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子后方,刘辩看着殿中的每一道身影,疑惑的问道:”太傅袁隗,司隶校尉袁绍平定中常侍张让等人叛乱,安定朝堂,当是滔天之功。
为什么没有嘉奖呢,你们是不是忘记了?”
闻言,众人均是一愣。
连太后何思也是愕然当场。
这一场叛乱,是非对错,朝臣们心中其实都清楚。
只不过宦官们基本被杀绝,所以才把过错都推到他们头上。
但天子居然真的认为是宦官叛乱,认为袁隗、袁绍等人有功,要嘉赏他们?!
而且刚才朝会定下的事情,袁隗更是把京城的所有军权都拿在了手中。
天子难道蠢笨如斯么。
可刚刚还在雒阳城北表现如此出彩的天子,又怎么可能如此蠢笨?
很多人都想不通,所以都一时愣住。
太傅袁隗躬身行礼道:”老臣拜谢天子圣恩,老臣录尚书事,掌朝纲。
却不能阻止这场叛乱,导致大将军被杀,太后与天子受到惊扰,实在是失职万死。
幸好太后与天子无恙,中常侍之乱也已平定,老臣不敢贪功!“
刘辩顺着袁隗的话,说道:”既然太傅执意如此,那便是功过相抵。
但司隶校尉袁绍立此滔天大功,总要重重嘉奖的,你们且议一议,怎么嘉奖的好?“
闻言,不说众位侍中、大夫、议郎等人。
就是经历多年宦海风云的司空刘弘、司徒丁宫等人,都是面面相觑。
士大夫和宦官之争,表面上是两大集团的争斗,但本质上,是士大夫和皇权之间的争斗。
普通黔首黎庶们看个热闹,跟着士大夫们一起大骂宦官常侍祸国殃民,你一个皇帝也......
就连袁绍也是一脸的愕然。
他看似是天下楷模,清流领袖,实际个中苦楚,最是清楚。
首先要长得帅姿态美,其次要有才华学识渊博,第三要情商高会说话,最后还要耐得住寂寞,在正值青年的时候,守六年孝!
做了这么多,说到底,他袁绍依旧不过是袁家的一枚棋子。
他兴建奔走之友,营救党人,随后担纲谋诛宦官的总指挥,一旦有所闪失,随时就会变成弃子。
不然的话,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袁隗的儿子不过来。
为什么他的大哥袁基和好兄弟袁术不来。
清流领袖,有这么好当的么?
官员有陈蕃、李膺、朱穆等,太学生领袖有郭泰、贾彪......谁的下场好。
党人,可以说是代表士大夫,冲击皇权的急先锋。
只不过恒灵二帝太过强势,所以党人遭受到了较大的打击。
但对于这些当人,无论是当权的世家,还是地方上的士大夫阶层,都不得不救,不得不帮。
不然的话,下次要冲击皇权,还有谁愿意去做急先锋。
这个时候的太学生,也都是世家子弟,和后世不同,没有那么好哄......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但口碑并不太好,原因就在于他们家族中没有人来做天下楷模、清流领袖。
而要继续做士族集团的领袖,袁家就必须担起党人领袖的责任。
否则长此以往,沦落为帝党,那就成了整个士大夫集团的叛徒。
所以,袁家享受世家领袖带来的风光,也就不得不承担起天下世家的大任——诛杀宦官。
他袁绍做到了,名满天下。
但若不是天子提议,他却连参与内朝的资格都没有。
也没有人提及他的滔天大功。
所以,袁绍在朝会时一言不发。
但吊诡就在于此处,最不该提议奖励的他的人,却提出要奖励他。
难道天子年幼,不知道宦官实际上是皇帝的爪牙么?
不知道他诛杀所有宦官,实际上是在凌侵皇权么?
看着帘子后面的少年天子,袁绍有些恍惚。
毕竟演清流太久了,难免受到那些忠孝义礼的侵袭。
有些时候甚至分不清楚,自己袁家的一枚棋子,用来扮演天下楷模。
还是真的天下楷模。
......
在朝堂之上没有人回应,刘辩只得拉了拉何思。
看着目光坚定的少年,何思眉头蹙起。
她大约一米六四的身高,皮肤白皙胜雪,虽然已过三十岁,但看上去也就二十四五的样子。
很显然,这一次,何思并不相信天子此举有什么深意。
更像是被朝臣欺骗,分不清东西南北的少年。
但就在这时,她发现刘辩的眼神瞥向别处。
顺着刘辩的眼神,何思侧首看去,却是坐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刘协。
还有抱着刘协的毕岚。
注意到太后和天子的眼神,毕岚点了点头。
他虽然觉得此时拉拢袁绍,对抗袁隗有些过于超前,且存在极大风险,并力劝天子在朝会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
但是很显然,天子有天子的打算。
毕岚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天子。
见状,何思的柳眉蹙的几乎倒竖。
十常侍的手段和能力,她岂能不知道,更何况毕岚在十常侍中,也是属于能力出众的。
何思开口道:”诸位爱卿,议一议吧,当给司隶校尉、安国亭侯绍,以何奖励。“
随着太后的制曰落下,殿中的议论声顿时嗡嗡如蜂巢。
毕竟,大家搞不清天子和太后是什么意思,也搞不清楚袁隗是什么意思。
同时,他们也不敢贬低袁绍。
因为袁绍是清流领袖,有拯救党人,诛杀宦官的大功。
一时之间,大殿中难以定论。
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袁绍伏地稽首,口中道:”司隶校尉臣绍叩谢圣恩。
当今之计,当多启用清流名士,再现昭宣之治。
吾等能辅佐天子,安定黎庶,已是深感荣幸,不敢再有奢想。
还望圣太后、圣陛下收回成命,微臣不胜感激,愿效犬马之劳!“
刘辩大加赞赏道:”司隶校尉绍不愧为大将军征辟之名士,堪称天下士人的楷模啊。
如若天下士人,皆如袁本初,那何愁国家社稷不安定平和呢?
当此世道败坏之际,作为名士的楷模,就要有相应的嘉赏,如此才会人人趋之若鹜,争相成为忠义的名士。
到时候,人人都是袁本初,又岂能没有美好的大汉。
太傅大人,你以为呢?“
他这一段话中,虽然无意识的使用了后世的成语,但在场的人精,无一不听懂了其中的意思。
”圣上英明,如今世道败坏,正要重拾忠义,人人争做袁本初!“
太傅袁隗大加感动,同样伏地稽首。
只是,贴在手上的眉头,深深的皱起。
见状,殿中众官再无半分迟疑,现在天子和袁隗都如此推崇袁绍,他们没道理不跟随。
于是全部跪伏于地:”重拾忠义,人人争做袁本初!“
”既然如此,当给本初什么官职呢?“
刘辩饶有兴致的问道。