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兴汉 > 第343章 刘辩一言断儒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阳春三月,雒阳北宫,宣室之中。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入室内,为这庄重的空间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

尚书令贾诩、谒者仆射荀彧、太中大夫荀攸、五官中郎将马宇、右中郎将赵温、侍中田丰、蔡邕、兰台令史蔡文姬、御史上计掾戏志才,以及中常侍赵淳等人,围坐在一张圆桌边。

这张大圆桌的材料,选用了顶级的大红酸枝,也就是交趾黄檀,是交州牧朱符上供的材料。

色泽深沉而内敛,呈现出一种高贵的红褐色。

木材的纹理细腻而清晰,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有黑筋、山水纹、虎皮纹等。

大红酸枝还散发着淡淡的酸香气,让人闻之心旷神怡。

而这张圆桌的工艺,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桌面光滑如镜,没有一丝瑕疵,仿佛是一整块天然的宝石。

桌沿的线条流畅而优美,桌腿的雕刻精美绝伦,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龙、凤、花鸟等,每一个细节和纹理都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木材中跃然而出。

......

刘辩的这个圆桌习惯,其实最早的时候,很多大臣都不太习惯。

圆形的桌面,没有了传统的主次之分,让习惯了等级森严的朝堂氛围的大臣们感到有些不适应。

但是随着一次次的会议进行,也就习惯了。

有些人,渐渐喜欢上这种没有主席位的平等交流方式,在这种氛围中,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而有些人则深恶痛绝,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秩序,有损天子的威严。

当然,主要损害的还有他们的威严。

但不管怎么说,在小范围的会议中,刘辩一直坚持采取圆桌的方式。

就连赵淳都坐在桌子上,虽然大家都竭力离他远一点,但他却是怡然自得。

回想第一次坐桌子的时候,赵淳当时一个没忍住,直接哭了半场会。

作为中常侍,地位特殊,什么时候能与这些大臣们同坐一桌了。

见人到齐,刘辩一个眼色,赵淳开口道:“现在各地的上计掾已经到了,怎么妥善安排,不知诸位还有方略?”

赵淳的声音尖利却不失沉稳,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着,期待着他们的回答。

荀攸在南阳平定之后献了一策,也是通报天下,要各地不得以道路阻碍为借口,要上计和朝贡等。

其实也就是要各州郡原本的官员,不要再观望了。

于是,扬州、徐州、豫州、幽州等原本的朝廷官员,都派遣了使者来上计及汇报情况。

不过大都是心念圣上,说了一堆表忠心的好话,但州郡动荡,粮草之类的被贼寇劫走,希望朝廷早早派兵安定地方。

反正大致意思,就是话说的很好听很忠心,负责来上计的人才和使者也不少,还举荐了不少的孝廉和茂才,但说到该上缴的税赋,那朝廷几乎是一点都没有收到。

这些人,都是老狐狸啊!

刘辩顿时感慨不已,在他看来,荀攸出了一个妙计,本来就连刘辩都觉着是无解的大阳谋。

结果这群老狐狸就来了这一套,轻轻松松的把问题带过,还给他找了一个大麻烦。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荀攸其实也有点吐血…… 不过幸好,天子并没有怪他。

所以呢,刘辩才会召集这些人,先商量一下如何妥善安排这些送过来的干吏和孝廉等。

毕竟人家来都来了,你若是安排不好,可就寒了天下人的心。

但是要一股脑的都安排了位置…… 谁知道这些人来是不是捣乱的。

另外,这么多的关东人士,一下子充斥朝廷,这让关中、关西的世家大族怎么看?

在关东群雄叛乱的时候,他们可是全力支持天子朝廷的,结果这眼看要胜利了,你们忽然来了这么一招,是要摘胜利的果实吗?

而且有种待价而沽的感觉,逼的朝廷不得不任用这些人。

当然,关中关西益州等地不是没有派人过来,但是没有想到关东这些州郡的官员这么不要脸,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而且没带钱粮过来。

还有不少士子才人,说是不忿于州郡官员的不作为,要自荐于朝廷,报答汉室的恩典。

行为艺术搞的也是很不错。

因为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衣衫褴褛过来的,还有几个饿的气若游丝......

一时间,把大鸿胪丞孔融忙的脚不沾地,天天跑到三署郎来借郎官。

原本清水衙门一般的大鸿胪,现在几乎变成了热闹的集市......

......

闻言,众人陷入了沉思,在坐的有几个不知道这问题的复杂性。

既要考虑到朝廷的需要,又要防范可能的风险,同时还要照顾朝廷现有派系之间的利益。

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这需要他们谨慎地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稍有不慎,那肯定就是一场难以估算的大风波。

正常这种会议,肯定要光禄勋来参与的,毕竟这个位置,管的就是天下间的预备官员。

不过盖勋最近劳累过度,在南阳的时候又受了风寒,最近已经生病了。

得知盖勋生病之后,刘辩不但亲身前去探望,还安排脂习亲自上门诊断,也算是圣眷恩重。

而马日磾的从子马宇因为功劳,经盖勋的推荐,升为五官中郎将,基本上就开始接手光禄勋的事宜。

如今,朝廷的派系有些乱。

卢植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因为幽州阻隔,为人高洁,所以门生故吏并不多,看上去更像是孤臣。

接着就是以司空马日磾为首的关西三辅系,这个派系最为强大,有太尉皇甫嵩、光禄勋盖勋等巨头,中生代和新生代也是把持重要位置。

现在又加上了马腾和韩遂等人。

以杨琦为首的弘农、河内系,这个虽然弱一些,但也不容小觑。

还有一个就是颍川派系,这边明面上以少府唐瑁为首,也有谒者仆射荀彧,太中大夫荀攸,京兆尹钟繇等人。

太傅崔烈的冀州派系也拥有不菲的力量。

王匡、鲍信等兖州势力虽然不大,但都在重要位置……

现在朝廷的局势,也算是派系林立,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此一来,皇帝自然高高在上,无论哪个派系,都没有单独抵抗刘辩意志的实力。

至于联合?

好吧,没有宦官这把利剑悬在头上,关东关中关西不打出狗脑子就不错了。

而且就说关东,那也分为无数个派系,内部倾轧可不是一般的迅猛。

在这样的局势下,每一个决策都需要更加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派系之间的争斗,破坏朝廷的稳定。

见众人都不敢说话,刘辩于是笑道:“今日,只是我们私底下先讨论讨论,所以也没有请司徒司空他们过来。

大家尽可建议,绝不以言罪人。”

刘辩这样一说,气氛稍稍缓和。

但是,依旧没有人想先说话。

毕竟,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太好的主意......

就在众人都不愿意开口的时候,荀彧忽然说道:“现在要思虑的东西太多,导致朝廷束手束脚。

既然如此,不若我们把事情简单一些。”

闻言,众人不由得都看过去,只见荀彧那一张温和帅气的脸庞上闪现出笃定的光芒:“天子为天下之天子,四海百姓都是天子的百姓。

既然如此,那就限以四科,公平公正,谁上谁下,但凭本事。”

“是啊,文若所言极是,既然无法兼顾所有,那种策试,无论上下,但凭本事。”

刘辩点了点头,看向其他人,“诸位觉得呢?”

这一次,马宇等人皱起眉头,毕竟说到策试,关东这群人是最擅长,尤其颍川的这群人,更是其中翘楚。

但现在说是提出不同意见的话,总要说出一个其他的建议。

现在怎么建议?

现在朝廷看似一片风光,但大汉百年的弊病,那是一下子就能痊愈的?

万一建议出了问题,谁也无法承受这个巨大的反噬。

但要是让策试推起来,那就是关东人来摘桃子了......

就在马宇毛躁起来,想要开口的时候,陡然发觉贾诩看了他一眼,便咻地住了口。

这时,荀彧继续说道:“策试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

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四科一出,就可以看出来,儒教豪门占据多大的优势。

德行高洁,志节清白这一套就是作秀。

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也就是说儒家十四本经学,至少要通读掌握一本。

这两条,儒教豪门已经摘掉了大部分的竞争者。

但朝廷也知道,靠腐儒是做不好事情的,所以下面的两项,考的就是律法和权变,这两个才是官员的基本素质。

刘辩自然也是知道这些东西的弊端,不过怎么说呢,一下子改变也是不可能的。

还是要潜移默化。

于是开口道:“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德行高洁,志节清白,又如何策试呢?不过道听途说罢了。

以我之见,可摘去此试。”

闻言,众人都是脸色大变。

这句话,无异于后世考试不考思想道德......

刘辩并未理会其他人的表情,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学通行修,经中博士,春秋之时,百家盛行,如今十四本经文注解,竟全部都是儒家经典,又哪里有这个道理。

此策试也废弃掉!”

闻言,在座的所有人都坐不下去了。

这无异于否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百年理论基础。

也就是说,要把儒教打回到春秋战国时,变成百家之一。

如此,连尚书令贾诩都坐不住了,率先起身,拱手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自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历经百年,深入人心。

儒家思想为我大汉之正统,维系着天下秩序与道德规范。

如今贸然废弃,恐引起天下大乱,人心惶惶。”

荀彧也是无语,天子可从来没有和他说过这个,他是儒家荀子的后人,天子这是要拔他家的根。

当即也紧接着说道:“陛下,儒家经典传承已久,其仁、义、礼、智、信等理念,为世人所尊崇。

且我朝官员选拔、教育皆以儒家为根本,若废弃此策试,恐致人才选拔无章可循,国家治理陷入混乱。”

太中大夫荀攸亦道:“陛下,百家虽盛于春秋,但历经岁月变迁,儒家以其深厚的底蕴与普世价值,成为我大汉之基石。

如今轻废,实乃冒险之举,还望陛下三思。”

五官中郎将马宇也坐不住了,他们马家何尝不是儒家豪门,当初之所以能坐稳头把交椅,那不还是先人马融能够融合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把儒家经学的漏洞给补上了。

他急忙道:“陛下,儒家之学有助于培养忠君爱国之士,稳定朝纲。

若废弃,恐生变故,不利于国家安定。”

右中郎将赵温也劝道:“陛下,儒家思想已深入我大汉骨髓,不可轻易摒弃。

且如今局势不稳,更应坚守正统,以安民心。”

侍中田丰言辞恳切:“陛下,儒家贸然废弃,恐引发各方争议,不利于国家稳定发展。”

蔡邕更是痛心疾首:“陛下,儒家文化乃我大汉之瑰宝,不可轻弃。其对于礼仪道德的弘扬,对于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

这些人,极其少有的罕见联合起来,就是为了压住刘辩的这个苗头,什么都能丢,儒家可不能丢啊!若是丢了…… 他们可就是从刹帝利变成吠舍了…… 那将意味着他们所拥有的地位、权力和荣耀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冲击。

众人中,赵淳一言不发,当然,他就是个宦官,在这样的重大议题面前,他深知自己的身份敏感,不敢轻易表态,以免引火烧身。戏志才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思考,似乎在权衡着此事的利弊得失。

至于蔡文姬,她只是负责记录天子言行的…… 而且前两天正记录着呢,天子忽然兽性大发,来了一场办公室的激情…… 现在的她面颊红润,才懒的管什么儒家不儒家呢。

她的心思还沉浸在那意外的激情之中,对于眼前众人的激烈争论,她有些心不在焉。

美目之中,晶莹透彻,倒映着刘辩那白皙俊美的脸庞。

激动的众人并未发现蔡文姬的小秘密。

他们纷纷言辞恳切地向刘辩阐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废弃此策试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陛下,儒家经典乃我大汉之根基,不可动摇。”

“陛下,百年来,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若废弃,恐致民心不稳。”

“陛下,儒家之礼义廉耻,对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紧张而热烈,都希望能够扭转刘辩继续维护儒家思想在大汉的正统地位。

说实话,若是其他天子,他们可能还不会这么激动。

因为无论那个天子,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但是,这个天子,还真的有一点点可能。

虽然,这个可能只有一点点,但也绝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