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兴汉 > 第371章 黎阳攻防臧洪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自天际汹涌而来,磅礴的水流如万马奔腾,携带着泥沙与岁月的力量,一路呼啸而过

黎阳城坐落在黄河之畔,城墙高大而厚实,城墙上旌旗飘扬,在风中猎猎作响。

皇甫嵩一身戎装,金盔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战甲上的鳞片熠熠生辉。

他骑着一匹通体雪白、四蹄矫健的战马,宛如从天而降的战神。

身后跟着一列列整齐的亲卫,他们个个身姿挺拔,神情肃穆,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寒光凛凛。

这支队伍缓缓靠近黎阳城,马蹄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仿佛是敲响的战鼓,每一声都敲击在城墙上守军的心间。

行至距城一箭外之地,皇甫嵩勒住缰绳,骏马长嘶一声,前蹄扬起,溅起一片尘土。

这个时候,袁绍也已经来到了城门楼上,眺望着皇甫嵩。

皇甫嵩抬头望向城楼上那道身影,目光如炬,声音雄浑而威严,高声喊道:“本初。别来无恙乎?”

城楼上的袁绍亦是微微拱手,朗声回道:“皇甫老将军,久违了。

不知将军此来,所为何事?”

说话的时候,袁绍身姿笔挺,器宇轩昂,一袭黑袍随风飘动,虽身处困境,却不失英雄气概。

皇甫嵩一声长叹,大声说道:“本初,你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才学与谋略皆为世人称道,堪称天下楷模,更是引领天下士人的领袖人物。

袁氏一族,承蒙汉室浩荡皇恩,世代尽享荣华富贵,位高权重。

袁氏先辈们皆忠心耿耿,为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着,名垂青史。

然如今,你却举兵反叛,致使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岂不罪大恶极!

如今袁术惨死,刘岱临阵被杀,张邈投降,韩馥沦为阶下之囚。

奋武将军公孙瓒更是率大军截断青州归路,将你们死死围困于这黎阳孤城之中。

你们这般负隅顽抗,不过是困兽之斗,只会让无数无辜生灵惨遭涂炭,这究竟是何苦?

你又怎能对得起袁氏列祖列宗?

今日我大军已到,你败局已定,不若早早投降。”

皇甫嵩的话语如洪钟大吕,在空旷的天地间震荡回响,清晰地传入城内每一个人的耳中,城墙上的守军们听了,不禁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一丝动摇之色。

此时的皇甫嵩,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袁绍在天下士人中的威望与影响力,此番劝说其实并不是真的劝降,而是打击对方的士气。

能够让袁绍有所动摇,哪怕只是在城中众人心中埋下一颗怀疑与猜忌的种子也好。

毕竟若强攻黎阳,己方必然也会损失惨重。

城楼上的袁绍静静地听完皇甫嵩的劝降之语,神色讥诮。

只见他缓缓迈出一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猛地拔出腰间佩剑,那宝剑出鞘的瞬间,一道寒光闪过,恰似夜空中的流星划过。

袁绍直指皇甫嵩,双目圆睁,声如洪钟般回应道:“皇甫将军,你所言不过是片面之词。

袁氏一门,世世代代皆以忠义为本,对汉室的忠心天地可鉴。

先辈们为守护天子,对抗外戚和宦官,前赴后继,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与怨言。

然汉室衰微,奸宦当道,如十常侍之流,他们专权弄政,结党营私,肆意妄为,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外戚亦不甘示弱,何进等人妄图凭借裙带关系掌控大权,轻举妄动,致使朝局动荡不安。

而天子却被奸佞小人蒙蔽,闭目塞听,对忠臣义士的良言忠谏置若罔闻,对奸佞小人的恶行恶行姑息纵容。

诸多贤才良士,他们心怀报国之志,欲为天子排忧解难,为百姓谋求福祉,却因这污浊不堪的朝局,含冤受屈,惨死于奸人之手,死得毫无价值。

我袁绍今日坚守于此,绝非为了一己之私,亦不是要与汉室为敌。

而是要为天下士人讨一个公道,让天子明白,君者当有君之风范,行君之道,需明辨是非,亲贤臣,远小人,赏罚分明,方能使臣下忠心辅佐。

若君不君,则臣亦难以为臣。

我等今日之举,是为了让汉室重回正轨,让天下重归太平。”

城中的士人听闻袁绍这番大义凛然的回应后,皆被深深触动。

他们有的眼眶泛红,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有的相互点头,眼神中满是钦佩与认同;

更有甚者,已是热泪盈眶,却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因为他们从袁绍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与希望。

众人奔走相告,一时间,城内的大街小巷都回荡着袁绍的话语,原本略显低迷的士气瞬间高涨起来,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奔赴城墙各处,眼神中满是坚定,仿佛已做好了与城池共存亡的准备。

皇甫嵩本欲借着劝降之名,行离间之实,以图打击城中士气,却未曾料到袁绍竟有如此决心与说辞。

他心中暗叹,深知今日劝降已然无望,于是面色一沉,冷哼一声,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与恼怒。

“本初既然执迷不悟,那就战场之上相见吧!”

“皇甫老将军慢走!”袁绍依旧客气。

皇甫嵩缓缓拨转马头,手中缰绳一紧,率领众将士缓缓退回营地。

回到营中,皇甫嵩径直走向中军大帐,他的步伐略显沉重,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对当前局势的忧虑。

进入大帐后,他立刻召集诸将,诸将听闻召唤,纷纷赶来。

大帐内,气氛凝重,皇甫嵩面色冷峻,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今日劝降袁绍不成,其反抗之心甚是坚决,且城中士气因他之言反倒高涨。

我等不可再延误战机,需即刻全力制造攻城器械,准备对黎阳城发起强攻。”

诸将齐声领命,随后纷纷散去,各司其职。

一时间,营地中木屑横飞,工匠们忙碌地穿梭于木材与工具之间,手中的锯子、斧头不停地挥舞着,发出阵阵刺耳的声音。

锤声叮当,铁匠们则是汗流浃背地在火炉前打造着各种金属部件,通红的铁块在他们的锤炼下逐渐成型。

士卒们则忙着搬运木材、石块,他们喊着整齐的号子,齐心协力地将沉重的物料运往指定地点。

同时,还有士卒在一旁的空地上训练攻城战术,他们模拟着攻城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不断地调整着进攻的策略,整个营地弥漫着紧张而又肃杀的战前氛围,一场激烈的攻城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在皇甫嵩准备攻城的时候,崔烈、公孙瓒、严纲、秦谊等大军也逐渐抵达。

皇甫嵩于营帐之中,眉头紧锁,目光坚定地凝视着桌上的黎阳城布防图,正与诸将详细商讨攻城之策。

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与喧嚣声,打破了营地的紧张寂静。

哨兵匆匆入内禀报:“将军,上公崔烈率部前来,已至营外!”

皇甫嵩微微一怔,旋即起身,率领众将迎出帐外。

只见崔烈一身官服,虽在行军途中略显疲惫,但仍难掩那股威严之气。

其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士卒们队列整齐,步伐有力,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崔大人,别来无恙。”皇甫嵩抱拳行礼。

崔烈亦拱手回礼:“皇甫将军,如今局势紧迫,我等需齐心协力,共破黎阳。”

两人正交谈间,又有探马飞奔而来:“报!公孙瓒将军与严纲、秦谊二位将军、徐州刺史陶谦等率大军将至!”

不一会儿,只见远方尘土飞扬,公孙瓒一马当先,如同一道白色的闪电疾驰而来。

他身披白色战甲,坐下战马嘶鸣不已,气势汹汹。

严纲与秦谊紧随其后,二人皆面色冷峻,眼神中透着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

当然,还有跟在秦谊身后的烧包吕布。

大军如潮水般涌来,脚步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喊杀声隐隐传来,仿佛一场更为浩大的风暴即将席卷黎阳。

公孙瓒勒住缰绳,战马长嘶,他高声喊道:“大将军,今日我等汇聚于此,定要让袁绍那厮插翅难逃!”

皇甫嵩望着眼前汇聚而来的各路大军,心中既感欣慰,又深知责任愈发重大。

他朗声道:“诸位将军,如今我等兵强马壮,且各有其能。

崔太傅深谋远虑,公孙将军勇猛善战,严纲、秦谊二位将军亦是军中翘楚。

有诸位相助,攻克黎阳,指日可待。

然袁绍困兽犹斗,其城中士气亦因他之言有所高涨,我等不可轻敌。

需整合兵力,制定周全之策,方可一击必胜。”

诸将纷纷点头,随后众人一同进入营帐,围坐于沙盘之前。

皇甫嵩详细地介绍了目前黎阳城的防御情况以及之前劝降失败的经过,众人皆面色凝重,认真倾听,思索着破城之法。

营帐内,气氛热烈而紧张,各路将领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强攻,以绝对的兵力优势碾压过去;有的则建议直接强攻......

皇甫嵩则在一旁仔细权衡利弊,试图从众人的建议中寻得最佳的攻城方略。

最终,皇甫嵩还是决定以稳妥震慑为主,继续兴建土山,在山上堆积土球,一个个土球滚过去,先把围堑填平。

毕竟天子的诏书早就下达,不允许他再行屠杀之策。

而皇甫郦也有信来,言说天子爱恤百姓......皇甫嵩之前在冀州杀了十几万的黄巾军及家眷,此番得到明示和暗示,自然不会再行冷酷之举。

在皇甫嵩筹备攻城之际,营地与朝廷之间的道路上,快马斥候如流星般穿梭往来。

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弥漫成一片朦胧的黄雾。

一道道加急军情被送往雒阳,而朝廷的诏命也在紧张的局势中迅速拟定并传达回来。

不多日之后,一名身着朝廷信使服饰的骑士,在众人的瞩目中疾驰入营,他飞身下马,手持明黄色的诏书,高声喊道:“大将军皇甫嵩接旨!”

皇甫嵩赶忙率领众将跪地听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战乱频仍,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朕特严令各路大军,不准随意杀死俘虏,当以仁厚之心待之,彰显我朝之德威。

另,各路大军以大将军皇甫嵩为主帅,统筹全局。

严纲、夏侯兰、田楷、张燕......等人,才具不凡,特征召入朝为官,为朕分忧。

崔烈,忠心可嘉,任命为冀州牧,仍为太傅,治理一方,安定民生。

公孙瓒,战功卓着,封为青州牧。

望诸臣工谨遵朕命,同心协力,平定叛乱,保我汉室江山社稷。钦此!”

皇甫嵩领旨谢恩后,站起身来,神色略显复杂。

他深知这一系列人事任命背后,是朝廷对于各方势力的平衡与掌控。

公孙瓒听闻自己被任命为青州牧,心中暗自欣喜,然面上仍保持着恭敬之色。他向皇甫嵩抱拳行礼道:“大将军,既得朝廷诏命,瓒便先领部分骑卒前往青州就任,待处理好州中事务,再来与大将军共商破敌大计。”

皇甫嵩点头道:“公孙将军此去,责任重大,一路小心。”

公孙瓒转身,点齐麾下部分精锐骑卒,马蹄声如雷动,向着青州方向疾驰而去。

而此时,被困于黎阳城中的袁绍站在城墙上,目光冷峻地望着城外逐渐增多的敌军营帐,深知危机愈发严重。

于是,他果断下令,在城墙之内再次动工兴建一道城墙。

城中百姓与士卒们纷纷响应,他们搬运石块、挖掘泥土,喊着号子,齐心协力。

一道道壕沟被挖掘出来,一块块巨石被堆砌而起,新的城墙在众人的努力下逐渐成型,有效地增加了黎阳城的防备纵深,仿佛在向城外的敌军宣告着他们坚守到底的决心。

......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黎阳城外的围堑被全部填平。

战场的局势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皇甫嵩面色冷峻,如同一尊威严的战神,屹立在战场的指挥台上,手中令旗一挥,雄浑的声音响彻云霄:“攻城!”

刹那间,无数高大的井阑缓缓向前推进,那巨大的身影犹如移动的堡垒,每一架井阑上都站满了训练有素的弓弩手。

他们张弓搭箭,箭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随着将官一声令下,箭如雨下,朝着城中呼啸而去。

一时间,城中的房屋、街道皆被箭雨所覆盖,百姓们惊恐地四处奔逃,士卒们则匆忙寻找掩护,躲避这突如其来的攻击。

而在地面上,大批的士卒们奋勇向前,他们或是两人一组,或是四人一伙,吃力地扛着云梯,口中喊着响亮的号子,向着城墙边快速奔去。

云梯的前端在奔跑中微微晃动,仿佛是一条欲要吞噬城墙的巨蟒。

与此同时,推车冲车也在士卒们的推动下,伴随着沉重的车轮滚动声,一步步逼近城门。

这些攻城器械,是他们攻破城池的希望,也是他们直面死亡的利刃。

这个时候,袁绍已经把守城的重任交给了臧洪。

臧洪的父亲臧旻,有着多年带兵的经验,臧洪学到了其父的精髓,在军事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在城墙上见敌军来势汹汹,却毫无惧色。

只是目光如炬,迅速指挥着城中的士卒进行防御。

“背上盾牌,带上打湿的兽皮!

“快,将热油倒在云梯上,然后放火!”

臧洪的声音坚定而果断。

士卒们闻令而动,一桶桶滚烫的热油被迅速搬运到城墙边的垛口处。

臧洪亲自手持长勺,将热油狠狠地浇向那些即将靠近城墙的云梯。

热油泼洒而下,瞬间发出滋滋的声响,伴随着云梯上士卒们的惨叫,随后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云梯在火焰的吞噬下,很快化为灰烬,上面的士卒们纷纷坠落,有的当场毙命,有的则摔成重伤,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

“咚咚咚!”

这时,冲车也已经靠近了城门。

臧洪见状,又果断下令:“用磨盘砸毁冲车!”

士卒们迅速找来粗壮的绳子,将巨大的磨盘紧紧拴住。

数名士卒齐心协力,喊着号子,将磨盘高高吊起,然后猛地朝着城下的冲车砸去。

磨盘带着强大的冲击力,呼啸而下,精准地砸在冲车上。

只听一声巨响,冲车被砸得粉碎,木屑四处飞溅,推车的士卒们也被这巨大的冲击力震倒在地,有的甚至被砸伤。

而在城中的第二道城墙上,袁绍也早有准备。

这里摆放着的霹雳车,犹如隐藏在暗处的巨兽,此时也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

随着一声令下,霹雳车开始发动,巨大的投石臂缓缓扬起,然后猛地落下。一块块沉重的石头被投射出去,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朝着城外的井阑砸去。

石头带着呼啸的风声,大多数只是震慑作用,但也又少数精准地命中目标,不少井阑被砸坏。

有的井阑直接被砸断,上面的弓弩手纷纷坠落;有的则被砸得失去了平衡,摇摇欲坠,无法再进行有效的攻击。

......

当夜,皇甫嵩的营帐内灯火通明,众位将官齐聚一堂。

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战争的疲惫与对明日攻城的忧虑。

皇甫嵩坐在主帅之位,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率先开口道:“今日攻城,虽遭遇顽强抵抗,但我军士气不减。

袁绍负隅顽抗,其防御亦有可乘之机。

诸位,且说说你们对明日攻城之策的见解。”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站了出来,抱拳道:“大将军,末将以为,今日井阑虽受霹雳车攻击受损,但仍可发挥其高度优势。

只需派遣精锐弓手,集中火力压制城墙上敌军,掩护云梯与冲车再度靠近。

同时,可安排工兵小队,开挖地道。”

众人纷纷各抒己见,讨论声此起彼伏。

皇甫嵩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建议,时而点头,时而沉思。待众人发言完毕,他缓缓说道:“诸位所言皆有可取之处。

明日攻城,以井阑弓手全力压制,但不必靠近城墙,只为掩盖工兵开挖地道。!”

将领们齐声领命,随后各自散去,准备明日之战。

营帐内的灯火逐渐熄灭,但整个营地却并未陷入寂静。

士卒们在各自的营帐内擦拭着兵器,检查着装备,紧张的气氛在夜色中蔓延。

与此同时,由张机和华佗带领的大量医者也从雒阳赶来,治疗伤兵。

第二日清晨,晨曦微露,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

皇甫嵩的大军已在黎阳城下列阵完毕,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嘹亮的号角声划破长空,新一轮的攻城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

在皇甫嵩大军的一轮轮猛烈攻击后,攻势渐趋减弱,战场上暂时出现了片刻的宁静。

尘土弥漫在黎阳城的上空,久久未能散去,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焦糊味。

袁绍深知此时城中士卒们的身心俱疲,他们在连续的高强度防御作战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于是,他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定亲临城墙慰问这些坚守的勇士们。

袁绍登上城墙,先至抢修城防的士卒处,众人虽满面尘土、伤痕累手却目光坚毅。

后方,有人记载:

袁绍轻拍一年轻士卒肩,柔声道:“诸位辛苦,你们坚守,城若金汤,本初铭记。”

士卒眼眶红,应道:“为主公守黎阳,万死不辞!”

众人皆附和,士气大振。

又至霹雳车士卒前,其正喘息拭汗。

袁绍拱手赞:“操控得力,战功赫赫,击退敌军后必重赏。”

士卒挺胸露喜。

于城墙角落,见受伤士卒包扎伤口,袁绍急查伤势问:“伤重否?军医妥处否?”

答曰:“皮肉小伤,为你而战,荣幸之至。”

袁绍握重伤者手言:“定不使君等枉流鲜血。”

袁绍巡城,言行如暖流沁士卒心,低落士气复昂。

众望其背影,满是忠诚信任,握紧兵器,目燃斗志,似宣示有袁绍在,黎阳不破,共存亡。

......

当袁绍来到城门楼处的时候,臧洪开口道:“主公,大将军今日攻城,不如昨日猛烈。”

袁绍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丝疑惑,问道:“这难道不正常么?许是他们昨日攻城受挫,今日兵力或士气有所损耗,故而攻势减弱。”

臧洪却神色凝重,缓缓摇头,伸手指着城墙下一些若隐若现的痕迹,说道:“主公,你且看,这绝非那般简单。

你瞧此处,还有那边,泥土有新翻动的迹象,且这些痕迹呈规则的线条状延伸。

依我之见,皇甫嵩定是使了佯攻之计,明面上减弱攻势,让我们以为他们力竭,实则在暗中指挥士卒开挖地道。

他们妄图通过地道潜入城中或是坍塌城墙。”

袁绍顺着臧洪所指之处仔细端详,脸色渐渐变得阴沉起来,他紧咬下唇,片刻后说道:“若果真如此,那可就危险了。

臧洪,依你之见,我们当如何应对?”

臧洪沉思片刻,抱拳道:“主公,我们需即刻组织人手,沿着这些可疑痕迹挖掘反向开挖,截断他们的地道。

同时,在城内各处安排耳聪目明之士,用水缸蒙上牛皮,仔细监听地下动静,以便及时察觉敌军的地道方位,提前做好防备。

另外,可挑选一些精锐士卒,组成应急小队,随时待命,一旦发现敌军从地道中冒出,便迅速出击,将其歼灭于地道出口之处,绝不能让他们在城中形成气候。

还要安排一些烟灶,必要时,先给里面排烟!”

袁绍听后,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好,就依你所言。

臧洪,此事便全权交由你去安排,务必不能让皇甫嵩的阴谋得逞”

臧洪领命而去,迅速召集城中的士兵和民夫,开始紧张地布置应对之策。

他们扛着工具,在城墙内沿着可能的地道线路挖掘反向壕沟,一时间,城内尘土飞扬,喊叫声此起彼伏。

而袁绍则站在城门楼之上,目光凝重地望着城外敌军的营地,心中暗自思索着这场攻防战的下一步走向,他深知,这场与皇甫嵩的较量,已进入到了最为关键且激烈的阶段,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

雒阳城中,皇宫的一处高台之上,刘辩身姿略显单薄,他目光悠远地望着远方,似是想要穿透那层层云雾与山川,探寻黎阳战事的消息。

沉默良久,他终于忍不住轻声问道:“大将军攻下黎阳了么?”

“青州全境平定,扬州、徐州、交州等地也皆已安定,如今四海初宁,此乃陛下洪福与诸臣之功。

幽州牧刘虞已经准备启程前来雒阳,想来不日便能抵达,共商国是。

辽东太守公孙度亦有奏报到,称辽东四郡悉平,只是当地尚缺妥善治理之人,故而恳请陛下派郡守过去,以安民心,促其发展。”

一旁的戏志才面容沉静,他不紧不慢地将各方局势缓缓道来,声音沉稳而平和,试图以此让刘辩安心。

然而,刘辩对这些喜讯却仿若未闻,他的眉头依旧微微皱起,对黎阳之事念念不忘,再次追问道:“黎阳呢?”

这时,荀彧上前一步,他面容清俊,眼神深邃而睿智,微微拱手后,开口道:“陛下,袁绍臧洪等人抱定死志,其心智极为坚毅,且他们善于用兵,更兼擅长蛊惑人心,能得城中士卒与百姓拼死效力。

大将军虽施行了诸多攻城之策,可谓层出不穷,但对方皆能沉着应对,见招拆招。

如今看来,强攻恐难以迅速破城,恐怕只能等待城中粮尽,他们陷入绝境之时,方有更大的破城之机。”

荀彧的话语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却也透着对当下局势的无奈。

刘辩闻言,不禁一声长叹,那叹息声中满是对城中百姓的怜悯与对袁绍的不解:“袁本初,他一定要一城百姓和士卒陪葬么?”

这时,刘备忽然开口道:“陛下,臣返回的时候抓到一个贼子,此人言说他能使袁绍麾下曹操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