大提升了他在江州洞庭湖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力。

随着晨曦初露,硝烟逐渐散去,江州洞庭湖畔的水面上漂浮着破碎的战船残骸和散落的旗帜。李璘站在旗舰的甲板上,凝视着这片曾经激烈交战的水域,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来精心策划和苦心经营的结果。

淮南军虽然遭受重创,但其根基并未完全动摇。李璘深知,若要彻底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于是,他迅速整顿部队,调集粮草,准备向淮南军的其他据点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淮南军的统帅高适在得知都团水师训练基地失守的消息后,不禁怒火中烧。他深知李璘的野心和实力,决不能让其继续坐大。于是,高适紧急召集部下,商讨对策。他决定亲自率军反攻,誓要夺回失地,重振淮南军的声威。

双方的军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李璘凭借着水师的优势,不断在洞庭湖上展开突袭,使得淮南军疲于奔命。然而,高适也非等闲之辈,他利用陆地上的优势,构筑防线,逐步收复失地。

战事持续数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一场在鄂州都护府的关键战役,彻底改变了战局。高适不顾易林的劝阻,一意孤行,召集主力部队想要夺回鄂州的水军训练基地。然后,李璘早有准备,不但布置了水军,还布置了骑兵,以逸待劳,一决生死。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李璘有轶史阁智囊团的帮助,再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彻底击溃了高适的主力部队。淮南军的残余势力被迫退守到安陆地区的边远位置,再也无法对李璘构成威胁。

随着战事的平息,江州洞庭湖地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李璘的声望如日中天,他不仅成为了这一地区的霸主,更成为了天下瞩目的英雄。然而,他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这片纷乱的江湖中,唯有不断强大自己,才能确保长治久安。于是,李璘开始着手整顿内政,发展经济,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短短数月,江南的局势天翻地变,淮南军节节败退,彻底失去了鄂州等地的控制权,退回到了安陆地区的边缘地带。

皇帝李玙勃然大怒,下旨组建镇海海军,并任命易林为镇海军节度使,主导战争,而且淮南节度使高适的淮南军,则全力配合,两军协同作战,务必在年内灭掉李璘在江南的势力。

高适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快便重整旗鼓。他吸取教训,不再一意孤行,而是乖乖地配合易林行事。高适虽然自傲,但他很清楚易林的才华和能力。他知道,易林一定有办法解决李璘所带来的麻烦。

易林深知要想赢得战争,最开始的要训练出一支强大水师是必不可少的。

易林成立镇海军之后,便联合淮南军,反其道而行之,不再往南进攻,而是往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扬州、润州等地,在江郡建立了淮南都护府,并在与长江相连的湖泊建立了镇海军水师训练基地。

为了防止李璘的水师再次偷袭,易林还下令在长江上游的乌江窄口建立关卡,布下可控式尖锐木桩陷阱。

随着镇海军的迅速崛起,易林的名声在江南一带如雷贯耳。他不仅在军事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更在政治上巧妙地运用策略,以稳定民心,巩固新占领地区的统治。

易林深知,要想彻底击败李璘,单靠军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开始在占领区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赢得民心。他减免了部分税收,鼓励农民耕种,恢复了商业活动,使得原本因战乱而凋敝的城镇逐渐恢复了生机。

与此同时,易林还积极联络江南各地的士绅和豪族,通过各种手段拉拢他们,使他们成为镇海军的有力支持者。他明白,只有得到地方势力的支持,才能在江南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在军事方面,易林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李璘的水师虽然暂时被遏制,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他下令加强水师的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技能,同时不断改进战船的性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挑战。

与此同时,易林还秘密派遣间谍潜入李璘的势力范围,收集情报,寻找战机。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只有充分了解敌人的动向,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的战略。

在易林的精心策划下,镇海军逐渐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天气,多次挫败了李璘的反扑。而高适的淮南军也在易林的指挥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随着战局的不断推进,易林的声望如日中天。他不仅成为了镇海军的领袖,更成为了江南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人们相信,在易林的带领下,江南终将摆脱战乱,迎来和平与繁荣。

然而,李璘并非轻易可被击败的对手。他察觉到易林的威胁,开始策划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李璘深知,若要扭转战局,必须先削弱易林的水师力量。于是,他秘密调集精锐部队,准备在长江中游的某个战略要地发起突袭。

易林对此早有预料,他通过间谍得知了李璘的计划。于是,他决定将计就计,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李璘自投罗网。易林命令水师在预定的战场附近隐蔽,同时派遣一支小分队诱敌深入。

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李璘的水师果然中计,陷入了易林精心布置的包围圈。双方在江面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易林的水师凭借先进的战船和训练有素的士兵,逐渐占据了上风。李璘的水师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

此战过后,李璘的势力进一步削弱,而易林的声望则达到了顶峰。江南各地的百姓纷纷传颂易林的英勇事迹,他的名字成为了胜利的代名词。皇帝李玙也对易林的功绩大加赞赏,赐予他丰厚的奖赏,并晋升他为镇海军大都督。

然而,易林知道,战争尚未结束,李璘仍然具有一定的实力。于是,他继续加强水师的训练,同时开始筹划对李璘势力范围的全面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