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兴汉 > 第323章 关东群雄议大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这乱世之中,袁绍哪里是真心为了天下百姓?

曹操心中冷笑,他明白袁绍的野心。

不过是想通过拥立刘虞为帝,谋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罢了。

.......

谁也没有想到,天子这样一个少年,居然能如此快的安定雒阳朝局,顶住酸枣的进攻,平定了三辅的动乱。

最关键的问题是,天下在做这些的时候,一直维持四线作战的状态。

这有时候让曹操觉得,他当初逃离雒阳,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毕竟当时的他,已经是司隶校尉的职务,只不过担心天子会清算以袁氏为首的豫州派系力量,才仓皇逃走。

谁知道现在回去看看,天子不但没有大开杀戒,反而知人信人!

这你敢信?

曹操自觉如果自己处于当时的时局状态,肯定会把豫州派系一网打尽,因为当时双方已经撕破脸,而留下来的极有可能是内应。

周忠就是如此,他的儿子周晖还去闹了一次雒阳。

......

不过,此刻,曹操也在认真思考着立刘虞为帝的事情,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东群雄现在真的很危险。

君不见皇甫嵩都在百里之外,这边刘岱还能杀了桥瑁。

刘虞这个人本身确实有能力,又有仁德、名声和威望。

在幽州之地,他广施仁政,深得百姓爱戴。

然而,刘虞的问题也很明显。他这个人过于宽仁,御下能力一般,连一个小小的公孙瓒都无法压制,又遑论袁绍、刘岱、张邈、袁术等一众枭雄。

而且最重要的问题是,刘虞年龄已经不小了,子嗣能力也很一般。

如果刘虞称帝的话,恐怕天子有可能直接杀了刘虞的子嗣,以此来震慑那些企图谋逆之人。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皱起了眉头。

或许这些,都是袁绍看中刘虞的原因。

那样的话,袁绍有拥立之功,肯定要录尚书事,成为真正的实权掌控者。

而且到时候如刘岱这种再有其他心思,袁绍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号召群雄去打击他。

拥立刘虞有种种好处。

关键问题是,曹操不想当这个试探的石子。

他现在看到了天子的手段,一旦自己贸然行动,很可能会成为天子打击的对象。

而且这事情他一旦开头,那就再也无法回头。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众人都不愿意,然后议论纷纷,甚至逼迫袁绍杀了自己。

曹操心中不停的盘算,既不能轻易得罪袁绍,但也不能盲目地听从袁绍的安排。

如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只能拖了。

于是曹操说道:“暴君之罪,虐于四海,我们集结大众、兴义兵,远近无不响应,正因为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

如今暴君肆虐,重用奸臣,却没有昌邑亡国之兆。

我们一旦改易天子,天下人怎么接受?诸君北面向刘幽州称臣,我自西向去雒阳见天子。”

袁绍闻言眉头紧皱,开口劝说道:“孟德,你此言差矣。

想当年霍光废昌邑王,立孝宣皇帝刘询,那也是为了天下苍生。

如今暴君无道,与昌邑王何异?

刘虞德高望重,若能登上帝位,必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吾等所为,乃是顺应天意,何惧天下人之议?

孟德,你且想想,如今汉室衰微,若不另立贤君,如何能重振大汉江山?

刘虞乃是汉室宗亲,素有仁德之名,若他称帝,必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

曹操微微摇头,说道:“本初兄,霍光废帝,乃是昌邑王荒淫无道,有亡国之兆。

如今暴君虽暴虐,但汉室尚未到亡国之时。

吾等若擅自改易天子,必遭天下人唾弃。

且刘虞虽有德望,但他年事已高,未必能担得起这天下之重责。

吾等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袁绍愣住,他长叹一声,他拿出了给袁术的信,道:“孟德,桥蕤十万大军丧于三辅,刘表起于荆南,我们真的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如此正是背水一战的时候,若是当断不断,那才是真的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你觉得,我们献上降表,暴君能容得下我们?

就算能活下来,也必然苟延残喘,了却残生。”

曹操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本初兄所言极是。吾会考虑此事,若时机合适,吾自会当众提出。”

话语中带着一丝敷衍,只是暂时拖延时间。

毕竟,他知道袁绍做什么事情,都习惯几手准备。

袁绍并没有关注曹操的表情,此刻见曹操答应了,心中大喜。

他拍了拍曹操的肩膀,说道:“孟德,吾就知道你不会让吾失望。

此事若成,我必然保你一个三公九卿之职。”

袁绍的话语中充满了诱惑,试图用高官厚禄来打动曹操。

然而,曹操心中却一点都没有心动。

他知道,这乱世之中,权力和地位都是暂时的,唯有实力才是生存的根本。

不过向西找天子,也只是说说而已。

诚如袁绍所言,若是了却残生,那不如现在就死。

......

第二日的军议,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很多人都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但是却没有人说,大家都在说着一些没有营养的话。

袁绍高坐主位,眼神不时扫过在座众人,

心中盘算着如何推动拥立刘虞为帝之事。他微微扬起下巴,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急切与期待,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片沉默。

袁绍有意将话题引向当前的天下局势。

他声如洪钟,慷慨激昂地说道:“如今暴君肆虐,天下大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吾等身为汉室臣子,当为天下苍生谋出路。”

说完,他的眼神紧紧盯着众人,尤其是曹操,似乎在等待着有人能领会他的意图,率先提出拥立刘虞为帝的建议。

然而,众人皆低头不语,有的面面相觑,有的眼神闪烁,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做出头鸟。

袁绍心中涌起一丝不满,他微微皱起眉头,再次强调道:“吾等当思一良策,以稳定局势,拯救万民。”

但众人依旧沉默,军议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次军议,袁绍改变策略,他先讲述了刘虞的仁德与威望,以及其在幽州的治理成就。

“刘虞,汉室宗亲,素有仁德之名,在幽州广施仁政,百姓爱戴。”

袁绍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众人。

然而,众人依旧沉默不语。

有的将领低头看着手中的兵器,有的谋士则望着帐顶,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

袁绍的脸色渐渐变得阴沉,他心中恼怒,却又不好发作。

其他人或是谈论军事策略,或是提及粮草补给,总是巧妙地避开这个敏感的话题。

第三次军议,袁绍更加直接。他提高声音说道:“吾等不能再坐以待毙,当有所行动。

如今局势危急,唯有谋定新策,方能稳定局势,对抗暴君。”

说完,他用严厉的眼神扫视着众人,希望能有人站出来支持他的提议。

然而,众人依旧沉默。

大家都明白,拥立皇帝之事非同小可,一旦失败,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个充满风险的时刻,没有人愿意轻易冒险,成为出头鸟。

袁绍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充满了焦虑与无奈。

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如此胆小怕事,唉,有好处的时候上,有危险的时候......

但他也知道,不能强迫众人。在这复杂的政治博弈中,他必须寻找其他的方法来推动自己的计划。

这事,绝不能由他袁绍第一个提出来。

袁绍霍然而起,大步的在帐中走来走去。

在昏暗的军帐中,气氛凝重而压抑。

走过曹操的时候,袁绍悄悄地将一块玉印放到曹操的肘边。

那玉印在微弱的灯光下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权力与诱惑。

光芒如同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缠绕着人的心灵,让人难以抗拒。

曹操先是微微一愣,他的眼神在那一瞬间闪过一丝惊讶。

原来,这活最终还是落到了自己头上,他心中愤怒且厌恶,但面上却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各位唉声叹气什么呢?

哈哈哈哈,某知道。

本初兄,诸君,想来是忧虑如今时局危难,天下如同狂风暴雨,吾等犹如小舟,身处其中,唯恐死无葬身之地啊!

在我看来,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闻言,逄纪跟着说道:“孟德,你有什么好计谋?”

曹操环顾四周,待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这里,方才慷慨陈词:“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计谋?

面对狂风暴雨,某等能做的当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如今这乱世,若吾等不齐心,又如何能对抗那暴君的肆虐?

如何能拯救这苍生万民于水火?

恐怕顷刻之间,就会真的葬身!

你看,我此行并非空手而来,我带来了各方豪杰的支持之意,带来了众多有志之士的报国之心。

而且,诸君,本初兄,我征兵回来的路上,不仅得到了精兵,而且还得到了这个!”

他说着举起了一块玉印。

“这是太傅的录尚书印。

如今局势动荡,这录尚书印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看本初兄不如录尚书事,如此一来,可更好地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才能对抗暴君!”

袁绍一听,坚决反对:“孟德,你这是何意?

我一心做匡扶汉室的忠臣,没有其他心思。

这录尚书事责任重大,诸君都比我更何时,我难以胜任。”

袁绍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似乎对曹操的提议感到非常不满。

华歆率先站出来,拱手说道:“如今局势混乱,正需有能者录尚书事以统筹大局。

袁公在诸侯中威望颇高,若能担此重任,必能整合各方力量,为对抗暴君奠定坚实基础。”

荀谌却微微摇头,沉声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当下局势尚不明朗,我们应再观察一番,等待更好的时机。

贸然让袁公录尚书事,恐会引发诸多不可预测的后果。因而引起暴君注意!

而如冀州牧韩馥那边是否同意。”

焦和也急忙说道:“吾以为荀谌所言有理。

录尚书事兹事体大,需谨慎考虑。

我们当权衡利弊,不可轻易决定。”

陶洪丘则捋着胡须,缓缓说道:“依我之见,袁公可录尚书事,或者让别人来录。”

许攸也在观察着其他人的神情,在曹操拿出录尚书印的时候,众人并没有激烈的反对情绪。

谈论的,也都是避免引起其他人注意的话题。

许攸的眼神中闪烁着带着野心的智慧光芒,忽然大声开口道:“主公,如今暴君肆虐,百姓苦不堪言。

录尚书事又怎么能让天下百姓信服。

那只有选一个新的汉室宗亲做皇帝,唯有如此,才能凝聚人心,对抗暴君。”

许攸的话语中充满了急切与期待,他的声音在军帐中回荡,仿佛敲响的战鼓,激励着众人的斗志。

闻言,曹操这才明白过来,袁绍虽然做事都喜欢安排很多步骤。

但这次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而自己只是其中的一环。

当然自己抛出问题,后面的人观看大家的反应,才会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不管怎么说,自己干的都是最脏的活。

陶洪丘皱眉说道:“若要选新的汉室宗亲为帝,那可得仔细斟酌人选。

如今汉室宗亲众多,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呢?

这其中的利弊可得好好权衡一番。若选得不当,恐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他在先帝刘宏活着的时候,就差点参与王芬、许攸等人谋划劫持天子,更换天子的事了,自然对换不换天子并没有什么敬畏之心。

这时,华歆接口道:“选帝之事非同小可。

首先得考虑其仁德与才能,若新帝无德无能,又如何能凝聚人心,对抗暴君?

再者,其背后的势力也不可忽视,若新帝背后的势力过于弱小,恐怕难以撑起大局;

但若势力过于强大,又恐其日后难以控制。”

逄纪说道:“还有,新帝的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若年龄过小,难以亲政,容易被权臣操控;

若年龄过大,又恐其精力不足,无法应对这复杂的局势。”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讨论着选帝之事的利弊以及合适的人选。

军帐中的气氛愈发紧张而热烈,每个人都在为这重大的决策而绞尽脑汁。

而曹操和袁绍则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各自有着自己的盘算。

荀谌微微颔首,再次沉声道:“诸位,此事重大,绝非吾等在此便能轻易决定。

依我之见,当与韩馥等人一起讨论。

韩馥身为冀州牧,在冀州一带颇具影响力,且他手下亦有众多谋士良将。

若能与他共同商议,集众人之智,或许能寻得更为妥善之策。

再者,选立新帝之事,关乎天下大局,需得各方势力共同认可,方能顺利推行。若吾等擅自决定,恐会引起其他势力的不满与反对,届时反而会使局势更加复杂混乱。”

众人听了荀谌的话,纷纷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