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兴汉 > 第347章 天子燕礼请卢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侯天子若无要事缠身,一旦察觉卿大夫们因操劳国事而立下显着功绩,便会与群臣一同举行燕饮之礼,借此对他们予以嘉许犒赏。

燕饮之礼,于古代所划分的五礼当中,隶属嘉礼范畴,其意在增进君臣情谊,营造和乐融融的氛围。

雒阳城,自数十里外眺望而去,便能望见北宫中雄伟壮丽的德阳殿以及高耸入云的朱雀阙。

气势磅礴,郁郁苍苍,仿若与广袤天际紧密相连,尽显皇家宫阙的尊贵威严。

德阳殿堪称北宫最为恢宏的宫殿,其规模宏大,殿内宽敞无比,足以容纳万人之众。

台基高二丈有余,恰似一座巍峨的小山丘,稳稳承载着整座宫殿。

这台基由一块块带有精美花纹的石头筑就,石头上的纹路犹如大自然亲手绘制的画卷,或如行云流水般洒脱流畅,或似繁花绽放般绚烂多姿。

每一处细微纹理、每一道精致线条,都彰显着工匠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宫殿台下,一方清澈的池塘宛如平滑的巨大镜子,静静镶嵌于大地。

微风轻拂,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如丝绸般轻柔荡漾。

当金色阳光洒落,水面顿时闪烁起无数金色光芒,恰似细碎璀璨的宝石欢快跳动,熠熠生辉,为庄严的宫殿增添了灵动气息。

宫殿上方,屋梁之上绘满色彩斑斓的彩画,各种鲜艳色彩相互交织融合,仿若天边绚丽的晚霞被能工巧匠巧妙捕捉并定格于此。

屋梁本身呈鲜艳的朱红色,宛如燃烧的火焰,在阳光映照下,散发着庄重热烈的气息,使整个宫殿笼罩于祥瑞庄重的氛围之中。

宫殿的台阶由温润剔透的玉石砌成,每一块玉石都散发着柔和迷人的光泽,恰似冬日枝头凝结的霜华,纯净洁白,透着清冷高雅。

踏上台阶,仿佛能感受到玉石传来的丝丝凉意,令人不禁对这奢华精致的宫殿心生敬畏。

还有那黄金打造的柱子,闪耀着璀璨耀眼却不刺目的光芒,尽显华贵庄重。

柱子上精心雕刻缕刻着各种美景,有繁花似锦的御花园,园中花卉竞相绽放,似能闻到扑鼻花香;有展翅翱翔于蓝天白云间的仙鹤,身姿优雅,引吭高歌向天际;还有翩翩起舞的仙子,身姿婀娜,彩带飘飘,仿若于仙境轻盈舞动。

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细腻逼真,仿佛将皇宫美景定格于小小柱子之上。

就连宫殿的侧边,也都用青绿色的玉石精心装饰,那青绿色玉石宛如春日初萌的嫩叶,清新嫩绿,又似清澈湖水中的翠玉,澄澈淡雅,为金碧辉煌的宫殿增添了一抹清新自然的色彩,使其在华贵中不失雅致。

此时,陛之上黑压压地站着一群身着玄色冕服与绛色冕服的臣子,他们或头戴进贤冠,显得儒雅端庄;或戴着武弁大冠,透着英武豪迈之气。

众人静静伫立,身姿挺拔,却仿若毫无动作的兵马俑,庄重肃穆,静静等待燕礼开启。

王立眯着眼睛仰望天空,澄澈天空中云朵悠悠飘过,他似在思索着什么。

陡然间,他身子一个激灵,仿若从沉思中惊醒,赶忙转头看向不远处的大予乐令杜夔。

杜夔气度潇洒,从容地微微抬起手臂,轻轻挥了挥手,身旁的乐工们便在其指挥下,奏响了钟磬之声。

“铛!铛!铛!铛!铛!铛!铛!”

清脆悦耳的钟磬声顿时在宫殿中回荡,宛如山间清泉流淌。

随着这钟磬声响起,方才还如木雕般僵硬呆滞的臣子们顿时一个激灵,仿若被乐声赋予生命,一个个瞬间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脸上也浮现出期待燕礼的神情。

“制曰,念赵太常年岁已高,赐侍中蔡讳邕公为主。”

陛之上,赵淳那略显尖锐的声音随着音乐响起,清晰传入众人耳中。

燕礼,既是天子请客,按礼节而言,主人理应是国君。

然而,礼讲究有主有宾,且主宾应平起平坐、地位相当,如此便有国有二主之嫌。

故而,除非天子特别喜好与群臣其乐融融的氛围,否则通常会指定主宾,自己则高高在上。

在周时,燕礼的主人一般由宰夫担任。

至汉代,曾经的宰夫已沦为六百石的小官太宰令,地位大不如前。

因此,汉代燕礼的主人通常由太宰令的直属长官、九卿之首的太常担任。

不过,太常赵岐年近九十,如此高龄,自然难以让他在燕礼中扮演主人操劳于诸多礼节事务。

于是,天子任命喜好燕礼氛围的侍中蔡邕代替自己担任此次燕礼的主人。

这对蔡邕而言,无疑是深受天子亲待的体现,意味着天子对他的看重与信任。

听闻此令,蔡邕内心激动不已,暗自思忖明日便将小女儿贞姬送入宫中。

他这般盘算,自觉并非是趋炎附势、妄图攀附权贵,实在是因宫中兰台令史蔡文姬忙于修史之事,忙得不可开交,送小女入宫之事便不能再耽搁,以免耽误修史这般大事。

接着,赵淳的目光在人群中缓缓巡睃了一眼,那目光犹如锐利的鹰眼,扫视着众人。

随即,他便看到站在最前方,昂然而立、身姿挺拔如鹤立鸡群的司徒卢植。

原本,司徒卢植对是否参与此次燕礼心存犹豫。

但在太常赵岐的一番苦口婆心劝说下,卢植最终还是决定参与此次燕礼。

而最终说服卢植的那句话正是:“天子敬你如师,路走歪了,不正需要匡正,你又怎么能置气而不管呢?”

其实,这一点卢植又何尝不知?

他心里明白天子对自己敬重有加,可就是隐隐觉得天子此前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与自己一贯秉持的理念似有冲突,所以才会和自己过不去,在是否参与燕礼之事上犹豫不决。

不过,既已决定前来,便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

“制曰,以帝师、司徒卢公为宾。” 赵淳尖利的声音再次响起。

宾者的人选,向来是由国君经过深思熟虑后指名确定的,其间所考量的,不仅有臣子的身份地位,更涉及群臣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宴会礼仪秩序的周全安排。

显然,身为群臣之首的司徒卢植,凭借其渊博的学识与崇高的威望,在如此场合下自是当仁不让地被天子指定为宾。

卢植闻此制令,遂稍稍上前,神色间透着恭敬,又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谦逊,婉言推辞道:“司徒臣植承蒙陛下厚爱,得以获此任命为宾,实乃陛下隆恩浩荡,臣感激涕零。

然臣自知才疏学浅,于诸多学识、德行之处尚显不足,面对这般重任,实是愧不敢当啊。”

此一番推辞之举,绝非卢植故意佯装谦虚、惺惺作态,实乃遵循着由来已久、约定俗成的礼节规范。

在这般场合下,被指定的宾依惯例皆需先行婉言推辞,言辞客气有加,表明自己不敢担当此等重任,而后有待国君再次重申这一决定,方可正式领命受命。

或许,在当今天子刘辩眼中,这便是儒士礼节中略显矫揉造作、虚伪不实之处。

这些儒士们分明心中渴盼这份殊荣,却偏要装模作样地谦虚一番,摆出一副 “我本无意求取,是你执意要给,我才勉为其难接受” 的姿态。

若是刘辩不任命他为宾,依照过往情形,恐怕卢植便会视作遭受了侮辱,说不定便要作势辞官归隐,以表自身的清高与满腹的不满了。

不知为何,卢植脑海中竟突然闪过这般念头,原本熟稔于心、理所当然的礼节流程,此刻践行起来,他却莫名地感到有些微微的脸红,心中泛起一丝别样的情绪,或是那天刘辩和他之间的辩论。

“太平时节屎上雕花,乱世之中屁用没有。”

便是当时刘辩的愤愤之语。

而此时在殿中的刘辩,脸上已然露出了舒展的笑容。

他望着卢植推辞的模样,心中暗忖:卢植乃是海内大儒,此刻却以才疏学浅为由推辞,也不知是不是仍在为先前的某些事宜闹脾气呢……

不过,他也未再多想,旋即朗声道:“请卢师为宾。”

他的声音已经变声,显得雄浑有力,在宫殿中回荡不绝。

闻声,卢植旋即依照礼节,神色庄重肃穆地在众臣子前方缓缓叩首下拜,口中高呼道:“臣惶恐万分,虽自身才疏学浅,然陛下有命,臣即便是万死亦当从王命!”

言罢,他恭恭敬敬地完成叩拜之礼,而后又缓缓起身,身姿依旧挺拔如松,尽显一代儒臣的不凡风范。

就在此时,身后的臣子们依照礼仪规范,齐刷刷地如潮水般退到两边,动作整齐划一,寂静无声,仿若训练有素的军旅一般,只余下中间一条宽敞的通道。

卢植那高大的身躯在众人瞩目凝视之下,迈着沉稳的步伐,沿着这条通道缓缓行至人群的最后方,继而步出门外。

望着卢植昂首离去的背影,马日磾不禁微微低下头,暗自幽幽地叹了口气。

他心中暗自思忖:卢公深得帝心呐,瞧这架势,陛下对他极为倚重。

我若想在这朝堂之上有所建树,怕是得耗到他乞骸骨告老还乡了,只是不知自己究竟能否耗得过他呀。

毕竟,司徒这一官职本身或许并非最为关键,关键在于那录尚书事之权,谁能掌控此权,在朝堂之上便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呐。

恰在马日磾暗自神伤之际,蔡邕已然行至群臣之首的位置,正要依循礼仪行礼之时,却猛地听到身后传来一声高亢嘹亮的高喝:“皇帝驾到,诸臣迎!”

闻声,在场的百官以及诸多俊杰之士纷纷神色一凛,毫不犹豫地跪地叩首,口中齐声唱名参拜天子,那呼喊之声在宫殿中此起彼伏,回荡不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长乐德阳!”

众人的动作并不是很整齐,毕竟除了百官,还有各地的俊杰才子,他们很多人对礼节并不熟悉。

“众卿平身。” 伴随着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刘辩缓缓走下陛阶。

他的这一动作,严格依照宫廷礼仪而论,实则已然有些失礼了。

但刘辩就是对这些繁琐的礼节喜欢不起来,总觉得它们犹如绳索一般束缚了人的手脚,令人无法自在随心地行事。

或许是后世那历经诸多变迁的生活经历对他产生了影响,在那个与如今全然不同的世界里,人们总是习惯于追求性价比,凡事讲究个简洁高效,故而对这些繁琐细致的礼仪工夫实在是难以心生喜爱。

然而,不喜欢归不喜欢,私下里或许尚可抛开这些繁文缛节,但一旦涉及到此类类似正式的场合,就不得不各退一步了。

毕竟,在这宫廷之中,礼仪规范乃是维护秩序、彰显皇家威严的重要手段,即便心中有所抵触,亦不能全然不顾。

虽说刘辩的动作稍显逾矩,但这般举动若是放在周朝天子所处的时代,却算不得什么太过要紧之事。

毕竟那个时候,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实则并未如今这般有着天壤之别的巨大鸿沟

封建封建,在分封各国的土地之上,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便形同君王一般,即便天子,亦不可随意强抢其封地与权力,彼此间的礼仪规范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苛。

于是,在众人惊讶诧异的眼神中,刘辩径直走到蔡邕的身旁,而后停下脚步,朝着门外卢植离去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拜礼道:“请卢师入席!”

姿态庄重而诚挚。

众人这才明白,为什么要搞这个燕礼,原来他们都是来陪酒的......

接着,谒者仆射荀彧身姿挺拔,神色肃穆庄重地率领着一众谒者,迈着整齐而沉稳的步伐走上前来。

他们皆谨遵着那由来已久、丝毫不能错乱的既定礼仪规范,恭敬有加地去请司徒卢植重新步入宫门。

蔡邕站在群臣之首,面朝群臣,背对着德阳殿,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紧紧追随着远处在荀彧的悉心指引下,正缓缓迈步而入的卢植。

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往昔,曾几何时,两人还一同投身于那意义非凡的编写熹平石经之中。

那个时候,他们一心沉浸在对经典的梳理、镌刻之事上,又何曾会料想到,有朝一日,两人竟都能站到这与朝政紧密相关的重要位置之上呢。

只不过,细细想来,卢植凭借着自身的学识、德行以及在朝堂之上多年的耕耘,那是真真正正地站到了朝政的巅峰之处,在诸多国家大事的决策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而自己呢,此刻也不过是借着这场燕礼的契机,算是暂时站到了这燕礼相关事务的 “巅峰” 之上罢了,心中难免泛起一丝自嘲之意。

一旁的侍中田丰,同样也没闲着,正全神贯注地安排着这场燕礼的各项具体事情。

他时而低声叮嘱着侍从们一些注意事项,时而又亲自检查着各项布置是否妥当,那认真负责的模样,仿佛这燕礼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